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探访凌家滩,叩问5000多年前的“智造”之谜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8-11 10:42:00 来源:光明网
探访凌家滩,叩问5000多年前的“智造”之谜

拼版照片:这是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人正反面,在这个玉人背后可以看见一个0.15毫米的隧孔(凌家滩遗址管理处供图)。新华社发

新华社合肥8月10日电(记者李亚彪、郭晨、栾若卉)0.15毫米——这是一个仅可供两根头发丝穿过的隧孔直径,这个隧孔存在于一枚5000多年前的玉人雕件身上。

今天,在世界各国的现代化车间产线上,打孔、切割等工艺都是再平常不过的操作。然而,在没有金属钻头、激光钻孔技术的新石器时代,这种微型管钻工艺是如何完成的,让人匪夷所思。

带着这个神奇隧孔的玉人,来自中国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的凌家滩遗址。从这里被考古发掘出土的上千件玉器,其精巧的制造工艺让无数研究者为之着迷。

“凌家滩玉器与浙江良渚文化玉器、辽宁红山文化玉器,同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第一个用玉高峰期的杰出代表。”凌家滩遗址管理处主任唐军说。

探访凌家滩,叩问5000多年前的“智造”之谜

这是8月3日拍摄的凌家滩遗址。新华社记者 郭晨 摄

凌家滩遗址地处中国第一大河长江北岸、中国第五大淡水湖巢湖东南端,曾出土玉龙、玉鹰、玉璜等1000多件玉器。

这座距今约5800年到5300年的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心聚落遗址,被纳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重大课题和中华文明探源研究课题。而玉器的制造过程,是诸多待解的千古谜团之一。

“墓葬区出土了一枚保存完整的石钻,或许可以帮我们触摸到远古时代玉器制造的蛛丝马迹。”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工作人员贾蕾指着已完成发掘的23号墓坑说。

玉器制作离不开穿孔技术。从实物看,这枚选用砾石作为材质制成的石钻长约6.3厘米,上下两端各有一个螺旋纹状的钻头。考古发现,钻头有使用过的痕迹。

探访凌家滩,叩问5000多年前的“智造”之谜

这是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石钻(凌家滩遗址管理处供图)。新华社发

“石钻的钻头显示出,5000多年前的先民们就已经知道旋转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了。”贾蕾说,“钻身还有凹槽,可以像钻木取火那样,用于固定绳子或皮带来回拉扯,在玉石上钻孔、打眼。”

研究人员认为,石钻融合了机械力学、几何学等基本原理,展现了中国古人对工具制造和使用的智慧。

凌家滩遗址文明探源馆展厅中,展板上的线锼、切割等远古玉器制作技术也吸引不少参观者驻足。

“凌家滩出土的玉双连璧应该就是先打磨,再钻孔,最后通过线切割技术完成的。”唐军说。北京冬奥会奖牌“同心”的设计灵感就来自它的造型。

探访凌家滩,叩问5000多年前的“智造”之谜

拼版照片:上图为北京冬奥会奖牌(背面)(北京冬奥组委供图);下图为凌家滩遗址出土的双连璧(凌家滩遗址管理处供图)。新华社发

不过,马鞍山市文管中心文保部主任杨彭认为,既使线切割技术在当时的凌家滩已极为成熟,但如何能切割出完美的圆,至今并没有找到让人信服的答案。

对这些远古制造工艺的猜测和讨论远不止于此。以出土的斧钺类玉器为例,其刃口部位像用今天的车刀制作出来一样,圆弧形的刃部即便用今天的电动砂轮打磨,也具有相当难度。研究人员猜测,5000多年前的凌家滩或许存在原始车床之类的制造器械。

研究发现,这里玉器体现出的琢磨纹线、表面磨光等手法,就像同一个师傅教出来的一样。“这说明,凌家滩玉器制造技术也许已经出现了规律性传承。”一位研究人员说。

除玉器之外,凌家滩还出土了大量玉石边角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秦岭等人推测,5000多年前,这里的玉器制造可能存在专门化和规模性生产。

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曾表示,凌家滩与距其200公里外的良渚遗址玉器有诸多相似之处,两地玉石制造似乎存在着某种关联。“事实上,良渚文化玉器制造的各种技术,除微雕式的线刻不见于凌家滩外,其他技术在凌家滩都已经采用。”

研究人员认为,凌家滩玉石制造业见证了长江下游用玉观念和技术体系的形成,并在同时期与良渚等地的文化交流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

凌家滩石钻的资料视频,曾在首届世界制造业大会上亮相。而凌家滩所在的含山县制造业由来已久,被称作“华东铸造之乡”。近两年,这里的铸造产业正从过去的高污染、高能耗的铁基黑色铸造为主,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型铸造转型。

在古老的凌家滩文明一点点重现天日的同时,含山县制造业也在日复一日的传承中得以重生。

“远古先民们的制造智慧,在今天的制造业发展中不断被传承创新。”含山县委书记钱俊说,“我们正汲取凌家滩先民的文明滋养,推动含山县制造业在一代代传承中不断发展壮大。”

