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这个统治者太蠢,良民被硬生生逼成了反贼,最后导致国家灭亡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30 16:55:00 来源:戏说三国

这个统治者太蠢,良民被硬生生逼成了反贼,最后导致国家灭亡

崇祯皇帝

大明王朝在崇祯皇帝的手里为什么会产生雪崩式的垮塌呢?最根本的原因是土地兼并愈演愈烈,以皇帝为首的姓朱的皇亲国戚们通过兼并,拥有最多的土地;地方上的豪强们跟着效仿,土地就慢慢地从农民的手里全都集中到了皇亲国戚和地主豪强们手里。

比如万历皇帝把最宠爱的儿子朱常洵封为福王,封地在河南。万历皇帝不仅在他大婚时为他花费了30万两白银,还赐给他良田40000顷。在遭到群臣劝告和阻止后,万历皇帝才不得不把这个数字才减半。而河南一下子划不出这么多良田,就从邻近的山东和湖广划拨。

从万历皇帝到崇祯皇帝,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土地越来越集中于皇亲国戚和豪门富户手中。崇祯年间激起民变时,河南土地兼并到了什么程度呢?豪门手里握着的土地少的有500多顷,多的1000多顷。在河南,除了皇亲国戚外,土地集中于最有势力的四大豪门。

这四家豪门被老百姓称为“四凶”——曹家、褚家、苗家和范家。这四家豪门蓄养了凶悍的仆人几千人,平日里横行州府,夺人田宅、奸淫掳掠无恶不作,甚至杀人也视同儿戏。尽管犯下累累罪恶,老百姓不敢怒更不敢言,官府心知肚明,却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

土地兼并如此严重之下,老百姓本就已经难以谋生,崇祯皇帝治下的朝廷还要对老百姓勒索“三饷”:辽饷,用于辽东的军事需要,以对付后金军队;剿饷和练饷都是为了对付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军。崇祯皇帝当政时的大明王朝屋漏偏逢连夜雨,偏偏赶上了连年不断的天灾。

据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统计:在江苏苏州富庶之地,自耕农只占了十分之一,十分之九都已经沦为佃农。农民一年到头辛辛苦苦耕种一亩地,好的年头收入多的也就3石,年头不好的时候只有1石,而交给地主的佃租最少也要将近1石。

这就意味着,如果老天赏饭吃,佃农们辛苦一年兴许还能有3石的收入;但那时候天灾连绵不断,佃农们辛苦一年只能有1石的收入,往往是今天刚交完了佃租给地主,明天就不得不又向地主借高利贷过日子,否则就没办法活命了。这也就意味着,佃农永世不得翻身。

这个统治者太蠢,良民被硬生生逼成了反贼,最后导致国家灭亡

明末天灾的惨状

崇祯刚即位的第3年,也就是1629年,朝廷礼部一个有良知的小官员马懋才回了一趟老家陕西延安府。当时的延安府是受灾最严重、世道最悲惨的地方。马懋才回来后无限悲痛地向崇祯皇帝上了一道奏章,描述延安府的惨境。

马懋才说,从去年以来,延安府没有下过一滴雨,草木枯焦。到了8、9月间,老百姓只能采摘山间的蓬草充饥,蓬草吃没了,就吃树皮。树皮吃没了,就到山里挖石块填肚子,但往往几天后就因无法排泄而腹胀身死。

那些不甘心吃石块而死的人就聚集为盗,只要家里有点积蓄的人家都会被抢个一干二净,官府也无可奈何。

安寨城西有个粪坑,每天都有无可奈何的父母把他们的小孩扔进粪坑里,被扔进粪坑的小孩嚎啕大哭,有的抓粪便吃。第二天早上,粪坑里的小孩全都死了,但又有新的小孩继续被丢进粪坑。

同时,诡异的事情发生了:往往小孩子或者独行的大人一出了城就再也没有回来,直到后来见到了城外的饥民以人骨当作柴火煮食人肉,才知道那些失踪的大人小孩都被饥民给杀死并吃掉了。

