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际

13个国家的青年科研人员来陕培训

类别:国际 发布时间:2023-09-21 04:5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陕西日报

13个国家的青年科研人员来陕培训

研究探索气候环境变化应对方案

13个国家的青年科研人员来陕培训

培训班上,国外青年科研人员交流心得。

本报记者 张梅文/图

9月12日,由中国科学院主办的2023“一带一路”气候环境变化国际培训班,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开幕,来自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伊朗、埃及、以色列、意大利、巴基斯坦、泰国、缅甸、尼泊尔、津巴布韦等13个国家的20名优秀青年科研人员参加此次培训。

“共建国家大多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面临着一系列的气候风险。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必要深入了解这一区域气候环境变化现状,并从更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出发,认识不同时间尺度气候、环境变化的特征、规律与驱动机制,进一步科学评估未来气候发展趋势及影响。”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谭亮成介绍,“长期以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发挥在地球环境领域的科研优势,不断深化国际科技合作,与共建国家合作开展科研攻关,携手应对共同挑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一带一路”气候环境变化国际培训班,就是其中一项具有代表性的举措。

在当天的开班仪式上,专家学者畅谈对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应对共同挑战的认识。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孙有斌介绍,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一带一路”区域气候环境变化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并先后通过“一带一路”气候环境变化国际培训班培养了40多位优秀的青年学者。多名学员回国后都活跃在地球环境研究的学术舞台上,取得了突出的科研成绩。“我们期待通过本届培训班,学员们能够全面认识不同时间尺度下气候环境变化特征,通过在多学科领域的学习和交流,为了解及应对全球变化背景下气候发展趋势打下基础。”孙有斌表示。

“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深刻影响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是一所具有世界级研究水平的大陆环境变化研究中心。通过举办‘一带一路’气候环境变化国际培训班,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为提高共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青年研究学者在气候环境变化领域的研究能力、服务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主任李建星表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也积极关注气候领域的合作,期待共同交流与学习。”

陕西省基础学科(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董云鹏表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地球上地质过程最复杂、构造地貌最浅、生态环境最脆弱、人类活动最频繁的特殊地区,也是古代人类迁徙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最主要渠道,科教合作对共建国家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希望本届培训班能促进更多潜在的合作伙伴关注气候和环境变化,关注深层地质过程如何通过控制浅层地貌导致气候环境变化,以及人类文明的迁徙和发展。”董云鹏说。

本届培训班将持续至9月25日,为期14天,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实验室参观和培训、野外考察、典型案例的授课和访谈交流,使共建国家青年科研人员掌握气候、环境变化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全球变化的核心科学问题,探索气候环境变化研究的方案,协助提升共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培训班邀请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瑞士保罗谢勒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等机构和学校的17名国内外气候环境变化领域知名学者进行授课。

来自共建国家的青年科研人员也表达了对此次来陕学习的期待和感受。

“我曾经在贵阳地化所和广州地化所攻读博士学位,非常荣幸能参加‘一带一路’气候环境变化国际培训班。我希望通过学习,在提升自身科研能力的同时,和中国的研究机构建立合作,一起开展相关课题的研究。”吉尔吉斯斯坦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级研究员塔桑娜表示。

巴基斯坦青年科研人员丁原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已经在中国学习工作了9年。如今,他是兰州大学一名青年研究员,从事草地农业相关领域的研究。对此次培训,他有着特别的期待。他说:“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深刻影响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作为科研人员,我希望能够和共建国家的科学家一起,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据了解,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在2018年首次承办“一带一路”气候环境变化国际培训班,吸引了来自9个国家的19名青年学者参加。培训班结束后,泰国、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的学员到访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并开展合作研究,多名培训班学员已成长为相关领域的骨干科技力量。如今,“一带一路”气候环境变化国际培训班已经成为中国科学院、科技部、陕西省国际科技交流的一项品牌活动。

“本届培训班的举办,是细化、实化落实中国—中亚峰会成果清单的具体行动,会对协助提升共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搭建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同共建国家科技合作平台、增强我国在共建国家的科技影响力起到积极作用。”谭亮成介绍,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将形成“一带一路”气候环境变化系列精品培训班,为共建国家的更多学员带来优质气候环境研究课程,并不断加大对共建国家青年科学家的培养和支持力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1 12: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龙计划”:搭建中欧遥感科技深度合作桥梁
...的中欧双方科学家超过700人。科技部与欧空局积极为双方科研人员搭建平台,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合作范围也在不断扩展。”国家遥感中心主任赵静表示,通过“龙计划”,中欧双方建立起一支
2023-09-21 02:11:00
...批立项数也往往成为衡量医疗机构、高等院校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的重要指标。在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立项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再次突破200项,从而实现连续12年破100项、
2023-04-16 16:02:00
...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学院还与企业共同开展科研合作交流,将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行业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提升自己的
2024-04-02 09:21:00
中国军校巡礼丨军校欢迎你,有志于携笔从戎的青年学子
...)级重点学科,3个军队(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领衔、多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军队领军拔尖人才为代表的雄厚师资团队。学院具有良
2023-04-18 16:34:00
...行动3.0”出台前经过了扎实的前期调研,把近一阶段青年科研人员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在政策层面落到了实处。相关政策的出台有助于青年科研人员减负,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他们把主要精力
2023-01-09 08:27:00
瞄准国家战略需求 为农服务提质增效
...建3个农业气象观测、试验和服务现场教学基地。突出的科研和教学成果积累,一方面助力培训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不断提升了教师的能力和影响力。团队带头人入选首届全国农业气象服务专家组
2023-09-08 14:35:00
伍亮吉委员:建议通过高校引领 鼓励青年人才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高校毕业生奔赴乡村就业创业的劲头不足,各种原因导致科研院所和高校研究成果在乡村振兴中的转化率不够。为此,伍亮吉提出四点建议:一、加大在高校领域的乡村振兴宣传,提高高校师生特别
2023-01-12 19:44:00
...家公园管理局可可西里管理处索南达杰保护站,是一个集科研、救护、保护、宣传为一体的中心保护站,曾被评为全国学雷锋示范基地,保护站工作人员荣获第23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青海青年五
2023-05-04 03:06:00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德州天衢新区开展农民工职业培训已完成计划284.6%
...食品有限公司、山东凯蒂斯工业系统有限公司省级博士后科研平台2家。截止目前,天衢新区已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家,省级专家服务基地1家,齐鲁工业
2023-06-27 20:49:00
更多关于国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