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这位名臣收服四方豪杰,削平强藩诸侯,却倒行逆施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10 19:03:00 来源:戏说三国

北宋之前的五代后周王朝,曾经出过一位绝世英主,名叫郭荣,本为柴氏,后来做了他姑父后周太祖皇帝郭威的养子,并被立为了皇嗣储君太子殿下,便改名叫作了郭荣,不久之后郭威驾崩,柴荣登基为帝,也就是著名的周世宗,世宗在乱世之中英姿勃发,打得北辽南唐惨叫连连,四方诸侯无不震恐,这位英主在位期间却对百僚臣工们出过一道作业题叫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

这位名臣收服四方豪杰,削平强藩诸侯,却倒行逆施

所谓“为君难,为臣不易”向来都是历朝历代君臣们的大难题,做好这道题目,优则天下一统,四海升平,万民安乐,江山永固。劣则海内沸腾,九州大乱,民不聊生,社稷覆亡。商汤与伊尹、周文王与姜子牙、齐桓公与管仲、汉高祖与张良、蜀汉刘备与诸葛亮、唐太宗与魏征等等,这些都是让后世之人无不钦羡的君臣典范与楷模。

而惑主乱国,丧邦害民的“名臣”,历朝历代却是数不胜数,可在“雄主圣君”与“忠贤能臣”组合之中,却还有一种让人不可思议的“特例”,就是明明“圣君贤臣”匹配,本可一同开创盛世,却最后还是落得君臣之间可善始,而不可善终,像秦始皇与吕不韦、汉景帝与晁错、汉献帝与曹操、蜀汉刘备与庞统、隋炀帝与宇文化及、宋高宗与秦桧、明太祖与李善长、清雍正帝与大将军年羹尧等等,这究竟是为何呢?

这位名臣收服四方豪杰,削平强藩诸侯,却倒行逆施

有人或许会说帝王太过无情,无一不是过河拆桥,卸磨便杀驴儿,果真是如此吗?君虽有过,臣不无错乎?就像当年刘备攻打同宗刘璋时,庞统说他为不仁义之举而置酒歌舞,太不成体统了!(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而刘备当场就对庞统发了脾气,还强辩说周武王以臣伐君,诛杀商纣王时不也是载歌载舞吗?后来为了打圆场,机智的庞统只好说这一回合,你我君臣俱失!就也是说你我君臣都说错话失态了,可不久之后,庞统就在攻打雒城一战中阵亡了!(《三国演义》中死于落凤坡)

这些“君臣俱失”的例子无一不给后世之人留下了极强的悬念,今天小编就要来讲这么一对“雄主能臣”的悲剧故事,最终雄主掌天下社稷近五十年之久,而那位“能臣”为君王屡献“毒计”,屡立奇功之后,却殒身灭族,让天下为之哀叹!这位“能臣”究竟是谁呢?

他就是复姓主父,单名一个偃字的汉武帝年间齐国临淄人,全叫确确实实就叫作“主父偃”,主父是中国的一个复姓,他出自战国初年的赵国赵氏,赵武灵王赵雍当年提前传位于自己的次子赵惠文王赵何,然后自称为“主父”,也就是国主之父的意思,相当于后世的太上皇。后来赵武灵王的长子赵章为了夺取王位,和弟弟赵惠文王发生的激烈的争斗,而一代雄主赵武灵王也被活活饿死了在沙丘行宫当中。

这位名臣收服四方豪杰,削平强藩诸侯,却倒行逆施

后来赵武灵所生诸子当中,不愿意再掺和宫廷斗争的一支庶出子孙便以“主父”为姓,远离了赵国的权力圈子,后来便衍生成了“主父”这一复姓人家。值得一提的是,后来的秦始皇嬴政也是死在了沙丘,而嬴政严格来说应该叫作赵政,也就是秦国嬴姓赵氏,他们与赵国赵氏是同祖同源,同属嬴姓家族。

就像楚国王族熊、景、屈、昭四大氏族,他们同属芈姓,古时候姓是用来“别婚嫁”的,而氏是用来“分贵贱”的,当时“同姓不通婚”就是这样来的,而像楚国就一直是熊氏为王,屈、景、昭三大氏族的子弟就位列朝中各级官吏,像最为著名的屈原,身为楚国三闾大夫,他与楚王也是正儿八经的同姓亲戚了。

