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再饮清我神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7-19 10:11:00 来源:杭州网

再饮清我神

从无到有,再到葳蕤,满目的繁华就是这样走来。

1.

“焚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

在一千多年前的《梦粱录》中,这是当时生活里的雅事。其中,茶事出现在书斋里或者文会雅集中,是当时盛行的时尚行为:透过味觉、触觉、嗅觉和视觉,人们品味着日常,让生活展示出风雅逸致。

生活有时需要一种仪式。正如我在余杭径山茶宴中所体会的,从最初的好奇和陌生感开始,慢慢地,浮躁的性情沉淀下来:一套茶宴,从张茶榜、击茶鼓、恭请入堂、上香礼佛、煎汤点茶、行盏分茶、说偈吃茶到谢茶退堂,有十多道仪式程序。在这期间,宾主问答交谈,机锋偈语,让人想起记载中苏东坡和诸多僧人的斗茶趣事。

径山寺始建于唐天宝年间,相传当年法钦建寺后,为凝心坐禅,祛除昏寐,见山中有不少野生茶树,便手植数株,采制后或饮用或供佛或待客。清代《余杭县志》载:“径山寺僧采谷雨茗,用小缶贮之以馈人,开山祖法钦师曾植茶树数株,采以供佛,逾年蔓延山谷,其味鲜芳特异,即今径山茶是也。”

“崇尚自然,追求翠绿,讲究真色、真香、真味”,或许正是这种追求,让“茶圣”陆羽慕名而至。据《新唐书·隐逸传》记载,陆羽一度隐居于此,就地采摘野生茶籽,在山下溪畔结庐著书,终著成传世名作《茶经》。

“吃茶去”,这是世俗生活后的一道幽微之门。因为茶,性俭、味苦、身凡、气静,无不昭示着我们生活中能够发现的点点滴滴,并且面对压力时云淡风轻的心态,这也是茶汤先苦后甜的真谛。

南宋时,日本僧侣慕名求法,学成回国后,将径山禅寺的茶种、栽制技术、器具、茶典、茶宴仪式等带回日本,并发展演绎成为日本茶道。但起源地径山,在明代以后,茶宴式微,至晚清后几近失传。到20世纪80年代初,在时间的流转中,茶宴又悄然浮现,到现在已成为一种现象。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杭州市余杭区径山万寿禅寺获得“径山茶宴”项目保护单位资格。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径山茶宴”项目保护单位杭州市余杭区径山万寿禅寺评估合格。

茶正在渐渐泡开。

2.

“弄笔云窗暖,煎茶玉醴轻。端知孤桧月,独伴夜禅清。”北宋衢州江山诗人毛滂在径山写过这样几句诗。茶微微的苦涩和甘甜,是我们对大地的理解。时间流逝,茶为国饮,茶也成为一座桥梁,成为中华文化与世界交流的重要载体。

茶文化的精髓也在这传承中积淀下来,比如能使茶汤纹脉形成物象的非遗项目茶百戏,出现于唐,一代代延续。如山水云雾,状花鸟鱼虫,仿佛瑰丽多变的大千世界,充分展现了“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被更多人去认知、了解和喜爱。

比如点茶是宋韵文化的代表。它不再直接将茶放入釜中熟煮,而是先将饼茶碾碎,置碗中待用。以釜烧水,微沸初漾时即冲点碗中的茶。为了使茶末与水交融成一体,于是就发明了一种用细竹制作的工具,称为“茶筅”,用来搅动使茶末上浮,形成粥面。

“茶筅”的制作技艺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制作过程共细分为18道工序,‌从选料到成型,‌每道工序都有讲究,‌保证了茶筅的韧性和使用效果。‌作为地方的特色非遗项目,同样也给当地的老百姓带来了经济上的收益。

茶马古道、丝绸之路,这些被世人所熟知的经济文化传播“路径”,都是茶文化传播和辐射的线路。从唐朝开始,我国的茶叶就已经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商品,茶叶所到之处,它独有的醇美滋味为人所追捧,很快就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并逐步变成东西方有口皆碑的饮品。

而在东南一带,宁波港、泉州港同东南亚、印度洋等地区进行茶叶、丝绸和瓷器等的海上经济贸易和人际往来,泉州港被誉为与埃及亚历山大港并驾齐驱的“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路见证了世界历史上多元文化和平共处、互相交融与共同发展。

文化的传承和影响在悄无声息中完成,就像唐代封演所著《封氏闻见记》中这样说茶的传播:“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饮茶,如一个梦幻的开始,一座舞台的铺陈,赋予了我们一种属于个人的,但同时也可以普及的生活方式。

3.

