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09-09 05:15:00 来源:大江网-信息日报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实施藏品数字化管理,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衔接藏品典藏与利用之间的重要手段,是扩展藏品资源信息的有效途径,也是进一步加强藏品管理、展示和保护工作的重要途径,日渐成为我国博物馆界特别是馆藏文物保管领域的新趋势。本文以恭王府博物馆的藏品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为例,总结了藏品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的实践经验,并简要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全面提升藏品管理能力,建立对藏品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精细化的数字管理体系,使藏品更好地服务社会。

关键词:博物馆;藏品;数字化;实践

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让文物“活”起来。而让文物“活”起来,自然离不开文物和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藏品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是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是以数字化形式对博物馆藏品信息及相关业务信息进行存储和管理,并通过计算机网络为用户提供藏品展示、教育、研究等各种服务。本文将从恭王府博物馆的藏品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出发,简要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全面提升藏品管理能力,建立对藏品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精细化的数字管理体系,使藏品更好地服务社会。

一、藏品数字化的实践

恭王府博物馆是建立在恭王府遗址基础上,以王府历史文化为研究、展示、传播核心的综合型社区博物馆。藏品是博物馆最重要的核心资源,更是博物馆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建立配套的藏品管理系统支撑日常的藏品管理工作,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藏品管理系统建设以藏品本体信息为核心,以工作流程为主线,依据相关标准规范登编藏品信息、管理藏品业务,建立了集系统管理、信息采集、信息整合、信息检索、信息统计和信息输出为一体的综合业务平台。这一平台涵盖藏品征集、藏品定级、藏品编目、藏品出入库管理、藏品修复管理、藏品影像数字资源管理、展厅管理、盘点管理、藏品注销、查询检索、统计分析等功能模块,实现藏品从征集入库到保管利用的全流程管理,满足博物馆藏品征集、入藏、登录、出入库等日常业务管理需求,并建立了完整齐备的藏品数字化账目,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数字博物馆建设的基本功就是建立健全各种数据库,没有数据的支持就没有数字博物馆,没有足够的数据支持就没有可持续的数字博物馆。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藏品基础数据的采集,即数字文物库的建立。恭王府博物馆建立了符合国家规范、满足本馆实际需要的藏品信息指标体系,建立了完整齐备的藏品数字化账目,将目前已有各类的电子版文件进行数据整理、核对并导入至藏品数据库中,保证了藏品管理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提供数据服务,同时提供对外查询功能和数据导出功能,满足不同需要,为藏品数据上报、藏品交流等提供全面的信息化服务。

同时,恭王府博物馆注重馆藏藏品的影像数据采集工作,目前已完成2000余件馆藏不同类别、具有代表性的藏品的数字化采集工作。除了通过常规的二维高清拍摄,博物馆还综合利用三维建模扫描、平面扫描拼接等多种采集方式。如对馆藏古籍和碑帖的二维数字化是采取扫描方式,并将画幅较大的拼接形成完整图像,然后利用专业软件进行优化处理;对珍贵书画使用了超大幅面非接触式扫描平台,实现高质量无损采集;对馆藏珍贵家具有针对性地进行三维采集,全方位采集文物信息,将立体形态和图像信息整合处理后形成高精度三维模型,后期处理获得的图片和模型具有高精度、高色彩还原度的特点,展示效果突出。

数据库通过文物信息、图像信息和三维立体信息实现藏品的本体属性信息资料和藏品动态管理过程中的信息资料的记载,减少了传统纸质档案查询中的弊端,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将文本信息、高清图片及三维立体信息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储存藏品的原貌信息,丰富藏品的收藏内容和形式,永久保存藏品的数字信息,最终转化为博物馆的数字资源,实现藏品资源的信息共享,发挥博物馆陈列展示、研究教育、服务大众的社会职能。

二、经验与思考

藏品数字化管理平台作为智慧博物馆的核心系统,在很多博物馆中已经有一定基础,但恭王府博物馆是典型的未经历数字博物馆建设就直接进入智慧博物馆建设的博物馆之一,缺少一定的信息化基础,所有系统的建设都是从零开始。这中间遇到很多困难,也在不断试错和探索中积累了宝贵经验,找到适合智慧博物馆建设的道路。

