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雷山鼓藏节:苗族文化盛宴 乡村旅游名片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12-01 05:59:00 来源:贵州日报

11月30日,为期13天的雷山县西江镇黄里苗寨鼓藏节在意犹未尽中落幕。“我们寨子13年一次的鼓藏节,通过亲戚走动、同饮共乐让村民们互相了解和增进友爱,让我们黄里苗寨被更多人看到。”该村的“鼓藏头”杨凯平难掩内心的激动。

由于雷山县各村寨过鼓藏节的时间点不尽相同,有的早几天,有的晚几日。11月中旬,雷山县报德村、脚猛村、干角村就已开启2023年的鼓藏节活动,最晚村寨的鼓藏节将会过到12月。在2023中国·雷山苗年暨鼓藏节于11月16日开幕以来,这里不仅是当地群众的歌舞盛宴,也成为外地游客的打卡热点。

节日期间,拦门酒、跳芦笙、讨花带等丰富的民俗活动令人眼花缭乱。雷山以传统民族节庆为文化名片,吸引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据雷山县相关部门测算,该县11月11日至26日共接待游客48.4万人次,过夜游客7.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过5.2亿元。游客覆盖了全国3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客源排名前5的省份分别为广东、四川、江苏、浙江、山东。

鼓藏节的前世今生

鼓藏节,苗语称为“nongx niel”,直译过来即为“吃鼓”,意译为“鼓藏节”,是苗族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鼓藏头”是由苗族群众选举产生,在鼓藏节期间掌管祭祀祖先和社会事务的人物。

作为至今仍在传唱的经典,《苗族古歌》之《十二个蛋》记录了苗族先祖姜央举办鼓藏节来祭祀蝴蝶妈妈的故事。在雷山,关于鼓藏节的起源,蝴蝶妈妈的传说是广泛流传和被接受的版本之一。

贵州省苗学研究会首任会长、哲学教授李廷贵在《简论苗族的社会组织》一文中指出,苗族古代社会的基本单位是鼓社。苗族先民最早举行祭祖活动时,只祭祀女性祖先,鼓社用枫木鼓象征着女性祖先蝴蝶妈妈的安息之所。

在雷山苗族世代相传的文化里,鼓象征着祖先,鼓是宗族的标志,一个鼓代表一个家族,是维系亲情血缘的纽带。所以,鼓藏节的仪式与活动都会以“鼓”为核心来进行。

贵州大学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申敏长期从事地方民俗文化研究,他向记者介绍,鼓藏节是近几年的说法,在历史上它叫“吃鼓藏”。吃鼓藏有着数百年历史,十二年为一个周期,苗族同胞遇到收成不好或是其它不顺心之事时便会举行“吃鼓藏”仪式,一次仪式举办三年。第一年为起鼓年;第二年为跳鼓年;第三年为送鼓年,其中送鼓年最为隆重。

“如今雷山的鼓藏节被简化了,一般是13年过一次,一次过13天,各村寨按照自己传承多年的纪年法则记事、过鼓藏节。”雷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雪解释道,因为各村寨过鼓藏节的时间有所不同,所以从全县来看,年年都有不同的村寨在过鼓藏节。

苗族文化的展示窗口

鼓藏节沿袭传承着苗族传统习俗,生动鲜活地展现着苗族的历史与文化。2006年,苗族鼓藏节入列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雷山举办盛大隆重的鼓藏节,再次成为苗族文化的集中展示窗口。

在舞动的芦笙场上,各式各样的黔东南苗族服饰、银饰成为场上的焦点。银饰上的篆刻纹样、服饰上的手工刺绣都蕴藏着苗族历史的文化烙印。以蝴蝶、鸟、鱼、龙为主要内容的纹样表达着苗族先民在迁徙中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很多期待如今都变成了现实。

头上的银花帽伴随着苗族妇女轻快的步伐碰撞出欢快的响声;芦笙悠扬婉转的曲调声与衣服上银饰“叮叮”的碰撞声相得益彰,愈发悦耳;跳舞的男女老少一圈又一圈地将吹芦笙的小伙们围了起来……

