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南海网8月7日消息(记者 陈望 实习生李舒卉 )自今年5月海口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全面转入实地调查阶段以来,数百名普查人员奔赴海口的调查一线,用激情和汗水记录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近日,记者跟随海口龙华区文物普查人员等一行走访海口部分文物点,开展文物普查工作。
8月5日上午,第一个文物普查点是位于龙华区龙泉镇雅咏村西的韦执谊墓,墓坐北朝南,占地面积532平方米。墓塚外表石砌,为八边形,高1.8米。墓前立一碑,上阴刻“唐始祖赐进士翰林院礼部尚书延英殿丞相韦执谊文静公杜夫人范夫人之墓”,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立。
海口龙华区文物普查人员对韦执谊墓进行信息采集。 记者陈望 摄
在现场,普查小组对此处古墓进行数据采集。普查队员各司其职,利用无人机、数码相机、RTK等多种普查设备对文物点的坐标位置、平面布局、年代、保存状况等信息进行集中测绘、采集、录入。
海口龙华区文物普查人员对韦执谊墓进行信息采集。 记者陈望 摄
“韦执谊公墓作为一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的保存现状较好,没有发现有盗墓的现象。除去海南当地的自然风灾雨水的正常侵蚀之外,没有其他破坏的迹象。”龙华区文物普查人员黄茹说,从现场以及根据文物系统里简介可以判断该文物是有几经翻修的痕迹存在。同时,在现场可以看到该墓主的后人建立围墙作为保护,并设有监控作为后备保障手段。
海口龙华区文物普查人员对韦执谊墓进行信息采集。 记者陈望 摄
随后,普查人员一行来到儒庄村庄氏宅院。记者了解到,儒庄村建村历史悠久,儒庄自始祖庄敬平开基至今已有1200多年,后世子孙繁衍昌盛,遍布全岛各地。如今这个自然村总共有376户,1110多人口,庄姓依然是村中的大户。
海口龙华区文物普查人员对儒庄村庄氏宅院进行信息采集。 记者陈望 摄
“我们现在看到庄氏宅院属于古建筑类的祠堂,它的全称叫做装饰宅院,是属于一般级别的文物。”黄茹介绍,作为古建筑,他们采集记录下来之后,它是可以成为之后翻修的参考依据。比如一些建筑的结构,还有一些地方特色是属于一种传统民居传统古建筑,其采用火山岩很有海南当地特色,可以作为后续未来的一些考古依据。
海口龙华区文物普查人员对儒庄村庄氏宅院进行信息采集。 记者陈望 摄
经过海口市龙泉镇儒图村,普查人员对一座建于明崇祯年代的古墓进行普查,两座墓冢外表石砌,形制独特。一座平面呈长方形,共四层,圆弧形顶,前置两柱式石檐;另一座平面呈八边形,共十三层,穹形顶上又置一石构件。底座上刻八卦符号及如意、莲花纹图案,把明墓的营造理念展现得淋漓尽致,堪称明墓的典范之作。
“韦四公、韦九公墓距今近400年历史,墓冢、墓碑、石供等保存完好,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黄茹告诉记者,该古墓周围杂草较多,他们在采集信息时需用镰刀将杂草除掉开出一条路,方便队伍进行文物普查工作。普查过后会用专门的系统来进行信息采集,把整理好的信息以及一些现场测绘的数据结合到一起,形成一套文物点的完整信息。
韦四公、韦九公墓。 记者陈望 摄
海口龙华区文物普查人员对韦四公、韦九公墓周边杂草进行清理。 记者陈望 摄
海口龙华区文物普查人员对韦四公、韦九公墓进行信息采集。 记者陈望 摄
海口龙华区文物普查人员对韦四公、韦九公墓进行信息采集。 记者陈望 摄
8月7日,记者从海口市文物局获悉,海口市目前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共1616处,截至8月1日,海口已累计完成复查不可移动文物点465处,新发现文物点4处。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马玉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07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