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一方水土一方味,水城猕猴桃为什么甜?如何甜进群众心里?8月10日,一场猕猴桃田野发布会揭开了答案——靠的是产业发展,靠的是科技创新,靠的是品牌打造。
因地制宜才能结出“产业甜”。适宜的才是健康的,“水土不服”,再好的产业也是无本之木,开不出繁花、结不了硕果。水城猕猴桃,是立足自身优势、深挖资源潜力中培育出的“致富果”。从2000年300亩试验田里种植的首批猕猴桃,到如今覆盖10余乡镇、28个村居、种植面积达11.2万亩的规模化产业,昔日贫瘠山地,因这颗“致富果”蜕变为乡村振兴的“希望田”。
科技酿出“创新甜”,实现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的跨越。与科研机构合作,建设“智慧果园”,借助先进技术实现实时监测与精准管理……科技加持让水城猕猴桃亩均效益提升30%以上。纵向看,更能体会产业发展如何让日子更甜:科学种植筑牢产业根本,精深加工拓展产业链条,场景越来越丰富,产业越来越多元,群众钱袋子也越来越鼓。
借品牌拓市场,才能传递值得回味的“共享甜”。面对市场,需要多尝试、多探索,保持感知市场的灵敏和及时调整的灵活,耐心是必要的,正如甜蜜不是一天形成,日积月累才有味道。实现绿色有机认证率97.78%;45家企业接入贵州省农产品追溯系统;“水城猕猴桃”成为大湾区高端市场的猕猴桃品牌;“线上深耕+线下联动”形成销售立体网络……市场广度提升产业甜度。
自己种的果子味道更甜。水城猕猴桃之所以够甜够味,把握固有优势和转型发展的平衡是关键。乡村振兴之路纵有万般挑战,但如这猕猴桃般,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才能酝酿出属于这片土地独有的甜蜜。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尚宇杰
编辑 金妮
二审 伍少安
三审 蒋叶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11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