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朱棡:被遗忘的皇族英才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09 18:07:00 来源:戏说三国

朱棡,一个为争夺帝位兄弟相残的悲剧时代所遗忘的名字。他忠心耿耿,却在骨肉相争中无奈消逝;他勤政爱民,却难逃被兄弟篡改名节的命运。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这个历史曾经的遗子,今天这场穿越时空的“考古”,或许能给出些许答案。

一、太祖三子学贯中西,朱棡聪慧多智谋

1358年,在南京应天府。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产下龙凤双生,取名朱标和朱棡。朱标为长子,被立为东宫太子;朱棡为三子,日后被封为晋王。

朱棡:被遗忘的皇族英才

朱棡生而聪慧,绝非池中物。3岁开始启蒙读书,受教于当时最著名的儒学大师之一宋濂。朱棡潜心学习四书五经,还博览群书,涉猎天文、地理、兵法等领域。他不仅聪明多智,而且处事老练,讲话时眼神中透着睿智,举手投足间有王者风范。

朱元璋十分欣赏三子的才华,还特意请来当时最出名的书法大家杜环,亲自教导朱棡书法。朱棡字迹娟秀,但又不失刚健,获得“飞白”的美誉。他不仅文采斐然,武艺也功底深厚,是一位文武全才。

朱棡:被遗忘的皇族英才

1371年,14岁的朱棡被封为晋王,负责镇守京城以北的太原。临行前,朱元璋将他叫到面前,将一块毛脚玉赐给朱棡作为纪念,同时反复叮嘱他日后要守卫京师的大后方,为大明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朱棡接过玉佩握在手心,郑重向父皇请命,他一定会努力学习,争取成为朝廷的栋梁之才。太子朱标也前来为三弟送行,兄弟两人依依惜别,激励朱棡要在藩地多做贡献。

朱棡:被遗忘的皇族英才

二、半路笞膳夫引怒父,太子劝导三弟迷途知返

1379年,朱棡带领一支重兵北上太原就任晋王。在经过开封时,朱棡一行人在一家旅店歇脚。当晚,朱棡对随行厨师徐兴祖的饭菜十分不满。

徐兴祖已经侍奉皇室二十多年,朱棡还是襁褓中的婴儿时就开始跟随在侧。然而好脾气的徐兴祖哪里经得住皇子的火气,就这样一气之下,朱棡飞起一脚将徐兴祖踹翻在地,随后又抽出马鞭重重抽打他十余下。

这件事很快传到南京消息灵通的朱元璋耳朵里。大怒之下,朱元璋立即遣使前往太原,训斥三子不应无端发怒伤人。朱元璋表示,自己当年兴兵造反时,即便有人犯错,也从不会无端虐待手下。唯有老厨师徐兴祖忠心耿耿侍奉多年,从不曾受过一点委屈。朱棡不该发火打人,这是小家子气的表现。

朱棡:被遗忘的皇族英才

接到父皇的严厉训示,朱棡这才意识到自己确实还嫌幼稚,没有成熟稳重的心态。一时冲动之下伤了无辜,这种行为实在可耻可笑。

此后,朱棡在太原的日子并不顺遂,他性格骄纵,经常为非作歹,甚至被告发有异心。朱元璋大怒,几次三番想要严惩朱棡,还是在太子朱标的再三求情之下,才没有真正责罚三弟。

1393年,朱标奉旨巡视陕西,归来时特地路过太原看望朱棡。兄弟俩叙旧言欢,朱标反复劝导朱棡要克制自身的脾气,多为人着想,不能再有伤天害理的行为了。在大哥的开导下,朱棡终于牢记父皇教诲,自此大为转变,对人对事都更加宽厚仁慈。

朱棡:被遗忘的皇族英才

三、参与诛杀蓝玉案,晋王展露强势作风

1393年,明太祖的长子和太子朱标病逝,朱元璋元气大伤,决定立自己的孙子朱允炆为新的太子。为了铲除隐患,朱元璋决定清洗朝中以蓝玉为首的一批重臣。

此时的朱棡已经25岁,在大哥的熏陶之下,他彻底转变了生活作风,并在军事领导能力上有了长足的进步。朱元璋看准时机,安排冯胜、傅友德等汉将军前往太原,受朱棡节制指挥。

朱棡:被遗忘的皇族英才

当蓝玉案爆发时,晋王朱棡果决利落地出手,迅速诛杀了蓝玉在太原境内的家人和党羽。朱棡还设计将自己的岳父谢成擒获,对蓝玉一党进行了全面清洗。朱棡出手果决,让朱元璋松了一口气,朝中ن储的隐患也暂时解除。

此时,朱棡已经成长为一位威严的藩王,不仅文治明断,武功高强,而且训练有素的禁卫军职听调遣。在处置蓝玉一案中,朱棡展现出果断坚决的作风和过人的组织领导能力,让朱元璋对他更加信任倚重。

朱棡:被遗忘的皇族英才

四、父丧儿亡双双离世,燕王靖难登基后诋毁

1398年,朱棡在太原病倒,年仅41岁便突然去世。朱元璋得知爱子病故,悲痛欲绝,甚至在痛失儿子的悲伤中,也于两个月后去世。

父王驾崩后,朱棡的三弟朱棣作为皇族中辈分最长老的王爷,得到众藩王支持,起兵靖难,夺去外甥建文帝的帝位。明成祖朱棣登基后,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统地位,开始诋毁朱棡、朱标等先朝皇族。

