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当地供电部门工作人员上门了解水柿收成及用电需求情况。(吴玲 摄)
东南网11月5日讯(通讯员 吴玲 邓菲)“眼下正值采收旺季,我们一天大概采收1万余斤,预计今年产量可以在100万斤左右。”11月5日,在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郑湖乡庆洋村老区福利果场柿子林,丰收的喜悦挂在果农吴祥桢的脸上。
郑湖水柿是福建沙县传统特色农产品,以果大艳丽、味甜多汁、皮薄无核等品质享誉省内外。产品多以鲜果形式出售,部分果农也会将当地水柿加工成柿饼,提高产品附加值。
“以前,我们做柿饼都是‘靠天吃饭’,手工削完皮之后放到太阳底下晒。遇到空气湿度大的时候,柿饼就很容易腐烂,一趟下来要损失不少。”吴祥桢介绍。
当地供电部门工作人员为果农烘干设备检查用电设施正常情况。(吴玲 摄)
一个新鲜柿子到柿饼,需要经过选果、去蒂、削皮、烘干、自然晾晒,再根据柿子情况,进行反复烘干、晾晒,用时大概7至8天。
“我们了解到柿子种植与生产过程中不易保存的实际困难后,立即会同县农业农村局向果农推荐并实施了电热泵加热智能烘干模式。”国网沙县区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陈伟如是说。
通过柿子电烘干机(房)的温湿度智能控制系统和自然风模拟循环系统,不仅可以保持柿子的软糯香甜口感,过程中还无需专人看守,封闭式烘干环境干净卫生。
漫山遍野丰收的柿子。(吴玲 摄)
“采用电烘干技术,省时省力省心省钱同时,还很环保。”三明市沙县区农业农村局农艺师张小莺表示。
如今,郑湖乡3000亩种植面积的水柿,已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预计年产量将达1500吨,产值360多万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05 1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