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江西日报
叶相发 罗 婧 本报全媒体记者焦俊杰
2月20日清晨,大余县新城镇店孜里村稻虾共养基地,基地负责人黄霖正撑着一艘小船,忙着给龙虾投食。薄薄的晨雾笼罩田间,小船穿行其间,宛如一幅江南水墨画。
“再养一周,等虾更肥些,就能上市销售了。”黄霖满怀期待地说,他身后的近千亩虾田,预计今年能收获小龙虾5万公斤,均价每斤20元,产值达200余万元。
“除了养殖小龙虾,我们还进行水稻轮作,同时在水稻中套养雄鱼、龙虾。”黄霖告诉记者,基地大力推行“稻虾连作”绿色种养模式,农民上半年养殖的小龙虾收获后,在虾田里种植水稻、套养龙虾;九月水稻收割完,再进行龙虾、雄鱼混养,年底卖鱼又能实现增收,达到一水多用、一田三收。
“稻子收割后,秸秆在水里腐烂发酵,能提高水体肥度,给下一季的龙虾苗提供生物饵料。”黄霖说,基地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鼓励农户以稻田入股合作社,合作社采用生态养殖、绿色防控技术进行水稻、龙虾共生,实现“田面种稻、虾粪肥田、稻虾共生”的新型生态农业生产方式,达到农户分红、就近就业目标。
“因为化肥、农药使用少,产出的大米香甜、鱼虾鲜美,经济效益十分可观。”黄霖介绍,得益于这种循环生态养殖模式,预计基地今年水稻产量达25万公斤,产值约50万元;雄鱼产量1万公斤,产值约12万元。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有了国家政策支持,我信心满满。”黄霖满怀憧憬地说,基地将以稻虾产业为核心,打造集旅游休闲、稻虾餐饮、垂钓观光为一体的“山水田园”,走出一条农旅融合的致富新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7 05: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