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田近期召开公司2024年事业经营记者会,包括品牌执行长三部敏宏也亲自出席,而在新年度所公布未来策略规划中,不外乎着重在纯电产品的进程,原厂也提到,未来会以「0Series」作为全球电动车的主力车型,其中之前就已得知2026年会有量产版的Saloon;而在这次的会议中,其预告当年度还会再有两款0Series的车型,并且2028年~2030年都将持续推出新车,至2030年时全球会有7款。此外,本田强调,不仅会在纯电车型上持续发展,现有产品系统也会进行强化,这也包括我们所熟悉的e:HEV油电动力。
「0Series」规划进程更进一步讯息,纯电车发展初步轮廓逐渐明了
相对于欧洲车厂在电动产品的发展,日系车厂在电动车的进程也慢上许多,就以本篇的主角本田来看,账面上来说已推出几款纯电产品,包含e:N系列以及最新的「烨」,不过这两个电动子品牌主要还是针对中国地区,面对中国市场新能源车竞争激烈的场景,这样的规划也势在必行;撇除中国地区、以及e:N系列有进军到部分地区,整体来说本田目前并未有全球战略性的纯电产品,不过在2024CES展中带来的「0Series」,即会是接下来本田纯电版图很重要的要角。
从此次本田所揭露的讯息来看,0Series会在2026年正式于北美市场贩售,车款也就是先前已亮相的量产版Saloon,不过更让人惊喜的是当年还会再有两款0Series产品,包含1辆中型SUV以及1辆入门的SUV,而来到2027年时则会有3排大型SUV,虽然目前未有进一步讯息,但这款车会不会就是Space-Hub的量产版本也值得关注。至于2028年~2030年则会1年推出1款新产品,依序是紧凑型SUV、小型SUV与紧凑型轿车。从整体规划上来看,0Series在2026年正式到来后当年就会有3款新车,后续则是1年1款,并且先会是以SUV为主。
中国地区部分,其e:NS1和e:NP1已在2023年登场,在2024北京车展中原厂也宣布e:NS2和e:NP2会陆续上市,另外「烨」系列方面,先前本田表示双生车款S7和P7会在2024年末开卖,不过这回所公布的信息则有所改变,S7会维持在今年上市,不过P7则延递到2025年,而当年度还会有着GT的量产版车型,同时原厂也强调,到了2027年在当地会有10款电动车,至2035年时纯电车销售占比会达到100%。
来到本田的母国日本,其纯电产品的款式规划和上述也有些不同;首先秋季轻型商用电动车N-VANe:将会上市,到了2026年则有轻型乘用电动车,2026年将有原厂所强调能凸显操控乐趣的小型纯电动车,此外,本田也会在今年贩售于2023米兰车展中亮相的SCe:Concept量产版,其车辆采用两颗HondaMobilePowerPack可换式电池组。不仅如此,透过HondaMobilePowerPack换电系统,本田也会推出1款配备4个可更换式电池的超小型移动载具;此外,从简报上来看,本田届时还会发表搭载可换式电池的厢车,逐步扩大该换电性统的发展。
除了针对电动产品进行规画外,本田也将针对油电混合动力来强化,其升级双马达e:HEV和平台,通过e:HEV的轻量化和效率化、平台的效率化和共享化,进一步降低油耗;同时会将电动车的技术注入在油电车身上,将现有纯电车上的马达导入、形成四轮驱动的设定,相对于传统的四轮驱动,原厂强调四驱马达的最大输出在进一步提升的同时,可实现高回应、高精度的驱动力分配控制。
本田计划在2021年~2030年之间投入10亿日圆于电动车的发展上,而目前对于纯电产品已有初步明朗的进程,同时原厂也对电池有一连串规划;从2020年世代中期来看,在美国市场,与LGEnergySolution合资成立的电池工厂将于2025年投入生产,电池年产量将达到40GWh,并且利用高密度封装技术所生产的轻量紧凑型电池包将应用于0Series身上。到了2020年世代后期,会以电池为核心构建垂直一体化的电动车价值链,在加拿大,将开始自主生产与GSYuasa共同开发的电池产品,关于其主要的部件和材料,本田将分别与POSCOFutureM以及旭化成株式会社在加拿大成立合资工厂,并各自开展正极材料和隔膜的生产活动,在此同时本田也将推进其自主生产,原厂表示,目标实现北美地区的电池采购成本在现有基础上降低20%以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7 16: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