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广西日报
武宣:“系统思维”提升乡村振兴成色
本报记者 蒙进煌 通讯员 覃洋帆 苏文积
本报记者 蒙进煌 通讯员 覃洋帆 苏文积
近年来,武宣县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在产业振兴、搬迁后扶、稳岗就业、乡村治理等方面,涌现出不少新经验、新做法。
如何推“点”及“面”?武宣县将这些成果归纳梳理,整合了10条工作经验。目前,该县关于如何挖掘土特产、如何稳岗就业、如何管理好搬迁安置小区等工作,都提炼了一些“工作法”;乡村治理、产业振兴、村企合作、庭院经济、乡村风貌建设等工作,还树立了一批乡村典型。
由“点”及“面”的系统化思维,让武宣县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拾得一把“金钥匙”。目前,该县整理的亮点做法获得来宾市推荐,部分工作获得自治区乃至全国的推荐。
A 推广一些“经验之谈”
“看到政策那么好,2021年我注册成立一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红糟酸系列产品于一体的企业,把‘武宣红糟酸’这个土特产品牌做大做强。”面对采访,黄茆镇返乡创业人才蒙郑波介绍其创业历程。
去年,他的企业销售红糟酸约2万坛,产值约160万元,带动约700户农户增收致富。
土特产若不挖掘开发,难以走出小地域、走向大市场。武宣县注重整合资源,引入资金、人才,创新产业培育、品牌培育,盘活了红糟酸这一特色资源。
去年年底,武宣县投资5620万元创建“桂中武谷优品乡村振兴产业园”。产业园立足本土特色,集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展销于一体。目前,一期已建成投入使用,入驻15家知名企业,主要产品涵盖了红糟酸、武宣米饼等15种本地传统特色农产品。去年,全县实现土特产销售额约8063万元。
以整合思维做强特色产业,以联合思维做大集体经济。武宣县创新“联村抱团”产业发展模式,在三里镇开花结果。
三里镇打破村域界限,全镇以“一盘棋”思维统一配置各村资源,联合投资开发项目,委托有实力的企业负责资产管护,镇政府跟踪监督。
目前建成的肉鸭产业链,是其成果之一。
三里镇统筹整合600万元,建成西南地区最大鸭苗孵化基地和广西最大多层立体肉鸭基地。投入衔接资金、村集体闲散资金497万元,升级打造现代鸭业全产业链基地,建设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园,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合作经营。在“龙头企业+村级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下,目前引进了企业3家,联营合作社15家,每年合计分红约30万元。项目还带动周边农户(含低收入家庭)超300户抱团发展养鸭事业,通过养殖户代养种鸭、肉鸭,示范区保价回收,年产值1500万元,实现了“强村带弱村”效果。
B 打造一批乡村典型
三里镇对“联村抱团”的探索,成为武宣县乡村振兴的“经验之谈”。在广大乡镇、村屯,依托各自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创新发展思路的典型还有不少。
关于产业振兴,桐岭镇和律村早就名声在外。和律村坚持村企融合,实施“支部+合作社”“合作社+党员”“合作社+贫困户”3种联结模式,发动经济能人、返乡人才创业带富,建成千亩哈密瓜帮扶产业园、千亩返乡人才创业帮扶产业园、万头生猪帮扶产业园。
“我们围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改革思路,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激发了全村的发展活力和村民内生动力。”桐岭镇和律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韦恒焦说。
如今,和律村整合各级资金投入合作社,并发动农户参与特色产业发展。农户既是社员又是股东,可获得土地流转租金、务工薪金、产业扶贫补助金、年底分红金的稳定收入。
以哈密瓜产业为依托,和律村推行“种养+”生态循环生产模式。该村以推进四星级乡村旅游示范项目为契机,将订单农业、合作农业、休闲农业等项目深度融合,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除了和律村,武宣县还涌现了以发展庭院经济见长的东乡镇长塘村、搬迁新建后生产要素得到整合分配的桐岭镇四安村、依托现代农业企业入驻壮大集体经济的石耉村等。
而除了产业发展,以乡村治理、乡村建设见长的,武宣县也树立了一批乡村典型,有以基层治理闻名的通挽镇江龙村,乡村风貌提升效果明显的黄茆镇玉村等。
C 铺开一张振兴画卷
去年,三里镇灵湖村入选“壮美广西·乡村振兴”特色案例。
目前,武宣县乡村风貌提升建设氛围浓厚,三里镇灵湖村、东乡镇风沿村等多个村,通过抓基层党建引领、文化底蕴支撑、清廉乡村助力等措施,推进乡村风貌提升,涵养新时代文明乡风,打造既具“颜值”又有内涵的幸福宜居乡村。
桐岭镇四安村移民新村发展蒸蒸日上,金鸡乡移民新村大坪村坝首屯也不甘示弱。各村以“党建引领+合作社+经济能人”发展模式,成立股份制经济合作社,打造特色产业,树立本土品牌。同时以资金入股乡贤企业,参与项目建设、管理和分红。
“我们到各乡镇考察学习后,指导大坪村依托水源优势,发展高密度循环淡水陆基圆池养殖。项目投产预计年产值达500万元,可给村集体经济增加约10万元。”金鸡乡副乡长黄文彤认为,经验不能照搬,却可以活用。
“庭院经济看长塘”是当地的共识。东乡镇长塘村庭院经济“火”了后,全县有黄茆镇尚文村、根村等3个乡镇58户农户报名,利用自家庭院参与发展陆基圆池生态循环养殖。目前已通过核实符合条件的有13户,待核验45户,计划建立高位池62个,建造体积约3940立方米。
“树立典型不是最终目的。探索经验、推而广之,实现整体提升、共同发展才是更深层次意义。”来宾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李敏说,来宾市比较认可武宣县乡村振兴工作“系统化思维”,以简报形式推广了武宣“由点及面”提炼有效经验的做法,以期在来宾各县(市、区)提供借鉴。
近年来,武宣县荣获“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称号,涌现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有全国星级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这些“国字号”典型的出现,是工作出彩和经验总结运用得好的结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5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