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叶辛文学的贵州情义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11-10 06:48:00 来源:贵州日报

文/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陆青剑

金秋硕果盈满枝,枫叶经霜红愈艳。10月底,由贵州省委宣传部指导、贵州省作家协会主办、黔南州委宣传部协办的“叶辛与贵州”作品研讨会、叶辛荔波文学院揭幕及采风活动,成为叶辛贵州卷帙的重要章节。

从1969年19岁到贵州,到近30岁调到贵州省作家协会,十余年时间,叶辛用一部部作品诠释了一个文学青年的文学理想。调到上海后的他经常回到贵州,在山乡探访农家,在小城感知生活,在山林怀古寻幽,书写多部有关贵州的作品,并着力推动“叶辛好花红书院”和“叶辛荔波文学院”,映照出他对贵州的一片情义。

文学梦在这里扬帆起航

10月26日,叶辛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荔波文学院,为荔波民族中学文学社和文学爱好者作了一场主题为《写好一代人的故事》的讲座,向大家讲述了自己的创作历程和感悟,并签名赠送自己创作的散文集《爱上荔波》。当天,筹备两年多的叶辛荔波文学院揭牌,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钟法权,《人民文学》编审杨海蒂,《民族文学》杂志副主编杨玉梅等多位知名作家,见证了这段文学佳话。

20世纪80年代初,叶辛就与荔波结缘。40年间,叶辛曾10多次到荔波采风,荔波的秀丽山水和民族风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散文集《爱上荔波》,精选了2020年叶辛3次深入荔波采风创作的30篇散文、诗歌手稿,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将“地球绿宝石”的旖旎画卷展开,一个山水风情交相辉映的荔波呈现在读者眼前。“倘若真的有天堂,那一定是荔波的模样。”这是叶辛给荔波“贴上”的一个文艺标签,有文学色彩,也有情感投射。

《爱上荔波》只是叶辛创作的以贵州为题材的其中一部文学作品。当年他走进山川连绵的贵州,这片土地的历史人文地理和若干劳动生活场景,为他的创作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空间。处女作《高高的苗岭》,烙上了鲜明的贵州印记,《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风凛冽》《蹉跎岁月》等作品洋溢着青春气息。这些作品,都是他在劳动之余伴着煤油灯一字一句完成的。尤其是他根据自己的同名小说《蹉跎岁月》改编的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在全国点燃观众的热情,知青群体受到广泛关注。该剧导演蔡晓晴告诉记者,这是中国电视媒体第一次拍摄和播出知青题材的电视剧。

《蹉跎岁月》是叶辛第一次尝试抒写知青生活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充分展示了不同性格、不同出身的青年的恋爱和生活态度,表现了这些青年的不同理想和追求,描摹了一幅幅鲜活的时代画面。2019年,该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至今,《蹉跎岁月》已有23个版本。

“贵州这片土地给了我文学的滋养,对贵州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村一寨,我都感到十分亲切。”叶辛说,他的文学梦在贵州生根开花结果,因此他十分珍惜这份收获。贵州给了他一种强烈的对比,那就是他在创作时经常用上海人的目光来看待贵州,但是在贵州生活了21年后,他经常会用贵州人的视角来看待上海。这是一种曾经生活在贵州的烙印,而这种心灵印迹,吸引着他在贵州大地上快乐地行走。

写在贵州大地的诗行

2022年8月31日,叶辛与近70名贵州知青、修文县久长街道永杨村的村民,在当年他插队落户的砂锅寨欢声畅谈。永杨村就是砂锅寨,叶辛偕夫人王淑君和在上影集团担任导演的儿子叶田,探访他当年劳动和生活的地方。2018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文艺名家讲故事》摄制组专程到修文砂锅寨,用镜头语言记录叶辛当年在砂锅寨的经历。

叶辛与砂锅寨的村民关系和谐,那栋当年成为叶辛“创作室”的低矮土地庙,至今仍完好地伫立在村子里。“村民们知道我喜欢看书写字,就把村里小小的土地庙给我作栖身之所,使我在动荡的年代里有了一个能安心思考和读书写作的小天地。”叶辛回忆说,因为是土地庙,因此很少有人到那里去闲逛,每天劳作之余,他就在煤油灯下潜心阅读和写作。他的文学梦,从那里开枝散叶。

