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巨臭无比!浙江大姐晒出这种美食,很多人直呼受不了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8-04 15:34:00 来源:光明网

夏天一到,

临平人的餐桌上肯定少不了一道美食,

那就是“嗨菜缸”!!

巨臭无比!浙江大姐晒出这种美食,很多人直呼受不了

“嗨菜杠”其实就是霉苋菜梗,

闻着特别臭,但吃起来特别香,

临平的徐女士最近

特地做了一大罐“嗨菜缸”,

但是总感觉有点不太对劲!

徐女士是第一次做嗨菜杠,

网上教程说腌制3-4天就能吃,

但是半个月过去了,

徐女士的菜梗却依然硬邦邦,

颜色越来越黄,

上面的还盖了厚厚的白“乌花”,

似乎已经发霉了!

巨臭无比!浙江大姐晒出这种美食,很多人直呼受不了

好好一桶菜梗,就这样浪费了,

到底是哪个步骤出了问题?

没想到,

评论区里有不少做“嗨菜杠”的专家,

热心地指导徐女士。

有人说,肯定是盐放少了,

导致霉笕菜梗酸掉了。

巨臭无比!浙江大姐晒出这种美食,很多人直呼受不了

也有人说,是徐女士浸泡没有到位,

这道菜制作根本不用放盐。

还有人说,

是徐女士在腌制的时候把桶密封了,

才导致腌制失败。

乔司大伯揭秘霉笕菜梗做法

大家众说纷纭,

“嗨菜缸”真正的做法究竟是怎样的呢?

一位乔司大伯现身说法,

给临小妹讲解了真正老底子

腌制霉笕菜梗的方法!

笕菜梗切成小段4cm左右,

在水里浸泡4-5个小时,

可以那可乐瓶或者油壶承装,

上面盖一个小碗,放盐腌制,

放盐的比例是两捆笕菜梗要一斤半的盐,

等上4-5天,就大功告成了!

巨臭无比!浙江大姐晒出这种美食,很多人直呼受不了

腌制霉笕菜梗要小心,

临平一家三口吃后被紧急送医!

最近,

浙大二院临平院区急诊室接诊了一家三口,

医生询问发现,50多岁的史阿姨

每年自己腌制苋菜梗食用,

今年更改配方,使用小苏打和食盐腌制,

仅两天就拿上餐桌跟老伴、女儿食用。

一家三口食用后嘴唇和手指发紫,

且伴有恶心呕吐,

急诊当班医生判断

史阿姨一家疑似亚硝酸盐中毒。

巨臭无比!浙江大姐晒出这种美食,很多人直呼受不了

网络图

检查高铁血红蛋白,

结果显示一家三口的指数都出现增高情况,

女儿甚至高达24.5%。

经过洗胃、特效解毒剂亚甲蓝等对症治疗,

史阿姨一家终于好转出院。

如果吃了没腌制熟透的霉苋菜梗,

很可能引起急性亚硝酸盐中毒,

最近,浙大二院临平院区急诊室

已经接诊了多位因食用腌制苋菜根后,

出现亚硝酸盐中毒症状的患者,

最严重的患者出现意识障碍、

呼吸衰竭收治ICU。

巨臭无比!浙江大姐晒出这种美食,很多人直呼受不了

网络图

那么腌菜到底能不能吃?

怎么吃?医生这样建议

1.腌透,腌制时间尽量在30天以上,蔬菜中的亚硝酸盐会被细菌分解,逐渐下降乃至基本消失。

2.适量,不要长期食用,偶尔解解馋,每次少量。

3.水洗,亚硝酸盐可溶于水,蒸菜之前用水洗一洗,可以洗掉一部分亚硝酸盐。

医生提醒,亚硝酸盐中毒后有一定潜伏期,起病常急骤,一般在食用含有亚硝酸盐的食物后0.5-3小时发病。时常以头晕、突如其来的性情暴躁、恶心呕吐、失禁、身体发紫为典型表现。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肺水肿、血压下降、心律失常、惊厥等症状。一旦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尽快到医院诊治。