来源:新华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1 12:45:2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挂牌成立!安徽再添“国字号”
...内还建有数字展厅、研学基地,向公众系统展现我国五千多年前的这处璀璨文化。凌家滩遗址先后出土了玉人、玉龙等一千余件精美玉器,与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并称为“中国史前三大玉器中心”。
2023-05-08 13:23:00
良渚玉器铺满墓底,反山王陵的“宝贝”有多震撼?
...年文明史的“见证者”。如今,良渚遗址已重见天日,但多年以前,它们还深埋地下,要精准找到绝非易事。良渚遗址初次现世是在1936年,然而,多年以来,作为命名地的浙江,却一直没有发
2025-02-20 14:43:00
杭州亚运会为何流行“良渚风”?专家这样说
...出包容性、突出和平性的一个重要窗口,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杭州亚运会将于本月23日开幕,细心的网友会发现,本届亚运会从火炬到吉祥物设计、从场馆建设到亚运火种采集,
2023-09-19 16:26:00
今晚,央视一套《玉耀古国》揭秘良渚古城玉文化
...江杭州西北部,有一片美丽的小洲,名曰“良渚”。五千多年前,这片土地上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为何这里会成为中国史前玉文化的一座高峰?玉,在遥远的“古国时代”,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2023-07-11 20:37:00
...,文物种类包括钺、锛、璜、镯、环、璧等。再现了五千多年前中国史前治玉文化中心凌家滩的繁华盛景,精美的玉器、高超的技艺、独特的造型,展示着久远的古国形态和文明的曙光。提到“凌家
2023-11-20 08:09:00
良渚文化: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
...的文明第一个发展高峰中最伟大的成就,以考古实证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发展史。本次展览由上海博物馆策划主办,由上海市文物局、浙江省文物局、江苏省文物局、安徽省文物局共同指导,是国内首
2023-08-01 10:28:00
“玉”见万年中华文化 《寻古中国·玉石记》开播
...神文化内涵的历史和故事,见证我国一万年文化史和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起源、形成与发展。什么是玉?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中解释,“玉,石之美者”。玉曾有何功能?《周礼》中记载“以玉
2023-07-09 18:03:00
...邀您一起“真穿越五千年”。戴上VR设备,即可通往五千多年前的良渚古城,开启一次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解锁“可感知、可互动、可探索”的感官文化盛宴。“良渚VR大空间・神纹之约”通
2025-07-05 08:33:00
七千年前一颗稻,如何长成“江南”
...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7000多年前的炭化稻、承载着先民对宇宙认知的玉琮、见证南京建城史前推600年的长干古城出土文物……8月12日,“江之永
2025-08-13 07:45: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京津冀(涞源)风筝艺术节在保定市涞源县启幕。五彩斑斓的特色风筝在天空中翩翩起,蔚为壮观。活动现场还有“阵式”风筝表演、风筝文化主题展陈和DIY体验,为游客带来全方位的风筝文化盛宴
2025-09-21 08:06:00
假如有一天,父母生病或受了委屈,而自己远在千里之外,无法及时在场,怎么办?失独、丁克老人无儿无女在养老院受到欺凌,怎么办
2025-09-21 08:21: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杨霞瑜 通讯员 刘韵婕)昨日上午,一名外籍船员在船上作业时不慎从高处坠落,身受重伤。厦门边检总站东渡边检站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025-09-21 09:01: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吴君宁)昨日,以“携手健康 共创美好”为主题的第22届中国国际保健博览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2025-09-21 09:01: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吴晓菁)昨日,台湾海峡连发两次地震,厦门震感明显。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第一次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9月20日6时56分
2025-09-21 09:01: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房舒 通讯员 齐铭)为逃避停车费,车主林某竟私下制作一张别人车辆的车牌,进出小区时“贴”在自己车牌上
2025-09-21 09:01:00
江北新区举办世界青年科学家论坛十大首创成果发布 35个项目签约落地南报网讯(通讯员徐迪慧记者李都)诺奖得主发表精彩演讲
2025-09-21 10:25:00
以城市之名,促开放创新——写在2025南京金秋经贸洽谈会召开之际(上)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黄琳燕9月的南京,桂香渐浓,商机涌动。一场承载着城市开放创新梦想、延续30余年的经贸盛会将如约而至
2025-09-21 10:25:00
南报网讯(记者鲁舒婷)9月19日,2025南京国际艺术季在南京四方艺术湖区美术馆正式启幕。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2019年创立
2025-09-21 10:26:00
裁员的HR,自己“当场崩溃”了
作者:赵淑荷HR杨影后来经常想起那个红着眼睛的程序员。那是她经历的第三次大规模裁员。历经前两次磨炼,杨影以为自己已经变得“铁石心肠”
2025-09-21 15:26:00
走出大山,为了更好地归来|“这五年,他们过得怎么样”系列报道之五
五年前,无数乡村奋斗者的身影散落在远方的土地上,他们憧憬美好生活,从连绵的群山中走出。五年来,随着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
2025-09-21 12:04:00
河北新闻网讯 当前保险市场日趋繁荣,规范营销、做好适当性管理,以及防范非法集资、电信诈骗,均与消费者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工银安盛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沧州中心支公司特此提示
2025-09-21 12:46:00
多国冶金及材料领域青年专家齐聚唐山开展学术交流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王育民)9月20日上午,2025年国际冶金过程青年学者研讨会暨2025年中日韩钢铁材料青年学术研讨会在河北省唐山市启幕
2025-09-21 14:19:00
指尖塑非遗,面塑绽新光——广平镇双庙魏小学面塑校本课程纪实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超 通讯员 马晓茹为落实东昌府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突破年“五个一”行动中“掌握一项艺术特长”。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5-09-21 14:30:00
四川友谊医院:为患者提供从诊断到康复的全周期高品质医疗服务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除以往的治疗方法外,介入治疗技术在肿瘤癌症的综合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25-09-21 14: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