茶叶慢慢化开、舒展,在杯子里,像一个采摘的动作,饱含着雨水和阳光。从这一杯龙井茶里,我们可以泡开杭州的味道。武林山、西湖水、虎跑泉、龙井茶……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西湖龙井就是杭州的文化符号,蕴蓄着杭州人的精神生活,是杭州这座城市在时间中的侧影。

“人在草木间”。如果把“茶”字拆开,我们能够得到这么一个传统文化中“道法自然”的启迪,只有让自己置身于草木之间,才能够真正感受到大地的气息,一位当代诗人在题为《草木间》的诗中,这样写下了自己的心得:“……学习,学习那属于植物的声音/把根扎得深一点,传统/给予遗传的光晕,不动声色中的一生……”

是的,一片片的茶叶在杯中翻腾,馨香扑鼻,我们忍不住会端杯啜饮,像是要投身于一种丰富的生活。但不说制茶过程中的种种繁琐,仅仅是采茶的过程,我们旁观者是喜悦的,而采摘者无比辛苦,长时间在太阳下,小小的背篓也会沉重如山。

如果悟到了这一点,我们的茶才没有白喝。杯盏中,茶的色泽像是一座敞亮的庭院,等待着我们走入、推敲,以及说出。我们以茶为媒,以茶会友,客来敬茶,也许能够打开更多文化领域交流的窗口。

因为茶蕴蓄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精神,遥想公元前53年,一个叫做吴理真的人,在四川蒙顶山种下七株茶树,开创了人工种植茶叶的先河,吴理真因此被敬为茶祖。

