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东晋短短一百余年的历史,几乎就是皇帝与权臣的斗争史。前期有王敦、苏峻,中期有桓温、桓玄、王恭,后期有刘裕等人。桓温虽然能力不如王敦,人品不如刘裕,但他的机遇却是最好的。
纵观桓温一生,当属命运的宠儿。出生谯国桓氏,虽非门阀大族,但也算是名门,祖先是东汉名儒桓荣,其父桓彝随中原士族南渡后,结交天下名士,跻身“江左八达”之列,名噪一时,任宣城内史。
桓温是桓彝长子,未满周岁便得到天下名士温峤的赞赏,并因此以“温”为名。长大成人后,得到当权外戚庾氏赏识,娶南康长公主,拜驸马都尉,袭爵万宁男。后随庾翼北伐,年纪轻轻就出任梁州刺史,统领四州军事。
庾翼去世后,年仅33岁的桓温,成为朝廷平衡削弱庾氏的棋子,接替庾氏升任安西将军、荆州刺史、持节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并领护南蛮校尉,掌握了朝廷整个长江上游的兵权,成为了举足轻重的实权人物。
事业发展顺风顺水的桓温,本可为东晋朝廷建立一番丰功伟业,为深陷战乱的中原百姓谋一番平安,但桓温心中从未有忠义和道义,只有个人名利和私欲。
桓温
替父复仇,有沽名钓誉的嫌疑
东晋历阳内史苏峻起兵造反时,攻陷京城,担任宣城内史的桓彝,率军进驻泾县,与叛军交战。桓彝战败,泾县县令江播投降通敌,带领叛军攻入县城,桓彝兵败被俘惨遭杀害。这一年,桓温十五岁,从此枕戈待旦,将叛徒江播视为仇人,立誓为父报仇。三年后,江播在家中去世。按照常情,人死仇灭,桓温的杀父之仇,应该就此了结,桓温的报仇之路,也理应就此终结。
但桓温并没有了结,而是在江播的丧事期间,身穿素白衣衫,假扮成吊唁的客人,混入江家,挥刀手刃江播的大儿子江彪,追杀了其另外两个儿子,终于“报”了父仇。桓温为父报仇的事迹,在社会上赢得了“至孝、猛毅”的声誉,从此名声大噪,拿到了混入上层社会的敲门砖。仇家已死,却杀害仇家三个无辜的儿子,以示报仇,不管当时的社会舆论如何看待这件事情,总感觉不合常情。桓温这种报父仇的举动,不得不让人对其动机产生怀疑。
迎娶南康长公主
依附庾氏,事后却无情无义
凭借报父仇的壮举,获取良好社会声誉,终于有了接触上层社会的资本。通过主动结交当时权势正盛的外戚庾氏家族,与皇帝的舅舅庾翼,成为了知心朋友。经庾翼穿针引线,极力推荐,迎娶了晋明帝与皇后庾文君所生的嫡长女南康长公主,成为了皇家的女婿,攀附皇家和庾氏一族的高枝。
在庾氏兄弟的举荐提携之下,桓温迎来了人生最好的发展机遇,政治地位一路高歌猛进。咸康元年(公元335年),出任琅琊内史,加辅国将军;建元元年(公元343年),出任徐州刺史并都督青州、徐州、兖州诸军事,终于成长为东晋朝廷手握大军的方面大员。
后来庾翼、庾冰兄弟相继去世。庾翼在去世前,向朝廷举荐自己的儿子庾爰之,接替自己职位,执掌东晋西部,长江上游的军事力量。但此时的东晋朝廷,发生了新的变故,康帝去世,年仅两岁的穆帝继位,皇太后褚氏临朝听政,庾氏的政敌何充受宠。为了打压庾氏的势力,防止庾氏世袭军权。朝廷选择让根基不牢、各方面都放心的桓温,升任安西将军,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持节统领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彻底取代庾氏,掌控了长江上游的全部军队。
庾氏一族,在桓温人生的起步阶段,给予了巨大的扶持,是庾氏兄弟成就了桓温的人生辉煌。桓温执掌了朝廷大权后,却丝毫没有顾及庾氏的提携之恩。为了消除异己,树立权威,对庾氏大开杀戒。公元371年,将庾倩、庾柔灭族,逼庾蕴服毒自尽,庾希和庾邈及子侄五人,被斩首。庾氏一族,几乎被彻底清除干净。
西征北伐,主因是为提升个人威信
桓温一生,让其自己津津乐道的“丰功伟业”,也就是一次西征,三次北伐。一次西征侥幸取胜,三次北伐功败垂成。
