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我叫张红梅,生活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家族世代以务农为生。
我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而在农村,读书成为唯一的出路。然而,哥哥在初中毕业后选择了放弃学业,早早地离开村子与其他人一起外出打工。他辛勤劳作所得的收入被留给母亲,用以资助我和妹妹的教育。
在农村,很多人在未读完书的情况下就选择早早结婚。因此,母亲也很早就开始托人物色,希望为哥哥找到合适的婚姻对象。
很快,一个村里的大娘向哥哥介绍了一个来自隔壁村的姑娘。双方见面后留下了不错的印象。然而,由于我们家境贫困,只有几间简陋的土房,而村里大多数人都已经建起了豁然大瓦的新房。
大娘告诉父母,姑娘的家庭条件满意,唯一的问题是我们家的房子不够大,姑娘的母亲坚持要求大瓦房。
为了确保哥哥的婚姻顺利进行,父母决定为哥哥盖一套三间的大瓦房。然而,父亲粗略地计算了一下,发现这需要大约八千块钱。在那个年代,这几乎是个天文数字。
哥哥跟着村里的人外出打工,每天辛苦劳作,一个月下来也只能挣到30块钱左右。而其中一部分钱已经被用于资助我们读书,数年来积攒的钱甚至没有达到2000块。
在这样的困境下,如何筹集8000块钱盖房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难题。这让我们倍感无奈,而这笔天文数字的数目在那个年代更显得遥不可及。
我看着父母每天沉浸在唉声叹气中,尤其是母亲,整夜难以入眠。我心生焦虑,于是向母亲表达了不想继续上学的想法,愿意外出打工。
母亲生气地对我说:“我们农村人要想有出息,读书是唯一的途径。你大哥宁可自己不上学也要供你和你妹妹上学,你现在放弃了,对得起你大哥吗?”
“你必须坚持好好读书,这样将来才能摆脱像我们这样一辈子吃苦的命运。”
我虽然点了点头,但内心仍然为家里盖不上房子而担忧,怕影响了哥哥娶媳妇的计划。
第二天,我看到父亲和母亲将家里的小麦拉到集市上卖,留下家里仅有的一袋麦子。在农村,卖麦子通常是为了解决紧急问题,让人感到家庭更有底气,更有保障。
为了供哥哥娶亲,父母只得出售这些麦子,回来后母亲坐在家里,不停地叹息,几天来几乎没有进食。尽管麦子卖了,但盖房子的资金依然不够,母亲又四处借贷,却仍然差了两千块钱。
父亲和母亲商量着要去小姨家打听一下,因为他们家做生意比我们富裕一些。
小姨的婆家是由母亲介绍的,也在我们村里,母亲当初考虑到两个姐妹嫁得近些,有什么事情也方便照应。
小姨的婆家主要是卖豆腐的,公公婆婆都很能干,豆腐做得特别美味,每天小姨夫和他的父亲挑出去的豆腐总是供不应求,因此相较于我们这些仅仅依赖农田的家庭,他们家富裕得多。
由于母亲和小姨婆家同在村里,她的婆婆知道我们家比较贫困,所以基本上不太让小姨和我们往来,我们也能感觉到,因此我们家尽量避免和他们有太多接触。
然而,小姨毕竟是母亲的亲姐妹,有时候她会偷偷给我们送些豆腐,也会不时地给我和妹妹一些零花钱,说是让我们买一些文具之类的,当时的一两块钱真是可以买到很多东西。
听到父亲说要去小姨家看看,母亲其实不太愿意,因为她知道小姨的婆婆性格不太好,但是目前也别无选择,母亲只好硬着头皮表示愿意去试试。
一大早,母亲去了小卖部,买了两斤水果和两瓶酒,这样的大手笔在平时只有过年才会出现。
到了小姨家,发现小姨一家正忙着磨豆子,小姨的婆婆见母亲带着东西过来,就知道肯定是有事,因为我们两家平时很少互动。
母亲告诉他们,有人给哥哥介绍了一个不错的对象,但是女方要求家里要有大瓦房,而现在盖房子还差两千块钱。
听完母亲的话,小姨看了一眼婆婆的表情,小姨也没敢多说什么。
不知道是看在母亲介绍小姨给他们家的份上,还是看在那两斤水果的份上,小姨的婆婆也没明确表态,既没有表示愿意借钱,也没有直接拒绝。
只是瞥了一眼小姨,然后开口说:“要是我们家把钱借给你们,你们家打算如何偿还呢?”
