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汉武帝时期的汉匈战争从汉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到征和三年三年(前90年)为止,持续43年,其中最重要的战役有三场,即河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
汉匈战争的开端以“马邑之谋”为标志,元光二年,汉武帝采纳大行令王恢的建议,通过爱国商人聂壹实施诱兵之计,将军臣单于诱骗至马邑,准备在那里以30万大军围剿匈奴10万骑兵。
然而,由于细节上的疏忽,导致匈奴人起了疑心,军臣单于迈进伏击圈前一刹那决定撤军,结果马邑之谋功亏一篑。
这场未遂的汉匈战争打破了自西汉立国以来的“和亲政策”,汉匈之间进入武力争端的时代。
汉武帝雄才大略,他知道以汉军的防守战略是永远不可能打败匈奴的,因此他从即位之初就开始了军队改革,着力打造以进攻为战术特点的骑兵部队,卫青等一批青年将领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
汉武帝于元光五年(130年)再次发出作战命令,他下旨兵分四路,车骑将军卫青从上谷、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分别出兵,每人各率一万人马北上,自寻战机。
这场战争没有目标,没有配合,没有后援,甚至没有发现匈奴人的入侵痕迹,显得很无厘头。那么,汉武帝为何要发动这么一次“四无战争”呢?
答案就是汉武帝“醉翁之意不在酒”,这是他为三位将军出的一道考题:为帝国选拔适合新型战术的统帅型人才。
这场考试的成绩单一目了然:公孙贺没遇上匈奴人,白旅游一趟回来了。公孙敖比较倒霉,败了,损兵七千。李广最悲催,全军覆没,他还被俘了(后逃回)。卫青却大放异彩,他直捣龙城,杀敌三千,打赢了汉匈战争的第一战。
卫青的脱颖而出让汉武帝兴奋异常,为了培养卫青,两年后的元朔元年(前128年),汉武帝再次令卫青率领3万人马出雁门。这一次,卫青同样以采取奔袭作战的方式,再次斩敌数千。
卫青的两次胜利激怒了匈奴人,元朔二年(前127年),匈奴左贤王大举入侵上谷、渔阳,杀辽西太守,击败渔阳太守韩安国,劫掠两千百姓。
汉武帝连下两道命令,一面令韩安国向东退守右北平,防止敌人东进,同时令卫青出云中、李息出代郡,攻击河南之地,“汉匈河南之战”打响。
这里的“河南”不是指今天的河南省,而是指河套地区。
黄河从青藏高原南下,从陇西郡拐了个弯一路北上黄土高原,直抵阴山南麓。又沿阴山东进定襄郡奔腾向南至华山脚下,再一路向东直奔大海。
这就形成了一个“诡异”的河道航迹,形似一个“套子”,东面被称为“河东地区”(山西省),西面被称为“河西地区”(甘肃省),中间部分就被称为“河套地区”(宁夏、陕西北部、内蒙南部)。
所谓“河南”,其实就是指河套的黄河南部地区。
这个地方很重要,自秦末战乱以来,这片土地被匈奴人占领,成了他们入侵汉地的跳板。由于缺乏天然的防御地形,匈奴人曾经锋芒直逼甘泉宫,严重威胁到长安的安全。
匈奴的兵力三左、中、右三部,东面即左贤王部,以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为进攻为目标;西面即右贤王部,以河西走廊、陇西为进攻目标;中部为娄烦王、白羊王部,以定襄、云中、雁门、代郡为进攻目标。
这三路人马或单独行动,或相互策应,让汉帝国数千里国境防不胜防。
很多人忽视了汉武帝的军事才华,他没有与匈奴人硬碰硬,而是巧妙地利用了敌人的破绽——河南之地。
河南长期被匈奴人占领,早就成了他们的牧场,汉人自秦末就一直不曾涉足,因此匈奴人对这个地方的防备非常松懈。
汉武帝决定以“围魏救赵”之策,他让卫青、李息直接向西攻击河南的娄烦王、白羊王,而不是向东增援上谷、渔阳。
