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金陵晚报
□赵柒斤
中国人的血液里自古就流淌着“回家过年”的民族性格。那回哪个“家”?80%以上的人都会异口同声地喊出:“就是那个乡下老家!”
我有时搞不明白,一个人往往在一些重要关口,尤其是在所谓的功成名就之后,最忌讳别人提他的以前。所谓“英雄不问出处”,便是对这种心理的诠释。可过年这个时间段却不同,无论这个人混得如何,都不会避讳乡下老家,而且并非一时的勇气使然,流露的都是心甘情愿的泰然。
诚然,一个人无论一生住过多少地方,可能称为“乡下老家”的,莫过于仍住着自己的父母及血亲之人、留着诸多儿时记忆和痕迹的地方。就在想念老家的不经意间,我仿佛看见了乡下老屋院门旁的那棵冬青又长高了,生长缓慢、木质坚硬的冬青在寒冷的冬天,椭圆形的叶子,正面深绿,反面浅绿,叶子的7个角,每个角的尖刺十分锐利,可视为最好的护篱植物之一。可是,此时脑海中的冬青,犹如妙龄少女鬓角俏美、眉梢传情,热烈地欢迎我回家过年。
乡下老家记录着我童年的快乐,在那能吃一分钱一粒硬糖果就算过大年的岁月里,穿上母亲缝制的新衣新鞋,乐此不疲、挨家挨户上门拜大年只为多赚回些硬糖果、花生糖和小鞭炮等,哪怕摔得鼻青脸肿,也从不知道什么是忧愁烦恼。穿着朴素的衣服,哼着不成调的曲子,蹲在地上甩着扑克牌,嗑着自家种的葵瓜子,点燃小鞭炮迅速捂着耳朵跑开,不会有人去留心王安石的“千门万户曈曈日”,也不会有人去伤感白居易的过年“风景触乡愁”。儿时过年,自己仿佛就是立于山巅的苍鹰,天空是那般纯净,可以自由地放飞童趣、快乐和梦想。
当大山收下太阳,炊烟袅袅升起处,便传来喊着千奇百怪、土得掉渣的各种乳名声。“小呆子,还不回家吃饭?”“小毛子,疯够了吧!”“小来富,还不滚回家!”这种独特的、美妙的乡下村组曲温暖着每个人。后来,当那个大年初一清晨抢着踩灭别人家“开门炮”的人远赴广东打工、那个正月初一穿着一身新花衣到处显摆的姑娘嫁到省城、那个家徒四壁的人家出了两个“211”大学生后,“乡下老家”逐渐成了一个哲学概念。当一个个无论在外混得如何,过年期间都在村子里“招摇过市”时,“乡下老家”似乎成了一种意境、一段历史、一份回忆。虽然每个人“乡下老家”的样式、习俗等千差万别,但其营造的“温暖感”“安全感”“幸福感”却高度一致,这便是“乡下老家”的独特魅力。
追忆是昨天与今天的对接。对人与事而言,一番追忆就是一番再现、一次重逢。人们乐于回乡下老家过年,探访故旧、踏寻旧迹,无非是为了寻觅过去的生命履迹,设法与已逝的过往重逢。对乡下老家的迷恋,也许就是想要重新遭遇一次已深藏于故乡烟尘里的童年。既然是再现、是重逢,自然希望它最大限度地接近当时的旧貌。如此,才能感受置身于当时的环境,再现昔日生活的温馨、快乐和美好。
用于过年的“乡下老家”,是记忆的承载体,而无法复制的乡下老家的记忆,会带着我们毫无目的地走田畴、踏小巷及肆无忌惮地吃年糕、放鞭炮,一情、一景、一幕都鲜活地跳出来,并让人在回味中一直美好下去。鉴于此,无论过年后,我们“飘”向何处,都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好乡下老家、建设好乡下老家、发展好乡下老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2 06: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