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何说一根普通的“木棍”却将明朝导向了灭亡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19 16:54: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万历二十九年皇长子朱常洛被册封为皇太子,但已延续十五年的“争国本”并未就此终止。此后围绕“福王就藩”、“伪楚王案”、“妖书案”等等的缠斗,都是国本之争的延续。

万历四十一年,锦衣百户王曰乾,首告郑贵妃手下内侍姜严山纠集孔学、赵宗舜等妖人,密谋咒死神宗、毒杀太子以及拥立福王登基。这个“诅咒案”虽然不大且疑点颇多,但仍引爆了朝堂,群臣对郑氏展开了的群攻。

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的神宗,在首辅叶向高的劝说下,以“福王离京就藩”换取了不牵扯郑贵妃以及政局的稳定。不过“国本之争”仍未像史书上说的那样,就此以朝臣的胜利而结束。

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一个叫张差的闲汉,仅凭一根木棍就单枪匹马杀入了皇太子朱常洛的寝宫,进而引发了明朝最大的疑案“梃击案”。

刑部官员们初审张差后,觉得此人疯疯癫癫没什么具体图谋,加上此时神宗和朝堂也没表现出重视。于是众官员就以“在皇宫附近乱放无双”判张差秋后斩首,不过刑部提牢主事王之寀并不同意。

王之寀找了个机会在牢中单独审讯了张差,这次审讯中张差供述自己是受人雇佣指使入宫,目的是打死皇太子。虽然不想多事的神宗将王之寀的审讯报告留中不发(不转交内阁处理),但是奏疏的内容仍然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遍了朝堂。

负责初审的官员因怕被追究责任开始攻击、弹劾王之寀,而大理寺右丞王士昌、户部郎中陆大受、工科给事中何士晋等人则上疏抗议神宗的不作为。随后支持皇太子的官员们纷纷加入战团,最终扛不住压力的神宗令刑部左侍郎张问达会同各部司十八名官员共审张差。

张差在这次会审中交待了更为完整的案情。

张差称自己的近亲马三道(三舅)、李守财(外公)以发财为名,将自己介绍给一名太监。自己随这个太监到京师后,被另一个太监带到慈庆宫门口,并给他一根木棒,要求他进去打死“穿黄袍的奸人”,承诺事后不但保他性命还给他五十亩田地。

张差还说出了这两个太监的名字,庞保和刘成。一查确有其人,而且都是隶属于郑贵妃的内侍。至此朝堂的官员们基本都是一个看法,如果张差所言属实,那么必定是后宫的郑贵妃在主使此事。

为了不让案子继续扩大并波及郑贵妃,神宗下旨将马三道和李守财充军流放,并将这次会审的奏疏也留中不发。但是朝堂里的议论已经盖不住了,不仅各种弹劾郑贵妃和郑国泰(郑贵妃的弟弟)奏疏满天飞,而且弹劾很快就开始向攻击内阁、皇帝不作为的方向蔓延。

顶不住压力的内阁大学士方从哲、吴道南不得不站队朝臣一边,上奏劝神宗“秉公处理”。再次成为孤家寡人的神宗也不得不再次退让,以不得“株连无辜”为条件,同意刑部复审此案。

注:万历四十二年做了六年内阁“独苗”的叶向高获准致仕,神宗在叶向高离职前批准了他增补阁臣的请求并令方从哲(首辅)、吴道南入阁。

为了帮助郑贵妃减轻压力,神宗让郑贵妃主动去找皇太子寻求谅解,同时自己也以父皇的身份对朱常洛施压。后(王皇后)曰:“此事老妇亦不敢知,须与哥儿面讲。”哥儿者,东宫也。少顷东宫至,后问之。东宫曰:“必有主使。”神庙色变,而郑贵妃徒跣指天自誓曰:“奴家万死,奴家赤族!”神庙勃然废席而起,骂曰:“此事朕家亦了不得,希罕汝家。”然后东宫逾色曰:“此事只在张差身上结局足矣。”神庙抚其背曰:“哥儿是。”《恸余杂记》史惇

得到太子保证的神宗,随即带着朱常洛在慈宁宫召见了朝臣。不但当众上演一番父慈子孝的戏码,还由太子开口对这个案子下了个定论,只涉张差一人不要株连。帝又于慈宁宫太后几筵前召见群臣,令太子降谕禁株连,于是张差狱乃定。《明史列传》