卫青发挥了擅长奔袭的战术特点,他沿黄河北岸疾行,迅速占领高阙,切断了娄烦王、白羊王向北逃窜的退路,一战歼敌3300人。
娄烦王、白羊王见无法向北逃,于是迅速跨过黄河向南,企图越过陇山向河西走廊方向逃跑,企图与右贤王合兵。
过去,匈奴人靠的就是骑兵的闪电迅速,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反正汉军追不上。可如今,卫青的奔袭速度一点也不比他们慢,匈奴人的一招鲜不管用了。
卫青与李息兵分两路,一路从河南尾随娄烦王、白羊王追击,一路绕行西线沿贺兰山南下,在陇西截断了匈奴人的西窜的线路。
陇西是河西走廊的入口,卫青提前堵死了娄烦王、白羊王西逃之路。河南之战的收官战打响,汉军俘虏3071人、牲畜百万头,一举收复了对河套地区的控制权。
这一战,卫青表现得非常决绝,其实在首站胜利后他就已经达成了战略目标,没必要再追击、围歼娄烦王、白羊王。不过这么做可能会留下遗患,那就是娄烦王、白羊王会卷土重来,河套地区的防守将变成沉重的负担。
于是卫青临机决断,用千里奔袭完成了对娄烦王、白羊王的斩草除根。
“河南之战”让卫青声名大作,战后他受封长平侯,其部下苏建(苏武的父亲)、张次公等人也悉数封侯。
这场战役之后,卫青奠定了他大汉军中第一人的地位。这份荣耀不是靠汉武帝的赏赐而来,而是因为“河南之战”的意义太重大了。
西汉初年,汉帝国为何总是打不过匈奴人?除了国力、军力的因素,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战略要地的丧失,比如河南之地。
秦朝时期,蒙恬沿黄河之北修建长城,加上黄河天险,匈奴人想入侵河南之地非常困难。但自从河套成了匈奴人的大本营之后,从黄土高原一路南下几乎无险可守。
这个窘境就导致匈奴人只要从中路入侵,关中就是一片烽火,长安人心惶惶。所以,河南之地就是悬在长安头上的一把剑,插向心腹的一把刀!
“河南之战”后,这个威胁被彻底解除了,汉帝国将防御的第一道线提到了阴山。
阴山之北即漠南,从这一刻起,汉军从正面战场的被动防守转变为主动进攻了。用电视剧《汉武大帝》中汉武帝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从今天开始,攻守易型了!”
为了巩固河南之战的成果,汉武帝下令修筑朔方、五原城,并移民十万成立朔方郡、五原郡,同时由苏建在阴山南麓修建长城。
朔方、五原二郡的建立,不光是将汉帝国的防线提前,更是将进攻线、补给线大大提前,为以后的汉匈战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打赢“河西之战”,将匈奴人的右翼彻底斩断,并打通了汉帝国与西域的商路。
从河西之战后,匈奴人北路、西路双线溃败,彻底失去了主动进攻的能力,全面进入战略防守,并落入汉军两面夹击的危险中。
元狩四年(前119年),卫青、霍去病甥舅联手,打响了名垂青史的“漠北大战”。这一战,汉军斩首九万人,匈奴左、右贤王双臂俱损,单于独自逃往漠北,从此漠南无王庭,匈奴对汉地的威胁终于被铲除了。
河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代表了汉匈战争的三个历史性的阶段:
“河南之战”是解除心头之患、汉匈攻防易位的关键性战役;
“河西之战”是解除侧翼威胁、打通西域,完成战略反攻的重要战役;
“漠北之战”是汉匈实力颠倒,彻底解除匈奴之患的史诗级战役。
帝国双壁闪耀,中华文明不朽,历史告诉我们,谁敢挑战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那就等着灭亡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4 00: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