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后汉史》中的“十三将士归玉门”是真实的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20 06:43:00 来源:戏说三国

《后汉书·耿弇列传》中曾记载了一个“十三将士归玉门”的故事,这个故事是说,耿恭等十三名将士,在北匈奴两万人的进攻下,守住城池长达一年,最终获救的故事。

《后汉史》中的“十三将士归玉门”是真实的吗?

那么,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吗?

一听到“十三将士归玉门”,就很容易就理解成是13个人在坚守。而实际上,参与坚守的将士共有数百人,只是他们绝大多数都在坚守过程中为国捐躯,最终只有13名士兵活了下来。这是一个非常真实且传奇的故事。

公元76年,北匈奴大举进攻车师,车师很快便不敌投降,车师国王不得已投靠匈奴,并让军队与匈奴组成联军,共同包围了耿恭所驻守的金蒲城。

匈奴大军有近2万人,而金蒲城中却只有几百名将士,耿恭明白,想要将敌人击退是不太可能的,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要尽可能地打压匈奴人的嚣张气焰,一直坚持到新继位的汉章帝派出援兵。

耿恭利用匈奴人迷信神明的特点,在弓箭上涂抹了大量毒药,并让士兵们在城墙上喊话:“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

一开始匈奴人并不将这话放在心中,但他们的士兵中箭后却全都伤口溃烂,并且剧痛难忍,这使得其他士兵心中不免感到恐惧,一时间匈奴军队士气低落。

就在匈奴士兵还在思索神箭一事时,耿恭组织了百人敢死队,在晚上偷袭了匈奴大营。匈奴人是做梦也没有想到,这城中的区区数百守军,居然敢发起主动攻击。由于没有一点防范,匈奴士兵一时间死伤惨重,书中对匈奴人此刻感受的记载是:“震怖,叹曰:‘汉兵神,真可谓也!’”

《后汉史》中的“十三将士归玉门”是真实的吗?

匈奴军队在连遭挫折后,决定先向后退军。耿恭明白匈奴的撤退只是暂时的,要想进行长期的防御战,就必须去到一座更适合防御的城池。于是耿恭带领将士全体转移到了一座易守难攻的防御要塞,疏勒城。

不久后,匈奴果然卷土重来,大军包围了疏勒城。这一次匈奴部队并不着急,他们只围不攻,还切断了城中的水源。在水源断绝的情况下,耿恭下令士兵“乍马粪汁而饮之”,与此同时,他还命令士兵就地打井,希望能挖得地下水。终于,就在挖井士兵快要绝望时,地下清泉终于喷涌而出!耿恭兴奋不已,他命令士兵取大瓢接水,于城墙之上豪饮,并向下泼水来庆祝。见此情景,匈奴士兵也只能感慨连连。

虽然水的问题解决了,但援军却依然迟迟不到,城中粮草早已断绝,耿恭只能下令士兵将弓箭与铠甲上的皮煮软而食。匈奴见此情景,特派使者来劝降,结果耿恭在城墙上就把使者杀死,并且当众烧烤,与众将士分而食之。耿恭此举,不仅表明了自己誓死不降的决心,还大大提升了守城将士的士气。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大概便是出自这里了。

本就是汉人的车师王太后被汉军民族气节感动,她力排众议,暗中向城中守军运送了大量粮草和军械,粮食危机终于告一段落。

虽然解决了粮食问题,但守城的数百名将士也已经所剩不多,对于他们来说,援军成为了他们唯一的希望。

《后汉史》中的“十三将士归玉门”是真实的吗?

实际上,求救使者早就将信息带到,但朝堂中围绕救与不救的问题却吵翻了天,汉章帝一时间拿不定主意。最终,在司徒鲍昱的努力下,汉章帝决定派出张掖、酒泉、敦煌三郡的兵马共计7000人,对耿恭一部展开救援。

救援大军在救援过程中一路击败匈奴军队,共斩杀3000余人,战功巨大。但当他们来到天山脚下时,却又开始犹豫不前。

大部分将领认为,此刻天山被大雪覆盖,士兵们长途奔袭未曾休息,一旦遇到以逸待劳的匈奴部队,之前的战功很有可能会化为泡影,而且耿恭此时生死不知,这一路上斩杀的匈奴也算是为他报了仇,没有必要再以身犯险了。

尽管大部分将领都赞成这个见好就收的提议,但依然有人始终没有放弃,这个人就是被派出去求救的使者范羌。范羌坚决不愿意放弃自己至亲的战友,他与一众将领据理力争,最终,众将领决定给他2000兵马,让他翻越天山,继续救援耿恭。

当范羌最终来到疏勒城下时,数百守城的士兵已经只剩下了26人,待到城门打开,耿恭与范羌不禁相拥而泣。在回到玉门关的路上,他们又不断遭受到匈奴的攻击,最终26人只剩下了13人。