母亲赶紧回应:“婶子,请放心。如果您真的愿意借钱给我们,我们家还有两只羊和两头猪,等到年底能卖的时候,我们一定会卖掉,确保将两千块钱还给您。”
担心小姨的婆婆仍然犹豫,母亲又补充道:“看,我们家两个女儿都在读书,成绩都很好。将来一定会有出息,我们会让家里过得更好的。”
小姨的婆婆听后说:“既然年底就能还清,都是亲戚,我就借给你们这两千块吧。但是你们要知道,我们家的钱可都是辛辛苦苦挣来的,一分一毛都是辛苦得来的。你们务必要言而有信,到年底记得还给我们。”
说罢,小姨的婆婆让小姨夫拿来了一叠钱,正好是整整的两千块。母亲高兴地接过钱,用手巾包好,放进口袋里。虽然心里有数,但当着人家的面数钱总觉得不太好,尤其是小姨的婆婆并不太愿意借款。
母亲接过钱后,连连向小姨的婆婆道谢。小姨也没想到她婆婆这次居然这么大方,竟然答应借钱给他们家。母亲对小姨说:“你婆婆虽然说话有点直,然而心意是善良的。你今后务必好好孝敬她,我们将永远怀念她所施予的恩惠。”
母亲捂着口袋回到家,告诉父亲成功借到了钱。父亲也感到有些出乎意料,调侃地说着:“看来那媒人还真不错,两斤果子送得还真是有点道理。”
母亲小心翼翼地取出用手巾包裹的钱,与父亲共同整合家中的资金,最终凑齐了8000块。我们都松了口气。
父亲兴高采烈地数了数钱,却发现其中少了一百。经过数次确认,发现是从小姨那里借回来的100块不见了。
父亲疑虑地问母亲,怀疑是不是在回家的路上不小心失落了。母亲却坚称接过钱后用手巾包好,放入口袋,绝对不可能掉。她反复检查了几次,确实发现缺少了100块。
母亲无奈地坐在板凳上,感慨地说:“当着人家的面,我也不好再嘀咕,毕竟人家愿意借给我们已经不容易。如果当着人家的面怀疑点钱,那不是不相信人家吗?”
父亲劝解说既然人家愿意借钱给我们,就说明人家不会刻意少给100块。他叮嘱我们不要把这事说出去,以免伤了大家的感情。
无奈之下,父亲将家里几只下蛋的老母鸡卖了,终于凑齐了盖房所需的8000块。
随着11月的临近,房子顺利完工,哥哥也顺利迎娶了新娘。
嫂子的品德真是让人感动,她的言谈温文又柔和,我总是很愿意与她聊天。令我感动的是,结婚的第二天,嫂子主动取出了她陪嫁的5000块钱。
她向我们表示,家庭的艰辛不容忽视,甚至特意投资盖了一座房子。为了缓解家里的经济压力,她要求母亲拿这笔钱先偿还欠款,并为我和妹妹留下一些供我们读书之用。
母亲紧接着就将亲戚家欠下的钱先行还清,因为表哥们也正面临婚嫁之事,需要资金支持。至于小姨家的贷款,母亲等到年底把家里的猪和羊卖了之后,立即赶去了小姨家。
在上一集上卖掉了一些油条的收入,母亲还买了两只烧鸡一同带给了小姨家。在将钱交给小姨夫的时候,母亲提出让他核对一下数目。虽然小姨夫是个老实又朴实的人,他信任我们家,坚信这笔钱一定不会有差错。
然而,母亲仍然在小姨夫面前亲自数了一遍,确保无误后才交付给了小姨夫。小姨夫有些不好意思地表示母亲实在太客气了。
临别之际,小姨的婆婆说让母亲把带去的烧鸡带回家,留着我们家过年吃,只留下了油条。那时候,能品尝到白面馒头都算是一种奢侈,更别提油条和烧鸡了。
小姨的婆婆坚持要送烧鸡给母亲,但母亲却感激地拒绝了:“您曾经对我们家帮助良多,我们至今都未好好回报您,这烧鸡就当是小两口对您的谢意,您的恩情我们永远铭记心间。”
婆婆听后欲言又止,最终说:“咱们本是亲戚,你们一家人实在厚道,以前我确实有所不对,今后咱们两家应该多交往。”母亲即将走出门时,婆婆又补充道,愿意传授父亲做豆腐的手艺,虽然不是大赚之道,但养家糊口足够了。
母亲欣喜异常,毕竟很多人都想向他们请教做豆腐的技艺,但他们一直不肯轻易传授。他们家制作的豆腐在附近十里八乡都享有盛名。
虽然村里还有别家也在做豆腐,但和小姨婆婆他们家相比,味道明显逊色不少。这说明做豆腐也讲究一些独门绝技。
母亲兴高采烈地回到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父亲,而父亲也由衷地欣喜不已。
在小姨公公婆婆的引导下,我父亲很快掌握了豆腐的制作技艺。尽管我们家并未在村里设摊贩售,父亲每天早早完成制作后,就骑着车子驶往镇上推销。这种安排避免了与小姨家业务的竞争,保持了和睦的家族关系。
逐渐地,我们家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父亲接着向别人学习了制作豆皮和豆干的技能。他为人正直,做生意从不欺诈。父亲一直坚持着,我们的东西必须真实可靠,不能通过欺诈手段赚取不正当的财富。他认为,经商的关键在于诚信,唯有如此才能留住顾客。
