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自从人类发现燃烧的道理,能源就成为一直萦绕不去的大问题,如何凭“燃眉之急”解决能源危机?
20世纪末,又有一种新能源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那就是“太空能源”,这个计划甚至被许多人称为“太空三峡”。
然而到目前为止,太空能源依旧是让人眼馋的“大餐”,无人敢轻易开吃,为什么?
甚至特斯拉、阿西莫夫等大拿都为它摇旗呐喊,但没过多久就没了下文,这项技术何其难?
到底有多难,这个“大餐”又有着怎样的诱惑呢?
今天,就让小编带你揭开这个“光怪陆离”的“太空能源”的奇幻面纱。
能源危机。
“全球变暖”这个话题直到20世纪末才逐渐引发全球人们的关注,然而在此之前,科学家们早就开始思索能源究竟该怎么解决这一全球性的问题了。
美国心理学家查克·卡克·利顿就在20世纪初发表论文指出全球变暖的可能性,而俄罗斯科学家维尔纳茨基也将“温室效应”提出,认为二氧化碳排放可能加速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等气候变化。
面对渐渐升温的地球,科学家们纷纷提出节能环保应对措施,美国著名企业家本杰明·弗兰克林早在1870年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把太阳能“火石枪”,俄罗斯科学家来体里也在1881年就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块太阳能电池板,两大发明实现太阳能的转化。
然而尽管太阳能已经被很多人看好,但是发展速度不快,原因无他,就是那个熟悉的“昂贵”。
另一方面,尽管核能源的开采成本高,但是人们早就对这种能源有着“接近无限能源”的美好想象。
甚至从20世纪初,就有人开始研究太空发电站的方案了,这个计划在20世纪中叶就逐渐被人们证实了“可行性”,那就是利用太空中丰富的太阳能来发电。
更何况太空中,太阳能发电效率更高,这样一来,地球这边不仅可以省下能源开采成本,而且太空一样能为地球提供“节能、环保”的发电。
美国能源部就曾提出太空发电站的方案,而美国佩奇河国家实验室的一项研究成果更是称,如果能全球发电的20%来自太空,那么能源储备能够支撑全美地球上半年的电力消耗。
“太空三峡”计划。
美国在20世纪中叶提出的太空能源方案,就像一个精美的盒子,小小的却装满了“大礼物”,这是为什么呢?
从侧面来看,太空发电站只是在太空中建个太阳能发电站,通过光电转换,就能够将获得的电能传回地球,解决能源需求。
然而要建这个发电站,实现电能传输又有多难呢?
首先,太空能源开就需要联合国际才能完成,毕竟只有国际间的资金和技术合作才能跨过技术瓶颈,解决太空能源开发中的难题。
正如前面所说,发电站只是“盒子”,但是建“盒子”贼难,难在哪?
首先,建立一个太空发电站不仅仅要考虑“动手能力”,还有考虑“动手地方”。
宇航员要在“宇宙空间”中完成太空发电站的装配,挺难的,为什么呢?
首先,宇航员需要利用太空飞船将发电站的各个部分运输到太空,然后再进行装配。
但是宇航飞船的“载重”量有限,所以一次只能运输一部分,也就导致建设很慢,建设时间就更加延长。
另一方面,宇航员在太空中的“施工”和在地面的“施工”有很大的不同,一方面太空中有严重的微重力,另一方面,宇航员在太空中缺氧、艰苦环境下工作,很容易“操作失误”。
所以按照美国提出的月球建设方案,要在月球上建立初步能力的基地要用10年,而且前期的基地建设步骤相对简单。
然而太空发电站建设周期最快都需要20年,而且还是在保持技术不断进步的情况下,建设周期还会更久。
当然还有美国提出的建立太空电梯的方案,可以将材料运输速度快速提升,但是目前这个方案还是在概念阶段。
而建立发电站只是第一步,随后就是发电,太空中每平方米就能获得约1.4千瓦的能量,这相较于地球上1.6千瓦/平方米的能量,当然是要高出很多了。
另一方面,太空中不用考虑各种“恶劣环境”,发电效率能够更高,高出了“十倍”。
可以说,在太空,建立发电站就能获得无限的能源,但是这里的能源利用率要更好。
然而,要将太空中的电能传回地球也是很难的,因为目前只有美国在这方面有过初步的实验,就是用“微波”来将电能传回地球,但是目前只能传输5000瓦的电能。
中国。
美国的太空能源计划只是初步构想,还有很多技术难题要逐一突破,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美国的太空能源计划一直处于搁浅状态,没有进一步的落实。
而中国在2015年接手美国的太空能源计划,逐日工程计划就是在美国“启发下”开展的。
太空能源对于中国来说,是一种“新能源”,但是各种新能源一直是中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所以太空能源的发展也不是一件坏事,反而可以推动能源产业步入新的时代。
而且面对能源的发展,中国也可以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价值,促进太空产业的发展。
但是我国要在2028年建设出首个太空太阳能发电站,比“老资格”的美国还要快,这就需要我国早早开始着手准备,将太空能源开发的诸多技术难题尽早研究明白。
我国的太空发电站不仅要解决太空发电站的建设难题,还有太空电能传输、太空电能使用等方面的技术难题,这些方面都是全新的领域,需要研究的也十分艰难。
从技术角度来看,我国的太空发电站建设工作,前期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太空发电站建设,二是太空中的光电转换。
太空发电站建设就是前面说的那种,宇航员利用太空飞船将各部分的太空发电站的部件运输到太空中,然后通过太空舱搭建太空发电站。
然而,就算能够研发出运输太空发电站部件的太空舱,还是会受到太空舱的载重量的上限,建设的速度和步骤都会受到影响。
而且前期的太空舱逐步运输太空发电站部件的过程中,设计的太空舱也有可能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在太空舱建设过程中,太空舱的零部件故障等。
太空舱运输太空发电站的过程中,太空舱出现故障,不仅无法继续运输,还有可能导致前期运输的零部件的损坏。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特别是在太空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对太空舱的运输过程上的考虑,还要加强对宇航员的培训上,做好“应急预案”。
光电转换也是一个十分头疼的问题,这个方面的材料要能够在太空环境下工作,并且能高效的将太空中的太阳能辐射吸收。
中国在2018年设立了两个太空太阳能发电站的国家实验基地,用于研究太空发电站的工程和材料,逐渐探寻这片“新天地”的秘密。
能源危机永远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解决能源危机就需要国际间的合作,因为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
太空太阳能发电站建成后,不仅能够解决地球的能源需求,还能应用到一些深空探索中,向地外行星进行探索,为深空探索提供能源支持,推动人类在太空中的发展。
但是太空能源开发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太空碎片撞击等,甚至会危及地球居民的安全。
另一方面,如果能够将太空能源从地球中传输,可能会导致地球上的能源经济和政治都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3 1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