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代私藏盔甲为何就要被绞死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02 15:0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古代私藏盔甲为何就要被绞死呢?不仅自身难保,全家都要受牵连,这是为何呢?难道弓箭和刀具杀伤力不是更大吗?铠甲为何让我们朝廷这般忌惮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私藏盔甲如同谋反

很早的时候,布衣也是可以佩戴兵器的,韩信穷的饭都吃不起,还整天抱着一把剑,李白还曾仗剑走天涯,并且刺伤过一些歹徒,但是从宋朝开始不让随便携带武器了,你看《水浒传》的好汉出门就是带一把朴刀,这种刀说起来是武器,其实和百姓割草、砍柴的刀差不多,不再官府严禁的范围,一般来说官府所禁止的是弓、箭、刀、矛,私藏矛罪行比较轻,就是放牢里关个一年半,私藏弓弩两年半,当然这也要看数量的,比如私藏了三张弓弩,就要流放2000里,但如果私藏铠甲,那基本是死刑起步。

老话说的好:“一甲顶三弩,三甲进地府”,如果你私藏了三副铠甲,就要被绞死,如果数量多了,满门抄斩也是有可能的,古代朝廷政斗,往对方家里偷放几张弓箭,说不定皇帝还会网开一面,毕竟古代经常有刺杀官员的事件,家丁弄点儿武器防防身,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但要是往对方家里丢几副盔甲,不用别人去告状,皇帝肯定要暴跳如雷,判他个全家流放都是轻的。所以古代被冤枉的大臣,很多都是被搜查出的盔甲,从而被抄家灭族,盔甲和弓箭虽然都是古代军队常用的武器,但私藏盔甲就意味着谋反。这是十恶不赦的大罪,任何皇帝都难以容忍,那么盔甲为何有这么高的地位呢?

盔甲的重要程度

盔甲虽然不是进攻性武器,但它在战场上的作用比弓箭长矛重要多了,古代的精锐士兵如果不穿铠甲,估计只能打个三两个人,但是穿上一身重甲,对上十几个没穿甲的人也能不落下风,古代两军对垒,铠甲精良的一方往往会占据优势,而身穿盔甲的正规军,去山上剿匪等任务,那几乎是碾压。当初李世民争夺天下的时候,之所以在战场所向披靡,就是因为有一只玄甲骑兵部队,一支几千人的部队,如果都能装备重甲,那就是王牌军队。努尔哈赤凭借13副铠甲最后成就霸业,可见铠甲的重要性,不过,铠甲的制作非常繁琐,你让一般的铁匠去制造,他们根本做不出来,可能要么就制造出来了,却重达七八十斤,手脚也不灵活。穿在身上路都走不动,所以凯甲的制作工艺都是掌握在朝廷手中,如果说家里准备几件兵器,跟官府解释说是用来防身的,这还能解释得通,但你家里藏了铠甲,你要怎么解释?难道也是用来防身的,一副铠甲五六十斤,你不可能整天穿在身上吧。

而且铠甲制造技术掌握在朝廷手中,普通人是怎么搞到手的?又为何处心积虑的搞盔甲,所以说这东西一旦搜出来了,根本解释不通,除了谋反,皇帝想不出别的理由,而谋反是属于十恶不赦之一,绞死都是轻的,重的话就是夷三族了,古代有不少重臣就栽在了这个盔甲上面,盔甲在战场的作用十分重要,可以说决定了胜负,所以朝廷不让民间私藏。而且盔甲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能够搞到盔甲的要不就是一方豪强,要不就是镇守一方的大将,如果他们私藏铠甲对于朝廷的威胁很大,因此古代严禁私藏甲,三副以上就是死罪,根本没有任何解释的余地。

西汉的周亚夫地位高,他是周勃的儿子,论身份地位,他是侯爵,论功劳,他平定了七国之乱,还是景帝时期的丞相,周亚夫晚年时期他的儿子找人打造了五百副铠甲,准备给周亚夫陪葬用,但是周亚夫的儿子给工资不痛快,这事儿被工人捅出去了,汉景帝大为震惊,派人把周亚夫抓起来审问,当时司法部部长审问他,周亚夫知道自己逃不过一劫,加上审判官员又冷嘲热讽,最后他绝食五天,吐血而亡。