朱棡:被遗忘的皇族英才

朱棣宣称朱棡生前与朱标勾结,想要夺取自己的封地燕王,还派人搜集朱棣的罪证。其实朱棡生前压制燕王只是遵循朱元璋的旨意,绝无谋逆之心。

之后,朱棣还废黜了朱棡的长子朱济熺的晋王爵位,改封朱棡的第三子为晋王,大大削弱了晋王一脉的势力。晋王自此一蹶不振,再也无法发挥屏藩的作用。

朱棣这一系列举措,都是出于巩固自己皇权的需要,可见他并不遵循兄友弟恭的道理,也无心维持先朝遗老的地位。朱棡生前忠心职守,却难逃被诋毁的命运。

朱棡:被遗忘的皇族英才

五、晋王一脉被废黜衰微,兄弟情义成泡影

朱棣为了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不惜诋毁亡兄之名节,导致晋王一脉日趋衰微。晋王自此无法发挥屏藩效用,明朝北疆防务出现空虚。

若朱棡还在世,以他的才能和威望,朱棣恐怕不敢轻易掀起兵变。父子兄弟本应亲密团结,相濡以沫。明初诸王本可携手共治天下,却因朱棣的野心膨胀,导致兄弟阋墙,最终让晋王一脉承受创伤。

朱棡:被遗忘的皇族英才

人生如梦,荣辱浮云。朱棡作为明朝开国之功臣,本应功成名就,安享晚年。哪料他英年早逝,还被同胞兄弟诬蔑谤骂。生前建功立业,身后却难逃遗族衰微的命运。

朱棣登基后,明朝国力日益强盛,史书也多记载他的英明神武。然而他不顾兄弟情谊,先后诋毁朱标、朱棡等先朝遗老,导致皇室骨肉相残。

兄友弟恭,这是古已有之义;骨肉同胞,天经地义。希望日后世人能汲取这段惨痛历史的教训,不要重蹈覆辙,维护好这天伦之情。

朱棡:被遗忘的皇族英才

结语:

朱棡一生坎坷,却最终难逃被同胞兄弟抹杀命运。然而,亲情不应被权力欲望所掩埋、兄弟之爱不应被野心背叛。今人应汲取历史教训,不要重蹈覆辙,共同守护这天伦之情。朱棡之名虽无功勋可恃,却应例证忠心;朱棡之死虽消声匿迹,却值得今人追思缅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9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晋王朱棡到底是怎样的一位藩王
...、次子秦王朱樉之后,年逾古稀、已然风烛残年的明太祖朱元璋再次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间惨剧。年仅41岁的朱元璋第三子、晋王朱棡不幸薨逝,消息传到南京皇宫,朱元璋不禁老泪纵
2024-05-28 10:02:00
朱元璋诛蓝玉的杀手锏,为什么说蓝玉在朱棣不敢反
1358年,朱元璋的第三个儿子出生,取名朱棡(gang),朱元璋并没有像长子朱标出生时的喜出望外,当时朱元璋处于张士诚、徐寿辉等人的围困中,没有多余精力关注这个儿子。后来,朱元璋
2024-04-25 22:38:00
如果晋王朱棡没有英年早逝,朱棣未必能当皇帝
很多人提到明朝的皇帝,想到最多的一定是朱元璋和朱棣,但是比起父亲一路打拼来的大明江山,朱棣却不得不掩盖自己皇位来路不正的事实。为此,他曾做过许多工作来掩饰史实,并且特意诋毁建文帝
2022-12-15 20:46:00
朱棣登基后,为何疯狂抹黑自己的三哥晋王朱棡
按照朱棣本人的描述,朱元璋晚年最器重的那个人应该是他。可是从实际角度去看,老朱最后真正信任的那个儿子应该是老三,也就是晋王朱棡。这位三皇子不仅是当时朱家孩子里面最大的一个,而且打
2024-09-01 11:09:00
朱棡:朱元璋最宠爱的儿子,他若不死朱棣未必敢造反
前言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有二十六个儿子,但最受宠的无疑是太子朱标和三子朱棡。朱棡这一生可谓起起伏伏,早年个性骄纵,中年改过自新,如果不是他不幸早逝,靖难之役可能早就可避免,明朝历史
2024-01-05 15:32:00
朱元璋三子朱棢,他若不死,朱棣未必敢起兵造反
他是朱元璋的第三个儿子,在诛杀蓝玉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若不死的话,朱棣也未必敢起兵造反。提到朱元璋的儿子,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太子朱标和燕王朱棣。首先,朱标不死的话,大明皇
2024-12-13 10:07:00
为什么朱允炆会输给八百亲兵造反的朱棣?他最大的错误是什么
朱允炆最大的错误是根本没理解和信任他爷爷的能力,朱元璋已经为他能当稳皇帝做足了工作,可以说朱允炆只要什么不动,他的皇位就稳如泰山。无奈熊孩子自以为高明,偏要把朱元璋苦心布的局全盘
2024-10-21 10:28:00
傅友德之死:朱元璋权力游戏的牺牲品
!1392年,傅友德上书朱元璋,请求他将安徽怀远的上千亩良田赏赐给自己。收到奏书后,朱元璋顿时暴怒,呵斥傅友德道:“给你的俸禄、赏赐已经不少了,为何还去霸占老百姓的田地,你是何居
2023-10-09 15:46:00
大明王朝第一个以嫡长子身份袭封的亲王
...亲王是谁?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三月十二日,明太祖朱元璋最疼爱和器重的儿子之一:皇第三子晋王朱棡去世,享年41岁。这是继皇太子朱标去世之后,老父亲朱元璋受到的又一次沉重打
2023-06-14 14:4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