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渭南日报

枣农正在掐枣芽
本报记者 夏莲 通讯员 李世居
春节期间,大荔县范家镇的大棚冬枣种植户没有放松田间管理,他们每日劳作在大棚,享受着别样的年味儿。
“大年初一,吃完饺子我们就在枣棚干活,忙并快乐着!”种植户李建斌向记者介绍。正月初五,范家镇井庄村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到处可见枣农在大棚里忙碌的身影。
记者看到,李建斌栽植的温室“坑棚”,采用了棉被和反光膜等方式加温,促进冬枣早发芽,大棚里已是郁郁葱葱满眼绿意。李建斌高兴地告诉记者,去年他的冬枣刚一挂果就被南方客商以29万元的价格预订完了。“看这走势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虽然整天在大棚里忙活,春节都顾不上走亲戚,但一想到即将迎来的丰收就觉得身上特有劲。”
有着丰富经验的李新峰经管着两个大棚,冬枣长势不错,这两天他和妻子正忙着掐枣芽。他家的大棚冬枣可是下足了“科技”功夫,大棚内挂满了黄绿板,等着害虫“自投罗网”,地面上铺满地膜起到反光增温、保墒和除草的效果……这些生物绿色防控技术是打造无公害冬枣的关键。新春逐梦新希望,李新峰告诉记者,在大棚里面过春节,尽管辛苦,但是心里高兴,再过几个月,又甜又脆的冬枣就可以提前上市了,每棚预计会带来十多万元的可观收益。
近年来,范家镇把冬枣产业作为乡村振兴和壮大集体经济的助力器,已建成5个高效设施冬枣产业示范园,冬枣规模达3.5万亩,冬枣专业合作社60家,电商物流38家,冬枣产值11亿元,新增井庄、雷北两个“亿元村”。如今,大荔冬枣已然成为当地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金蛋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9 05:45:2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