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G视觉|民族团结大巡游背后的非遗故事之“滚山珠”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5-05-20 17:02:00 来源:当代先锋网

G视觉|民族团结大巡游背后的非遗故事之“滚山珠”

5月18日,2025年5·19中国旅游日·贵州民族团结大巡游在贵阳市精彩上演。这场盛会以“乐游多彩贵州 踏歌爽爽贵阳”为主题,集结26个方阵、近3600名参与者,在向世界展示贵州民族团结的壮丽图景与文旅融合的创新活力的队伍中,不乏国家级、省级非遗精彩亮相,其中,来自毕节市的国家级非遗苗族芦笙舞“滚山珠”便是其中之一。

G视觉|民族团结大巡游背后的非遗故事之“滚山珠”

“滚山珠”演员在贵州民族团结大巡游活动前彩排

苗族芦笙舞“滚山珠”原名“地龙滚荆”,苗语音译叫“子落夺”,是苗族人民世代相传的芦笙舞蹈之一,集芦笙吹奏、舞蹈表演、杂技艺术为一体的民族舞蹈。

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表演者手执六管芦笙,头戴箐鸡翎帽(现因舞蹈动作需要,演出时可不戴),身着绣花白褂,吹奏着世代传承的芦笙舞曲,围绕梭镖或盛满水的碗进行舞蹈表演,表现苗族同胞在迁徙途中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排除万难的惊险场面。

2006年5月,苗族芦笙舞“滚山珠”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G视觉|民族团结大巡游背后的非遗故事之“滚山珠”

“滚山珠”演员在贵州民族团结大巡游中表演

在纳雍县猪场乡,苗族芦笙舞“滚山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景才介绍,苗族人民的祖先在远古时期大迁徙途中来到黑洋大箐,由于道路坎坷,荆棘遍野,英勇的苗族青年们为了给父老们开辟一条通道,用自己的身躯从荆棘林中滚出一条路,让父老们顺利通过,到达黑洋大箐安家落户。苗族同胞为了纪念这些青年,模仿他们滚过荆棘的动作,编成芦笙舞,取名“地龙滚荆”,再现当年这披荆斩棘、克服种种艰难的场景。

G视觉|民族团结大巡游背后的非遗故事之“滚山珠”

“滚山珠”演出气场十足

传统的苗族芦笙舞“滚山珠”主要流行于纳雍县猪场苗族彝族乡苗族村寨,一般在年节、喜庆或农闲之余表演。目前,为了传承苗族芦笙舞“滚山珠”,在纳雍县的一些中小学校的大课间、体育课或者舞蹈课皆有传承和学习。

王景才介绍,苗族芦笙舞“滚山珠”早年动作比较机械单纯,古朴稚拙,以再现年轻人征服大自然的艰难过程为主,一人或数人均可表演,表演时用6支长约30厘米的木制梭镖柄尖头插入地下,围成一个直径一米左右的圆圈,或用6摞对顶的饭碗摆成圆圈代替梭镖柄亦可。

G视觉|民族团结大巡游背后的非遗故事之“滚山珠”

演员在表演“滚山珠”(张晓勇 摄)

“舞蹈进入高潮时,表演者头在圈内,脚在圈外,腰部和腹部悬空于梭镖柄或饭碗的上空呈弓形旋转扭动,两手持芦笙随身体边吹奏边翻滚旋转。”而其最具特色之处,在于舞蹈者在表演的同时,还必须吹奏芦笙,始终保持笙不离口、曲音不断,让笙、舞、曲在整个演出过程中始终协调相伴。

在长期的民间流传过程中,人们将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动作技巧提炼、融汇到舞蹈中来,不断地充实、改进、完善,使其更趋于生动形象,丰富多彩。后来又引进和融汇现代舞蹈和古典京剧艺术等动作造型技巧,形成了现在享誉海内外的苗族芦笙舞蹈奇葩。

G视觉|民族团结大巡游背后的非遗故事之“滚山珠”

演员在表演“滚山珠”(张晓勇 摄)

通过加工提炼之后的苗族芦笙舞“滚山珠”,已从重在再现的艺术形式升华为重在表现的艺术形式,除保留原舞蹈中已有的内容如“蜻蜓点水”“骏马奔驰”“打场”“滚地龙”“双飞燕”等动作造型之外,又借鉴京剧的表演艺术加进了侧身翻、前后空翻等高难技巧,还创编了后仰空腰腹支撑二人立、三人立等高难造型,完成了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艺术升华历程。

G视觉|民族团结大巡游背后的非遗故事之“滚山珠”

2022年“滚山珠”演出场景

王景才说,苗族芦笙舞“滚山珠”中,许多高难度的动作技巧有时一分钟之内就有两三个,其节奏非常紧张,动作造型编排难度很大。另外,这个节目自吹自演,需要极好的体力、耐力和平衡协调能力,表演难度大,没有长期的技巧配合经验的积累,难以完成极为高难的表演。

