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人文体现在每一个细节(大健康观察·聚焦人文科室建设⑨)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5-06 10:01: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走进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人文体现在每一个细节(大健康观察·聚焦人文科室建设⑨)

本报记者 姚雪青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5月06日 第 11 版)

人文体现在每一个细节(大健康观察·聚焦人文科室建设⑨)

心血管内科丁弘主任医师(左一)借助智能手语翻译系统对听障患者进行问诊。

杨慧玲摄

人文体现在每一个细节(大健康观察·聚焦人文科室建设⑨)

无锡二院在省内率先开通一站式智慧服务平台。图为工作人员正在通过热线电话为患者答疑解惑。

杨慧玲摄

早上9点刚过,一位老年患者走进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门诊大厅。她犹豫不决地走向导医台,向身穿着红马甲的导医伸出手比划着什么——原来,这是一位听障患者。

导医武春燕立即上前搀住这位老人,将她领到旁边的“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启动绿色通道。“门诊是患者接触的第一个科室,医院的人文建设从这里开始。”该院门诊部主任冯军说。

“作为一家百年老院,医院全面践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一切工作从人的角度出发,用人文服务引领科室发展,将人文科室建设融入到日常医疗之中,关注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冯宁翰说,医学不仅需要有高超的医术,也需要有人文的温度,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从细节入手,从点滴抓起,把冰冷的仪器设备和检查报告转化为一个个温馨的人性化服务举措,让医疗更有温度、让患者更感舒心。

升级“仁心服务”

为听障患者配备手语翻译

听障患者怎样看病?记者跟随这位老人一探究竟。

只见在“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的柜台上,有好几块牌子,分别写着“助老服务”“军人优先”以及“手语翻译服务”。根据牌子上的操作指南,武春燕取出柜台里的Pad,点击屏幕上的“手语服务”的按钮,等待了几秒钟后视频接通,一位客服人员出现在了屏幕那头。

武春燕简短介绍情况后,对方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用手语与老人交流起来。记者能明显感觉到老人脸上露出了惊讶甚至惊喜的神色。“翻译官”一边与老人手语交流,一边将要点翻译给武春燕听:老人姓谢,今年70岁,血压偏高,因头晕、走路心跳快来看病。

武春燕立即做出了初步分诊——到心血管内科挂号,并来到窗口为老人挂号。记者注意到这里有两个细节:一是这位老人是免费挂号的,二是在这个过程中“翻译官”始终在线与老人保持着沟通。

到了5楼的心血管内科诊室,主任医师丁弘看到有患者带着“翻译官”来看病,并没有表现出惊讶,她介绍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

“哪里不舒服?是什么时候知道有高血压的?有没有在吃药?”对于丁弘的提问,面向老人的“翻译官”一边用手语询问,一边像小助理一样同步将回答报出来,就诊流程与普通问诊相差无几。

测量了血压发现有点高,丁弘便开出了两项检查:心电图和脑部CT平扫。在看懂“翻译官”的解释后,老人连连点头,向医生表达感谢。在心电图室,老人躺在检测床上,武春燕站在侧面举着Pad,让屏幕正对她。虽然记者看不懂“翻译官”的手势,但能猜出是在向她介绍检查步骤——从表情看出,老人十分配合,对医生很信任。

回到诊室,丁弘通过电脑查看检查结果后,通过“翻译官”叮嘱老人:“没有大问题,头晕症状看来是由高血压引起,需要调整药物,后面要注意定期复诊……”至此,老人这趟门诊看病顺利结束。

“助老、助残、优军,是医院‘仁心服务’品牌的重要内容。”冯军告诉记者,作为一家地处老城区核心路段上的百年老院,市二院是很多市民特别是老年人就医的第一选择,到医院就诊患者中60岁以上的占比为41%。因此,该院20年前就开通了“助老服务绿色通道”,包括配备轮椅、设置志愿服务岗、进行陪诊服务等,被评为“江苏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优秀单位”。

从2023年起,该院升级门诊导医服务品牌,老人、残障人士及退役军人享受绿色通道、免收门诊自理费用。冯军介绍,因沟通不便,听障群体就医困难,有时小病拖成大病才来就诊。去年起,该院与一家专业手语翻译公司合作,将客服人员送到医院培训,在通用手语基础上掌握医用手语,成为连接患者与医生的桥梁,在全省率先实现为听障患者进行实时翻译服务。