砂锅寨有一栋建筑,就是以叶辛名字命名的“春晖学校”。该校原名“砂锅寨小学”“永兴小学”,叶辛曾在此当了一段时间教师。2005年叶辛联系上海爱心企业家对其进行重建,虽然村里的许多孩子后来都到镇上读书了,但这栋寄托着叶辛情义的教育场所,仍深深地刻印在砂锅寨人的心里。

如果说砂锅寨的那座土地庙是叶辛文学创作的起点,那么惠水县的“叶辛好花红书院”,则是叶辛致力于公益文化事业的一处见证。书院原先的名称叫“叶辛作品阅览室”,2016年8月挂牌,为公益性的文化场所。由布依老宅改造的阅览室别有风情,三栋老房子和一面墙围成一个乡土韵味十足的四合院,叶辛创作的130余部作品及其事迹陈列其中,是当地一间特别的书屋。

名家作品的效应,让越来越多的人走进阅览室。在贵州省作家协会、天下贵州人活动组委会和惠水县委、县政府的推动下,2020年阅览室升级改造成为“叶辛好花红书院”,作为公益文化项目对外免费开放,连续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丰富了好花红村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10月16日,叶辛的74岁生日在书院度过。书院对外开放3年来,举办各种读书会、座谈会、研讨会、培训班等文化交流活动百余场,接待国内外游客10万多人次。

叶辛荔波文学院10月26日揭牌开院。古香古色的建筑里,陈列着叶辛创作的作品、手稿以及叶辛不同时期的照片,安静的阅读环境配有休闲风格的院坝和阳台,使得文学院更具开放性和公益性。开院以来,每天都有很多人到文学院参观、看书、漫步,感受文学的魅力和作家叶辛的贵州情怀。

第二故乡的情义抒写

叶辛的贵州情义,表达在他的作品中。他创作的130多部文学作品中,贵州题材或与贵州有关的内容占据相当比例。早年的《高高的苗岭》《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风凛冽》《蹉跎岁月》《家教》《巨澜》《省城轶事》等长篇小说,都是以贵州为背景创作的。广阔的社会背景,纵深的历史厚度,浓郁的现代气息,成为叶辛作品人性表达和时代温度的底色。从那些或充满山野风情,或弥漫城市风味的作品中,人们能感知到贵州的地域色彩。

离开贵州后叶辛推出的作品,也有相当部分与贵州密不可分,其中就包括《圆圆魂》《九大寨》《五姐妹》《缠溪之恋》《爱上荔波》《茅台酒秘史》《打开贵州这本书》《远山万里满眼春》等小说和散文集。《圆圆魂》写传说中曾驻足贵州的绝代佳人陈圆圆的一段秘史,《九大寨》吟诵滇黔边地百年变迁的土司挽歌,《五姐妹》把背景放在贵州讲述几个女知青的现代故事,《缠溪之恋》的缠溪水源于贵州印江自治县的缠溪镇。而系列散文集,更是着墨书写贵州。

近些年,叶辛的身影总是出现在贵阳的乡间社区,他坚持每天至少写2000字。有一年叶辛造访修文砂锅寨,寨子里的老人对他说,你已经70多岁了,大家已经商量过了,你们两口子什么时候想回来养老,都行!听了这率真的话语,叶辛感到非常温暖。“我一直认为自己是贵州人,在哪里都有老乡。他们说的话我都听得懂,他们做的事情我很熟悉。”叶辛说话时混杂着上海普通话和贵州普通话,有时还冒出几句贵阳腔。