在现场气氛的带动下,观众席上的游客们情绪高涨,随着芦笙曲的节奏舞了起来,芦笙场与观众席相互呼应、热烈欢快。

“非常喜欢开幕巡游和每个展演节目,让我对苗族有了更深的了解。之后会在朋友的带领下去村里体验鼓藏节。”来自内蒙古的游客张丽云兴奋地说。

距离县城13公里的黄里苗寨同样热闹。11月24日晚上八点半,“鼓藏头”杨凯平举着火把点燃了芦笙场中央高高垒起的柴火垛,随着篝火慢慢燃起,盛宴开启。

在杨凯平媳妇和女儿的带领下,村民们盛装打扮围成圆圈,边吹芦笙边跳舞,在欢乐热烈的气氛中,感受过节的喜悦畅快。

芦笙舞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苗寨,只要有人吹奏芦笙,其他人必定以舞蹈相伴。在芦笙场上,男子吹笙在前,妇女执帕摇铃在后,随笙乐而舞,左右交替前行,场面蔚为壮观。苗族同胞在传承中不断丰富“芦笙舞”的内涵,一到过节,便会以经典的芦笙舞来庆祝这欢乐时刻。

文旅融合的创新活力

自2000年以来,雷山开始连年举办苗年文化活动,至今已经是第22届。苗年、鼓藏节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已经成为了雷山文化旅游的一个品牌节庆活动,是雷山乡村旅游的一张文化名片。

申敏表示,传统的“吃鼓藏”是一种祭祀活动。如今的鼓藏节,在形式与内容上有了更丰富的呈现方式:12道拦门酒、篮球赛、璀璨烟花、篝火晚会、姑妈回娘家、讨花带……传统民俗文化的神韵同现代生活气息相得益彰。

在申敏看来,鼓藏节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文化旅游为当地群众带来收入,是现代语境下“非遗文化+”的立体化呈现。“做好鼓藏节的活态传承,最重要的是将鼓藏节与今天的社会需求相结合。”申敏说。

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上,雷山创新宣介模式。11月12日,雷山非遗与腾讯公益联手推出“雷山鼓藏节邀您答题”非遗互动项目,截至11月17日,6天时间内共有240万人参与“雷山鼓藏节邀您答题”活动,平均每天35万人参与答题,传统文化搭乘着网络传播,获得更多影响力。

雷山县副县长梁定华介绍,此次苗年暨鼓藏节系列活动以“民间自办、市场运作”为主导,重点突出鼓藏节文化特征。在充分尊重每个村寨节日习俗的基础上,号召具有承载力的村寨广泛让游客参与到村寨中,让游客体验原汁原味的鼓藏节,丰富村民的收入渠道。

鼓藏节前,雷山县积极推动全域旅游生态服务平台“智游雷山”苗年节地图功能上线,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将具备游客接待能力村寨的节日活动、村寨介绍、旅游产品等上线到平台,以供游客及时查阅,方便出行。