记者了解到,作为人文科室建设的起点,该院自门诊导医“仁心服务”品牌升级以来,日门诊量超过1万人次,全年接待老人、军人、残障患者累计30万人次,全年减免挂号费等费用380万元。

术前心理疏导

让患者保持心态平稳

“您好,我是医院的心理医生王文蓉。您叫什么名字呀?今天做的什么手术呢?看起来状态还不错。”早上7点半不到,位于手术中心的准备室内,一位女医生走了进来,俯下身与每位术前患者进行常规询问交谈,借此评估他们的术前心理状态。

“我做双侧肾结石手术,医生说情况挺严重,我心里有点担心。”靠近门口的患者是一位30岁的刘姓小伙,因术前谈话签字时医生讲了手术风险,他焦虑地睡不着,担心谈话中涉及的手术风险真的会发生。

“感谢您对医院的信任,我们也不会辜负这份信任,您尽管放心。”王文蓉安慰他,“医生术前谈话会告知一些可能的风险,这是基本操作流程,就像药品说明书会把副作用写清楚一样,您不用紧张,专业的事交给专业医生去做。”

小刘渐渐放松下来,说:“是不是对你们来说,这就像饭店做西红柿炒鸡蛋一样简单?”旁边几位患者听到对话也都轻轻笑了。

作为心理科副主任医师,王文蓉从去年10月起,每天出诊前花上近一小时,为第一台手术的患者们进行心理疏导。“这是为了让患者有更好的就医体验。”王文蓉说,第一台手术8点开始,患者会提早来准备,大约半小时时间身边没有亲人的陪伴,耳边传来仪器的滴滴声,难免感到害怕无助,有的患者甚至因为紧张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将影响手术安全。以前虽有护士兼职进行心理辅助安慰,但她们都非常忙碌且不是科班出身——由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术前心理疏导,在江苏是首家,放眼全国也是率先之举。

与小刘交谈了一会儿,王文蓉注意到靠近内侧的女士投来求助的目光,便走过去查看病历,轻轻地问:“这次是做髋关节置换手术呀,生病多少年了呀?”听到这话,女士的眼泪夺眶而出:自己患病11年了,为了孩子还在上班。王文蓉竖起大拇指说:“您真是坚强的妈妈,还在工作这非常了不起。”

王文蓉介绍,术前心理疏导要把握好一个“度”:既要共情患者的紧张焦虑心情,也要理解患者的悲伤无助感受,但过于紧张或过于悲伤,人容易崩溃,要从和患者对话中抓住关键词,对患者情绪做些“提升”,例如闲聊间有意指向他们努力对待的工作、心里牵挂的孩子、门外陪同的家人等,让患者保持心态平稳来面对手术。

除了术前的心理关爱,在这家医院,科室人文建设还体现在优化再造流程、千方百计减少患者病痛上——用24小时手术来守护患者。

就在小刘进入手术室2小时之前,隔壁床的病友小张连夜进行了急诊手术刚回到病房。“我是半夜3点肾结石急性发作送来医院的。”他告诉记者,虽疼痛难忍,但当时是深夜,想着怎么也要熬到早上了,没想到做完各项检查后立即被推进手术室,手术出来快6点了。

“泌尿系统许多病症如果处置不及时,不仅引发疼痛,还会导致肾功能受损。小张来医院时小便已在减少了。”泌尿外科学科带头人冯宁翰介绍,秉持“一切为患者着想”的理念,去年起该科室开设了无假日手术科室,13位医生两班倒,门诊急诊手术连轴转,实现“随时来随时做手术”。

不仅如此,全院通过合理分配门急诊及住院患者检验设备使用时间等办法,所有科室均已实现了“当天检查当天出报告、当天来当天做手术”,让患者更有安全感。

护理有温度

从患者角度改进服务

这天下午2点多,68岁的急性胆囊结石患者滕方(化名)刚从手术的麻醉中清醒过来,被推回病房。当她重新躺回病床的那一瞬间,一股暖意立即从背部传来,顿时觉得既放松又舒适。

“患者在麻醉时体温会降低,术中我们就会注重增温,从手术室出来后也要持续给予有温度的护理。”肝胆胰外科护士长陆志华告诉记者,这是该科室的传统。

护士在为手术患者铺床时,除了换上温热清洁的床单,寒冷天气时还会将两个热水袋预先放在被子夹层,捂热被子,这样患者从手术推车上移到病床时就会感觉温暖舒适。再加上病房里开着空调,冬天控制在18—22摄氏度,夏天控制在22—24摄氏度——这样患者不会有温度落差的不适感,手术预后效果也会更好。