从无到有,再到葳蕤,满目的繁华都是这样走来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19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遗一周年,杭州“茶都十景”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府外事办公室、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西湖区人民政府、余杭区人民政府、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中国茶叶博物馆、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共同承办。2022年11月29日深夜,“中国
2023-11-29 16:21:00
...住了哪些核心环节,使得成色越来越足?从区级层面看,余杭有专门的径山茶发展领导小组,由区委、区政府两位主要领导出任“双组长”,并下设“茶办”,专门成立国有径山茶公司,区财政每年
2024-05-21 22:58:00
...村厅发布了《浙江省首批名优“土特产”百品榜名单》,余杭区径山茶上榜!一起来了解一下径山茶吧径山茶又名径山毛峰茶,是浙江传统名茶。因其主产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西北境内之天目山东
2023-07-10 19:04:00
2024年春天的第一杯径山茶,请品鉴
...各地的茶专家、茶商、茶馆业主、茶文化爱好者齐聚杭州余杭区径山,感受径山禅茶文化之旅。3月30日,杭州余杭径山,茶人展示非遗点茶技艺。余杭区茶文化研究会供图3月30日,国内首台
2024-03-31 15:44:00
...奶等佐料。历时近一年,国内首台台式智能抹茶机终于在余杭面世。施鸿鑫表示,未来将“‘送’抹茶机、卖抹茶胶囊”,径山茶公司销售抹茶原料,机器则以共享模式免费进入各茶楼、茶庄、酒店
2024-04-10 12:15:00
不靠海的杭州是如何出海的
...州、泉州、密州等地设市舶司。南宋杭州的市舶司在城北余杭门附近,紧靠天宗水门和余杭水门。两座水门外就是大运河。市舶收入成为两宋重要的财税来源之一。二除了海上贸易之外,杭州在对外
2023-12-01 12:16:00
科技赋能 径山茶春日“破圈”开启新征程
...出径山,一杯通透在人间"为主题的2025春茶季启幕式,在余杭径山茶文化公园演绎出一场传统与科技的对话,正式开启持续两个月的春日茶事盛典。径山,作为中国禅茶文化的发源地,其茶故
2025-04-01 00:32:00
...会再次来杭州!下次我要带上家人们来西溪湿地。” 在余杭区径山镇小古城村,不少境外媒体记者被径山点茶技艺深深吸引。在老师的指导下,来访的记者从熁盏、调膏、击拂等步骤依次体验了
2023-10-03 05:51:00
...园的翠绿生机,我为您细细道来……”昨天(3月31日),余杭径山茶文化公园内,一场跨越千年的“茶界对话”震撼上演——通过AI技术复原的“茶圣”陆羽手持青瓷茶盏,衣袂翩跹间与汉服
2025-04-01 07:2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国庆假日,杏花岭区精心打造了红色游、古建游、府城游3条线路,串联起15处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从承载革命岁月的国民师范旧址
2025-10-03 08:36: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抗战名将甄凤山:“双枪李向阳”的壮志豪情
(视频脚本:张玉超、闫馨雨、赵少甫 视频拍摄:刘天宇 王宏飞 视频剪辑:刘昀 出镜:张晓晴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2025年7月1日
2025-10-03 08:40:00
古代中秋福利居然是发肉?还有这些“古法”习俗玩趣中秋
大河网讯 天上月圆,人间梦长,又是一年中秋将至。现代,一些企业的中秋福利有月饼、水果等,你知道吗,古人过节的福利竟然直接发肉
2025-10-02 10:42:00
“今月曾经照古人”明代晋藩墓志拓片展,10月1日在山西考古博物馆开展。25套墓志拓片与30余套文物,再现明代晋藩宗室的荣耀与日常
2025-10-02 17:39:00
国庆中秋长假到来,太原成为旅游市场一大热门目的地。游客迫切想知道:太原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走进太原看什么,玩什么,吃什么
2025-10-02 17:39:00
2025国庆·你不知道的保定|直隶总督署大堂上的三块匾额到底怎么读?
2025-10-02 07:21:00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1936年,早期共产党人杨萍如在南京牺牲。在杨萍如后代的持续追寻及南京、河南等地党史部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合力推动下
2025-10-01 07:41:00
雨花台新征集到雨花英烈刘亚生珍贵史料包括烈士北大学籍和发表的十余篇文章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近期,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在文物史料征集中
2025-10-01 07:42:00
淮军公所看大戏,听戏的时候别忘抬头看看戏台这里!
2025-10-01 13:26:00
淮水楚韵——廖亚辉、穆道林、李贺书画印学术观摩展开幕
大皖新闻讯 10月1日上午,由淮南市文联主办的淮水楚韵——廖亚辉、穆道林、李贺书画印学术观摩展在该市1952美术馆开幕
2025-10-01 14:04:00
有声书|郎官巷里的“中国西学第一人”
迈过东街口前气派的南后街大门,往前步行十余米,举身向左,可见郎官巷静静等候的身影。在中华民族最风雨飘摇的年代,这短短百余米的小径旁
2025-10-01 16:03: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雁翎队:白洋淀的“水上奇兵”
(文案:曹秦雨、吴文婷、靳彤 拍摄:马会波、赵仕嘉 出镜:张晓晴 剪辑:冯钰娇、刘昀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清晨的白洋淀
2025-09-30 21:40:00
视频提供|唐山投控(文旅)集团
2025-09-30 21:41:00
周总理临终都在牵挂的福州人,又上央视了!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国庆将至一位福州人的事迹在央视播出他的身上有什么故事?余则成是虚构的但吴石是真实的今年9月30日这是第十二个烈士纪念日当天
2025-09-30 22:45:00
中华文明的根系深植于农耕文明的沃土,而粮食作为文明存续的物质基础,早已超越物态范畴成为政治伦理、社会秩序与文化认同的根基
2025-09-30 13: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