这位名臣收服四方豪杰,削平强藩诸侯,却倒行逆施

后来到了汉代之后,姓氏的区分就越来越模糊了,话说这个主父偃精通战国时的纵横之术,也就是鬼谷子相传张仪、苏秦的那套玩弄诸侯于股掌之中的奇谋妙计,后来他还学会了《易经》、《春秋》及诸子百家之言,然后在齐国的各大学问家之间游走,可齐国的儒生们觉他学术不正,非法非儒非墨非纵横,于是对他极为反感,一直挤兑他,主父偃就这样不容于齐。

他从小到大家中都非常贫穷,就连想问亲戚邻舍借点钱,赊点米都毫无所得,于是主父偃在成年后,愤然之下游走至燕、赵、中山三位刘姓宗王的地盘上,可都没有得到厚待,而客居外地又非常困苦,而自尊心极强的他则认为天下诸侯都不足以与其交游。

这位名臣收服四方豪杰,削平强藩诸侯,却倒行逆施

到了汉武帝元光元年,主父偃西入关中,在长安见到了汉武帝的小舅子卫青大将军,而卫青则认为他是一个顶级人才,就直接向天下第一妹夫汉武帝刘彻多数举荐此人,可汉武帝则认为主父偃的姓氏非常古怪,既称之为“主父”,言下之意岂不成了天子之父,加上又听闻他四处耍嘴皮子邀宠,竟那个东方朔颇为相似,就非常不喜欢,便没有做出任何起用此人的举动。

主父偃因此就在长安“干等”着,时间一长,资用越来越匮乏,长安的宗亲诸侯及宾客们都很讨厌他这个脸皮厚且难缠的家伙,主父偃实在忍不了这口气,于是直接写了一封奏书,跑到宫门之外强行请求上书,大早上这封奏书就被送进了宫里,汉武帝看完之后,连拍御案,大叫三声好好好,到了快天黑的时候,办完当天的公事,他就立马传召主父偃入宫相见。

主父偃这才明白这一切都怪一向不善言辞的卫大将军,不能在皇帝面前将自己的才华如实展现得淋漓尽致,最后平步青云还是要靠自己。他于是就在汉武帝面前陈述了九件天下大事,前八件都是关乎大汉社稷的政令律例,条条戳中当前的时弊,惊得汉武帝满头大汗,认为天下怎会有如此人才,何不让朕早点遇见?

这位名臣收服四方豪杰,削平强藩诸侯,却倒行逆施

最后主父偃又说了一件深藏汉武帝心中最为隐痛的大事,就是“谏伐匈奴”,他说道:“臣听说圣明之主不会厌恶切谏之言,因为他要增涨自己的博闻,而忠臣也不会躲避受诛之危而不敢直谏,臣子能为圣天子算无遗策,才能使自己功流万世,如今臣不敢隐忠避死,只愿为陛下献上愚计!

春秋时齐景公麾下名将大司马田穰苴曾经在他的兵法著作《司马法》中说道,国虽大,好战必亡!如今天下太平,天子也沉浸于欢乐当中,然而春天却要搜捕野兽,秋天进行射猎,诸侯们春天练兵,秋天演习阵法,这都是为了不忘战争,虽然古人说发怒人的是悖逆仁德,持有兵刃者是非常凶险的事,相互争斗实在是生存的末节,可古人也说过天子一发怒就必定要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所以圣明的天子对用兵征伐之事非常慎重,务求战胜敌人,穷极国力去动武者,从来都没有不后悔的。

这位名臣收服四方豪杰,削平强藩诸侯,却倒行逆施

昔日秦始皇帝凭借无敌的秦国大军,大逞战无不胜者的威风,蚕食全天下,吞并了六国之诸侯,使海内为之一统,他的赫赫武功比夏、商、周三代的开国圣主都要望尘莫及,可他却一心求胜不止不休,还想着北逐匈奴,丞相李斯就进谏道,不可!匈奴人无城郭之居,也没有积粮守备的习惯,而是像鸟兽一样迁徙聚散,非常难以制伏,如果大秦以轻兵深入,最后必定会因粮草供应不上而败退,如果增加运粮部队的负担,就会使天下不堪其重。

且我们中原之人得到匈奴的水草地和荒漠雪原,也不会产生多少利益,得到野蛮的匈奴军民,也无法征调他们去做守卒,就算打赢了他们也要胜而弃之,做这种蛮夷百姓的父母,只会拖累中原大国,一心扑在征伐匈奴这件事上,不是上善之计啊!