根据医生的药方,术后第一天,滕方要挂大大小小7袋药液,既有消炎的,也有护肝的,还有养胃的。陪同滕方的儿媳妇陈燕原本担心冰冷的药水源源不断输进手臂,会让有风湿性肩周炎的婆婆感到不适,但了解到患者病史的护士已经做足了准备。

陆志华将输液管放在输液加热器的凹槽中,接上电源后会恒温在36摄氏度。缓缓流进手臂的盐水一下子变得有了温度,而且这个加热温度也不会对药水造成影响。

除了有温度的床、有温度的药液,有温度的操作也让滕方很感动。

为了促进肠胃蠕动、增进营养,并防止坠积性肺炎和深静脉血栓,医生鼓励患者在身体允许的前提下早日下床。到了傍晚,滕方想起来活动活动,陈燕按铃叫来了护士帮助婆婆起身。她注意到,护士的动作温柔耐心,不仅先将手搓热再扶起婆婆,而且还有一套“下床三部曲”——先“靠一靠”,即将床头摇高,让滕方先靠在枕头上30秒适应一会儿;观察没有出现不适,再“坐一坐”,慢慢把脚放下来坐在床沿30秒;随后再是“站一站”,站上30秒再走路。

看到滕方下床活动了,护士主动来询问是否需要“爱心袋”——将身上的管线和引流袋收在里面。原来,这个科室的大多数患者身上都有伤口引流管,有的还插着胃管,再加上手上还吊着盐水,一手还要捂着伤口,活动起来很不方便。

记者看到,“爱心袋”是个小布袋,顶端是60厘米的挂绳,可以通过打结的方式调节长度,成本虽然不高,却有大妙用。滕方将袋子挂在身上,几根管线和引流袋都被轻松收纳了进去,在走路和如厕时,解放了双手,不用担心管线会缠绕在一起,自己也觉得更有尊严。

“这是科室护士设计的,最早是我们自己缝制,数量多了就交给后勤总务定做。”陆志华介绍,医院每年都开展“体验日”活动,让医护人员换位思考,从患者的角度提出各项改进建议,各科室之间也通过护理竞赛提升护理质量,术后患者“八个第一次”——翻身、下床、肠功能恢复、解尿、排便、进食、洗漱、更衣,都是必考题。