但是很多朝臣并不愿意就此终止。在张问达、王之寀等官员的坚持和组织下,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又五次会审了庞保和刘成。目的不言而喻,希望通过他们让案子牵扯到他们背后的郑贵妃,甚至皇帝。

虽然庞、刘二人始终坚称自己未涉案,但二人在六月初同时死亡,内廷给出的原因是天热导致刑讯的伤口感染而死。不过从当时到现在大部分人认为,被步步紧逼的神宗为阻扰案件审理,授意宦官处死了二人。

因为除了张差,相关嫌犯、人证俱已不在。最终无法继续审下去的“梃击案”以张差被凌迟处死,其余人等各司其位而草草收场。

至于真相,不要说当时,以后怕也是没人能够说清楚了。因为它不仅疑点重重,还因为这个案子又有非常清晰的一面。

说郑贵妃主使谋杀,难以解释要找半疯的张差?即便张差是个正常人,那为何在明知太子是个成年人而且寝宫也有不少宦官服侍的情况下,只找张差一人?就算是认为张差能以一当十,不愿意费事再找他人,那为何不给他一把刀呢?

如果说是此案是张差个人的误打误撞。怎么解释张差能在审讯中说得头头是道,他不仅实名实姓的供出了主使,在审讯中他还画出了入宫的路线图。而且太子的寝宫慈庆宫,位置虽然在守卫相对松懈的外朝,但仍在紫禁城内,无人接应一个闲汉如何靠近?

要说这个案子是皇太子或支持太子的官员们上演的“苦肉计”,难以理解他们为何要下这么大的赌本。

虽然福王对太子的位置仍有威胁,但真不足以让太子或者支持他的官员去操作近乎谋逆的事情,而且还搞得这么儿戏,万一出了差错就是送福王上位。所以有人开玩笑话说,这是福王的卧底蛊惑出来的。

而另一方面皇帝和朝臣利用以及围绕这个案子的斗争,却又是异常清晰的。正是因为双方为了斗争刻意遮掩、剔除了此案不利于自己获取结果的信息,才导致了这个案子的水被彻底搅浑再也无法理清。

总而言之皇帝在和朝臣的斗争中再次失败,此案对明朝最大的影响不是太子之位的归属,而是皇帝对朝堂和官员们彻底失望并完全陷入消极。面对自己无法掌控的朝堂和皇朝,神宗再也没有任何振奋它的心思。

此后神宗对内愈发的倚重宦官、锦衣卫(矿使、税监),靠他们来保障内帑收入,以及实现皇权的延伸和对地方的控制;对外则愈发的放任朝廷缺员不补,不处理各部司的奏疏,以达到让朝堂瘫痪的目的。

皇帝和朝堂的激烈对抗,以及其刻意让朝堂瘫痪的态度。既让朝堂有志之士纷纷退却,又让鱼目混珠之徒们有了腾挪空间。

万历朝最后一位内阁首辅方从哲,对上迎合神宗,对下则宽容群小。两面讨好只求安稳,哪管其后洪水滔天。在他任期内,朝堂的缺额也达到了皇朝史上的最大值。例如都察院满编不到三百人,就缺一百多人,而且缺的大多还是负责巡查监督的各道巡查御史。