多年前,苗族芦笙舞“滚山珠”没有专职的专业艺术演员,也不固定在歌舞剧院演出,而是生于民间,长于民间,传承于民间,为民间服务的一种舞蹈形式,走上舞台,只是偶作代表苗族文化的芦笙舞参加演出。

G视觉|民族团结大巡游背后的非遗故事之“滚山珠”

演员在表演“滚山珠”(张晓勇 摄)

过去,在猪场乡,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演艺人员中,除王景全考取艺校分配后领取财政工资外,其余均非专业演员,平时劳作,需演出时才聚集,这些演艺人员都非专职演员,在农闲空暇时互相学习,年龄最小者可以仅仅是七八岁的孩子,年龄最大者可以是三四十岁的青壮年,也没什么严格规定,演艺纯熟便可参加表演。

通过多年的演练,苗族芦笙舞“滚山珠”逐步形成了刚柔相济、动静结合、惊险奇绝的艺术特色,既是艺术表演,也充满体育竞技的特质,充溢着饱满的艺术情趣和不断发展完善的内驱力,成为了高品位的艺术作品。

G视觉|民族团结大巡游背后的非遗故事之“滚山珠”

“滚山珠”演员舞姿独特

目前,苗族芦笙舞“滚山珠”代表性传承人有王景才和祝英两人。20世纪70年代,纳雍县猪场乡民间老艺人黄顺强将“地龙滚荆”传授给王景才。1982年,王景才在家开展芦笙舞传习活动,将“地龙滚荆”教给了弟弟王景全、妹妹王景香和王景群。

1983年,王景才带着王景全来到了猪场乡苗族跳花坡上表演芦笙舞,纳雍县文化馆工作人员在下乡搜集整理民族民间文化集成时,在跳花坡上发现了他们表演的芦笙舞“地龙滚荆”,随后将他们带到纳雍县参加文艺演出,同年参加“毕节地区少数民族文艺汇演”。

1984年,王景全夺得“全国少儿歌舞录像评比”金奖后,很多人慕名前来拜师学艺,同村的祝明贵、祝发光、王学贵等人相继来找王景才学习芦笙舞,王景才的芦笙舞“滚山珠”队伍逐渐壮大。

G视觉|民族团结大巡游背后的非遗故事之“滚山珠”

演员在表演“滚山珠”

1985年,王景才进入纳雍县民族杂技艺术团,之后王景才随杂技团赴国内外演出。

1987年,王景才将自己在杂技团学到的杂技动作融入苗族芦笙舞“地龙滚荆”中,形成了集芦笙吹奏,舞蹈表演,技巧艺术为一体的完整舞蹈。经他创编后的“地龙滚荆”,在保留其苗族传统的芦笙技巧表演基础上,增加了更高的难度动作,这些高难度技巧是王景才借鉴杂技艺术,将杂技动作融入芦笙舞的一次大胆创新,使“地龙滚荆”的表演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

生于1978年的祝英也是苗族、纳雍县猪场乡人,她是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苗族芦笙舞“滚山珠”代表性传承人,担任苗族芦笙舞“滚山珠”艺术团负责人,2004年,在纳雍县猪场乡新寨小学正式成立滚山珠艺术培训班,在纳雍县城组建培训基地,培养了多名苗族芦笙舞“滚山珠”后备人才。

G视觉|民族团结大巡游背后的非遗故事之“滚山珠”

演员在表演“滚山珠”

诞生于黔西北的茫茫群山之中的“滚山珠”,犹如跳动的历史画卷,它根植于古老的历史沉积和苗族群众现实生活的丰厚土壤,为这里的人民所喜爱,因此历经千年岁月,而传承至今,并不断地释放其璀璨的民族文化艺术之光。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纯亮

