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
有了风景,有了书,更重要的还是人。
“在徐家汇书院,感到了一种奇妙的和谐。虽然穿行往来拍照的人的确很多,不过一旦投入阅读,心还是能静下来。”有读者留下这样的感受。
“环境确实有对人的约束力,读者来到几个主题阅读空间,会自然而然降低音量。自修室里、阅览桌周围的大多数读者都保持着安静。”徐汇区图书馆馆长房芸芳观察到。
在社交媒体,也有不少网友呼吁和互相提醒,“可以拍照,但不要影响其他人”。
在从事文化工作的市民吴小姐看来,新开放的公共图书馆应该可以成为市民,特别是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与公共礼仪的一个课堂。“在少儿区,有的孩子看完书顺手一放,又被其他新鲜的书吸引了。如果可以定期让孩子们成为志愿者,体验馆员整理图书的不易,一方面增加了图书分类、整理的知识,一方面也会使他们更自觉地维护阅读的环境。”
“日常工作理顺之后,我们会定期招募一些志愿者。一方面是协助日常工作,另一方面,有能力、有热情的市民也可以成为阅读推广的‘领读人’,这同样是志愿者的一种形式。”房芸芳说。
在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看来,徐家汇书院是区级图书馆的一种新形态。在上海,市、区、街镇多级图书馆体系,加上24小时城市书房,通过差异化的定位,构成一个图书馆的生态系统,服务着城市的不同人群需求。
各取所需是第一步,而互相影响、互相转化,或许是在新型公共图书馆里期待的更好的场景。“我离开时比抵达时更富有了”,是图书馆给予人最好的影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3 07: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