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以帝王的身份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并开始了他七年的执政生涯。在执政期间,曹丕很完成曹操没完成的统一大业,他三次亲征东吴,却都被孙权轻松化解,曹丕差孙权太远了,真应了曹操那句话——生子当如孙仲谋!
第一次:公元222年三路伐吴
曹丕第一伐吴是夷陵之战结束后。孙权自219年夺取荆州前后,就改变了和蜀国联盟的策略,转而向曹操、曹丕称臣,夷陵之战击败刘备后,孙权不再称臣。对于孙权的欺骗与背叛,曹丕十分恼怒,又下《伐吴诏》鼓励将士们曰:“南征进军,以围江陵,多获舟船。斩首执俘,降者盈路。牛酒日至。”表示坚决要南征孙权之意。
222年10月,曹丕自许昌南征,诸军兵并进,曹真、曹休等诸路大捷,击败孙盛,大破吕范,火烧诸葛瑾,几乎攻下江陵。孙权临江拒守,几条战线或溃或败,仅朱桓濡须一路击破曹仁。曹丕胜利在望,却不料遇到疫疾,加之朱然固守江陵,孙权乘机重新遣使纳贡,双方言和,曹丕退兵。
第二次:224年陈兵广陵
223年,刘备在白帝城病逝后,刘禅即位,并把蜀汉大权全部交由诸葛亮掌握,诸葛亮又派邓芝出使东吴,两家重新修好,联手共抗曹魏。这又一次激怒了曹丕,他决心亲征孙权。
224年八月,曹丕治水军,九月至广陵。孙权人在武昌,在徐盛的建议下沿江从石头城到江乘一路设疑城,一晚上就完成了。正好赶上雨季江水暴涨,曹丕隔江望见,认为东吴有人才,未可图,魏军也感到忌惮,于是退军。
第三次:公元225年曹丕最后的挣扎
225年八月,曹丕再出舟师,十月行幸广陵故城阅兵,士兵十余万,旌旗数百里,和建业(今江苏南京)隔长江相对。但孙权严守,加之冬季天气大寒,结了冰,船不能入江,因此曹丕迎战孙权取胜的希望渺茫。他叹气,下令撤军。孙韶派部将高寿率敢死者五百人抄路夜袭曹丕,曹丕大惊,高寿获其副车、羽盖而还。
曹丕三次伐吴为何失败?
首先,长江天险是曹丕伐吴最大的障碍,有两次曹丕都只能望江兴叹。这和曹操多次南征的结果一样,没有强大的水军、良好的战船是不可能越过长江天堑的。晋灭吴,益州刺史王濬在上游造船就造了好几年,曹丕妄想一战而灭吴,不切实际。
其次,就是时机。曹丕刚登上帝位,就曾经问过贾诩,想要统一天下先灭吴还是先灭蜀?结果贾诩回了句“休养生息,以德服人”。曹丕自然不听,其实不光贾诩,辛毗、鲍勋、蒋济等人都反对曹丕兴师动众的进攻吴国,因为他们知道不会成功,曹丕这么做除了耗财费力没有任何意义。
夷陵之战时,刘晔本来建议曹丕出兵和刘备一起灭了吴国,可惜曹丕满足于孙权纳贡称臣,错失了最好的时机。此后,吴蜀又结成联盟,吴国又有长江天险,曹丕不分时候一意孤行,自然不能取得好的结果。
总而言之,曹丕还是太嫩了,他不但比不上曹操,连孙权也比不上。孙权自公元200年孙策死后开始掌权,到夷陵之战前后,已经叱咤三国20多年的时间。而当时曹丕刚刚篡汉自立,在孙权面前,曹丕还是个新手,所以孙权轻描淡写的就化解了曹丕3次大规模进攻。
《三国史话》是近代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的作品,向来有史实版《三国演义》之称,《三国史话》的创作目的是为勘正《三国演义》中一些不符合史实的情况,其中很多观点非常有意思,有助于我们了解真实的三国历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9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