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8月27日,贵州日报报刊社派驻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原驻村第一书记杜高富和沿河县中寨镇志强村党支部书记张勇带着当地种植的“白叶一号”来到浙江,与浙江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村委委员丁建芳和党员代表宋昌美围坐一堂,回顾“白叶一号”入黔始末,共话一片茶叶带来的山乡巨变,探讨“千万工程”经验在乡村振兴中的创新应用。
交流会现场
宋昌美率先分享了当初向贵州捐赠茶苗的初衷。“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一点力量,帮助西部地区的群众脱贫致富,没想到那时的一个决定,如今已经结出如此丰硕的成果。”
“去年‘白叶一号’基地采摘茶青5.4万斤,加工干茶1.25万斤,总产值达465万元。”杜高富用数据讲述了“白叶一号”从设想到落地生根,为当地人民带来实实在在收益的过程。
近几年来,屯上村依托“白叶一号”,当地农户增种500亩,扩展茶叶种植面积达2000亩,基地累计带动农户16万余人次就业,贫困户就业达6万余人次,务工收入达2000余万元,户均增收1.8万元,茶园成好“丰”景。
这场跨越山海的协作已经持续七年。如今贵州茶叶的种植面积已达700多万亩,位居全国前列。2024年,贵州茶叶产量30.77万吨,综合产值突破900亿元。
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原驻村第一书记杜高富发言
贵州沿河县中寨镇志强村的变化更具代表性。2018年“白叶一号”茶苗“远嫁”至此,志强村32户家庭借此脱贫。七年间,村民人均收入从不足4000元涨至14200元;茶园面积也达1050亩,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300万元。
“眼见着种茶大户年净利润高涨,外出务工的青年都开始回流了。”志强村党支部书记张勇分享了村里的变化,随着茶园扩大,全镇建起6家茶叶加工厂,还带动运输、包装、餐饮等配套产业发展,昔日“零产业”乡镇变身茶产业基地。2024年,全县茶叶产量1.258万吨,产值达13.7亿元。“我们要继续向黄杜村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好我们的‘四在农家·和美乡村’。”
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村委委员丁建芳发言
“现在的黄杜村,白茶经营户已经从2003年的67户增长至现在的385户,经营茶园面积也从5700亩扩大至5万亩。”丁建芳向大家展望黄杜村的新貌,黄杜村将乘着“千万工程”的东风,持续做强“一片叶子再富八方百姓”品牌,严格执行地理标志产品标准,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茶叶精深加工,重点开发茶文旅综合体,推出采茶、制茶、品茶和文化研学沉浸式体验线路,实现从单一产茶向茶旅融合的新跨越。
“本次向安吉回赠‘白叶一号’,也是我们的感恩之旅,它不仅是一片叶子的故事,更是先富帮后富、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贵州方面的参会人员说,此时此刻,贵州正在召开“两清两改两治理”专题现场会,我们希望以清理残垣断壁、清理乱堆乱放,改厕改圈,治理农村垃圾和污水为突破口,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文明乡村建设,让贵州的老百姓能和浙江一样,走上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的“三美融合”之路。
贵州“白茶一号”回赠仪式现场
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将以此次交流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沟通协作,整合资源,创新发展,提炼发掘“白叶一号”带富典型案例的经验, 在中国式现代将乡村振兴搞得更好。
会前,参会人员在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举办了贵州“白叶一号”回赠仪式。杜高富代表屯上村、志强村群众向丁建芳赠送贵州生产的“白叶一号”。来自浙江、贵州两省的农业农村部门相关负责人、安吉县茶办负责人参加座谈。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潘佳本
编辑 张云开
二审 刘悦
三审 赵勇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31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