叶辛曾在贵州创作的《巨澜》三部曲(《基石》《拔河》《新澜》),2021年入选中国言实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百年百部红旗谱”大型系列丛书。这部作品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贵州的变化,他说,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探索到推广的过程,他都亲身经历,和做农村工作有关的干部们一起感觉到了时代脉搏的跳动,而如纪实般的文学表达,正是《巨澜》入选“百年百部红旗谱”丛书的原因。著名作家王安忆很喜欢叶辛的语言和文学表达,她觉得叶辛对生活和文学有着一种非常简朴的看法,他的创作见证了一个著名作家在贵州的成长历程。

2022年上影集团筹拍纪录电影《岁月未蹉跎》,摄制组到贵州拍摄叶辛曾经生活工作的地方。叶辛偕夫人王淑君到当年曾修建铁路的黄平县,镜头捕捉到叶辛望着风驰电掣的火车时眼眶里的湿润。是的,一别数十年,黄平变了,贵州变了,而叶辛心中那份对贵州的爱,依然不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0 09: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著名作家叶辛推出新作《情在贵州山水间》礼赞第二故乡
...人活动组委会联合主办,贵州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与贵州叶辛文化艺术中心承办的《情在贵州山水间》新书发布会在贵阳举行。《情在贵州山水间》是著名作家叶辛的一部描摹贵州美景人文的散文集
2025-07-15 23:13:00
纪录片《岁月未蹉跎》:展现著名作家与贵州的命运交织
...成最后一个镜头。8 月 7 日,《岁月未蹉跎》剧组在惠水叶辛好花红书院举行杀青仪式,这意味着这部反映文学名家与第二故土情感生活的纪录片即将与观众见面。《岁月未蹉跎》海报。关于
2024-08-17 18:48:00
乡音依旧 乡情愈浓|“叶辛与贵州”作品研讨会在贵阳举行
...部指导、贵州省作家协会主办、黔南州委宣传部协办的“叶辛与贵州”作品研讨会在贵阳举行。中央电视台著名导演、电视剧《蹉跎岁月》导演蔡晓晴,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
2023-10-25 16:48:00
著名作家与新锐导演携手 | 叶辛再出新作《一天世界》亮相贵阳
...数人来说,这还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这是著名作家叶辛最新出版的长篇小说《一天世界》结尾部分的一段文字。12月22日这天虽然细雨蒙蒙,但位于贵阳市观山湖区会展城的钟书阁却是一
2024-12-24 22:49:00
展示创作历程,激励文学青年 | 叶辛荔波文学院揭幕
碧波荡漾,榕冠风雅。10月26日,叶辛荔波文学院在荔波县城恩铭广场开院,这是以著名作家叶辛名字命名、黔南着力推动的第二个公共文化场所。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叶辛,中央电视台导演、电
2023-10-27 22:08:00
《山花》烂漫芬芳满园
...?是对我的一份问卷和考验。”20世纪80年代,著名作家叶辛曾担任《山花》主编,他坦言,在《山花》工作的这段岁月,是他步入文坛的重要驿站,与《山花》的情义无尽无边。1950年8
2025-05-29 23:21:00
天眼人物|叶辛:让山水、人文说话,讲好贵州故事
...地给予了我很多创作的灵感。”茶桌上,煨好茶,75岁的叶辛静静讲述着自己的文学创作与贵州山水的关系。叶辛的一生,写下一部部扎根生活的作品,映射出时代的光彩。青年时代到贵州插队,
2025-01-24 01:28:00
著名作家叶辛到贵阳市“阳明税务大讲堂”开讲座
“听了今天的这堂讲座,深受感动和启发。请问叶辛老师,要写好一篇散文,需要注意些什么?”7月31日,在国家税务总局贵阳市税务局“阳明税务大讲堂”,一位年轻税干真诚地向中国作家协会原
2025-08-03 22:44:00
今年8月杀青!纪录片《岁月未蹉跎》拍摄接近尾声
...片摄制组成员,检查好所有设备。次日,他们随著名作家叶辛开赴目的地。叶辛(右)在白岩村的民宿里向唐文德了解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叶辛是叶田拍摄的纪录片《岁月未蹉跎》的主人公。2
2024-06-30 00:54: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中新经纬10月16日电 据“萝卜快跑法务部”微信号16日消息,萝卜快跑16日发布声明称,不法分子冒用“萝卜快跑”名义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2025-10-16 17:11:00