肝胆胰外科主任戴途告诉记者,有温度的护理以病人为中心,是人文科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助于患者的康复,也缓解了家属的焦虑,还促进了和谐的医患关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6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是患者,也是亲人(大健康观察·聚焦人文科室建设⑦)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将人文关怀落实到细节是患者,也是亲人(大健康观察·聚焦人文科室建设⑦)本报记者 叶传增《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1月30日
2024-01-30 03:28:00
加强“主动服务” 诊疗更有温度(大健康观察·聚焦人文科室建设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世纪坛医院积极推进医学人文建设加强“主动服务” 诊疗更有温度(大健康观察·聚焦人文科室建设⑯)本报记者 熊 建《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
2024-08-19 05:04:00
这里的医生会“话”疗(大健康观察·聚焦人文科室建设⑮)
...诊疗服务氛围这里的医生会“话”疗(大健康观察·聚焦人文科室建设⑮)蒋云龙 牛海军 石继良《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7月02日 第 09 版)图为普外科三病区医护人
2024-07-02 03:36:00
治心 更护“心”(大健康观察·聚焦人文科室建设②)
...力推进“双心医疗”治心 更护“心”(大健康观察·聚焦人文科室建设②)本报记者 熊 建《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11月28日 第 09 版)图为工作中的米玉红。北京安
2023-11-28 04:47:00
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大健康观察·聚焦人文科室建设⑭)
...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创新推进医学人文建设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大健康观察·聚焦人文科室建设⑭)熊 建 万恒易《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6月27日
2024-06-27 04:16:00
让患者生活更有质量(大健康观察·聚焦人文科室建设⑧)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小汤山医院聚焦人文康复,提升患者获得感让患者生活更有质量(大健康观察·聚焦人文科室建设⑧)本报记者 熊 建《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3月1
2024-03-15 05:11:00
让人文照亮医学(大健康观察)
...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市属医院举行平行病历竞赛让人文照亮医学(大健康观察)本报记者 熊 建文/图《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1月02日 第 09 版)北京佑安医院
2024-01-02 03:47:00
南阳市中心医院:创“心”举措 让爱延续
...者所想,急患者所急。把基础护理做实、专科护理做精、人文护理做美,打造质量有高度、护士有厚度、服务有温度的团队。缴费结算更便捷落实以“患者为中心”,南阳市中心医院将“窗口服务”
2024-04-08 16:17:00
细节关爱,呈现人文护理温度
...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胸外科护理团队——细节关爱,呈现人文护理温度半岛全媒体记者王爱科护理是平凡的工作、平凡的语言、平凡的举动。但在这平凡背后,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胸外科的护理岗位
2024-05-11 00:06: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河北新闻网讯(闫丽颖、唐福刚)“太感谢了,多亏你挺身而出,第一时间冲到现场,帮我家灭了火……”10月22日上午,市民张女士携女儿将一面印有“火场逆行伸援手真情守护矿区人”的锦旗送到了开滦股份范各庄矿保卫科员工倪大勇的手中
2025-11-10 21:54:00
近日,鄂州辅警李超因其独特的指挥风格走红网络。晨曦微露,杨湾街口,他已在斑马线上开启了一天的工作。他那被专业人士评价为“不规范”的手势
2025-11-10 22:21:00
近日,鄂州辅警李超十年如一日在交通路口倾情守护的故事,引发广泛关注。晨曦微露,人潮车流中,他那不甚规范却高效高频的手势
2025-11-10 22:21:00
近日,鄂州辅警李超在网络走红。晨曦微露、华灯初上,在鄂州市杨湾街口的斑马线上,他如陀螺般不知疲倦地旋转于车流人海之间。那饱满的激情
2025-11-10 22:21:00
清晨六点半,鄂州市杨湾街口,熟悉的“陀螺”又开始了他一天的旋转。辅警李超,这位在车流中坚守了近十年的39岁汉子,以其“口不停言
2025-11-10 22:21:00
“来来来、这边这边……”当湖北鄂州的“陀螺哥”李超在车流中重复着指挥动作,他频繁变换的不仅是手臂,更是对职业的赤诚。这位个子不高的39岁交通辅警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2025-11-10 22:21:00
在这个社会,有人在聚光灯下被看见,也有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付出。城市的运转永远离不开成千上万坚守岗位的“螺丝钉”。他们的名字或许无人知晓
2025-11-10 22:21:00
近日,在鄂州市鄂城区杨湾街口,辅警李超因一段指挥交通的画面在网络上走红,被网友亲切称为“陀螺哥”,他如同一位不知疲倦的“马路指挥家”
2025-11-10 22:21:00
清晨六点半,鄂州杨湾街口。辅警李超的身影出现,如同这座城市的生物钟般准时。反光背心微微发亮,白手套划出坚定轨迹,他就是被网友亲切称为“陀螺哥”的交通辅警
2025-11-10 22:21:00
鄂州市杨湾街口的斑马线上,辅警李超“手足口不停歇”的身影火遍全网。他那被专业人士评价为“不规范”,却比同事频率快好几倍的指挥手势
2025-11-10 22:22:00
“云游伊利”2025再出发!邀您“云”探全球产业链
11月7日,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现场,2025年“云游伊利·全球品质溯源”纪录片举行首映,宣告该活动正式启动。伊利全球合作伙伴代表
2025-11-10 22:34:00
从沃土到云端:务川七旬老人的直播增收记
多彩贵州网讯“3、2、1——上链接!”近日,在务川分水镇王武村的村委会小院里,71岁的覃廷容佝偻着身子,嗓音却格外响亮
2025-11-10 21:13:00
全运会“大湾鸡”爆火!扮演者是武校少年 校方:很懵,没想到会这么火
大皖新闻讯 11月9日晚,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举行。本届全运会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凭借头顶彩色“小啾啾”
2025-11-10 21:04:00
泾县辅警国道上“悬身”抓捕嫌疑人
大皖新闻讯 11月7日7时40分,泾县泾川镇某小区发生一起电动车电瓶被盗案,泾县公安局泾东派出所接警后,快速锁定违法嫌疑人李某并一路追踪至G205国道
2025-11-10 19:18:00
7死27伤  燕郊地铁施工项目“3·13”燃气爆燃事故调查报告发布
图片来源:河北省应急管理厅近日,河北省应急管理厅发布“3·13”较大燃气爆燃事故调查报告(简称“报告”)。经事故调查组调查认定
2025-11-10 16: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