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国考”过审260万人登热搜,为何5872人都看中这个岗位?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8-22 16:12:00 来源:北京商报

“国考”过审260万人登热搜,为何5872人都看中这个岗位?

距离国考报名还有两个月,“考公”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8月21日,“#原来我的专业考不了公务员”与“#2023年国考过审人数达近260万人”同时登上微博热搜。据悉,2023年度“国考”网上报名与资格审查工作结束后,共有259.77万人通过了用人单位的资格审查。

从近年来看,“考公”热度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连年攀升。其中,更有岗位的竞争比达5872:1。有关分析认为,“低门槛”是其成为热门选项的一个原因,部分岗位的“高难度”也使其成为报考的冷门。同时,“考公大池”冷热不均,在这背后存在着“供需错配”的问题,对于年轻人来说,不能人云亦云地选择“考公”,还是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去综合考虑未来的发展走势。

热度持续攀升

十余年来,“国考”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资料显示,自2009年“国考”报名人数首次突破100万,此后十余年,“国考”报名人数都在百万以上。从近两年数据上看,2021年度“国考”共有157.6万人过审,2022年度“国考”共有212.3万人通过报名资格审核。2023年度“国考”是近十年来招录人数最多的一年,这一人数在五年内增长了快一倍,“省考”报名人数更是从2019年的246万人上涨到2023年的520万人,翻了一番还多。“考公”热度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连年攀升。

“近段时间以来,很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考公’,一方面,可能还是因为近年来就业市场竞争比较激烈,‘考公’能提供比较稳定的工作岗位,这对年轻人来说是一个机会。另一方面,近年来部分高薪行业,比如互联网、金融等行业也面临降薪、行业周期调整、裁员等问题,相对而言,公务员或者事业编的稳定性就具有一定吸引力。”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在认可“稳定性”吸引力的同时,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认为,“考公”其实与社会观念有关。“在我国,公务员往往是被‘家长们认可’的工作,因此,对很多家庭来说,‘考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此外,安光勇向北京商报记者指出,“考公”热的背后也反映了一些大学生择业观的变化。“大学生更加看重稳定的就业,愿意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安稳的职业上,以规避当前的一些不确定性和就业压力。同时,也反映出社会竞争加剧,很多人希望通过稳定的公务员岗位来获得一份相对稳定的职业,以应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安光勇表示,“也可能显示出一些大学生对于事业和人生目标的不同看法。”

不过,财经评论员张雪峰对北京商报记者指出,一些大学生可能认为“考公”是一种相对安逸和稳定的职业选择,可能会忽视其他行业的职业发展机会,“这可能带来职业发展的局限性”。

低门槛与高热度

“考公”本身已然是热门,在“考公”之中,则还存在“热门中的热门”。

2023年,“国考”共招录3.71万人,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70:1。有数据显示,从岗位来看,各地税务局、银保监局、海关等前十大用人单位的招录人数就占到了九成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岗位中,最为热门的报考岗位地点在青海,招录机关是国家税务总局的青海省税务局,该岗位的竞争比达5872:1。据悉,该岗位招聘的是一级行政执法员,是一个比较入门级的岗位。紧随其后的是广东海事局一级行政执法员,竞争比为4193:1。排名第三的热门岗位是国家统计局珠海调查队业务科室一级科员,竞争比为2746:1。

此类岗位为何热得发烫?安光勇认为,一些基础入门类别的岗位,工作难度相对较小,尤其是与高强度竞争的职场环境相比。张雪峰则进一步表示,基础岗位报考人数多,是因为这些岗位不需要特定的专业背景或经验,相对入门门槛较低,更多人有机会报考。

在此方面,根据中公教育提供的统计数据,2023年“国考”招录学历要求整体上在继续提升,2023年“国考”整体招录规模增加近6000人,但大专生的机遇并未随之增加。大专学生能够报考的岗位有162个,共计272人,“仅限大专”的岗位消失不见,“大专及以上”的招录计划较2022年减少133人,“大专或本科”的招录计划较2022年减少46人。

可供选择范围的“缩水”,较为有限的岗位便顺势成为许多人的共同选择。前述国家税务总局青海省曲麻莱县税务局的岗位专业要求便比较广,数学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电子商务类专业均可报名,学历要求大专及以上,且对学位无要求,政治面貌不限,基层工作最低年限和服务基层项目工作经历均为“无限制”。