这位名臣收服四方豪杰,削平强藩诸侯,却倒行逆施

可秦始皇没有听从,还是派出了大将蒙恬带兵三十万攻打胡人,一口气居然将匈奴击退了千余里,最后直接以黄河为界,压得他们不敢喘一口大气。可匈奴的地盘土地坚固,草泽地像卤水坑一样,五谷是无法在那种地方生长的,可秦始皇打下之后,还依旧要征调天下男丁北上黄河,修筑万里长城,并屯兵驻守这些不毛之地,秦国大军在蛮夷之地暴兵露师十余年之久,死者不可用数,却终不能渡过北黄河将匈奴斩尽杀绝。

这难道是因为兵马不够众多吗?难道是因为兵锋战马没有完备吗?是因为天下形势不允许啊!秦始皇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又使天下的快马拼了命地往北运送粮草,山东、淮南一带滨海之郡,都要将粮食转输到北河,可三十钟粮食到前线也就只剩一石了,天下的男子拼了命地耕作,也无法供应如此庞大的粮饷,女子疯狂地纺织也没办法满足所有军用的帷幕,百姓被折磨得极为疲惫,孤寡老弱都不能得到抚养,死在道路的人一眼望去无边无际,这才导致全天下都举兵反秦。

等到我大汉太祖高皇帝平定天下,抚定边境之地,听说匈奴兵马在代郡的山谷之外,就想发兵攻击,御史成进劝谏高汉高祖言道:“不可以打匈奴啊!匈奴人兽聚鸟散,我们去追击他们,就像和影子搏斗一样,是没有结果的,如今陛下非常想攻打匈奴,臣认为这是很危险的!”

这位名臣收服四方豪杰,削平强藩诸侯,却倒行逆施

汉高祖不肯听从,引大军进至代谷,后来就被匈奴围在了平城白登山上,幸好有陈平献计才使得匈奴退兵,汉高祖这才非常后悔,派出了特使刘敬前往和亲,这才使得天下再无干戈之事。

所以兵法才有云,兴师十万,一日就要耗费千金,秦始皇常备大军数十万之多,虽然能覆军杀将,活捉单于,但却与匈奴整个部众结下了深仇大怨,这样算来,所得还不足以偿天下之虚耗。

匈奴驱马行盗,这是他们的家业,天性固然,上自虞、夏、殷、商,他们都是这样,像禽兽一样生活,算不上是真正的人类,而陛下向上学习虞、夏、殷、周这些正统王朝的做法,而看重眼前利益和得失,这是臣感到大为恐惶的,这也是我大汉百姓之所疾苦也!用兵太久,就会发生大的变故,打仗想得简单,但做起来是非常艰苦的,如果使边境之民在战争中受尽愁苦,边关将吏也会相疑而产生营私之举,这就是为什么赵佗敢在南海称帝,章邯敢在三秦称王的道理,秦国的苛政也节制不了这些分权裂土的大将啊!当中的得失陛下一定要想明白,就像《周书》上说的,天下的安危在于天子所出的政令,天下的存亡在于天子所用的将帅臣子,愿陛下好好考虑臣说的这些道理!“

这位名臣收服四方豪杰,削平强藩诸侯,却倒行逆施

当时,徐乐、严安也都上书言及当世之急务,看完这些奏书之后,汉武帝立马召开了他们三人,说道:“你们三位先生平时都躲在哪呢?为何这么晚才来见朕呢?”于是将主父偃、徐乐、严安三人都授予郎中之职,主父偃又多次上书言事,后来又晋升为了谒事、中郎、中大夫等官职,一年之中居然连升了四次。

主父偃又劝说汉武帝道:“古时候各大诸侯的地盘也不过只有百里,他们与天子之间的强弱非常明显,所以也很容易就可以制伏,如今的宗亲诸侯们或连城数十座,或占地千里,他们心情好一些大不也就只是骄奢放纵自己,心情不好,暴戾有野心者便立马加强兵马,以合纵之势威逼京师长安,如今要是强行以法削夺他们的封地,则逆贼接踵而起,景帝时晁错削藩就是这样!

这位名臣收服四方豪杰,削平强藩诸侯,却倒行逆施

而当下的一个诸侯子弟或有十几人,而嫡长子接替了王位之后,其他余的兄弟们就没有了尺地之封,仁孝之道也得不到宣扬,臣希望陛下传诏诸侯们行推恩令给他们的子弟吧,让他们的子弟都得到封侯之地吧!那样宗室子弟们人人都喜得所愿,陛下也可以借此施德,实则将他们的诸侯国越分越小,最后弱不可堪,渐渐自行消亡也!”

