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西安日报
□石涌泉
走过很多城市,总喜欢到当地的书店看看。
在某个繁华的街头与某个书店相遇,信步走进书籍的世界里,内心有一种雀跃和悸动,这是一种很特别的体验。但实际上,很多时候都只是蜻蜓点水地浏览数目或看看摆设而已,顶多随手翻阅。因为个人习惯,很难在这种场域下进入深度的阅读。特别是上大学以来,因为网上购书的便捷和实惠,印象中已好久没在实体书店买过什么书了。但是,走进书店转一转、看一看的习惯,却一直延续至今。
对此,我也曾多次思考过,这是为什么?并试着给出过各种各样的答案。2022年10月,“无家可归”的我一个人慵懒地走在北京798艺术街区的热闹中,转角与一家书店不期而遇。首先在大门口摊位上看见的,便是一本《世界最美的书店》打折书。标价四六折,原价128元,现价42.1元。翻了翻样书,似乎也就是一本摄影集而已。同时也受制于较为昂贵的价格,我拿起放下,再拿起再放下。在书店逛了一圈,空手而归的时候,在门口又翻阅起这本书来,再拿起再放下。最终,还是询问了导购员,到前台付了钱,带回了住处。
那么,又是什么打破了心中的纠结和犹豫呢?不管内容如何,单单就这个书名,便一下击中了我的内心,击中了我多少年来逛书店这个习惯背后的不为人知的心。这不正是我一直苦苦寻找的最美书店吗?竟然不期而遇。在该书的前言《寻访最美的书店》中,有一句话很打动人:“书店既是书籍抵达的终点站,同时亦是动身前往新旅程的始发站,更是人们邂逅、交流的‘广场’。”这句话,对书店的形容好贴切,既是终点又是起点,还是邂逅和交流的广场。透过该书,我们得以邂逅世界各地的知名书店。
《亚特兰蒂斯书店》写道:“通往楼下书店的石阶,正是与诸多故事邂逅的他世界入口。”这句话对书和书店的形容也好贴近。如果说一本书就是一个故事,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那么书店便是通向这诸多故事诸多世界的入口。《旦特书店》描写了一个英国伦敦的书店,“一脚方踏入店内,周游世界之旅便已开启。二楼,英国;一楼,欧洲。地下,书籍则按其他地域与国别分区摆放。店内雪白的墙壁上,张贴着绿色文字书写的标识,充当着指路人的角色。”在这里,书籍按国别分架摆放。因此,不论是书籍的分类摆放形式,还是书店书籍的精神寓意,这个书店俨然就是一个世界。置身其中,畅游世界。通过“国家”指引方于相关书籍相遇,这是对通过一本书认识一个国家的传统思维的一次颠覆,让人耳目一新,甚觉有趣。
书店里除了书,还有一样东西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光。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了光,那么再多的书籍安静地躺在书架上,在黑漆漆的一片中,书店又夫复何在呢?所以美国奥海镇的“巴氏户外书店”的门上挂着营业时间的牌子。 “太阳落山就关店”,看来不无道理,而这样的特色也为书店增添了不少情趣。我以为,书店的光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善于利用自然光,通过建筑营造将明亮的阳光投射到珍贵的书上,达到书与自然的完美融合。墨西哥墨西哥城的“钟摆咖啡书店”经营者之一爱德华多说:“仅仅书籍本身陈列在那里,就已经足够美丽了。而让它们接受自然光的烘托,在视觉上则更是美轮美奂。”另一种是则是借助灯光,并通过对光的运用与调节,在明亮基础上营造出或庄重、或优雅、或浪漫、或温馨的环境,而不论是哪一种,这些氛围都是书店所与生俱来的,光就像不可或缺的催化剂,来激发和释放这样的氛围。因为光,书店获得了生命,书籍有了生气,而时光就在人、书和书店三者之间静悄悄地流淌着。光给予书店和书生命,而书店的时光便与别处的时光有了不同。
我们常常将图书馆比喻为知识的海洋,实际上,图书馆或者书店则像广袤浩瀚的宇宙星系,一本本的书不正是一颗颗闪闪发光的星星吗?它们或如启明星般独立存在,璀璨夺目、熠熠生辉;或连成一片,构成了美妙生动的星系或神秘莫测的星云。比利时布鲁塞尔的“酷客美食书店”的房顶上,都是银线悬吊的高低不一样的书,像极了群星满布的夜空。所以,当一脚踏进这群星闪耀的宇宙之中,我们会感觉自身的渺小,好奇、敬畏而神圣便油然而生。总之,我很喜欢书店里书籍陈列所散发出的独特韵律。
意大利罗马的“阿里昂展览书店”,与店长同名,由来于希腊神话中的一位神衹、古希腊名城柯林斯的宫廷诗人阿里昂。传说他在船旅途中,被同船的水手抢劫而被迫跳海,并在大海中高歌诗曲,打动了一只海豚,而被其救上岸来。我们想象他是如何在遭受抢劫而跳海,置身茫茫大海之中,面对生死一线,仍高歌诗曲。他对诗歌是多么的热爱、对生命是多么的坦然啊!他坚信诗歌的力量,打动了海豚,他得救了。那么,打动海豚的是诗歌本身,还是他高歌诗曲的行为本身?究竟又是海豚救了他,还是诗歌救了他,还是他自己救了自己呢?
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的老教堂书店,“来到这里,无论何人都会惊叹、心动,并与书籍完成一场新的邂逅,同时体验到内心的平静与平和。正是这些读书客往来的身影,与建筑空间一同构成了一幅‘书之神殿’的图景。”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雅典人大书店,原是圣菲大道上一幢浮雕玲珑、金碧辉煌的大剧院。古剧院再生为书之剧场,“书籍,与爱书客们,每日,都在这里循环上演着新的剧目。”
一位设计师说,但凡书多的地方总叫人觉得舒服,原因何在呢?将信息、资讯以非物质形式来保管与携带,会更加高效,这个道理谁都明白。然而纸质书为何更令人愉悦,这个问题大家却从未认真思考过。也许还会轻描淡写地随便归结为:“说到底,不过是一种类似于乡愁的恋旧癖吧。”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对高科技所能达成的信息存储量和情报处理速度了解愈是深入,就愈是会鲜明感受到书本所具有的意义。
“书籍是人类的瑰宝。书店因为对书的敬畏之心而方显美丽。”这个世界,因为有书、有书店、有读书的人,所以如此之美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30 05: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