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朱橚:被政治埋没的多才多艺王子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02 18:11:00 来源:戏说三国

朱元璋一生共育有26个儿子,这些子嗣性格迥异,志向各异。在这众多的儿子中,有一位孩子虽然在政治上没有取得显赫成就,却在植物学、文学和医药学领域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他就是朱橚。

朱橚:被政治埋没的多才多艺王子

《明史》中有记载,朱橚,太祖嫡第五子,与同母兄弟朱棣关系密切。尽管朱棣的生母存在争议,但燕王、周王这两位同母兄弟的存在是有一定迹象可循的。朱橚9岁时被封为吴王,17岁时晋封为周王,封地在河南开封。他从小在宫中接受正规教育,然而,与政治相关的事务似乎并不是他所喜欢的。父亲朱元璋对朱橚较为重视,这在他早年被封为吴王就可以见得一斑。

朱橚:被政治埋没的多才多艺王子

然而,朱橚并不愿受政治的束缚,他在父亲活着的时候,并不是那位让朱元璋特别喜欢的孩子。历史记载显示,朱橚在军政活动中的参与仅有三次,其中一次更是擅自离开封地前往老家安徽凤阳,甚至未向朝廷报告,这令朱元璋颇感不满。根据明制规定,藩王不得擅离其封国,而朱橚的这一行为显然是越轨之举。作为处罚,他被太祖下令迁往云南,尽管后来获准返回封地,但朱橚的政治生涯仍是波澜起伏。

朱橚:被政治埋没的多才多艺王子

朱橚在建文帝削藩时,担负起拱卫京师的重任。由于是燕王朱棣的同母兄弟,他备受关注。然而,建文帝朱允炆却贬为庶人,将其徙居云南蒙化,后又在建文四年被召回首都应天并受禁锢。直到永乐元年(1403年),朱橚才得以恢复王位。这段时期,他经历了政治的阴晴,尤其是被建文帝削藩的时期,他的次子朱有爋甚至向朝廷举报父亲图谋不轨,令人唏嘘不已。

朱橚:被政治埋没的多才多艺王子

尽管朱橚的政治生涯并未取得显著的成就,但在医药学、植物学和文学等领域,他却留下了卓越的贡献。早年,他在河南开封期间面对重大自然灾害,收录了可供食用的野菜,并编写了《保生余录》一书,对各类药品进行了分析研究。此外,被贬至云南的朱橚,面对该地特有的疾病,组织医家编写了《袖珍方》一书,深受医学界推崇。永乐年间,他还领导编纂了《普剂方》,这是一部中医药方的集大成之作,对后人产生深远影响。明永乐四年刊刻的《救荒本草》则记录了414种救荒植物,成为后来学者摘录引用的重要资料,其实用和学术价值均不可忽视。

朱橚在文学上同样有着出色的表现,他创作了百章的《元宫词》,且书法亦为人称道。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朱橚一生都被身边的人怀疑要谋反,包括儿子、侄子以及兄弟。在永乐十八年,还有人告发他谋反,尽管当时已年满六十,周王朱橚仍不停地叩头请求朱棣给予生路。最终,朱棣皇帝看在手足之情的份上,不再追究。朱橚一生经历了四个皇帝,最终于永乐元年(1425年)在河南禹州薨逝。