“过鼓藏节是一个很奇妙的体验,以前从未有过的。黔东南人民淳朴、热情的民风深深地感动了我,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要和朋友再来黔东南。”在雷山住了两天的江苏游客杨佑鸣感叹本次旅行。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民族文化带火一座城,一座城映射出多样民族文化。“非遗+旅游”,让更多人看到了独具特色的苗族文化,也展示出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活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1 09: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秋去冬来,贵州各地文化活动层出不穷。黔东南州雷山县苗族鼓藏节、2023贵州铜仁·梵净山冬季马拉松、六盘水首届贵州烙锅美食博览会……各类创新创意的冬季文化旅游活动不断推出,“文化+
2023-12-08 06:10:00
“山海相逢.黔来相约”——贵州雷山银球茶走进山东系列推介会首站来“临”
...绿色生态,同品干净黔茶,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雷山银球茶更是贵州绿茶中极具代表性的产品之一。8月20日上午,细雨初霁,伴随着芦笙悠悠、苗舞翩翩,贵州雷山银球茶临沂推介会暨
2024-08-21 10:28:00
走进贵州两县!快手平台首档乡村振兴综艺开播
...王铮亮等演艺人员担任“美好乡村发现官”,奔赴贵州省雷山县、贵州省普安县、湖南省永顺县、湖南省花垣县、云南省金平县、云南省麻栗坡等3省6县风格迥异的乡村,推广乡村好物、点亮乡村
2023-08-17 04:07:00
...有80余年历史。今年春节出圈的西江“姑妈篮球赛”,在雷山县也有20多年的历史。从历史中走来的群众体育活动,厚积薄发,光芒万丈。 据统计,2023年在“村BA”赛事带动下,台
2024-04-11 06:02:00
文化中国行 | 苗族织锦技艺:用经纬线书写生活百态
...锦距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在凯里市、台江县、麻江县、雷山县苗寨盛行。凯里苗族织锦过去用麻、丝,现在用棉、丝,也有棉、丝混织的,以丝织的丝锦为上品。丝锦最精者首推舟溪“中裙苗
2025-01-29 21:25:00
【多彩贵州外宣交流汇】走进雷山,感受13年一遇的鼓藏节……
...流汇第四期“民族文化”主题采访创作活动走进黔东南州雷山县,感受苗族文化“盛宴”。当天,正值2024中国·雷山苗年暨鼓藏节巡游展演。十三年一度的鼓藏节又被称为祭鼓节,是苗族同胞
2024-11-10 22:01:00
粤黔协作共建4条乡村振兴特色带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
...好的遵义市、六盘水市盘州市、铜仁市江口县、黔东南州雷山县,协作共建4条乡村振兴特色带,整合优势资源,集聚各方力量,聚焦特色主题,创新探索出一条以乡村振兴特色带为引领、统筹推进
2025-09-19 05:17:00
粽叶飘香润苗乡 金融惠农践初心——贵州银行雷山支行开展端午主题惠农活动
端午时节,粽香四溢。5月27日,贵州银行雷山支行深入黔东南雷山县西江镇,依托普惠金融服务站,精心策划并开展了“粽香端午普惠助农”主题活动,将金融服务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架起了金融
2025-05-29 15:28:00
贵州雷山大型实景苗族歌舞诗剧《仰欧桑》开演受欢迎
8月10日,正值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贵州雷山大型实景苗族歌舞诗剧《仰欧桑》在当日晚迎来首场正式演出,整场歌舞诗剧用富有苗族特色的民族舞蹈、音乐和故事,呈现给现场观众一场传统苗族文
2024-08-12 15:57: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向海展新翼\
厦门翔安国际机场外观设计充满闽南特色。从空中俯瞰,它的屋檐就像三重波浪形的飞檐,既像闽南传统的大厝,又像一只展翅欲飞的白鹭
2025-10-07 08:00:00
【厦门之美】一城月色映团圆
2025“厦门中山路·最美中秋月”活动中,“月兔呈祥·国庆同心”打卡展示美陈装置吸引市民游客争相合影。(记者 陈立新 摄)昨日18时22分
2025-10-07 08:00: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王元晖)数据显示,假期前五日,全市重点景区接待游客同比增长33.7%,重点旅游街区游客量同比增长69
2025-10-07 08:00:00
省能源局近日公布第三季度新型储能项目库调整清单。新增入库项目中有3个项目在太原建设,不仅有助于解决能源消纳问题,也有利于推动能源结构转型
2025-10-07 06:22:00
10月5日,市城乡管理局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就节假日环境卫生保障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城六区、省综改示范区、市环卫中心
2025-10-07 06:53:00
情系国庆 月满中秋佳节情意浓,神州共欢庆。一场场以“党群同心、月圆情浓”为主题的中秋活动,在阳曲县高村乡各村党群服务中心
2025-10-07 06:54:00
记者走基层丨西藏阿里地区:同赏边关月 共话家国情
10月6日晚,河北省第十一批援藏工作队中秋茶话联欢会在工作队驻地举行。图为援藏队员正在观看节目。 河北日报记者 赵瑞雪摄10月6日
2025-10-07 07:42:00
首批安全应急装备产业特色园区名单公布我省5家园区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三位入选园区在应急通信与指挥、工程抢险救援、矿山专用安全生产装备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河北日报讯(记者米彦泽)日前
2025-10-07 07:42:00
在沙河市白塔镇栾卸村,万亩林海层林尽染,景观水系潺潺流淌,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玩,尽享乡村惬意慢时光。拍摄丨赵永辉、张智制作丨吴晓萌
2025-10-07 07:44:00
一张球票,除了看球还能做什么?住酒店有折扣、游景区能省钱、品美食享优惠……来到廊坊市,邯郸球迷刘腾发现,手持一张球票,超值体验接连不断
2025-10-07 07:51:00
记者走基层丨沧州南川老街:来大运河畔 享“文化大餐”
10月6日,在沧州南川老街,节目《打鼓》精彩上演。河北日报记者 戴绍志摄狮城大鼓敲起来,沧州落子跑起来……10月6日,一场秋雨后
2025-10-07 07:52:00
全省评选出第五批“河北省林草乡土专家”河北日报讯(记者李巍)近日,省林草局公布第五批“河北省林草乡土专家”评选结果,17人被授予“河北省林草乡土专家”荣誉称号
2025-10-07 07:52:00
“今年藜麦价格好,收购价一斤5元左右呢。”9月20日,沽源县藜麦种植大户郝鹏飞站在一眼望不到边的藜麦田里,眼里满是丰收的喜悦
2025-10-07 07:53:00
秋日的晨光透过窗户,映照在舒建新肩章的金盾上。这位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的“警营硬汉”,此刻正细致地整理着履职笔记
2025-10-06 07:12:00
央媒看太原10月3日,央视新闻客户端以《购车补贴有调整 国庆假期消费者看车选车热》为题,报道了太原市很多消费者趁着假期看车选车
2025-10-06 07: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