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85后载荷专家桂海潮明将出征太空,母校发声:为北航人骄傲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5-29 15:54:00 来源:澎湃新闻

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青年教师桂海潮即将作为新“太空出差三人组”的一员出征太空。

5月29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经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由指令长景海鹏、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载荷专家桂海潮3名航天员组成。这是我国第三批航天员首次执行飞行任务,也是我国航天员队伍“新成员”——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的“首秀”。明天(5月30日),由3种类别航天员构成的全新乘组将出征太空,执行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其中,载荷专家桂海潮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主要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在科学、航天工程等领域受过专业训练且具有丰富操作经验。

何谓载荷?航天器上装载的、直接实现航天器在轨运行任务的仪器、设备、人员、试验生物及试件等,被称为有效载荷。载荷专家从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科学研究及应用领域的科研人员中选拔,主要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

85后载荷专家桂海潮明将出征太空,母校发声:为北航人骄傲

公开资料显示,桂海潮,男,汉族,籍贯云南施甸,中共党员,博士学位,1986年11月出生,202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航空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5年9月至2014年7月,桂海潮本硕博就读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14年7月至2017年8月间,他在海外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年9月,桂海潮入选北航“卓越百人”青年人才引进计划,进入北航宇航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至今。

教学科研情况方面,桂海潮承担《深空探测导论》、《非线性控制理论》等本研课程教学任务。指导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10名,已毕业3名。其主要研究方向为航天器动力学、制导导航与控制技术;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索引论文30余篇,多篇论文发表在航天动力学与控制领域顶刊;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主持科研项目十余项。

经过初选、复选、定选三个阶段的重重筛选,2020年9月,桂海潮从约2500名候选对象中脱颖而出,成为第三批18位预备航天员中的4名载荷专家之一,也是唯一来自高校的载荷专家。2022年6月,桂海潮入选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明天(5月30日),桂海潮将出征太空,为北航人骄傲!为中国航天自豪!”2023年5月29日,在桂海潮作为神十六航天员公开亮相当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祝贺。

文章回顾称,1986年,桂海潮出生在云南保山一个普通家庭。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杨利伟成为中国飞天第一人。当时,桂海潮是一名刚刚升入高二的学生,从校园广播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振奋,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航天的吸引力。2年后,桂海潮以第一志愿考入北航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他也是当年北航在云南省录取的理科最高分。

学生时代,桂海潮是一个“特别勤奋刻苦的人”。本科期间,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以优异的表现保送读研并提前攻读博士,2014年在北航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在他的同学和同门、宇航学院教师王悦眼中,桂海潮很爱学习,喜欢不断挑战和提升自己,并且做事有股韧劲,“找准目标就一股劲儿扎进去”,遇到不懂的问题,“无论下多大功夫也要搞明白”。

这种性格也体现在桂海潮的科研工作中。他的师兄、宇航学院教师贾英宏说,读博期间,桂海潮“特别稳”,先花时间下足功夫研究基础理论,“每次去实验室,他基本都在看书”。在课题组,桂海潮出成果不是最快的,但他一丝不苟、厚积薄发,抓住关键难题不放松,博士在读期间取得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随后,桂海潮赴海外做博士后研究,2017年入选北航“卓越百人”青年人才引进计划,回到宇航学院工作。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桂海潮瞄准航天动力学与控制领域继续深耕,不断取得国际顶尖的学术成果,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不少成果对工程应用有很强的参考意义。

