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朱棡:被遗忘的皇族英才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09 18:07:00 来源:戏说三国

朱棡,一个为争夺帝位兄弟相残的悲剧时代所遗忘的名字。他忠心耿耿,却在骨肉相争中无奈消逝;他勤政爱民,却难逃被兄弟篡改名节的命运。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这个历史曾经的遗子,今天这场穿越时空的“考古”,或许能给出些许答案。

一、太祖三子学贯中西,朱棡聪慧多智谋

1358年,在南京应天府。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产下龙凤双生,取名朱标和朱棡。朱标为长子,被立为东宫太子;朱棡为三子,日后被封为晋王。

朱棡:被遗忘的皇族英才

朱棡生而聪慧,绝非池中物。3岁开始启蒙读书,受教于当时最著名的儒学大师之一宋濂。朱棡潜心学习四书五经,还博览群书,涉猎天文、地理、兵法等领域。他不仅聪明多智,而且处事老练,讲话时眼神中透着睿智,举手投足间有王者风范。

朱元璋十分欣赏三子的才华,还特意请来当时最出名的书法大家杜环,亲自教导朱棡书法。朱棡字迹娟秀,但又不失刚健,获得“飞白”的美誉。他不仅文采斐然,武艺也功底深厚,是一位文武全才。

朱棡:被遗忘的皇族英才

1371年,14岁的朱棡被封为晋王,负责镇守京城以北的太原。临行前,朱元璋将他叫到面前,将一块毛脚玉赐给朱棡作为纪念,同时反复叮嘱他日后要守卫京师的大后方,为大明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朱棡接过玉佩握在手心,郑重向父皇请命,他一定会努力学习,争取成为朝廷的栋梁之才。太子朱标也前来为三弟送行,兄弟两人依依惜别,激励朱棡要在藩地多做贡献。

朱棡:被遗忘的皇族英才

二、半路笞膳夫引怒父,太子劝导三弟迷途知返

1379年,朱棡带领一支重兵北上太原就任晋王。在经过开封时,朱棡一行人在一家旅店歇脚。当晚,朱棡对随行厨师徐兴祖的饭菜十分不满。

徐兴祖已经侍奉皇室二十多年,朱棡还是襁褓中的婴儿时就开始跟随在侧。然而好脾气的徐兴祖哪里经得住皇子的火气,就这样一气之下,朱棡飞起一脚将徐兴祖踹翻在地,随后又抽出马鞭重重抽打他十余下。

这件事很快传到南京消息灵通的朱元璋耳朵里。大怒之下,朱元璋立即遣使前往太原,训斥三子不应无端发怒伤人。朱元璋表示,自己当年兴兵造反时,即便有人犯错,也从不会无端虐待手下。唯有老厨师徐兴祖忠心耿耿侍奉多年,从不曾受过一点委屈。朱棡不该发火打人,这是小家子气的表现。

朱棡:被遗忘的皇族英才

接到父皇的严厉训示,朱棡这才意识到自己确实还嫌幼稚,没有成熟稳重的心态。一时冲动之下伤了无辜,这种行为实在可耻可笑。

此后,朱棡在太原的日子并不顺遂,他性格骄纵,经常为非作歹,甚至被告发有异心。朱元璋大怒,几次三番想要严惩朱棡,还是在太子朱标的再三求情之下,才没有真正责罚三弟。

1393年,朱标奉旨巡视陕西,归来时特地路过太原看望朱棡。兄弟俩叙旧言欢,朱标反复劝导朱棡要克制自身的脾气,多为人着想,不能再有伤天害理的行为了。在大哥的开导下,朱棡终于牢记父皇教诲,自此大为转变,对人对事都更加宽厚仁慈。

朱棡:被遗忘的皇族英才

三、参与诛杀蓝玉案,晋王展露强势作风

1393年,明太祖的长子和太子朱标病逝,朱元璋元气大伤,决定立自己的孙子朱允炆为新的太子。为了铲除隐患,朱元璋决定清洗朝中以蓝玉为首的一批重臣。

此时的朱棡已经25岁,在大哥的熏陶之下,他彻底转变了生活作风,并在军事领导能力上有了长足的进步。朱元璋看准时机,安排冯胜、傅友德等汉将军前往太原,受朱棡节制指挥。

朱棡:被遗忘的皇族英才

当蓝玉案爆发时,晋王朱棡果决利落地出手,迅速诛杀了蓝玉在太原境内的家人和党羽。朱棡还设计将自己的岳父谢成擒获,对蓝玉一党进行了全面清洗。朱棡出手果决,让朱元璋松了一口气,朝中ن储的隐患也暂时解除。

此时,朱棡已经成长为一位威严的藩王,不仅文治明断,武功高强,而且训练有素的禁卫军职听调遣。在处置蓝玉一案中,朱棡展现出果断坚决的作风和过人的组织领导能力,让朱元璋对他更加信任倚重。

朱棡:被遗忘的皇族英才

四、父丧儿亡双双离世,燕王靖难登基后诋毁

1398年,朱棡在太原病倒,年仅41岁便突然去世。朱元璋得知爱子病故,悲痛欲绝,甚至在痛失儿子的悲伤中,也于两个月后去世。

父王驾崩后,朱棡的三弟朱棣作为皇族中辈分最长老的王爷,得到众藩王支持,起兵靖难,夺去外甥建文帝的帝位。明成祖朱棣登基后,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统地位,开始诋毁朱棡、朱标等先朝皇族。

