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耗资8亿修出面目全非,古建先活下去方能活起来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8-22 09:46:00 来源:新京报

文物建筑开发利用是好事,但不能被办成了坏事。

耗资8亿修出面目全非,古建先活下去方能活起来

▲2022年6月9日拍摄的天水古城夜景。图/新华社

耗资8亿多却修出个面目全非?近日,甘肃天水古城的文物建筑开发利用问题,引发了社会热议。

天水古城是天水市遗存具有悠久历史的古民居建筑群落区域,保存着较为完整的明、清时代和民国时期的建筑。随着时间推移、岁月剥蚀,西关古民居建筑不可避免地渐渐处于濒危状态。

为此,2018年,天水市全面启动天水古城西关片区综合保护与利用项目一期工程,希望文保院落能够“复活”,其中省保级1处、县保级3处、保护点25处。可惜的是,目前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尤其是,修缮一新的天水古城,在商业运营后,文保院落里的部分建筑被“改头换面”,甚至危及院落安全。这让人在为文保院落“变味”深感惋惜的同时,也思考地方文物建筑究竟如何才能“活起来”。

历史街区保护利用难度更大

从央视新闻的调查报道看,花费超过8亿元修缮一新的天水古城,在商业化运营后,一些文物建筑出现了与过往历史文化的“断层”。

比如,位于天水古城内厚生巷13号的一处日式风格餐厅,是建于明清时期的文保院落。但如今,这里已看不到曾经庭院宽敞、青砖黛瓦、雕梁画栋的中式古建风貌。院中台明被木板覆盖,营造成日式风格,西厢房外还加盖了两间日式小屋。甚至,一些不当的改造危及院落安全,不可逆的文物破坏现象明显。

而公众关注的,不仅仅是单体的文物建筑受到了影响,同样还有那些具有历史意义,承载着众多文物建筑,保存在历史风貌的历史街区。这些街区,往往在较小范围内聚集了相当数量的历史建筑,“不仅可以作为历史的见证,而且体现了城镇传统文化价值”。

我国历史街区数量众多,规模庞大。北京、天津、西安、上海、广州、成都等众多城市,都有历史街区的存在。北京内城的诸多区域、上海城隍庙地区、南京夫子庙地区、平遥南大街地区、丽江老城地区、黄山市屯溪老街地区、桐乡市乌镇古街地区,都是民众耳熟能详的历史街区。

耗资8亿修出面目全非,古建先活下去方能活起来

▲2022年6月9日拍摄的天水古城夜景。图/新华社

此次引起公众关注的天水古城,也就是西关片区出现的情况,当然也属于历史街区的范畴。相比单体文物建筑,历史街区因更具开放性、更广泛地融入社会生活,保护和利用难度更大、要求更高,也更容易成为关注焦点。

为此,《文物保护法》《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和《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意见》等法律或文件,为文物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指引和规范。

尤其是考虑到文物建筑日常管理维护难度大,保护任务量大面广,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国家也明确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的保护利用。

比如,《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意见》就指出,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本体保护修缮、历史风貌维护、旅游文创开发、文化传承发展等保护利用全过程,着力解决文物建筑保护管理力量不足、日常维护保养不到位、社会力量参与不够等问题,推动文物建筑“有人管、在利用、出效益”。

此次天水古城的问题,就是在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这无疑需要引起相关方面的重视。

文保利用新挑战将持续形成

事实上,近年来,地方也在积极探索文物的保护和利用。

比如,2017年,山西启动了《山西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文明守望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实施文物建筑“巨手擎”项目,推进文物建筑认领认养工作。并于同年公布了首批供选项目名单,共列入宋、金、元、明、清、民国等时期252处市、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福建也出台了类似规定。

必须认识到,无论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的行动,保护一定都是第一位的,必须坚持文物保护红线和底线,保护只能在确保文物安全和充分利用文物保护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只有保护好,才有可依托、可利用的物质载体。这不仅攸关真正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还关系到如何在新时期传承历史文脉,做好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大文章。

特别是,如何处理好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做到城市保护与有机更新相衔接,一直是应该解决也必须解决好的大难题。历史建筑如果有所损伤,很多时候都是不可逆的,遗憾是永远的。

耗资8亿修出面目全非,古建先活下去方能活起来

▲游客在天水古城游玩。图/新华社

也要看到,即便完全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历史建筑的修缮利用都面临严峻的挑战。比如,在对历史建筑的理解上,在材料的认知和把控上,在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复现上,都面临着具体的标准与尺度问题。