作者:临小妹

来源:FM93交通之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4 1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老伴的辣菜头
...好了,做得好吃是关键。据说咸菜腌的时间长,容易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对身体有害,要尽量减少含量。上餐桌的头一天,把辣菜头捞出来,洗净切成条状,泡在清水里,让亚硝酸盐和过浓的咸
2023-08-12 08:45:00
每天吃自己炒的菜,52岁大姐患上胃癌,妹妹痛哭:我早该劝她的!
...,往往都是高盐制作,腌制食物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亚硝胺,这是一种强致癌物,是诱发胃癌的元凶。至于熏制食物,它的制作同样需要高盐,腌制以后再
2024-06-03 14:41:00
一碗“蒸双臭”毒倒一家人,这道夏季特色美食最好别贪嘴
...来臭,吃起来香。但这道美食如果腌制不到位,极易引起亚硝酸盐中毒。6月24日晚上,浙大二院临平院区急诊就接诊了因为进食腌制苋菜梗后出现嘴唇、手指发紫的一家三口。史阿姨(化名)告
2023-06-26 07:54:00
47岁大姐天天吃腐乳,6个月后去医院,医生惊讶:怎么这样吃?
...霉菌等,自然也就没有黄曲霉素。二是说腐乳里面有很多亚硝酸盐,我们都知道,亚硝酸盐的产生是由硝酸盐转化的,而腐乳的原料—大豆本身含有的硝酸盐很低,哪怕是经过发酵亚硝酸盐含量也不
2024-08-28 00:23:00
...医院了解到,6月以来该院已接诊12名因食用霉苋菜梗导致亚硝酸盐中毒的患者。王阿姨(化姓)一家三口近日被救护车送到该院急诊。王阿姨胸闷乏力,口唇、皮肤发紫,丈夫和儿子恶心呕吐、
2023-09-15 21:24:00
25岁小伙昏迷入院,尿液竟成蓝色! 医生提醒日常要警惕亚硝酸盐中毒
...。经过仔细的病史询问,医生了解到小伙误服用了约50mg亚硝酸盐!急诊医疗团队迅速展开了一场与死神的赛跑。紧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100%纯氧支持给予氧供支持,同时给予特效解毒剂亚
2025-05-17 06:29:00
明明很重视养生,却被确诊癌症!医生:这个吃饭习惯害了她
...消化道癌症的风险?多数研究都认为与腌菜的高盐浓度和亚硝酸盐有关。腌制菜大多数都偏咸,高盐高钠会导致血压升高、血管变脆等;而频繁食用高盐的食物会损伤胃黏膜和食管黏膜,诱发癌症;
2024-12-10 10:52:00
吃了这道菜 杭州一家三口恶心呕吐被急送抢救室
...老百姓喜爱。但是,这道美食如果腌制不到位,极易引起亚硝酸盐中毒。6月24日晚上,浙大二院临平院区急诊接诊一家三口,进食腌制苋菜梗后出现嘴唇、手指发紫。医生追问病史得知,50多
2023-06-26 08:47:00
这几种长毛又发霉的食物:竟然更好吃了!
...制发酵食品有风险,如无把握,最好购买成品。2、警惕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也需警惕,所幸豆制品和肉类中硝酸盐本就不算高,发酵后没有多少亚硝酸盐。苋菜梗硝酸盐较高,但只需等发酵时间超过
2024-12-25 19:06: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6分钟三单,一天跑满12小时,直到平台强制不再派单,这是外卖“小哥”王连景的工作日常,也是全国千万名“小哥”奔波忙碌的缩影
2025-10-14 16:57:00
霍山公安24小时破获“拉车门”盗窃案,追回全部经济损失
大皖新闻讯 从10月12日到13日,六安霍山警方在24小时内成功侦破一起盗窃车内财物案件,抓获拉车门盗窃嫌疑人2人,为受害群众追回全部经济损失
2025-10-14 17:04:00
800万元的水泥和白灰去哪儿了?警方彻查真相!
鲁网10月14日讯(记者 陈珊珊 通讯员 孙孟德 李胜男)近日,山东省淄博市公安局淄川分局侦破了一起系列合同诈骗案。犯罪嫌疑人巩某通过两起合同诈骗
2025-10-14 16:16:00
拾金不昧!为莒县刘官庄镇中心小学刘兰杰同学点赞
近日,莒县刘官庄镇中心小学三年级八班刘兰杰同学,在放学校车到站的路上,捡到一部手机和带有多数现金的钱包,这位同学第一时间想到失主可能焦急寻找的心情
2025-10-14 16:08:00
为营造良好人民币流通环境,维护人民币信誉与流通秩序,中国银行燕郊三河迎宾北路支行近日组织开展反假货币宣传月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举措
2025-10-14 16:16:00
山东省淄博市第十中学举行国庆中秋手抄报优秀作品展
鲁网10月14日讯(记者 陈珊珊 通讯员 李莹莹)丹青绘盛景,妙笔颂团圆!山东省淄博市第十中学在双节期间组织“家国同庆 月满中华”主题手抄报创作活动
2025-10-14 16:10:00
山东省地矿局第八地质大队受邀参加中国地质学会年会
9月19日至22日,中国地质学会年会在云南昆明召开,山东省地矿局第八地质大队矿产勘查处代表应邀参会并作报告,展示了在矿产勘查与古生物研究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
2025-10-14 16:08:00
【组图】江苏建成“1+3”气象移动应急观测系统
移动应急观测车。中国网李智 摄中国网10月14日讯(记者李智)“高质量发展中国行·新时代的气象万千”网评引导活动正在江苏举行
2025-10-14 12:34:00
风湿免疫科“国家队”专家李玉慧:“京”心守护,为患者撑起免疫盾牌
鲁网10月14日讯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北大知名专家门诊,总能看到从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他们中有不少人曾辗转多地求医
2025-10-14 12:33:00
惊险!农行员工“关键一扶”
鲁网10月14日讯近日,在农行沂水龙家圈支行上演了一场既紧张又温暖的救援。一名正在超级柜台办理业务的张女士突然身体一软
2025-10-14 12:3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陈莼)记者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为方便12-14岁适龄女生接种HPV疫苗,海沧区特开设集中接种专场
2025-10-14 08:34:00
龙口雨中“葡萄保卫战”:从直播间蔓延到街头巷尾的温暖接力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洋今秋,烟台龙口的葡萄园笼罩在连绵不断的阴雨里,成熟的葡萄果实难以采摘和售卖。日前,一位青年博主率先架起直播镜头
2025-10-14 08:36: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孙淑玉 通讯员 潘峰打耳洞有哪些风险,又该怎么规避?本期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医在身边”栏目邀请烟台山医院耳鼻喉科专家为市民详细科普
2025-10-14 08:36: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孙淑玉 通讯员 胡又懿 刘姿麟“太感谢于主任了!我本来都不抱什么希望了,没想到现在恢复得这么好!”近日
2025-10-14 08: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