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央视新闻讯 5月23日,记者从复旦大学获悉,该校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研究的一种含有多个荧光发射的稀土颗粒与隐形眼镜相结合,通过可穿戴的形式使人类感知近红外光的时间、空间和色彩多维度信息,更为色盲等视觉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解决方案,这一最新研究成果以《上转换隐形眼镜赋能人类近红外光视觉》为题发表在《细胞》(Cell)杂志上。
人类视网膜通常只能识别波长400-700纳米的光,而自然界中大量近红外光(700-2500纳米)因无法被感知而“隐形”。研究团队将稀土材料与隐形眼镜结合,利用其独特光学性质,将近红外光转换为红、绿、蓝等可见光。佩戴者可分辨不同波长的近红外光,甚至识别由多种波长组成的“复色光”及复杂图案,实现多维度的红外视觉。
该研究实现了多个近红外光视觉的概念验证。未来,相关成果在医疗、信息处理及视觉辅助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可穿戴、非侵入式的隐形眼镜,可以灵活调节人体视觉的感知范围,有望为色盲等视觉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23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