公元346年,任荆州刺史、安西将军的桓温,率一万余精锐部队,沿长江一路西进,趁成汉政权不备,三战三捷,一直打到了成都城下。在关键时刻,遇到成汉军队的殊死抵抗,战况异常惨烈,桓温信心动摇,打算退兵。传达军令的鼓吏,却误击前进鼓,将撤退的军令错误传达为前进的命令。凭借全体军士奋勇冲杀,最后奇迹般的取得胜利。这次西征为东晋收复了川蜀,灭亡了成汉。桓温也因此战,达到了个人政治事业的顶峰。
第一次北伐发生在公元354年,北伐对象是前秦。桓温亲率步骑四万余人,从江陵出发,直攻西北的战略要地武关(今陕西丹凤)。一路历经数次血战,大败前秦军队,顺利进入关中,兵陈长安的门户灞上(今陕西西安东)。此是,前秦的都城长安就在眼前,但桓温却心怀私欲,担心灭了前秦,失去拥兵自重的理由,选择驻军不前,丧失了大好机会。最后因后勤保障问题,退回出发地江陵。在撤退途中,反被前秦军趁势追杀,死伤惨重。
第二次北伐发生在公元356年,北伐对象变成羌族首领姚襄。桓温再次领兵,从大本营江陵出发,一路向北进攻,进入黄河流域,直取西晋时的故都洛阳。在洛阳大破姚襄,收复故都,拜谒先帝,修复皇陵,班师南归。收复的故土,又再次落入敌人的手中。
第三次北伐是公元369年,北伐的对象成了前燕。
桓温亲率步骑五万,与江州刺史桓冲、豫州刺史袁真一同北伐。桓温走水路北进,一路高歌猛进,逼近前燕国都邺城。桓温在敌军的都城前,再次举步不前,错失良机。后来,又是粮草耗尽的原因,不得已焚毁战船退军。同样是在退却途中,被前燕名将慕容垂率领的骑军追杀,桓温大败,死伤了三万余人。
桓温西征北伐,本无意为东晋朝廷建功立业,收复故土,只想借助战争,树立个人威信,广布党羽,制控军队,从而实现个人政治目标。所以,才一次次错失收复中原的良机,徒耗国家的财力物力。
战争失败,诿过下属毫不仗义
桓温第三次北伐前燕,在率兵回撤途中被打得大败,死伤惨重。打了败仗,总得有人出来承担责任。桓温首先想到的是,找个替罪羊,将失败的责任推脱干净。关键是这个替罪羊还不能是小角色,要有足够的分量承担。环视四周,发现豫州刺史袁真,职务大小正好合适。
于是,将失败的责任全部归咎于袁真,奏请朝廷将袁真免职,罢黜为普通老百姓。袁真一肚子委屈,北伐时我听从桓温指挥,一路拼杀,攻下好了几座城池,屡屡立下战功,朝廷不表彰嘉奖也就算了,还要将战争失败的屎盆子,罩在一个有功之臣头上。袁真想不通,在寿春起兵造反,投靠了东晋的敌国前燕。
私自废立,全然不顾朝廷大局
桓温原本指望北伐建立战功,赢得更大的声望,回来后接受朝廷加九锡的礼遇,好为将来篡位打下基础。可谁知却打了大败战,威名严重受挫。桓温耿耿于怀,总想找个机会,重新树立威信。
要树立个人威信,只有两种途径:要么是建立功勋,让别人服你;要么是做件恶事,让别人怕你。建立功勋失败了,只有做个坏人,干一件天大的坏事。在封建王朝,影响最大的坏事,莫过于废立皇帝。
桓温为了个人私欲,决定废除现任皇帝。可偏偏当时的皇帝司马奕,为人严谨慎重,没有什么明显的过失。桓温一时找不到什么好的借口。思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让天下人都意想不到的理由:诬陷皇帝有阳痿的毛病,不能行男女之事,没有生孕子嗣的能力。皇帝现有的儿子,都是他身边宠侍的种。这个借口真毒!皇帝有没有阳痿的毛病,天下谁也不知道,谁也无法验证,只能任由桓温捏造。同时,皇帝的子嗣都是别人的种,这可非同小可,这是动摇国家根本的大事,是大罪!桓温就以这样的借口,逼迫太后,废黜了现任皇帝,另立会稽王司马昱为新的皇帝。
废立皇帝的恶事是做成功了。可是至死,桓温也没等来朝廷给他加九锡的礼遇,更未能实现蓄谋以久,篡晋自立的美梦。晚年的桓温,曾屡屡叹息,“男子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载!”但他至死也没有明白,一个心中只有私欲,没有公德和道义的人,想流芳百世,难!想遗臭万年,也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5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