后来方从哲成为独相后,自己也觉得这么混下去不行,称病在家赖着只求辞官。但这根本威胁不到神宗,四十多天后方从哲被迫“康复”还任。

这在涣散了朝廷管理体系和能力的同时,也让矿使、税监以及各地贪腐官吏们更加肆无忌惮的利用手中权力刮取民脂民膏,可以说为之后的大起义夯实了“基础”。

也不是没人警示过这些,叶向高在“梃击案”前一年递交辞呈时,曾骂出过不亚于海瑞的话“廊庙不成廊庙,世界不成世界”。只是皇帝和朝堂早已专注于斗争,所以才会被一根“木棍”引向最终的坟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9 21: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揭秘明朝\
明光宗朱常洛,应该是明朝在位时间最短的统治者了,仅仅在位一个月便猝然离世。而他的这一生可谓是过得跌宕起伏,不管是从一开始的冷遇,还是之后经历了"国本之争"、"案"等等的事情,都体
2024-02-21 05:48:00
明朝宦官冯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冯保,是明朝后期的一位备受争议的大太监,其政治生涯在影视剧和历史书籍中被赞誉为一代贤宦,却也受到贪污腐败的指责。在明朝万历年间,他以识大体、顾大局的卓越智慧,成功引领明朝出现了一
2024-04-18 16:54:00
明朝末年东林党争拉开序幕,究竟发生了什么?
明朝中期以后,政治日益败坏,封建压榨导致人民不断起来反抗。面对如此形势,1573年(神宗万历元年),首辅(相当于宰相)张居正开始进行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张居正明神宗十岁即位,由
2023-01-29 22:09:00
明朝十六帝综合来看,应该怎么排名呢
明朝的十六位皇帝分别为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明穆
2024-06-23 22:21:00
朱常洛:明朝一月皇帝的坎坷人生与三大悬案
他是明朝传奇色彩最为浓郁的皇帝,三大悬案都与他有关,苦等皇位近四十年,上位仅仅几十天就突然暴毙,他是明朝著名的“一月皇帝”朱常洛出生背景,年少坎坷朱常洛出生于1582年,是明神宗
2023-10-25 08:15:00
揭秘明朝皇帝生母的身份
...”,但千年来国人还是看重出身,如“子凭母贵”。那么明朝十六位皇帝出生时,他们的生母又分别是什么“种”,是否贵气环身呢?明太祖朱元璋生母,淳皇后陈氏。陈氏为标准的底层贫民,艰辛
2024-01-11 17:12:00
一本什么书将大明搅得鸡飞狗跳
...已册封皇后,就算是要重立皇后,也用不着明德的例子。明朝有现成的宣德朝旧事(皇后无子),成化和嘉靖废后(直接给皇后罗织罪名)......另外大内火灾,为攒重修宫殿的钱,皇后带头
2024-06-10 15:14:00
明朝最倒霉皇帝:泰昌皇帝朱常洛的短暂人生
今天史君给大家讲明朝一位最倒霉的皇帝,那就是泰昌皇帝朱常洛。朱常洛生于万历十年(1582年),是明神宗的长子。其生母恭妃王氏,原本是明神宗生母李太后的宫女,偶然被明神宗临幸,生下
2023-10-04 16:36:00
梃击案发生在明朝万历年间,关于梃击案背景,到底是什么呢?当时,正值沿袭嫡长子做太子这一制度的明朝,而如果皇后没有儿子,那么就要由年龄最大的皇子做太子,当时神宗皇帝的王皇后正好没有
2023-08-25 11:1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
最近,网上掀起关于对康熙亲生父亲是谁的讨论。更有网友推测,康熙父亲并非顺治而是洪承畴。对此,中央民族大学严实教授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
2025-11-07 00:46:00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
沈举人巷:微更新,焕新颜
近日,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沈举人巷完成“微更新”。这条200米长的老街聚焦景观提升、文化重塑与便民设施优化,更新过程中融入科举文化、名人记忆等元素,在留存历史底蕴的同时焕发时代活力。
2025-11-05 08:18:00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
潍坊廉政文化的精神回响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王玉龙)一出名为《枝叶关情·郑板桥》的话剧在北京发布,将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的清风傲骨,再次推至当代观众面前
2025-11-04 14:30:00
送别!福州走出的学界泰斗走了!她的家族竟然这么不一般
闽江呜咽,榕叶含悲。我国海军舰船应用化学领域泰斗、“人民海军居里夫人式女杰”萨本茂同志,于2025年10月31日在上海逝世
2025-11-04 16:1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鱼台县的孝贤文化主题公园,园内孝贤阁耸立其中,孝贤阁共四个门。在正门(即西门)孝行天下的匾额下中联为
2025-11-04 17:39: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少陵台。少陵台位于城内中御桥东。公元742~756年,杜甫3次到兖州探望任兖州司马的父亲
2025-11-04 17:43:00
武当山老君洞:一部藏于山林的千年道教石刻史书
在武当山,除了金顶的辉煌和南岩的险峻,还隐藏着一个连许多本地人都未曾踏足的千年秘境。它藏于景区琼台公路旁的密林深处,没有拥挤的人潮
2025-11-04 18:06:00
“捐给博物馆全社会都能看到才有意义”“捐赠达人”再出手 西安八办入藏一批珍贵证章文物史料
11月4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举办了“证章捐赠仪式”。陕西省戒毒管理局的李轩向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捐赠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职员证章
2025-11-04 18:42:00
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揭晓我省3种图书榜上有名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活动在甘肃天水落下帷幕
2025-11-04 08: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