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一个温馨片段 感受东大南华“山海情”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7-11 11:44: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网-云南频道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地处滇中腹地,是“世界野生菌王国”“中国野生菌之乡”。从2013年起,两千多公里外的东南大学真金白银投入、真心实意帮扶,在助推南华脱贫摘帽后,又为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辟路径。

一个温馨片段 感受东大南华“山海情”

座谈会现场,屏幕上正放着丁兰英准备的PPT。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不管帮扶这件事本身有多大的意义,一件事一件事经历起来,总是很琐碎的。不过当很多经历这些事的人聚在一起再谈这件事,场面总会是温馨和感动的。

7月10日下午,在南华县公务中心一楼会议室,东南大学主要领导带着部分曾参与帮扶的同志和楚雄州、南华县的相关领导及群众代表围坐在一起,谈感受、说想法、聊未来,场面温馨有爱。

座谈会很长,记者摘出一个片段,带你感受东大南华“山海情”。

“2018年,当时东南大学挂职南华县的潘勇涛副县长第一次到公司调研,看到我们技术很好,可面料、丝线粗糙。”座谈会上,南华七彩彝绣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七彩彝绣公司)董事长丁兰英说,那时,公司发展确实不好,仅有一个刺绣加工厂,绣工年均收入六千多块,整体处在一个绣品质量粗糙、工厂创新薄弱、销售渠道狭窄的状况。

“调研结束后,他(潘勇涛)专门到苏杭一带帮我们找材料,还促成我们和宿迁当地一家企业合作,为这家企业加工小玩偶。”丁兰英回忆说。

讲完与潘勇涛的缘分,这名8岁学刺绣、16岁摆地摊、24岁外出打工、36岁回乡创业的中年女性接着讲起来:“邱峰副县长挂职南华时,好几次到现场看绣工培训,还经常鼓励绣工。在他挂职结束时,一名腿脚残疾的绣娘知道后,拖着一瘸一拐的腿脚,在母亲搀扶下提着土豆、瓜子、四季豆到县城送别。因为邱峰副县长前一天提前回校,这名绣娘还请求我帮她快递……”说着说着,丁兰英抿着嘴,声音哽咽起来。

一个温馨片段 感受东大南华“山海情”

绣娘写给挂职干部的信。丁兰英供图

谈到东南大学目前挂职南华县的副县长曲栩时,她说:“前段时间有绣娘跟我说,她们要跟县上说,让曲栩副县长挂职期满后留任。我跟她们说:‘不能这么做,曲栩副县长的小孩需要他,家庭需要他,学校需要他’。可有些绣娘‘不听话’,偷偷写匿名信放在我办公桌上,信封上还写着‘请丁总转曲副,请曲副亲自拆开’等字样。虽然我不知道信中的内容,但仍能感受到绣娘们内心的深情。所以没办法,我只能转交……”说着,丁兰英又哽咽起来。

“那几封信我收到了,是有一天夜里一点左右回到周转房的时候拆开看的。说实话,这是我这几年第一次哭。”座谈会上,轮到曲栩发言时,他颇为动情地说:“很多绣娘没多少文化,信里很多错别字,但每封信我还是看了好几遍,感动啊!”

“其实我也没做多少事,有时就是一句话,一个建议,一个笑脸,绣娘们就感受到了。从信里,我能感受到她们表达的感恩之情,也让我觉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曲栩说完,一阵掌声响起。

一个温馨片段 感受东大南华“山海情”

绣工正在刺绣。人民网记者 李发兴摄

如今,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东南大学等帮扶单位的助力下,七彩彝绣公司已成长为南华彝绣产业的龙头企业,仅绣工就有2028名,其中109名绣工是残疾人。2022年七彩彝绣销售额达2000余万元,较2018年增长4倍。

相知无远近,彝绣东南飞。“当我自己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帮扶单位支持下发展越来越好的时候,就想要帮助和我一样的农村妇女和特殊群体,希望带着他们一起通过刺绣增收致富,绣出精彩生活,实现民族彝绣,民族共绣,民族共享,美美与共。”说完,又一阵更持久的掌声响起。

一个温馨片段 感受东大南华“山海情”

