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爱与管相伴 亲与子亦师亦友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4-05-16 10:49: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拂晓报

近年来,随着家庭教育促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实施,在家庭中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棍棒教育”遭唾弃。“和孩子做朋友”的理念逐渐被一些家长认可。他们希望和孩子建立起理想中完美的朋友般的亲子关系,即父子如兄弟、母女如姐妹。然而,父母对孩子采取朋友式教育、宽松的态度,是否会导致孩子变得没大没小,懒散难教?

早立规矩履行父母职责

教育专家说角色分工注定了父母无法和孩子成为真正的朋友。朋友没有责任也没有办法灌输给孩子行为规范和底线教育,但父母有。父母一旦放弃自己的角色和责任,教育也会变得困难起来。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些家长秉持与孩子做朋友的理念,平时事事与孩子商量,特别是对小孩子,家长在很多生活琐事上多顺从,甚至“放羊”。对于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总以为等他长大就好了。如此,孩子高兴,大人轻松,亲子之间其乐融融。然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发现并非树大自然直,孩子身上的很多问题并没有因为长大而逐渐向好,而且管教起来并不容易奏效。

养育孩子,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跟孩子商量才决定的。父母的职责包含了“教”和“养”,这就需要父母的权威。真正有权威的父母把管教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他们有原则地守护孩子,做好孩子的引路人。很多时候,我们没办法做到像朋友那般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选择。相反,我们还需要跟孩子亮出底线。在更多情况下,孩子能做什么与不能做什么的原则性问题没有商量的余地。家长对孩子的限制,是一种保护,这种限制能帮助孩子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更加自律,更好地与世界相处,这是为人父母育儿过程中最重要的责任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立规矩是必须的。孩子敬畏并遵守规则,才能守住行为的边界。

好的亲子关系,是彼此都能履行为人父母、为人儿女的责任。没有完美的孩子,孩子成长需要父母把关的时刻很多,家长应在孩子12岁之前,即三观尚未确立之前设定一些规矩,让孩子知道什么叫服从、什么叫遵守,对其不良行为坚定地说“不”,监督孩子养成好习惯。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也强调要尽早为孩子立规矩,她认为6岁前是孩子形成秩序观念的黄金时期,这时父母说的话都是“黄金宝句”。

从人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来看,大脑发育在先,独立意识产生在后。幼儿期是自我意识的萌芽期,也是性格塑造的关键期,此时幼儿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体系,父母的话对孩子来说如同“圣旨”。父母应该在孩子独立意识增强之前,为其行为划定标准,树立规则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巩固。这样孩子才能自然而然地接受规矩,很好地调节自身的情绪反应,在今后的生活中不走偏。

为孩子立规矩,家长要侧重几个方面:一是懂礼貌,尊老爱幼;他人关爱自己知道感激;不随便动他人的东西,不随意打断别人说话。二是学习餐桌礼仪,一个人的教养从餐桌上能体现出来,告诉孩子,等家人都入座后才能动筷子;不要独享自己喜欢的食物或胡乱翻搅菜肴。三是生活要规律,早睡早起,按时三餐、上幼儿园、上学,形成良好的作息。四是知错能改,孩子犯了错误,该惩罚惩罚,该道歉道歉,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五是学会等待,家长可利用延迟满足孩子愿望的方法,训练孩子的忍耐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六是坚持运动,父母每天和孩子进行跑步、踢球、游泳等形式的体育活动,督促孩子持之以恒。

家长给孩子立规矩要考虑其年龄和能力范围,简便易行,比如,要求三四岁的孩子自己穿衣、刷牙。同时,有令必行,家长以身作则,规则不只针对孩子,全家人都要遵守。

好的亲子关系是相互尊重

在父母和孩子做朋友之前,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其中,最重要的是相互尊重,这是做朋友的基础,特别是面对青春期的孩子。

这个时期,孩子身体发育和情感心理发生巨大变化,其中多数人在性格行为上迥异于儿童期——荷尔蒙分泌旺盛导致他们冲动、暴躁、易怒。同时,由于生理因素,孩子总感到无聊、迷茫、无助,找不到人生方向。表现在行为上是孩子渴望自己做主,想让自己与众不同,他们对父母的依恋感明显减弱,对父母说教产生抵触,并希望摆脱父母的控制,与父母的关系渐行渐远。他们渴望寻找自己的同伴,建立自己的圈子。