朱棡:被遗忘的皇族英才

朱棣宣称朱棡生前与朱标勾结,想要夺取自己的封地燕王,还派人搜集朱棣的罪证。其实朱棡生前压制燕王只是遵循朱元璋的旨意,绝无谋逆之心。

之后,朱棣还废黜了朱棡的长子朱济熺的晋王爵位,改封朱棡的第三子为晋王,大大削弱了晋王一脉的势力。晋王自此一蹶不振,再也无法发挥屏藩的作用。

朱棣这一系列举措,都是出于巩固自己皇权的需要,可见他并不遵循兄友弟恭的道理,也无心维持先朝遗老的地位。朱棡生前忠心职守,却难逃被诋毁的命运。

朱棡:被遗忘的皇族英才

五、晋王一脉被废黜衰微,兄弟情义成泡影

朱棣为了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不惜诋毁亡兄之名节,导致晋王一脉日趋衰微。晋王自此无法发挥屏藩效用,明朝北疆防务出现空虚。

若朱棡还在世,以他的才能和威望,朱棣恐怕不敢轻易掀起兵变。父子兄弟本应亲密团结,相濡以沫。明初诸王本可携手共治天下,却因朱棣的野心膨胀,导致兄弟阋墙,最终让晋王一脉承受创伤。

朱棡:被遗忘的皇族英才

人生如梦,荣辱浮云。朱棡作为明朝开国之功臣,本应功成名就,安享晚年。哪料他英年早逝,还被同胞兄弟诬蔑谤骂。生前建功立业,身后却难逃遗族衰微的命运。

朱棣登基后,明朝国力日益强盛,史书也多记载他的英明神武。然而他不顾兄弟情谊,先后诋毁朱标、朱棡等先朝遗老,导致皇室骨肉相残。

兄友弟恭,这是古已有之义;骨肉同胞,天经地义。希望日后世人能汲取这段惨痛历史的教训,不要重蹈覆辙,维护好这天伦之情。

朱棡:被遗忘的皇族英才

结语:

朱棡一生坎坷,却最终难逃被同胞兄弟抹杀命运。然而,亲情不应被权力欲望所掩埋、兄弟之爱不应被野心背叛。今人应汲取历史教训,不要重蹈覆辙,共同守护这天伦之情。朱棡之名虽无功勋可恃,却应例证忠心;朱棡之死虽消声匿迹,却值得今人追思缅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9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晋王朱棡到底是怎样的一位藩王
...、次子秦王朱樉之后,年逾古稀、已然风烛残年的明太祖朱元璋再次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间惨剧。年仅41岁的朱元璋第三子、晋王朱棡不幸薨逝,消息传到南京皇宫,朱元璋不禁老泪纵
2024-05-28 10:02:00
如果晋王朱棡没有英年早逝,朱棣未必能当皇帝
很多人提到明朝的皇帝,想到最多的一定是朱元璋和朱棣,但是比起父亲一路打拼来的大明江山,朱棣却不得不掩盖自己皇位来路不正的事实。为此,他曾做过许多工作来掩饰史实,并且特意诋毁建文帝
2022-12-15 20:46:00
朱元璋诛蓝玉的杀手锏,为什么说蓝玉在朱棣不敢反
1358年,朱元璋的第三个儿子出生,取名朱棡(gang),朱元璋并没有像长子朱标出生时的喜出望外,当时朱元璋处于张士诚、徐寿辉等人的围困中,没有多余精力关注这个儿子。后来,朱元璋
2024-04-25 22:38:00
朱棣登基后,为何疯狂抹黑自己的三哥晋王朱棡
按照朱棣本人的描述,朱元璋晚年最器重的那个人应该是他。可是从实际角度去看,老朱最后真正信任的那个儿子应该是老三,也就是晋王朱棡。这位三皇子不仅是当时朱家孩子里面最大的一个,而且打
2024-09-01 11:09:00
朱棡:朱元璋最宠爱的儿子,他若不死朱棣未必敢造反
前言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有二十六个儿子,但最受宠的无疑是太子朱标和三子朱棡。朱棡这一生可谓起起伏伏,早年个性骄纵,中年改过自新,如果不是他不幸早逝,靖难之役可能早就可避免,明朝历史
2024-01-05 15:32:00
朱元璋三子朱棢,他若不死,朱棣未必敢起兵造反
他是朱元璋的第三个儿子,在诛杀蓝玉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若不死的话,朱棣也未必敢起兵造反。提到朱元璋的儿子,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太子朱标和燕王朱棣。首先,朱标不死的话,大明皇
2024-12-13 10:07:00
为什么朱允炆会输给八百亲兵造反的朱棣?他最大的错误是什么
朱允炆最大的错误是根本没理解和信任他爷爷的能力,朱元璋已经为他能当稳皇帝做足了工作,可以说朱允炆只要什么不动,他的皇位就稳如泰山。无奈熊孩子自以为高明,偏要把朱元璋苦心布的局全盘
2024-10-21 10:28:00
傅友德之死:朱元璋权力游戏的牺牲品
!1392年,傅友德上书朱元璋,请求他将安徽怀远的上千亩良田赏赐给自己。收到奏书后,朱元璋顿时暴怒,呵斥傅友德道:“给你的俸禄、赏赐已经不少了,为何还去霸占老百姓的田地,你是何居
2023-10-09 15:46:00
大明王朝第一个以嫡长子身份袭封的亲王
...亲王是谁?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三月十二日,明太祖朱元璋最疼爱和器重的儿子之一:皇第三子晋王朱棡去世,享年41岁。这是继皇太子朱标去世之后,老父亲朱元璋受到的又一次沉重打
2023-06-14 14:4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