(参考资料:《后汉书·耿弇列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0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壮志饥餐胡虏肉是真的,讲的是大汉的耿恭
...着的还有二十六个人,但是只有十三人坚持了下来走到了玉门关。十三名将士与玉门关守将相见后,相拥在了一起,玉门关中将郑众为他们请功,上书汉章帝:恭以单兵守孤城,杀伤丑虏数百千计,
2023-06-10 11:23:00
班超与汉朝的西域策略:外交与武力的结合
...的驻防军发起突袭,因为后勤原因,当时汉军主力大多在玉门关一带,驻扎西域的一线部队只有几千人马,且还要分驻在轮台、车师、疏勒等战略要点,兵力极为分散。汉军兵力分散的软肋很快被匈
2023-10-25 08:41:00
耿恭和关宠百人守孤城,大汉十三将士书写戈壁上的传奇
...26人,次日还军时,匈奴人仍在追击,待疏勒城守军返至玉门关后,仅剩13人,个个形容枯槁。十三将士归玉门油画玉门关守将敬佩他们的忠勇,亲自为他们沐浴更衣,更是为他们上书显爵。汉
2023-04-16 12:42:00
耿恭为什么会被匈奴人埋伏在金蒲城?
...到了这些来拯救他们的人时,他们却纷纷流下了眼泪。(玉门关遗址)趁着夜色,一行人撤出了疏勒城,开始南返归国。然而,回去的路同样艰难,漫长遥远的路途,极端恶劣的天气,猛兽虎豹的袭
2023-08-28 20:35:00
东汉铁血悍将耿恭:孤城守卫创战争奇迹
...枯槁。《后汉书》记载“吏士素饥困,随路死没,三月至玉门,唯余十三人。衣屦穿决,形容枯槁。中郎将郑重为恭以下洗沐易衣冠。”据说在耿恭返回时,时不时还遭遇匈奴追杀,最终回到玉门关
2024-02-22 21:47:00
耿恭最后为何被永不叙用
...耿恭坚守西域,宁死不屈,最终率领仅剩的13个将士回到玉门关。可以说,耿恭“十三将士归玉门”的故事,是最能体现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气与精神的一次行动。然而,当耿恭于
2023-06-08 15:11:00
耿恭:东汉的铁血战神,英雄壮举永载史册
...,有一段令人热血沸腾的历史故事,讲述了“十三将士归玉门”的英雄壮举。这个故事在2019年的电影《大汉十三将之血战疏勒城》中得以演绎,再次让我们回味那个慷慨激昂、荡气回肠的大汉
2024-01-09 02:29:00
东汉名将耿恭,汉军人数不多,却毫不畏惧
...然临危不乱,率200将士坚守城池9个月,后率13位士兵回到玉门关。耿恭,东汉名将,是耿弇的侄子,骁勇善战,有勇有谋。耿弇,东汉大将,“云台二十八将”排行第四,一生大小战斗百余
2023-08-23 06:15:00
浴血奋战,东汉西域都护府的传奇与血性
...原撤退,一路抵抗匈奴的追击,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到达玉门关。到这时,26个人只有13人活了下来。这就是东汉历史上著名的十三壮士归玉门的故事。玉门关守将郑众亲自为这13名勇士沐浴
2023-10-04 05:3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国家京剧院一团《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石家庄上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0月19日,国家京剧院一团《梨园芳华·国粹流韵——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河北省艺术中心上演。作为2025年京津冀戏曲展演季
2025-10-18 10:46:00
不止胜负!10月18日,“河北五超”第十轮定州vs辛集,赛前非遗“碰一碰”,定州孩儿枕VS辛集皮贴画。
2025-10-18 21:21:00
千年汉碑“活”了!一场隶书展,如何让中原大地与两汉大唐倾谈?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千年汉碑气象新,中原翰墨正风流。10月18日,全国第五届隶书作品展览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启幕,这场代表当代中国隶书艺术最高水准的盛会
2025-10-18 19:47:00
长镜头|从西辽河到桑干河——追寻红山文明的历史轨迹
红山文化,是西辽河史前文明的代表,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直根系”。考古研究表明,红山文化从西辽河起源、大凌河鼎盛,到桑干河扩张
2025-10-17 09:18:00
故宫院藏捐献文物展今日开展
▲本次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今日起,“仁风景从——故宫博物院藏捐献文物展”在故宫景仁宫开展。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2025-10-17 10:25:00
一座道法自然的山
十堰广电讯(十堰日报记者 吕伟 武当山融媒记者 冯开春 徐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公元前485年前后
2025-10-17 16:53:00
保宁寺独特的关公像
走进窦大夫祠,那古朴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仿佛瞬间将人拉回了遥远的过往。而祠内的保宁寺,更是一处承载着岁月故事与艺术神韵的所在
2025-10-17 21:50:00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山东李白”,诗酒铸就浪漫传奇
文|张向阳 长安三万里,最忆是山东!要说大唐的诗与远方,诗仙李白无疑是巅峰上的顶流,他用浪漫与豪放“灌醉”整个盛唐。李白61年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黄河流域度过的
2025-10-16 22:06:00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
温州永嘉:千年诗画焕新彩,谢灵运后裔何以诗意栖居?
提到中国的山水诗,便绕不开一个名字——谢灵运。公元422年,谢灵运被调任至永嘉担任太守,他遍历诸县,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山水诗篇
2025-10-15 15: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