模特在展示彝族服饰及彝绣文创产品。人民网记者 李发兴摄

丁兰英讲述的故事只是东南大学帮扶南华的缩影。十年来,东南大学投入帮扶资金5880万元,开展消费帮扶2920万元,从衣食住行到科教文卫给予了南华无私的帮扶。

“希望东南大学一如既往关心支持南华发展,共同寻求产学研合作的最佳模式,在产业创新、园区发展、企业转型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对接,打造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合作新格局。”座谈会上,南华县县长陈如军真诚地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1 14:45:2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硕果累累 十张照片看东南大学帮扶南华十年
...海千里,东南大学开启了定点帮扶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的帮扶之路。自此,东南大学与南华县结下了历经十载、跨越千里的特殊情缘。2015年开始,东南大学挂包联系当时楚雄州唯一的
2023-07-09 13:51:00
东南大学把非遗彝绣 绣进录取通知书
...一名绣娘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能参与这项工作很自豪,南华县的彝绣比较小众,但被绣进录取通知书后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宣传。这个项目带给她们的不仅是收入,更重要的是自信和价值感。东
2023-07-13 00:17:00
东南大学专项起草法律制度,全面推进南华彝绣产业健康发展
...进一步增强书稿的编校质量,8月9日,东南大学法学院在南华县召开了书稿专家论证会。作为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定点帮扶高校,东南大学把彝绣产业作为帮扶工作关键着力点,充分发挥教育科技
2023-08-12 19:28:00
东南大学专项起草《南华县彝绣产业促进办法》
...转自:楚雄日报护航彝绣产业新发展东南大学专项起草《南华县彝绣产业促进办法》本报讯(楚雄日报全媒体记者赵文丽李朝斌)近日,东南大学法学院组织智库专家力量,围绕南华县彝绣产业发展
2023-08-19 10:03:00
...普讲座本报讯(记者 何洁)近日,依托“东南大学——南华县思源实验学校奥秘探究馆”暨团中央“小平科技实验室”,东南大学开启“云上科学桥:探梦之旅”科普志愿服务项目,为学校开展帮
2022-12-29 07:11:00
南华附一开展“呵护母婴、托举希望”主题活动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展庆祝“第33个助产士日”系列活动。今年5月5日是第33个国际助产士日,主题为“助产士:气候问题解决方案的关键一环(Midwives:AVitalClimateSolution)”
2024-05-08 00:32:00
信长星在东南大学调研
...新标识。东大围绕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将长期帮扶的云南南华彝绣工艺传承创新融入思政教育和美育实践,吸引了校内外学生广泛参与。信长星观看南华彝绣展,了解该校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研究基地
2023-09-22 20:56:00
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重庆市南华中学校“扬长教育”让每名学生眼中都有星辰大海热闹非凡的操场上,“嗖”,破空之声一出,一枚小型“火箭”射向高空,学生们齐刷刷地仰望蓝天,“啊,好高啊!
2023-05-09 10:06:00
...。2013年开始,东南大学开启了对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的帮扶之路。10年来,东南大学因地制宜,助力南华彝绣特色产业成为富民产业。“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023-07-11 09:53: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期陆续刊发援疆经验做法,供各地参考借鉴。其中包括山西对口支援新疆典型经验做法。科技创新求发展,推进产业援疆提质增效
2025-11-07 08:01:00
我市的国际合作又有新进展!乘着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东风,11月6日,太原市招商引资对接交流会在上海举行,各方嘉宾齐聚一堂
2025-11-07 08:02:00
10月29日,由平安集团驻浙江地区统管党委举办的“绿动钱塘·聚力前行”公益健步行活动在杭州滨江艺术望江台正式拉开帷幕。活动以党建引领为核心
2025-11-07 08:03:00
近日,“2025国际友谊小姐全球总决赛中国行·巡游贵阳站”活动在贵州贵阳落下帷幕,来自世界各地的60多位国际佳丽齐聚贵阳
2025-11-07 05:59:00
江西日报社大江大数据显示,11月5日,大江新闻《问政江西》栏目共计收到帖文198条,其中,丰城市河洲街道办事处、井冈山市城市管理局
2025-11-07 06:50:00
飞线充电、高空抛物、燃气泄漏、电梯故障……这些潜藏在我们身边的安全隐患,往往容易被忽视。为切实筑牢安全防线,破解安全治理痛点堵点
2025-11-07 06:50: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杨文超)近日,由江西日报社(江西报业传媒集团)、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江西省农业农村厅
2025-11-07 06:50:00
摘要:当前,数字化转型、知识经济崛起与员工需求多元化对企业内部管理提出了全新挑战。传统意义上,企业行政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相对独立
2025-11-07 06:50:00
宜春守护群众出行“安心路”
近日,宜春市交通运输执法支队直属执法一大队联合江西省交通运输执法局十支队一大队、高速交警四支队五大队、宜春收费站及畅行宜春服务区等多部门
2025-11-07 06:50: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陈志燕)“以前骑电动车20分钟就能到镇上,现在得花40多分钟步行,稍不注意就会摔跤!”近日,贵溪市塘湾镇金源村村民在大江新闻《问政江西》栏目发帖反映
2025-11-07 06:50:00
南京深入开展“校园餐”专项整治 让孩子的一餐一饭都晒在阳光下□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祝东秀 通讯员赵姜苏日前,记者来到中华中学兴隆校区食堂
2025-11-07 07:49:00
南报网讯(记者许玉洁高洁)近日,在杭州举行的2025全国协作帮扶交流对接活动上,南京商洛对口协作推动打造的“丹凤厨工”“镇安月嫂”两大案例入选全国典型
2025-11-07 07:50:00
从“管企业”向“管空间”延伸全国首个“以房管安”系统在南京上线南报网讯(记者王国俊杨欣通讯员李鸿雁)11月6日,全国首个“以房管安”信息化系统(一期)在南京正式上线试运行
2025-11-07 07:50:00
墨竹工卡文旅推介会在宁举行 宁墨两地携手“资源共享 客源互送”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刘安琪)11月6日,第六届“格桑花开·南京墨竹周”墨竹工卡县文化旅游专场推介会在南京举行
2025-11-07 07:50:00
□裴桐金秋时节,在浦口区永宁街道,风吹稻浪,大地金黄,全国首款公证“开镰米”迎来开镰时刻。与往年不同的是,本次收割全程由5名南京公证处公证员现场见证
2025-11-07 07: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