汉武帝认为这个计策真是上上之策,主父偃又对武帝说道:“你的陵寝茂陵刚刚开始修建,天下那些扰民乱邦的豪强,全部都可以将他们迁徙到茂陵周围,名义上是给他们守陵的荣宠,实则将他们控制在京师附近,以充实长安的人口,并消除外郡之奸猾,此所谓不诛而害除也!”汉武帝又听从了他这个建议。

这位名臣收服四方豪杰,削平强藩诸侯,却倒行逆施

没多久,主父偃又帮助老东家大将军卫青的姐姐卫子夫尊立为了皇后,而燕王刘定国在国中行悖乱之事也被诛杀,主父偃立有大功,满朝公卿大臣都畏惧他的这张金口,对他贿赂累积有千金之多,也有人好心对主父偃说道:“你太骄横了!”

主父偃答道:“臣自从结发游学四十余年,这一身从来没有个着落,双亲也没有把我当成是自己的儿子,兄弟们从来没有收留过我,宾客们都嫌弃我,我的厄运生活实在是太长久了!大丈夫若不能以五鼎进食,则以五鼎烹杀自己!我有人生也快到尽头了,所以才这样大胆地倒行逆施!”

主父偃又对汉武帝盛言说朔方土地肥沃富饶,北面有黄河作为天堑阻隔,蒙恬才在此建城以逐匈奴,要是可以将这里发展起来,就能内省天下各郡国的转输漕运之苦,不但扩大了大汉的疆土,还成立了灭胡的大本营。

这位名臣收服四方豪杰,削平强藩诸侯,却倒行逆施

汉武帝看了他的奏章之后,将这个议题交给公卿大臣们进行商讨,大多数人都说如此不便,丞相公孙弘言道:“秦始皇发兵三十万在北河一带筑城,最终也没有完成,还成为了一个遗弃破坏之地!”对妻子覆水难收的朱买臣则对公孙弘对着干,汉武帝这才决定设置朔方一镇,原本这是主父偃的计策。

元朔年间,主父偃又上书说齐王刘次昌也在国中有行悖乱之事,请求皇帝朝廷纠察,其实是主父偃曾想嫁女于齐王而不可得,便想进行报复,于是就对汉武帝说齐国是富饶的大国,只有给陛下的亲子或亲兄弟做封地才能放心,汉武帝一想也对,就让主父偃去做齐国相,前往监察齐王。

这位名臣收服四方豪杰,削平强藩诸侯,却倒行逆施

到了齐国之后,主父偃将他的亲兄弟及宗族子弟,还有过往宾客全部都召到国相府,然后他往地上一手散落五百金,指着骂道:“当年本相很贫困的时候,你们这些兄弟不给我任何衣食,你们这些宾客也从来不接纳我进入你们的家门,如今我做了大齐王国的国相,诸位却不远千里来迎接本相,很好!如今我就以此五百金与诸侯断绝之前一切恩怨,你们也不能再踏进我主父偃家门半步!”后来他又派人将齐王刘次昌与其亲姐的悖乱之事上报朝廷,齐王吓得屎尿齐流,认为自己终究不能脱身,差不多就会像燕王刘定国那样被处以死罪,于是就吞药自杀了。

主父偃还是布衣百姓时,曾经跑到燕、赵两国游走,后来他在汉武帝跟前做了尊贵的高官,首先就把燕王给扳倒了,赵王刘彭祖害怕主父偃马上要来对付自己,便写好了奏本,准备揭发主父偃的一些阴私事,可他又不敢立马呈上皇宫。

这位名臣收服四方豪杰,削平强藩诸侯,却倒行逆施

等主父借做了齐国相,走出了关中,赵王刘彭祖立马派人上书,告发主父借收受诸侯的贿赂,所以很多诸侯之子都是因为主父偃的关系才得到了封侯之位,后来汉武帝听说齐王自杀,不由地天威震怒,他立马误认为是主父偃太过强势,才逼迫齐王自杀的,于是派人将主父偃捉进了廷尉府下狱论罪。

主父偃承认自己接受了诸侯们的赠金,却不承认自己劫持齐王令其自杀。汉武帝也不想诛杀主父偃,毕竟他是自己的心腹功臣,可公孙弘却百般不肯,在殿前争论道:“齐王好歹是陛下的血脉亲戚,他自杀后没有后代,国除为郡,朝廷是得到了利益,然而诛杀宗亲诸侯这样的大罪,主父是首恶啊!如果不诛之,天下诸侯会怎么想,难道陛下还想犯孝景皇帝时激起吴楚七国叛乱的大祸吗?请陛下斩杀主父偃以谢天下吧!”