第一,要重视广泛深入的调研。前期该馆实地走访各博物馆,与相关业务人员进行了详细的系统调研工作,咨询了系统的功能模块和流程设计,系统开发运维的技术要点、设计架构及相关服务商信息,有关系统平台建设的先进经验和注意事项,为恭王府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开发的需求调研同样重要。一个成功的信息化项目,必定始于对需求的准确了解和把握。不管是功能还是流程,都需要充分听取业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反复与具体业务人员进行交流,才能获得最准确的产品需求,开发出最切合藏品业务需求的数字化平台。

第二,藏品管理系统的建设过程,也是该馆各业务部门工作流程梳理、建设、规范的过程。通过对藏品业务需求的细致梳理和流程的搭建、回溯,藏品工作的操作规范性有效提升。

第三,要重视长期性、基础性采集工作。数字化文物采集工作是一个长期、艰苦、花费大、见效慢,默默无闻的工作,往往不受重视,在人员和经费上得不到一定的保证。因此,文物部门和博物馆要引起高度重视。只有做好了基础工作,才可以厚积薄发,创造出数字化博物馆的新天地。藏品管理者应着眼长远战略与即时战术的统一,积极争取各方力量支持,从现在做起,扎扎实实做好数据采集,把采集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

第四,要坚守“善用技术”的原则。技术升级迭代的速度很快,须把握好节奏,“不求最新,只求适用”,避免单纯从技术出发,对业务进行割裂式建设,重视博物馆顶层设计,通过战略规划和体制机制设计加强藏品管理和保护体系的构建,实现博物馆全方位、立体化的综合发展。

第五,目前信息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普遍存在不足,博物馆大多寄希望于技术人才的引进。实际上,技术人才的引进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现有博物馆专业人员对于相关知识的学习不到位。为此,博物馆应该积极提供业务人员学习数字化技术的机会,使业务人员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得到提高,从而满足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需求。

闫月欣 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9 0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让科技赋能文化保护与传承
...日报让科技赋能文化保护与传承——看数智创新如何助力博物馆智慧化服务 伪满皇宫博物院的“组合式智能文物方舱”,将科技融入文物保护,大大提升文物保护质量。 张扬 摄本报记者 孙
2023-10-18 07:14:00
...型,推动文博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文博数字化转型是健全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落实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重要举措和必由之路。《报告》认为,随着数字建模、人工智能、扩展现实(XR)、大数
2023-09-05 20:01:00
...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带来了新的契机。博物馆作为“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要积极开展数字化创新探索,用数字化赋能文物活化与文化传承。近年来,重庆中国三峡博
2024-04-21 06:17:00
...随之载入史册。数字藏品“西南联大校徽”根据西南联大博物馆陈列的校徽展品进行还原设计,以西南联大北迁复员的“1946年”为发行数量,限量发行1946份。近年来,云南省通过全方位
2023-01-25 05:56:00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北京地区博物馆邀请“揭榜挂帅”8个新技术方向期待创新团队挑战本报讯(记者 李祺瑶)2023年北京地区博物馆新技术揭榜挂帅挑战赛将于7月下旬举办,博物馆藏品知识图
2023-05-29 05:25:00
...月5日电 据广东省文旅厅5日消息,历经两年建设后,广东博物馆藏品数据库启用,面向广东省内各级文物主管部门及全省备案博物馆开放使用。该数据库包含“综合门户”“藏品管理”“数字资
2023-05-06 08:54:00
主打数字技术和藏品 石景山区RE睿·国际创忆馆挂牌“类博物馆”
继瞭仓数字藏品博物馆后,近日,石景山区又一家“类博物馆”RE睿·国际创忆馆正式挂牌。RE睿·国际创忆馆位于首钢园内,主打数字技术,运用数字化的手段收藏数字产品,开馆至今已展出多个
2023-12-04 15:39:00
吉林:数智化技术助力中小型博物馆提质升级
...国新闻网中新网长春4月26日电 (高龙安)“吉林省现有备案博物馆112家,未定级的中小型博物馆95家,其中多数存在资源条件有限和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数智化技术将有助于解决这些
2024-04-26 18:18:00
数智赋能 让博物馆可亲可近
本文转自:广西日报数智赋能 让博物馆可亲可近本报记者 秦 雯 文/图广西古代铜鼓文化数字化陈列中的互动魔方屏。AR导览让大小观众同享逛展乐趣。文物互动游戏寓教于乐。 本报记者
2024-04-02 07:01: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