航空航天是北航的鲜明特色。从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专业的学生到老师,近20年的专业学习和科研积累为桂海潮执行此次飞天任务提供了直接支撑。“虽然他是作为载荷专家上天,但除了科学知识基础之外,对航天飞行器的方方面面都是非常了解的。”他的同事、宇航学院教师张晓天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29 17:45:2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秒变大型“追星现场”!原来是他回母校了
...心潮澎湃他第一时间报名通过层层严苛的选拔后桂海潮以载荷专家的身份加入我国第三批航天员队伍2023年5月桂海潮搭乘神舟十六号飞向太空那个6岁时躺在山坡放牛牧星的孩子36岁真的去
2024-05-11 17:34:00
36岁博导要去太空出差了
...国教育报36岁博导要去太空出差了——记我国首位空间站载荷专家、北航教授桂海潮①5月29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举行。这是指令长
2023-05-30 09:06:00
桂海潮:36岁大学教授“变身”航天员,珍惜机会也感到压力
...,也是我国航天员队伍“新成员”——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的“首秀”。这其中,作为我国执行载人飞行任务首个载荷专家的桂海潮,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名教授,主要负责空间科学实验
2023-05-29 18:05:00
从追梦到圆梦,诠释力耕不欺
...眼镜也能上太空后,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我国空间站首位载荷专家桂海潮的逆袭之路近日引发关注。和许多人一样,桂海潮的起点普普通通:出身于云南保山施甸县姚关镇的普通家庭,“(桂海潮及
2023-06-06 06:58:00
好消息,戴眼镜也能上太空了!
...指令长景海鹏(中) 、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右)、载荷专家桂海潮(左)3名航天员组成看到公布的乘组照片,有网友眼尖地发现,怎么还有戴眼镜的?这位“戴眼镜的”并非是职业航天员,
2023-05-29 13:46:00
导师在太空上实验课!“天宫课堂”第四课顺利开讲
...场观看了这场精彩的太空授课。其中,中国空间站的首位载荷专家桂海潮所在的北航宇航学院的同学们,坐在了中间最前排,以“天地通话”的方式“近距离”聆听了导师的精彩分享。 在约48
2023-09-22 11:22:00
...空航天大学师生一起收看飞船发射直播,见证了“85后”载荷专家,北航教授、博导桂海潮“飞天”的特殊时刻。从神舟十六号发射的直播画面里可以看出,桂海潮全程状态很不错。“虽然他们穿
2023-05-31 07:16:00
盘点航天员高考往事:桂海潮从小县城飞向太空
...出现在了公众的视野里。作为我国执行载人飞行任务首个载荷专家的桂海潮,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名教授,主要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桂海潮的堂弟桂海鑫介绍:“我们的父母都是
2023-06-05 17:09:00
...分外引人关注,那便是神舟十六号乘组“03”号航天员、载荷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导桂海潮教授课题组的学生们。导师到空间站“出差”5个月,还在学校的学生们可怎么办?网友们操碎了
2023-06-26 01:45: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胶东在线4月1日讯(记者 王向荣 通讯员 李彦霖)人间四月,万物清明,缅怀故人,遥寄哀思。刚刚过去的周末,是清明节小长假前的最后一个周末
2025-04-03 03:03: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本报北京电(记者孔德晨)记者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获悉,日前,我国两家农作物种子认证机构颁发了首批种子认证证书
2025-04-03 05:33: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本报电(闵喆)以“美丽福建·羽梦同飞”为主题的2025年闽江河口湿地“爱鸟周”科普宣教暨“两岸融合发展生态共护”活动
2025-04-03 05:33:00
这届年轻人,喜欢为“绿色”埋单(青年消费新趋势观察④)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刘少华 张力凯 管诗雨在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峨山镇,骑行爱好者在人民体育公园里骑行锻炼。肖本祥摄(人民图片)在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九水街道于家下河社区味多嘉安心餐厅
2025-04-03 05:33: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伊 霄在陕西西安大唐不夜城,着一身唐装汉服,观唐风唐韵、品唐食唐味;在山东济南野生动物世界,来一次夜幕下的奇妙探险……春暖花开
2025-04-03 05:51: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信用信息共享水平大幅提升,全国平台建成归集经营主体信用信息超807亿条(权威发布)本报记者 刘志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2025-04-03 05:53: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青海日报记者  王  晶“刘师傅,这些都是送往向化藏族乡的包裹,一共35件。”3月25日9时左右,青海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交邮融合发展中心外
2025-04-03 05:55: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大众日报记者 李 媛近日,山东青岛市市北区四方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项目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的第二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
2025-04-03 05:55: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本报通讯员  曾凤清“这不仅为企业提供了碳中和解决方案,也拓宽了生态产品价值的转化路径。”前不久,一场林业碳票交易在上海和福建三明两地间达成
2025-04-03 05:55: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本报北京4月2日电 (记者李建广)近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2025-04-03 05:55:00
让原生态手艺为家乡添彩(我的家乡我建设)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湖南古丈县青年返乡创作文化短视频,“山白”账号关注者超1600万让原生态手艺为家乡添彩(我的家乡我建设)本报记者  申智林向清标(左)和向宏俊在聊天
2025-04-03 05:55: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本报记者  王  洲前不久,驾驶员常某来到北京市公安交管局海淀交通支队清河大队执法站“领罚”。此前,常某为躲避尾号限行
2025-04-03 05:56:00
村里有座气象博物馆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本报记者  宋豪新和林村的乡村气象博物馆。本报记者  宋豪新摄台上,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解气候变化和影响
2025-04-03 05:56: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中央文明办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创建——创建工作可感可及  评估工作无感无扰(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本报记者  郑海鸥“这次评估不考察文字图片等创建材料
2025-04-03 05:56:00
“弹奏”春之曲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4月1日,在四川省宜宾市高县庆岭镇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数字化育苗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查看秧苗的培育情况。庄歌尔摄(人民视觉)
2025-04-03 05: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