这位名臣收服四方豪杰,削平强藩诸侯,却倒行逆施

汉武帝最后不得已将主父偃斩杀,并灭其三族,主父偃成为皇帝宠臣时,府上宾客足足有数千人,可他被斩首灭族之后,居然没有一个人敢来探视,只有一个叫孔车的人为他收葬,汉武帝听说之后,认为孔车是个义士,就御笔一挥,赐予了他“仁义长者”封号。

看官们读到这里,了解主父偃的一生以及他与汉武帝之间的故事,你们会做如何感想呢?能说是汉武帝无情寡义吗?主父偃自幼受尽屈辱,一旦发迹,豪横一世,威震天下,使诸侯人人自危,朝臣无不侧目,他虽说是为汉朝社稷削枝强干,却也犯了戕人骨肉血亲之大忌,最后惨烈之结局,也恰如他自己所说,倒行逆施的尽头,不正是五鼎而烹吗!

这位名臣收服四方豪杰,削平强藩诸侯,却倒行逆施

战功赫赫,“投敌封王”,有心尽忠,却无力守节的一朝三大叛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0 19:45:3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此人改革将西汉推上鼎盛,汉武帝却将他杀死
提起汉朝,名臣辈出,那可是让无数中国人为之骄傲自豪的朝代,政治家萧何、曹参,军事奇才韩信等。尤其是在汉武帝手下的汉朝更是辉煌无比,北击匈奴,内削诸侯,汉武帝的赫赫功绩,自然少不了
2023-07-02 09:31:00
汉武帝名臣公孙弘,凭什么六年从白丁到丞相
丞相号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人臣所能达到的顶峰。自汉武帝起,丞相还有一个荣誉——封侯。所以,在帝制社会,一个人能做到丞相位置,无异于登天。当然,汉武帝一朝除外,那时候的丞相是高危
2024-04-26 22:29:00
主父偃深得汉武帝宠信,为何却被满门抄斩
...是诸子百家中的杂学,什么都会,什么都不精。他曾经在诸侯王的领地云游,期待能够遇到自己的伯乐,可惜诸侯王都不怎么理会他。早年的这段经历,给主父偃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后来,主父偃选
2024-04-24 20:38:00
他有才华人缘差,想出 “推恩令”解决汉朝难题,因此事身首异处
...件事情上。汉朝从刘邦开始便面临一个难题。这个难题是诸侯国对汉朝皇室的威胁。刘邦作为开国帝王,对开国功臣进行封侯是没办法的事,因为是提前许诺了人家。否则那些异姓王没有好处时不会
2024-02-26 13:03:00
主父偃:以才智和勇气推动汉朝的繁荣
...自己的伸展之地,结果他先后到了燕国、赵国、中山国等诸侯国,都没人重视他,因为随身带的盘缠马上就要用光了,几乎陷入了绝境。孝武元光元年中,以为诸侯莫足游者,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
2023-09-19 19:46:00
汉武帝身边的红人,用他一生经历,告诉人们做人要给自己留条后
...做“推恩令”,详情很简单。汉朝从汉高祖刘邦开始,对诸侯国的打压就一直没停过。到了汉景帝时期,因为打压诸侯国力度太大。导致了七国之乱,汉朝差一点就分崩离析了。到了汉武帝时期,诸
2024-02-26 12:54:00
揭秘卫子夫的逆袭与主父偃的推恩令
...主父偃在历史上留下最为著名的政治策略,就是面对分封诸侯的朝中掣肘,留下的“推恩令”。兵不血刃的瓦解了诸侯,这才是朱允炆需要的撤藩,而不是逼得人造反。此时的主父偃,显然已经成了
2024-03-14 14:24:00
主父偃:汉武帝背后的谋士与他的贡献
...悸。针对此事,主父偃提出了几条建设性意见:“现在的诸侯王们,手下动辄有几十座城池,良田动辄大者千里,小者百里。府库中的金银财宝比皇宫中的都多,品相比皇宫中的都要精美。如果中央
2023-09-20 20:48:00
主父偃解决了汉朝头等大患,最后被冷漠无情的汉武帝杀死
...排挤。为抒发内心的郁闷,他开始游走于燕、赵、中山等诸侯王国。可惜的是,在那里也没有受到礼遇。元光元年(前134年),他继续北上和西行,直抵长安;稍作整顿和对形势进行分析后,便
2023-02-25 15:3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