对于青春期孩子,父母的尊重应该是全方位的。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注重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自主性、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父母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因为孩子只有在自己作决定的时候,才会真的考虑这件事情的利弊,从中学会如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父母适当地让孩子面对挫折,培养他直面困难的勇气,并教给孩子一些实际的方法。

同时,家长也要自我成长,给予孩子积极正向的示范,提供有价值的指导,用一言一行赢得孩子的爱、信任和钦佩。如此,亲子之间才算得上拥有朋友般的互相尊重,而这通常要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

家长想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成为他成长中的伙伴,先要找到和青春期孩子相处的正确方法,其中之一是改变自身角色,对孩子的漠视淡然处之,从管家变成顾问。父亲要有更大的胸怀、更宽的视野、更稳定的情绪,不要因为一点儿小事纠结。母亲则要学会放手,相信孩子的能力。父母的责任是帮助孩子控制好底线和边界。

■ 陈若葵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6 12: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9岁女孩被父母丢在机场,家长:这是“做规矩”,不打算来接她…
...是亲子出游高峰忙碌的机场里不时有家长焦急寻找走失的孩子而浙江宁波的一对父母却主动将孩子“遗忘”在机场这件事一度冲上了热搜究竟是怎么回事?为“让她长记性 ”父母竟把女儿给“丢”
2023-08-14 18:01:00
...家小毛驴也能这么听话就好了。事实上这样的家长在管教孩子时也没少费力气,遇到相同的要求,他们也会很多遍地说:我早就说过,每天只能看两集,今天时间用完了,你就不能看了。小毛驴们继
2023-04-19 02:37:00
...交媒介,公众常带着某种道德警察式的警戒与焦虑,担心孩子的沉迷,耽误学业。看到近来一个权威课题组的调查,结论很有意思,技术背不了沉迷的“锅”,至关重要的是亲子关系,与父母关系越
2024-10-11 00:00:00
陪伴是最好的礼物 “六一”亲子活动家长尽量别缺席
“六一”将至,各社区的亲子活动接连登场,孩子们的笑脸灿烂而热烈。然而在现场,常能见到“把孩子送来,家长有事转身离开”的情况。活动很精彩,“落单”的孩子却高兴不起来。记者采访发现,
2024-05-29 17:35:00
人到五十岁,与子女相处,做到有商有量,彼此尊重,让家庭和谐
...有矩。《规矩与爱》中说过:“在没有规矩的爱中长大,孩子失去了感恩,在没有爱的规矩中长大,孩子学会了自卑,在没有规矩,也没有爱中长大,孩子失去了敬畏,在规矩和爱中长大,孩子学会
2023-05-24 09:35:00
孩子转到公立园后,立志做“好家长”的我终于明白了焦虑的根源
...,哪个更好?从老师转为自由职业者后,一位妈妈决定把孩子从私立转到公立幼儿园。在把孩子送公立园后,她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自己作为老师所坚持的育儿理念,似乎正是她作为家长焦
2024-05-28 09:38:00
暑期是亲子冲突期,也是亲子关系修复期
本文转自:文汇报想着和孩子聊聊,却发现他/她宁可和同龄人分享也不愿和父母多说;希望孩子有担当,却发现他/她只关心自己的感受……随着孩子逐渐长大,父母和孩子之间该保持什么样的距离,
2023-07-14 06:00:00
...断过程中,有很多青少年的抑郁症状却与此不同。哪些是孩子抑郁的信号15岁的小李一段时间以来总是莫名头痛,每天吃得特别多,短短3个月体重从92斤猛增到117斤。最明显的变化是,他
2023-08-29 10:46:00
四、五年级是成长关键期,要注意哪些关键点
...说,教育学上有个“漏斗法则”,她非常认可,说的是:孩子年幼时,父母严管孩子,可以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地基,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父母学着放手,可以让孩子学
2023-12-07 09:40: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