“冷”“热”不均

就“考公”来看,低门槛带来高热度,“高门槛”与“低热度”也相呼应。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国考”报名结束前5分钟,还有158个岗位无人报考。无人报考的前十大岗位中八成岗位都是铁路公安岗位。

有分析认为,这与相关岗位的“高门槛”“高难度”有关。“铁路公安工作地点大部分都是在偏远地区,离市中心远,并且公安岗位在考试阶段不但要参加公共科目笔试,还需参加专业科目笔试,在面试阶段参加体能测试。”

不过,整体上,带有“偏远”标签的基层岗位门槛正在逐步降低。国家公务员局此前介绍,2023年的招录坚持重视基层的导向,有近2.8万个计划补充到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艰苦边远地区基层机关岗位结合实际采取了降低学历要求、放宽专业条件、不限制工作年限和经历等措施降低进入门槛,进一步充实基层公务员队伍。

此外,从专业上看,华图教育通过对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岗位表的相关数据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出了“国考招录十大热门专业”,以专业招录人数为统计标准,排名前十的热门专业依次为财政学、经济学、金融学、计算机、法学、统计学、文学、财会审计类、工商管理、新闻。

王鹏认为,“考公大池”冷热不均的出现,这背后存在着“供需错配”的问题。“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很多院校的学科设置跟行业、企业的需求存在差异,毕业生在求职时难以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所以就可能倾向于去报考一些专业包容性比较大的公务员岗位。”

“人力资源市场其实也要讲供给和需求,实际上,很多企业对于有实践能力的一线技术工人、工种、白领等的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王鹏说,“但为什么这些有需求的岗位会门庭冷落?归根到底核心问题还在于毕业生的能力水平跟用工需求之间存在很大差别,不能达到企业聘任人才的要求,于是大家对‘考公’青睐有加,也就必然会存在一定的错配。”

“另外,从公务员本身的定位来说,公务员是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很多情况之下它既是职业,也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有更多的公益心。很多毕业生报考的时候,大都从找工作、专业对口这些角度出发,却并未能进行综合的考虑。”王鹏表示,“对于年轻人择业、就业来说,不能人云亦云,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去综合考虑未来的发展走势。”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冉黎黎/文