总结

之后的王朝,皇帝要对付哪个权臣了,其他的大臣马上就会网罗罪名,在这些罪名当中往往有私藏铠甲这一条。因为这一条好落实,晚上趁人不备,我们他家里塞一些,然后白天带人搜出来,而这罪一旦落实了,基本是无法翻身的,用在古代政斗是无往不利,比如胡惟庸、在比如刘瑾,这些人的罪名中都有私藏盔甲这一条,刘瑾更是因此被凌迟处死,所以如果穿越到了古代,千万别碰这玩意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2 17:45:3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箭之类的兵器。而士兵防守,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盾牌和盔甲了。盔甲又称甲胄,盔是保护头部的,铠、甲是保护人体的心脏和腹腔的。那么在战场上,盔甲到底有没有用?铁血军仅举两例,大家就
2023-08-19 11:23:00
为何古代交战的时候要放箭
...米左右。古代的弓箭,一般在有效射程内,虽然无法穿透盔甲,但是普通士兵所穿的铠甲还是会有所损伤的,对于一些重型铠甲,普通的箭弩是无法穿透的。所以理论上不存在穿不透的盔甲,只是没
2023-04-25 16:24:00
古代盔甲刀剑根本砍不透,为何还会大量伤亡
...这种兵器直接打在肉身上还有点杀伤力,但一旦对方穿了盔甲之后,根本就打不动。刚开始人们都是穿布袍战斗,像《木兰辞》中就提到“脱我战时袍”。后来有人发现如果把布袍换成铠甲,被对方
2024-05-25 14:45:00
水浒传中此人防御力最高,三人联手才将其击败
...最高呢?笔者觉得李逵的防御力就很高,他作战时从不穿盔甲,而且还喜欢冲锋陷阵。照李逵的这种打法,如果李逵的防御力不强,他肯定活不到《水浒传》最后。李逵的防御力体现在哪里呢?他基
2023-06-05 11:14:00
汉朝以后,为何游牧民族变得不好战胜?
...般不会持有铠甲,并且官府还严厉规定里,禁止擅自制造盔甲。虽然官府不会因百姓贩卖大刀处置他们,但是,一旦发现他们家中有盔甲的话,就直接会被严厉处罚。纵观历朝历代,几乎每个朝廷都
2023-05-26 12:25:00
古代为什么就是不能私藏铠甲
...具备杀伤性,但在朝廷眼中却还是处于可控范围。不过,盔甲与兵器却完全不同!在古代,由于古人冶炼技术落后,加之工艺繁杂,打造一副铠甲,一般至少需要三四十名工匠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锻造
2023-05-05 16:19:00
古代私藏铠甲会有杀身之祸吗
...么你是不是有了很大的底气?是不是想吼出那句:还有谁!盔甲能有效防止弓箭、刀枪甚至火绳枪的攻击,古代战争中,盔甲在战场上的作用是决定性的,谁的盔甲更多、做工更精良,谁在战场上就
2023-07-27 06:01:00
古代人打仗为何再热也不能立即脱掉盔甲
...,将士们手持利刃,为国家和荣誉而战。一件件精美绝伦的盔甲,见证了无数将士的血与泪。它们闪烁着冷冽的光,仿佛在诉说着这些铁衣背后的故事。在那个讲究个人武艺与胆略的年代,盔甲犹如
2024-01-04 13:59:00
真实的清军到底穿什么样的衣服
...,并且只有八旗子弟才有如此隆重的装扮。八旗铠甲这些盔甲的开头也不小,因为它的质地坚硬,装饰又极为巧妙,能够保存很长时间,所以盔甲往往采取世袭制,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其他的佩刀
2023-04-22 10:0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太原地区反顽斗争从这里开始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古交市南头村“抗战一面旗 红色堡垒村”红旗雕塑。张澍宏 摄 清晨,微风徐来。81岁的古交市南头村村民郝太平
2025-08-28 07:20:00
信念坚如磐 驱寇复河山——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四)“爹!您耐心的(地)等着吧!胜利的日子就快来了……明年就要反攻日本,那时候才是咱们团圆的时候
2025-08-28 07:48: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黔北老兵张振鑫的烽火与平凡
115地质队老宿舍区位于清镇市东北,低矮的红砖房整齐排列,院落纵横。岁月浸染下,砖色深沉。狭窄的巷道,如时光的脉络,连接着过往与当下
2025-08-28 05:00: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张龙海:我在息烽守护年轻的“七烈士”
清晨,息烽县阳朗村薄雾未散,59岁的张龙海已握着扫帚清扫147级台阶上的落叶。这里是张露萍等七烈士纪念碑。每一级台阶都分为七步
2025-08-28 05:01:00
文物出道计划 | 莽嘟嘟的贵州汉代袖珍孤品
编者按:文物很i(内向),文创帮它“开麦”!《文物出道计划》以贵州省博物馆上新的文创为引,通过文创复刻的文物细节,从“年轻化
2025-08-27 10:23:00
近日,“鲁迅故里景墙画面是否误导青少年”一事引发热议。孙姓女士在社交平台发帖,认为景墙中鲁迅吸烟画面可能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2025-08-27 11:34:00
胜战·2025丨佛堂变战场!别再说福州没硬仗!162名普通警察以命护城,这段记忆,我们从未忘记。
2025-08-27 11:38:00
父辈的抗战丨微山老兵李延广身藏麦田,躲过日军小队搜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康岩 通讯员 刘冲 从微山湖畔扛着红缨枪的儿童团团长,到战火中穿梭送信的少年通信兵;从解放战争里冲锋的战士
2025-08-27 13:24:00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医知学社”三下乡队伍参观胶东革命纪念馆
近日,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医知学社”三下乡实践团队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烟台市的胶东革命纪念馆开展参观学习活动。通过深入了解胶东地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革命历史
2025-08-27 16:58:00
筝鸣时评丨一位守陵人,一座忠义城
大众网评论员 姚双玉8月27日,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行
2025-08-27 17:25:00
隐秘战线上的无声丰碑——探访威海贝草夼地下交通站纪念馆
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 潘佳蓬 李孟霏 实习生 沈语侬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里
2025-08-27 17:26:00
“中国好人”杨智忠:24年,720名烈士,56次“回家”!
大众网记者 梁小童 潍坊报道8月27日下午,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行
2025-08-27 17:35:00
台湾青年巩义行:触摸千年文脉,沉浸体验中原文化魅力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8月24日,台湾青年“品读郑州”交流活动走进巩义市,二十余位来自台湾的青年先后造访石窟寺、杜甫故里与永昭陵
2025-08-27 18:43:00
用24载光阴换56次团圆——记“中国好人”杨智忠
大众网记者 郑健 潍坊报道在山东潍坊有一位老人,用人生最宝贵的24年,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守望。他不是英雄,却守护着700多位英灵
2025-08-27 19: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