编辑 左春林

二审 朱东科

三审 杜朋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20 20: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笙·生不息》里的贵州非遗文化之美
...高峰论坛在贵阳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在非遗展演环节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带来非遗节目《笙·生不息》向在场嘉宾讲述贵州非遗故事《笙·生不息》。 《笙·生不息》以贵州省首批国家级非遗苗族
2023-09-01 15:08:00
淡季不淡,黄平非遗“芦笙会”吹旺贵州秋冬文旅
...区的不同,黄平苗族的芦笙长度可达4米,在表演中更具视觉冲击力。主人家热情招待过后会在客人脸上盖上太阳纹红印以表尊敬 芦笙会起初是苗族群众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节庆,演变到
2023-11-11 05:48:00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我用六十万张照片,记录劳动者的汗水和智慧
...。这些瞬间,是一段人生、一项事业、一个时代的切片,背后有汗水、伤痛、坚韧、奉献,有酸甜苦辣,有波澜壮阔,有沧海桑田。请点击观看视频三年多,她到夜校上了700多节课拼版照片:左
2023-05-02 20:05:00
文化中国行|苗族芦笙舞:随性而跳“声声不息”
...新闻记者 姜雨熙视频素材:关岭融媒体中心编辑/赵珊珊视觉/实习生 李开祯祉二审/姚曼三审/黄蔚
2024-08-05 12:40:00
聚焦2023服贸会|太火了,贵州非遗为服贸会带来一场感官盛宴
...2023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黔东南的苗家风情带来视觉、听觉、触觉的感官盛宴,成为贵州馆内最靓丽的风景线。“本次服贸会我们带来了很多好玩、接地气的文创,再辅以苗族歌舞、服
2023-09-06 21:32:00
安顺经开区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的节日·四月八”暨避暑旅居系列活动
...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有机结合,不仅为游客们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味觉的盛宴,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搭建了交流的桥梁。下一步,安顺经开区还将继续挖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更多特色
2025-05-06 16:20:00
打开贵州这本书 | 《吃新节》新书发布会暨非遗手工沙龙活动感受文化之美
...的《稻花鱼》(配粮食画材料包)。该系列作品是以弘扬民族特色的原创绘本为主体,将原创绘本与非遗文创有机结合的融合出版项目。 “《吃新节》是一个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与民族情感的节
2024-07-28 02:58:00
“多彩宝”IP京城亮相!来听听背后有哪些设计故事
...勾勒出活泼俏皮又栩栩如生的黔金丝猴形象。它的诞生,背后又有哪些动人的故事呢?“多彩宝”IP设计,起源于2022年的“艺起游贵州”艺术采风项目。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艺术家分别赴贵
2023-11-17 03:48:00
本文转自:贵州日报六枝陇戛逸夫小学民族团结教育贯穿教学环节本报讯 (记者刘定珲 屠琪)近日,记者走进六枝特区梭戛乡高兴村陇戛逸夫小学,只见学生们正在课间操时间练习苗族歌舞《芦笙情
2023-01-10 05:21: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东南网11月6日讯 近日,三明市生态环境局依据有关规定,责令尤溪县荣福碳业有限公司限期(5日内)修复自动监测设备的湿度计
2025-11-06 14:00:00
超2200家赣企进博会组团“掘金”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陈春伟)黄浦江畔风正劲,“四叶草”中客如潮。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
2025-11-06 06:46: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琴红)推进重点质量攻关项目153个、批复筹建省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15个、全省质量融资增信累计授信额度121
2025-11-06 06:46: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琴红)以前买地下车位,总怕“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以后南昌居民不用愁了!南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近日发布公告
2025-11-06 06:46:00
太重集团11月3日发布消息,太重承制的狮子洋通道项目散索鞍鞍头毛坯全部完成验收,即将进入加工装配阶段。狮子洋大桥剑指“五项世界第一”的双层悬索桥
2025-11-06 07:10:00
11月5日从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围绕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等六大重点,全省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将努力当好生态环境的“守护者”
2025-11-06 07:10:00
秋风起,澄澈蓝天下,金灿灿、红似火、绿如翠的树叶轻舞,秋季的太原,吸引着各地骑行爱好者打卡。前不久,经专家评审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评议
2025-11-06 07:10:00
为推进跨境法律服务,近日省司法厅发布香港、澳门律师事务所与内地律师事务所在山西省开展合伙联营工作的相关规定,为我省企业和群众提供高质量法律服务
2025-11-06 07:11:00
近日,省人民医院与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康复医学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在省人民医院揭牌,标志着双方在体医融合领域的战略合作迈入新阶段
2025-11-06 07:11:00
11月2日清晨8时,57岁的刘建国轻轻叩响杏花岭区独居老人李奶奶的家门。作为“窗帘行动”的志愿者,他每天的到访已成为建设北路北社区老人最安心的守望
2025-11-06 07:11:00
红叶季 “警”相随 太原公安多维守护景区安全
图为民警在龙山景区开展巡逻防控。金秋时节,太原龙山、崛围山进入最佳观赏期,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前往登高赏秋,人们或漫步林间
2025-11-06 07:11:00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近日,市公安局、市法院、市检察院分别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并结合工作实际
2025-11-06 07:11:00
11月3日,市妇联携手市女企业家协会,走进定点帮扶村阳曲县六固村开展“消费帮扶 金秋行动”活动,帮助村民拓宽农产品销路
2025-11-06 07:11:00
最美“助攻”!南京高校志愿者为“苏超”热血守护
晓庄学院学子进行花球啦啦操彩排。 学校供图□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姜静 通讯员孙兴盛实习生黄佳琪11月1日晚,随着“苏超”冠军的诞生
2025-11-06 07:46:00
南报网讯(记者陈燕飞通讯员宣萱)长三角一体化浪潮下,宣城市锚定与南京的联动发展,以交通建设为突破口,逐步织就两地“无缝对接”的通勤图景
2025-11-06 07: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