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从《消失的她》到《八角笼中》,再到《长安三万里》,如今又终于轮到了《封神第一部》。
这个暑期档真可谓“神仙打架”,但却是一次高质量的。
历时近十年,投资巨大的《封神》,在一片争议中上映了。当然就像映前的争议,正式上映后也是坎坷曲折,除了两极分化的评价,票房上也是举步维艰。毕竟这个暑期档是“神仙打架”。
所以一开始,被《长安三万里》步步紧逼,形成了双头局面。但对比《长安三万里》的制作、类型,《封神第一部》虽然票房领先,但并不算赢。
另外还有着开心麻花全新大片《超能一家人》的竞争,可是终究它还是“纸老虎”,仅仅坐了一天的单日票房冠军之位,就急剧下跌。因为质量差,最终口碑反噬,票房大跌,烂片早已不再当道。
此后,又重新回到了《封神第一部》《长安三万里》双头并进的局面。从排片到票房占比,两部影片不相上下。但《长安三万里》毕竟已经上映了半月有余,已经大获成功,存量已经所剩无几。
所以在《封神第一部》上映第5天,终于拉开了差距。从双头正在进入寡头局势,《封神第一部》真正开始接棒《长安三万里》,继续引领暑期档。
如此局势,真的是少见的,尤其历经寒冬之后,这样的盛况,更是令人欣慰。
每一部优秀的影片都有着释放和爆发,每一阶段都有着一部影片引领奔跑。
这一次,终于轮到《封神第一部》了。
不过,真的不易。短短五天时间,《封神第一部》可谓过五关斩六将,披荆斩棘乘风破浪,方才冲出重围。
国产神话、奇幻类影片,这些年太不容易了。《封神传奇》《阿修罗》《图兰朵:魔咒缘起》等,一部比一部烂,或者东方故事西化演绎,或者东方面孔演绎西方故事,都可谓不伦不类。
《封神第一部》对比过往的那些奇幻类大片,至少开始用心讲中国故事了。
对于电影《封神》来说,首先要明白的是它改编自两部作品,一部是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一部是宋元话本《武王伐纣平话》。
《封神演义》是大众最为熟悉的,但是《封神演义》也是改编自《武王伐纣平话》。
《武王伐纣平话》讲述的是纣王的太子殷交,先是为母亲姜皇后报仇要杀妲己,反遭杀头之祸,幸被胡嵩劫法场救了,于是逃出朝歌,招集人马,后来助武王伐纣的故事。
《封神演义》在《武王伐纣平话》基础之上,进行了扩充编写。
所以,电影《封神》基于这两部作品改编,又依托的是现代价值体系,最终方才呈现的如今模样,所以并不能单纯地与以往的改编作品划等号,当然对于原著粉或者以往剧粉来说,必然会有着很大的颠覆性,一时难以接受。
不过在导演看来,不管如何,对于电影《封神》来说是要“找到最核心、最本质、最亘古不变的价值观”。最终就是“存在于家庭关系里的善意,是对亲情伦理的维护”。
所以《封神第一部》的核心主题表达落在了“父与子、善与恶”上。
整部影片集中展现的是就是父与子的关系,主要就是殷寿和殷郊父子,姬昌和姬发父子。在这些关系之上,尽显人性的善与恶。
所以可以看到就连“封神榜”也被重新定义了。
从为立功者“封神”,为天界挑选“打工人”,如今变成了类似于“魔戒”的东西,为女娲留下的宝物,汇聚死亡之力,天下共主启动。所以本身没有善恶,完全在于使用它的人。
自然,这样的宝物就成为了世间之人争夺的东西。
不能认为这就是西式的。
实际上,这样的“宝物”设定,在这些年的各种奇幻、魔幻类影视作品中经常见到。
如果再往前一点看,这样的宝物不就是武侠小说中的武林秘籍吗?
所以这还是很中式的设定,但就不可避免的落入了俗套。但是能够极尽展现人性的善恶,让整个故事更加顺理成章。
这是庙堂之上的纷争,有人为了政治野心,有人为了天下苍生。
在姜子牙看来,他是要寻找天下共主,来救苍生。从殷寿到殷郊,再到姬昌、姬发,这是姜子牙不断选择的过程。
而对于殷寿来说,他是要成为天下的王,所以“封神榜”在他这里,无善恶之分,只要能够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但是显然,殷郊、姬昌、姬发不是这样,所以父与子、君与臣的关系,就逐渐变得对立了起来。
影片通过姬昌对“雷震子”的善恶态度,更是将殷寿、姬昌的善恶观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然也已经超越了不少神。当杨戬、哪吒想要诛杀还是婴儿的“雷震子”时,姬昌的一番话让人看出了高下之分,姜子牙也是连连称赞。
这一情节至关重要,可谓画龙点睛,一下子让姜子牙看到了善恶在不同人身上的体现,将两大君王的特征鲜明体现了出来,也同时将整部影片善恶的价值观表达了出来。
“封神榜”就如同这个“雷震子”,到底该如何利用,完全在于人,而并不在于其本身。“封神榜”到底应该交在谁手里,历经劫难,姜子牙也是有了清晰的答案。
所以第一部是在父与子、君与臣的对抗中,“封神榜”寻主的故事。
当然可以看到,与传统故事中的宿命论已截然不同,而是靠自己去掌控全局,创造未来,不再是听天由命。
另外,电影《封神》中另一重大改编就是妲己。从“红颜祸水”成为了殷寿的“合作伙伴”。
为报恩而来,成为了纣王的“知己”。当然这种“知己”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己”,有着利用关系,也有着欣赏关系。这将殷寿的政治野心体现了出来,也将狐妖的人性体现了出来。殷寿的恶,狐妖的善,也是鲜明的,而狐妖也成为了殷寿实现野心的工具,如同另一个“封神榜”。这再次对善恶主题进行着表达,依然不分人妖。
这一切都从殷寿开始!
他不再像传统殷寿那样一切都听从妲己和大臣们,而是有着自己的独断和专行,邪恶之源是他自己。
当然,整个电影《封神》的改编真是太多了。基本上就已经是个全新故事,套用了传统的壳,全新演绎现代版“封神”。对于“封神”故事来说是新的,但是对于影视剧情路数来说并不新鲜。
从角色人物来看,工具人也是过多,毕竟篇幅有限,人物又众多,直接导致大量的角色都只是个工具人,比如姜皇后、比干等重要角色,不够丰富饱满。
从演员表现来看,年轻演员明显不如中老年演员,对比太过明显。
从视效来说,有惊艳,但过于依然科技,导致了传统文化表达不足,大量的使用特效,实景欠缺,缺失了真实质感,并且难以做到以假乱真。
另外,配乐声有时也喧宾夺主,盖过角色台词声。还有时间表达不明,没有明确的时间暗示、表现形式,一切都显得有些仓促。
总之,对于《封神第一部》来说,在国产神话史诗巨制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就像《战狼》《流浪地球》在各自类型片上做出的开拓创新一样,虽然有着不足,但都是值得肯定和支持的。
举报/反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8 08:45: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