但吃人肉也只不过多活几天而已,因为过了几天后,他们就会面目红肿,内发燥热而死。就这样,到处都是人的死尸,臭气熏天。政府在城外挖了几个大坑来埋葬死尸,每个坑都可以埋葬几百具尸体,马懋才回到家乡时,这样的坑已经装满了3个。这是县城,远离县城的乡下更是不知道死了多少人。

马懋才在他的奏章中痛心疾首地说,一个小县如此,大县更是可想而知。一个地方如此,别的地方也可想而知。老百姓为了不死,只有流亡,可是各地都是如此,流来流去,就成了遍地都是流民。流民到最后都变成了强盗和反贼,所以,三秦之地遍地都是强盗和反贼了。

这个统治者太蠢,良民被硬生生逼成了反贼,最后导致国家灭亡

明末驿站

正如这位礼部小官员马懋才所说的,大明王朝末年崇祯皇帝当政时期,老百姓受到土地兼并、三饷勒索和天灾逼迫的压榨,纷纷流离失所,越来越多原本安分守己的良民被逼上绝路,从良民变成流民,从流民变成盗贼,又从盗贼变为反贼。

这里再讲一个偶然事件。崇祯皇帝即位不久后,有一个叫毛羽健的御史,他是个典型的“妻管严”。一次,他趁老婆回老家探亲的机会,在京城偷偷纳了一个小妾,他没想到这事被远在千里之外的老婆知道了。

这还了得?背着老娘纳妾?御史的老婆怒气冲天,马上动身赶往京城。正当御史和小妾颠鸾倒凤的时候,老婆从天而降,御史只有跪地求饶的份。御史的老婆何以如此神速赶来京城呢?就因为她利用了当时最先进的驿站系统,她是坐着驿站的车马赶来的。

古代的驿站是多功能的,既是政府的招待所,也肩负着国家邮政和信息传递中心的职能。正是得益于遍布全国的密密麻麻的驿站,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公文往来、官员的交通往返才能得到及时而又必要的保证。

毛御史受了老婆的气,他拿老婆没办法,就把一肚子的怨气都算在了驿站系统上面。于是,这位御史向崇祯皇帝上了一道奏章,在奏章里,他充分论证了驿站的弊端和祸害,最后建议崇祯皇帝裁撤全国的驿站。

而另一个叫刘懋的给事中也跟着附和毛御史,说,如果裁撤驿站,不但可以禁止官员们借驿站揩国家的油,还可以裁掉驿站工作人员,为国家节省一大笔财政支出。崇祯皇帝本就乐意干这种事,因为省下来的钱可以进他的小金库啊。

于是,全国所有驿站全被废除,所有驿站数以万计的驿卒全都失业了。前文所述,老百姓已经在“土地兼并、三饷勒索和天灾逼迫”之下难以活命,驿站没了,失业大军里又添了驿卒这股力量,他们无以谋生,只好加入流民、盗贼、反贼的洪流之中。