新华社/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2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公考年龄放宽 打破“35岁求职门槛”再进一步
4月7日,#公务员部分岗位年龄调整到40周岁#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据悉,今年河南、山东等省份将招录公务员的部分岗位年龄从过去通常的35周岁以下年龄限制,放宽至40周岁以下。实际上,
2024-04-08 17:57:00
国考报名首日超11万人提交申请 已连续5年扩招
10月14日,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发布,共计招生3.96万人,相比去年计划招录人数增加6.7%。近五年来,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招录人数一直呈现“扩招”的趋势。对比五年前,20
2023-10-16 13:38:00
近日,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官方网站公布2025年重庆公务员考试报名统计,上游新闻记者梳理发现,今年全市计划公开考试录用公务员5517人,调整后招录5469人,有23.2万余人缴费,其
2025-03-02 15:39:00
江西、安徽、河北、河南、山西、福建等23个省份的公务员“省考”昨天开启,记者梳理发现,多个省份的招录计划继续向应届高校毕业生和基层一线岗位倾斜,具体体现在专门设置招录计划、放宽报
2025-03-16 11:14:00
...频道近年来,云南省文山州不断加快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建设,在深入分析研判全州公务员队伍实际的基础上,实施科级以下公务员专业能力提升计划,旨在通过定向培养、定岗历练、定
2022-12-31 18:19:00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各地公务员考试陆续开考,本轮国考招录规模达3.71万人,较上年度明显增加,其中2.8万个计划补充到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江苏继续向县乡基层招录机关补充力量,
2022-12-13 08:03:00
20余省份2023年公务员招录考试笔试日前结束。多省份扩大公务员招录计划,招录政策向高校毕业生和基层一线进一步倾斜。梳理近年来招录和报名情况可见,公务员考试热度高居不下,国考、省
2023-02-28 10:12:00
公务员省考招录有变化:10省份放宽35岁年龄限制
本文转自:大河网近年来,公务员考试持续升温。今年,公务员考试有了一些变化。目前,全国已有近30个省份启动了2023年度公务员省考招录,其中27个省份将在本周末拉开考试的序幕。相比
2023-02-21 13:51:00
不同专业考公“上岸”难度数据揭秘,这些专业机会为何较多
“宇宙的尽头是考公”。尽管公务员招录人数在近几年有所扩大,但这并不意味着考公不卷了。一年又一年,考公群体肉眼可见地越来越壮大。2023年,国考(国家公务员考试)过审人数达到近26
2023-07-22 08:10: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拯救”笑容!面瘫后,北大人民青岛医院疼痛门诊帮她重新解锁“冻结”面容……
鲁网10月11日讯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术让面容“冻结”患者重拾希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疼痛门诊多项治疗技术为鼻炎
2025-10-11 14:45:00
莒南县坊前镇中心小学开展书写比赛活动
鲁网10月11日讯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浓郁的校园书法氛围,10月10日,莒南县坊前镇中心小学以“笔墨传情,书写经典”为主题的师生书写比赛如期举行
2025-10-11 14:45:00
第27届(2025)西湖情五粮液玫瑰婚典浪漫上演 国内外百对新人谱写和美乐章
10月7日,第27届(2025)中国国际西湖情五粮液玫瑰婚典在“爱情之都”杭州浪漫上演!杭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海峰
2025-10-11 15:10:00
莱州公路中心速清S217朱诸线山体滑坡,恢复国省道畅通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洋 通讯员 张博俊10月11日清晨,莱州公路中心以快速响应与高效处置,仅用3小时完成S217朱诸线重大山体滑坡清理任务
2025-10-11 15:29:00
崂善行“幸福益家”情系北宅街道特殊老人
鲁网10月11日讯为切实关怀特殊群体,让特困与残疾老人感受社会温暖,在青岛市崂山区民政局的指导下,崂善行“幸福益家”项目组工作人员走进北宅街道华阳村
2025-10-11 16:00:00
近日,一名客户家属将一面写有“拾金不昧显美德,情系储户暖人心”的锦旗专程送到中国银行沧州维明路支行,对该行诚实守信、认真负责的服务态度表达高度认可和诚挚感谢
2025-10-11 16:07:00
近日,一位客户携带大量硬币来到中行渤海新区支行办理硬币兑换业务,其中包括一元、五角和一角等多种面额。该行工作人员上前协助
2025-10-11 16:13:00
东南网10月11日讯(本网记者 林夏悦)记者获悉,为打造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翻译及语言服务行业人才队伍,讲好中国故事福建篇章
2025-10-11 16:15:00
烈士子女勇闯火海救出三位老人
大皖新闻讯 日前,2024年度“安徽省见义勇为弘扬正气奖”获奖名单公布,宣城市宁国市仙霞镇政府经发办干事王涛荣获一等奖
2025-10-11 16:34:00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郑佳)10月11日,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发布了《关于做好2026年普通高校招生报名工作的通知》,2026年河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工作将于2025年10月28日至11月11日进行
2025-10-11 16:52:00
赏篆刻、观演示、品汉风,“海曲印象”王良允书法篆刻展点亮日照文化生活
鲁网10月11日讯 (记者 王一凡)10月11日,东港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东港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海曲印象”王良允书法篆刻展在海曲图书馆开展
2025-10-11 17:08:00
大皖新闻讯 近日,庐江县法院审理了一起诈骗案。被告人夏某冒充女性与同事许某网恋,并以各种理由骗取其钱财共计2万余元,被法院判决犯诈骗罪
2025-10-11 17:09:00
免签扩容叠加“超级黄金周”,China Travel迎来新增长。“来华旅游攻略”“赴华购物清单”等成为社交平台的热门搜索关键词
2025-10-11 17:10:00
“双链”驱动,集群发展,聊城有色金属产业迈入千亿级新时代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陶春燕近年来,聊城市有色金属及深加工产业链紧扣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延链强链补链,现代产业体系结构持续优化
2025-10-11 17:11:00
【文化金家岭】文化“两创”之“金”彩课堂:月满金家岭,邻里共芳华
鲁网10月11日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当中秋的皎月邂逅国庆的欢歌,青岛市崂山区金家岭街道文化“两创”之“金”彩课堂陆续走进各个社区
2025-10-11 17: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