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在这方面,无论如何小心谨慎,使用何等的高科技手段,都需要面对不同程度的挑战,更不用说历史建筑的日常利用,还将持续形成保护和利用的新挑战。比如,如何防止以利用之名,完全偏向于商业利益,甚至形成破坏性开发的失控局面,就是一个长期、复杂且考验管理智慧的事情。

在利用过程中,同样需要全过程的指导和监管,不能因为没有申报就将其置于监管视野之外。通过织牢制度之网,对利用主体动态管理,不仅在利用时有资质要求,在利用的过程中还要严密监管,防止不当利用危害文物安全。

利用的过程要透明,要求公布正确足够的信息,杜绝暗箱操作,探索文物保险等第三方社会机构参与监管的可能性。同时,也需要在技术、人员乃至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和加大投入,系统性地保障文物建筑的可持续保护和利用。

当然,在文物建筑的保护和利用上,还需要从高质量发展中获取动力。保护和利用从来是一体两面。天水古城的案例,就启示我们,文物建筑的开发利用不仅要对历史和文化有敬畏之心,还需要从当代角度,从游客受众角度“活化”历史建筑,让文物说话,让建筑发声。

有底蕴的文物建筑和历史街区,是一个个风格独具的历史文化博物馆,历史建筑就是其中珍贵的文物。在文物建筑利用上,既要接文脉和地气,又要立足不同细分市场,注重场景的营造和文旅产品的创意,创造性地通过文物建筑和文旅产品的结合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在有价值、有趣味、有参与性、有仪式感上下功夫。那些简单的模仿,甚至割断文脉、忽视历史联系的开发利用,实在不可取。

对于令人痛心的天水古城“变味”,尽管当地有关部门已经开展了调查和补救,但影响已经形成,最多也只能补救。当前和未来要做的,就是确保管控的制度和程序能够真正有效,确保类似事件不会再次发生。

无论如何,在文物的保护和利用中,一定要把文物保护放在第一位,开发利用是好事,但不能被办成了坏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2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工人日报社评:过度商业化令文物古建“面目全非”,代价太大
...地方文保的单选题,不允许过度商业化及无序开发给文物古建及历史风貌造成伤害。吸纳社会力量增强基层文保能力,是拓展文物保护路径的必要尝试。某种程度上,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
2023-08-22 09:29:00
...,文保院落也不是完全拒绝商业气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古建筑保护利用,一直是推动文物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如果运用得当,以商业养古城,也是很好的保护路径。但实际情况是,运营企业及经
2023-08-29 15:57:00
文保院落变“火锅”餐厅,天水古城“三不像”
...和保存较完整的明清时期居民院落群,因历史久远,不少古建民居曾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为了抢救这些古建筑,当地对西关片区启动抢救性保护,使得29座文保院落得以“复活”,其中省保级
2023-08-19 23:19:00
本文转自:中国旅游报□ 江德斌商业化开发运营是古建筑保护利用的一个有效手段,但是应严格遵守规范和标准,必须以保护历史文化为前提,且不能损害其原貌和价值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最近,
2023-08-23 06:58:00
...石都是历史的痕迹,“保护第一”的原则不得动摇。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正是因为福州政府怀揣对古建筑的珍崇,才得以让三坊七巷、上下杭、梁厝等古建筑、
2023-09-06 17:47:00
...“羲皇故里”,现存伏羲庙、卦台山等许多与伏羲相关的古建筑、古遗址、古遗迹和民俗习惯。其中,伏羲祭典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成为我省独具特色的重要文化品牌。多
2023-10-11 03:31:00
开展夏季古建筑类文物安全专项检查
本文转自:天水日报武山县开展夏季古建筑类文物安全专项检查本报讯 为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安全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夏季、汛期文物古建筑安全事故发生,守牢文物安全底线,近日,武山县文物保护
2023-07-28 00:11:00
...砖黛瓦、雕梁画栋。但如今,被商业侵袭的文保院落已经面目全非,岂不让人痛心?痛心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公帑被打了水漂,怎对得起当地人民?另一个是文保院落遭遇严重伤害,怎对得起祖宗
2023-08-21 16:02:00
守护城市历史和文脉
本文转自:湄洲日报莆田荣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厝古建筑存量丰富。市人大常委会 开展三级联动监督,对古厝古建筑保护利用开展视察调查——守护城市历史和文脉图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石苍
2023-10-19 07:33: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