这个统治者太蠢,良民被硬生生逼成了反贼,最后导致国家灭亡

李自成

而失业的驿卒中,就有一个叫李自成的。后来也正是这个叫李自成的人,用了15年的时间,最终把崇祯皇帝逼到煤山上吊自尽,直接终结了大明王朝276年的统治。说到底,还是像崇祯皇帝这样的统治者太蠢,使得千千万万个李自成这样的良民都被硬生生逼成了反贼。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30 19: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李自成:答应我3个条件,我立刻俯首称臣!崇祯:我还是死了算了
...朝的兴衰,不光是看天时地利人和这些外在条件,还得看统治者的本事和决断力。明朝在崇祯十七年走向了尽头,这一年也是对皇帝能力和魄力的极大考验。崇祯皇帝虽然工作勤奋,爱护百姓,但在
2024-12-30 09:20:00
李自成逼近北京,崇祯皇帝的迁都之议
...一次上朝当中,崇祯皇帝便对大臣说:“诸位爱卿,对于反贼气焰嚣张这个问题怎么解决!”不过当时的大臣对于这件事情都心知肚明,但是没有一个人提建议,在这样的情况下崇祯皇帝只好无奈的
2023-11-14 05:54:00
吴三桂“兴明讨虏”这个旗号为啥不靠谱
...然是因为吴三桂后来反清,而且还有很大机会推翻清朝的统治者,为历代皇帝所痛恨,乾隆时期大搞文化宣传工作,编纂《贰臣传》《逆臣传》等书,吴三桂居于《逆臣传》之首,可见对其痛恨之深
2024-04-26 12:24:00
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不怪崇祯皇帝,但跟他绝对脱不了干系
...王朝。从个人素质来看,他无疑是一位勤奋且富有抱负的统治者。他登基后迅速铲除魏忠贤及其派系,旨在恢复朝政的清明。这一系列举措彰显了他的果断与责任感,历史学者对此高度认可。然而,
2024-12-15 17:41:00
崇祯自缢后,他的尸体去了哪里
...折扣,要知道在古代,因为忠君爱国的思想统治百姓对于统治者是有着极高的信仰的,面对自己国家的皇帝受如此待遇,你认为他们会真的去拥护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顺政权吗?同样明朝的东林党以及
2024-06-24 21:45:00
明末和清末的统治者到底谁更昏庸
前言明清两朝,均享国二百七十六年,那么这两朝的末代君主,孰为更昏庸?两朝盛极而衰,万民涂炭。当这古老帝国面临最黑暗的时刻,君主的作为与表现尤其关键。崇祯与溥仪,两位别具一格的皇帝
2024-01-10 09:53:00
崇祯接手“烂牌”所以没打好,皇太极的更甚为何打得好
...末代皇帝崇祯刚刚成年,仅仅只有十八岁,而清朝这边的统治者皇太极三十六岁,虽然皇太极的年龄是崇祯的两倍,可崇祯所拥有的江山面积却是皇太极的数十倍之多。同时,两个国家的兵力对比也
2023-08-03 20:22:00
攻陷洛阳对李自成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崇祯十四年之前,这数年时间里,张献忠才是天下第一号反贼。张献忠早在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时,起义军攻克凤阳后,就号称“古元真龙皇帝”,成为明朝朝廷及崇祯皇帝最愤恨的巨宼。
2023-06-11 13:55:00
...治时期的情况进行一个比较,我们就会发现这两位明朝的统治者,他们确实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一、魏忠贤比崇祯更有威望。我说魏忠贤比崇祯更有威望,是指魏忠贤在他的部下那里,比崇祯在他的
2023-08-09 14:0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
温州永嘉:千年诗画焕新彩,谢灵运后裔何以诗意栖居?
提到中国的山水诗,便绕不开一个名字——谢灵运。公元422年,谢灵运被调任至永嘉担任太守,他遍历诸县,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山水诗篇
2025-10-15 15:53:00
“感知幸福中国行”吉林主题参访活动第五天,走进集安触摸千年历史脉络,品味边城烟火气息
10月15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 “感知幸福中国行” 吉林主题参访活动步入第五天。来自境内外的30余位媒体记者与网红大V组成的参访团走进集安
2025-10-15 21:39:00
庐江惊现三座东汉古墓!系农田改造时发现,出土铜镜光可照人
大皖新闻讯 古墓墓室顶部严丝合缝,墓砖一头宽一头窄,且带有弧度,体现了古人技艺的高超。连日来,在庐江县移湖街道八里社区陈老屋村民组的一处高坡上
2025-10-15 00:26:00
以笔为缰,挥毫间见民族风骨——《战马》佳作赏析
“没想到能在长春看到徐老的作品,太惊喜了!”在长春美术馆,一位观众发出由衷感叹。“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
2025-10-14 20:30:00
西安一市民赴广西捐赠抗战文物 “这是日寇侵华的铁证”
“这枚纪念章既是战利品,也是日寇侵华的铁证,通过它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创造未来!”最近,为帮助讲好“飞虎队”故事
2025-10-14 20:45:00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
学府东街站位于小店区东中环路与龙保街、学府东街的交叉口之间,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该站工程名为学府街东口站,公示名为龙堡站
2025-10-13 20:17:00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