得益于父亲的诚信经营,我们家的生意日益兴隆。最终,父亲在镇上租了一间门面,每天的营业都很红火。
由于父母亲的生意繁忙,哥哥早已不需要外出打工,全心投入到家里的豆腐生意中。我们家的生活逐渐好转。
我们家的现状离不开亲戚们的支持,尤其是小姨家。因此,每逢节假日,母亲总会携带哥哥带上礼物,拜访亲戚们。
小姨家离我们家很近,母亲常常让哥哥去看看有没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在农忙时节,母亲也会安排哥哥先去小姨家帮忙。
我考上了中专,在镇上的小学担任了一名教师。妹妹则成功考入大学。
随后,哥哥在我们家豆腐店旁边开了一家小吃店,与嫂子一同投入小吃业务。我们家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
在这一年,我家正好迎来了母亲60岁的大寿。乡下人通常不太重视过生日,只有在整岁的时候才会有一番小庆祝,家人聚在一起欢笑其乐融融。
我们这几个兄弟姐妹商议着,决定请舅舅和大姨小姨一同参加,趁着母亲生日的机会,让亲戚们欢聚一堂,也感谢他们曾经对我们家的帮助。
然而,母亲却谦虚地说:“还是算了吧,我们一家热闹热闹就好,何必麻烦别人呢?他们来了也定会带上礼物,这不是为难人家吗?还要收人家的东西。”
我们都觉得母亲说得有理,确实不想给亲戚们添麻烦,更没有意图要他们送礼物。于是,我们决定不邀请任何人,只是在哥哥的小吃店里为母亲办了一个简单的生日聚会。
我特意用醒目的红字写了一张告示,贴在了豆腐店的门上。早上,哥哥和嫂子就开始忙碌,准备了丰盛的饭菜。
当我们正准备坐下享用美食时,小姨推开了门走了进来。她看到门上的告示后笑着说,刚才路过豆腐店时还纳闷门口为何贴着休息的字样。
小姨突然意识到今天是母亲的生日,急忙取出一个小盒子。打开一看,里面居然是一对精致的金耳环。
母亲谦卑地摆手说:“这份礼物太昂贵了,我真的不能接受。”
小姨笑着回应:“这是我婆婆早就让我准备的,原本就是想在今天送给你的。正好赶上你的生日,就当作是生日礼物吧。如果你不要的话,我回去可就难交差了。”
原来小姨的婆婆特意让她为母亲购买这份礼物。而接下来,小姨透露了一桩让我们大吃一惊的事情,解开了其中的谜底。
小姨回忆道,当年他们向小姨家借了2000块钱,却发现其中少了100块。当时,小姨的婆婆和小姨都毫不知情。
母亲去借钱的时候,小姨的公公正在外面卖豆腐。回来后,他才发现钱被借给母亲了,立即感到不妙,说:“糟糕,那不够2000块了。”
小姨的婆婆急忙询问情况,小姨的公公解释说当时没有零钱,于是他拿出一百块钱找零给别人,回来时忘了告诉小姨的婆婆。
全家听后都感到意外,然而钱已经借出去了,情况变得棘手。
再也不敢到我们家提起,担心我们会误会他们是有意的。毕竟之前小姨婆婆的态度摆在那里。
后来,当母亲带着应还的钱前去时,他们并没有提及少了100块钱的事情。这让小姨的婆婆感到更加不好意思,于是她提出愿意亲自教父亲制作豆腐。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家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而他们一直没有忘记当初对我们的帮助,在每个节日和重要时刻都会送来慰问。
小姨的儿子结婚时,我们家送出了一份价值8000块的大红包。小姨的婆婆一直夸赞我们家的为人实在,认为既然我们对他们家如此好,他们也应该有所回报。
听完小姨的述说,我不禁感叹小姨的婆婆是一个胸怀宽广的人。尽管当初他们并非有意少给100块钱,但老太太却愿意主动分享制作豆腐的手艺给我们,这绝非一般农村老人所能比拟的。
回想起小姨的婆婆当初不仅帮助我们解决了困境,还悉心传授手艺,让我们有了今天幸福的生活。母亲嘱咐我们不仅要对他们好,也要对小姨关心备至,特别要尊敬小姨的婆婆。
庆幸的是,当初我们没有将少100块钱的事情揭示出来。否则,我们可能不仅享受不到现在的幸福生活,甚至可能失去与小姨家的亲戚关系。
家人之间的相处方式就是如此,增加信任,减少猜疑,互相容忍,才能使关系更加持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10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