【北大名医在青岛】罕见左足“核心枢纽”距下关节脱位骨折,北大人民青岛医院骨科“院士团队”微创手术精准复位
鲁网10月16日讯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创伤(骨科)中心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院士团队”专家张培训教授的带领下
2025-10-16 17:22:00
曾陷“输血困境”,今跨千里重生!——省外血液病患者赴烟台毓璜顶医院接受移植手术
鲁网10月16日讯(记者 魏萱 通讯员 李成修 李添祎)近日,烟台毓璜顶医院干细胞移植病房内,呈现出一幕温情满满的画面
2025-10-16 17:22:00
如何正确面对和疏导儿童青少年躯体化反应
鲁网10月16日讯(记者 魏萱 通讯员 李成修 马瑾 李凌峰)在儿科临床诊疗中,儿童青少年的“怪病”并不少见——没有明确病因
2025-10-16 17:24:00
生命“铠甲”重塑战 看,20岁少女的8厘米肿瘤与医学的奇迹
鲁网10月16日讯(记者 魏萱 通讯员 李成修 王婧)一道8厘米的阴影,裹挟着疼痛与恐惧,猛扑向一个刚踏入大学校园的20岁女孩
2025-10-16 17:25:00
鲁网10月16日讯(记者 魏萱)免费学前教育事关民生,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连日来,烟台高新区快速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
2025-10-16 17:26: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融入”文化社区】书香岳程:闲时品书香,邻里话家常
鲁网10月16日讯最近,随着全民阅读系列活动的全面开展,菏泽鲁西新区岳程街道村居内的图书角愈发热闹。每天早上八点多,送完孩子上学的家长们陆续赶来
2025-10-16 17:27:00
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精准矫治“大小耳”,重塑对称小美好
鲁网10月16日讯“妈妈,我的耳朵为什么和别人的不一样?”当 6 岁的小女孩昭昭(化名)怯生生地说出这句话时,家长满是心疼与愧疚
2025-10-16 17:27:00
10月16日,太原首批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锦绣汾东项目展示中心正式对外开放,宽敞明亮的沙盘前、精工样板间里,市民一边参观一边向工作人员抛出最关心的问题
2025-10-16 17:29:00
中国烟台—韩国群山文学交流活动在烟台举办
通讯员 艾澍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吕奇10月15日,韩国群山作家协会访问烟台,与烟台市文学界开展研讨交流。这是双方继2015年签订合作协议之后再次举办文学交流活动
2025-10-16 17:33:00
不出门就能查药品、比药价,烟台市医保局发布“便民找药”小程序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孙淑玉 通讯员 衣宝萱家里常备的降压药快吃完了?想知道哪家药店的感冒药更划算?别急,烟台市医保局发布“便民找药”小程序
2025-10-16 17:35:00
涉及粥店街道下旺村!岱岳区发布征收土地公告
10月14日岱岳区人民政府网站发布泰安市岱岳区人民政府征收土地公告泰岱征公告〔2025〕5号2025年9月30日,泰安市岱岳区2025年第19批次建设用地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复
2025-10-16 17:35:00
第四届世界前沿科技大会科技成果转化论坛在京召开
中国网10月16日讯 10月12日,第四届世界前沿科技大会科技成果转化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该论坛以“锚定科技前沿,赋能成果转化”为主题
2025-10-16 17:39:00
“杭州一新娘与摄影师的瓜”网上热传后续|警方通报: 一男子编造谣言被拘留
大皖新闻讯 10月14日,大皖新闻独家报道《“杭州一新娘与摄影师的瓜”在网上热传 当地回应:初步判断是虚假信息》,引起了各方关注(详见当日报道)
2025-10-16 17:41:00
为减轻父母种地负担 灵璧一男子自制撒化肥“神器”
大皖新闻讯 近日,为了给老爸老妈减轻负担,安徽灵璧人吴云东就地取材,制作了撒化肥神器——三只底部开孔的塑料桶,装上化肥
2025-10-16 17: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