朱橚的一生充满曲折,政治生涯跌宕起伏。尽管他未能在政治舞台上取得显赫地位,但他在医药学、植物学和文学方面的卓越成就,使得他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独特的光辉。这也是对一个多才多艺的王子的一种崇高肯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2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朱元璋的遗策与朱允炆的失败:明朝政治矛盾的尖锐化
...朱允炆这样以皇太孙身份继承皇位的其实并不多见。当时朱元璋为了确立皇朝更替的传统和规则,坚持立皇长子朱标为太子,希望以此避免历朝历代都无可避免的皇位继承问题,更是为了防止自己的
2023-10-25 08:19:00
朱棣与姚广孝上演明朝的权力游戏
...样的惊天秘密?它又预示了怎样的历史巨变?一、朱标之死,朱元璋难题重重1392年5月17日,是朱元璋最伤心的一天。在这一天,他最疼爱的儿子、明朝的太子朱标,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2023-09-09 18:19:00
朱元璋对于继承人的问题始终耿耿于怀。他深知历史上许多王朝的兴衰与皇位的争夺密不可分,因此他决定提前为自己的继任者打好基础。他寻找了当时朝中最有资质的人选,并最终决定立朱标为太子。
2023-04-21 13:30:00
朱标:大明王朝的稳健与未来遗憾
...,思念大地,难以忘怀。——方晓茹评价朱标公元1368年朱元璋沿袭周唐两朝的旧例,将汴梁定为北京,金陵定为南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想要迁都,他的目标就是长安这个天下繁华的地方
2023-10-10 15:26:00
朱允炆登基后,有哪些为政举措与作为
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年号建文,史称建文帝,在位共四年。朱允炆1398年继位,在位期间增强文官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改革弊政,史称“建文
2024-06-25 20:28:00
朱元璋如果放弃建文帝传位给朱允熥,就没朱棣的事了
在历史的长河中,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以其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建立了一个繁荣昌盛的帝国。然而,他在晚年面临了一个艰难的选择,这个选择不仅关乎他自己,也关系到整个朝代的命运。朱元璋深爱着
2023-06-15 11:43:00
徐达假若没死是否会支持朱棣
徐达,明朝开国元勋,与朱元璋并肩作战,建立了大明王朝。这位杰出的将领不仅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才能,更在明朝初年的政治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果徐达能够活得更久,是否会支持朱棣的靖难
2024-10-14 21:03:00
朱元璋未立朱棣为太子的原因:权力制衡和嫡长子继承制的稳定性
...了这么一段: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病逝,朱元璋的继承人问题立马成了朝野的焦点问题。一旦确定新的继承人,朝野上下就会安定得非常多了。朱元璋召群臣于东阁门议立太子,
2023-01-30 14:07:00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朱棣笑到最后
公元1398年,也就是大明王朝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年仅21岁的皇太孙朱允炆登基,年号建文。朱允炆登基后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礼贤下士、宽刑省狱、崇尚礼教,极大的改
2022-12-30 12:4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国际友人到访无棣古城 李之仪诗词架起文化交流桥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芳近日,来自俄罗斯、尼泊尔等国家的国际友人到访山东省无棣县,参观了闻名遐迩的无棣古城及其中的李之仪文化馆
2025-10-23 21:51:00
【大风影像】藏在秦岭北麓的元代建筑——化羊庙
化羊庙始建于宋,坐南面北,明宣德元年(1426年)至清宣统二年(1910年)曾多次重修,原建筑自头天门始,倚山逐步上升
2025-10-23 22:23:00
重走支前路 | “打完这一仗,我就回家” 她用一生守候丈夫这句话
大皖新闻讯 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里庄严肃穆,22.5米高的烈士纪念碑直插云霄,“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烈士纪念碑”鎏金大字在秋日厚重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2025-10-23 23:01:00
重走支前路 | 淮海战役期间,543万民工踊跃支前
大皖新闻讯 10月22日,安徽国防动员“重走支前路”主题活动北线寻访组来到淮北临涣,参观了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 据悉,淮海战役期间
2025-10-23 10:08:00
百岁将军归故里,红色基因永传承
河北新闻网讯 “我能活到100岁,是替牺牲的战友们看一看这和平盛世!”这句深情告白,来自原驻石部队某部副政委潘宗道将军
2025-10-22 14:07:00
重走八路军总部在山西的抗战之路(十四) 千年古镇的荣光
三不管岭1938年2月23日,从洪洞马牧出发前往太行山的八路军总部机关,在朱德总司令和左权副总参谋长的带领下,到达府城镇
2025-10-22 18:25:00
源于民间的狐突崇拜
【狐突庙】狐突庙名列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位于太原市清徐县西马峪村,为纪念春秋时晋国大夫狐突而建。庙始建于金明昌元年(1190)
2025-10-22 18:55:00
重阳节是秋季除中秋节以外的又一个重大节日,在山西大多数地方称“过重阳节”,岢岚县等少数县称“游重阳节”。从旧志记载看,过重阳节时
2025-10-22 18:55:00
独上山城思寂寥,英雄千古恨难销。鸣蛙尚产居民灶,惊马空留义士桥。齐洞僧归云冉冉,汉宫人去雨潇潇。堪怜此地多离乱,莫向明时负酒瓢
2025-10-22 18:56:00
北宋皇陵“上新”,陵区高粱“走红”
大河网讯 深秋时节,天高云淡,巩义宋陵,再度走红。永泰陵、永裕陵陵区内的高粱,用渐浓的殷红色、低垂的穗子,与神道两侧的石像生进行着一场穿越时空的千年对话
2025-10-22 15:52:00
3600年城址不移:在郑州,与“最早的大邑商”深情对话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1950年的秋天,考古学家韩维周在郑州二里岗偶然发现了绳纹陶片和磨光石器,这不经意的俯首一拾,犹如投入历史长河的石子
2025-10-22 16:23:00
武当太极文化研究添重磅新证 清代《张氏履历》现世!揭秘张三丰后裔踪迹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朱江)2025年国际武当太极文化节即将启幕,“太极祖庭”武当山再度聚焦全球目光。10月21日,十堰市张三丰历史文化研究会对外披露
2025-10-22 08:58:00
一件华服见证庐山百年对外交流情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祺)10月17日晚,江西庐山牯岭镇卫斯理别墅灯火通明,一场温馨的移民融入活动在此举行。现场,庐山地方文化研究爱好者陈晖收到了一份漂洋过海而来的特殊礼物——一件百年手工中式女装
2025-10-22 06:26:00
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10月20日,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河北美术馆、河北省文化和旅游研究院承办的“彩墨生辉 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在河北美术馆开展
2025-10-21 08:23:00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0月20日发布“晋阳古城二号建筑基址复原研究”成果,考古人员对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龟头屋建筑遗址进行复原
2025-10-21 19: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