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为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四普”)工作,济宁市兖州区围绕“效率提升、进度把控、宣传发动”三项重点,不断优化“四普”工作方式。
突出提前部署
提升普查工作效率
兖州区将提前部署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做深做实准备工作,赢得普查质效提升。
强组织,制度规范提前部署。坚持制度先行、规范打底,“四普”工作伊始,即成立了党政区级领导挂帅、17个部门协同的工作专班,制定了实施方案、协调机制、宣传方案、实地调查流程等工作制度,夯实筑牢组织力量。
做保障,装备队伍提前部署。落实20万专项经费,组建30人普查队伍,择优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设立普查组、宣传组、专家组三个工作小分队,综合运用系统培训、集中学习、“老带新”等方式提升业务技能,配强配齐无人机、RTK等设施设备,切实强化软硬件支撑。
优程序,工作任务提前部署。创新提前部署会议机制,到一线开展实地调查、线索搜集前,组织召开碰头会,提前对调查区域的历史沿革、文物资源、风土人情进行研判,提前联系镇(街道)村(社区)负责人对接,针对性制定调查方案,系统性压缩工作时间,有的放矢、高质高效实施普查。

实施“挂图作战”
实时把控攻坚进度
为全面精准把控“四普”工作进度,兖州区创新绘制“三张图”,采取倒排工期、挂图作战。
绘制悬挂“作战图”。以兖州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公布的299处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为基础,绘制悬挂“四普”作战图,运用辨识度高、生动形象的图标,对“四普”新发现、已复查文物点、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重要信息点进行动态标注。其中“四普”新发现采取建档制度,完善一处标注一处;已复查文物点采取销号制度,确认一处销号一处,实现全区文物资源状况“一图囊括,实时把控”。
绘制悬挂“责任图”。将涉及兖州区“四普”工作的人员进行“一图公示”,明确所在单位、联系方式、工作责任、阶段任务等重点信息,确保“干什么、谁来干、何时干”清晰明了,实现职责任务细化分解、落到人头。
绘制悬挂“流程图”。立足兖州区文物资源分布实际,突出指导性、实践性、针对性,创新建立了“线索搜集—信息整理—风险评估—前期准备—线路规划—实地勘察”六步工作法,并在实际运用中修订完善,逐步建立普查“标准流程”,确保规范有序推进工作。

常规与应急结合
拓宽宣传发动渠道
兖州区坚持“边普查边宣传”,拓宽“线、媒、网”多元化宣传渠道,营造全社会关注文物保护、支持文物普查的浓厚氛围。
畅通应急广播辐射“线”。围绕兖州区应急广播系统“平时宣传、急时应急”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广播终端覆盖面广、时效性强、场景多元的优势,将应急广播作为“四普”宣传的重要途径,在全区344个村庄、社区,广场、商超、景区等“十大场景”播发文物线索征集公告。该经验做法于7月25日被山东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协调机制办公室通报表扬。
运用线下线上纸网“媒”。一方面印发了2期兖州区“四普”工作简报,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政策解读、经验宣推,进一步提升各部门单位、镇街对“四普”工作的关注支持力度。另一方面精心制作“四普”宣传片,通过“今日兖州”“兖州文旅”视频号、“今兖州”APP等线上平台广泛宣传,扩大“四普”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
织密群众身边宣传“网”。一线普查过程中,工作队伍向群众发放宣传折页100余份,组织开展走访入户、村民座谈会30余次,努力构建多方发力、全民参与的“四普”工作格局,织密“能普则普”“应普尽普”宣传网。通过宣传发动,已征集到元圣周公庙、丁郗村丁氏家庙(村集体)、丁郗村丁氏民居(个人)、张在邦暨淑配墓碑、梅可贡暨配墓碑等多处文物新线索。

截至7月底,兖州区完成文物点数据采集60处(其中新发现文物10处),包括复核古建筑30处,古遗址3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7处,古墓葬1处,石窟寺及石刻9处、新发现古建筑7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处、石窟寺及石刻2处,取得阶段性成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 康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25 17: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