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扶苏的死,在于他不懂秦始皇的布局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4-30 10:16:00 来源:戏说三国

提到扶苏,总能想起他“公子扶苏”的名号。身为秦始皇的长子,秦始皇最为器重的接班人,十分有政治远见的人物,扶苏年少时的表现和其为人都赢得了后人的赞誉。

司马迁的《史记》中提到“扶苏为人仁”。扶苏向来有一颗仁爱之心,他的“仁”深入人心,后人甚至为其修建了“扶苏祠”与“扶苏庙”,将他供奉,更加使得他的名号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正是这样一位历史评价颇为良好的长子,为何会与皇位交臂失之?秦始皇真有意立他为太子吗?又为何会落得自杀这样如此悲惨结局?这与秦始皇和朝臣又有着怎样密不可分的联系?

扶苏的死,在于他不懂秦始皇的布局

1.秦始皇大一统的治国理念

依法治国,是秦王朝政治文化中显著的特征之一。法家的思想贯通了秦王朝的治国理念。秦始皇坚持用前代的“法令由一统”“事皆决于法”的治国理念来统治秦国。

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大宴群臣的时候,让大臣们讨论是效仿古人还是学习今时。

淳于越提出了学习古人的想法,意图恢复分封制,“封子弟功臣,自为辅枝……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淳于越希望秦始皇能效仿先人荫蔽天下子弟功臣,让天下人记住恩德,方能为自己所用。淳于越的思想延续了分封制诸侯辅佐君王的想法,却忽视了秦始皇废除掉分封制的意图。

扶苏的死,在于他不懂秦始皇的布局

秦始皇听完却没有显露神色,而是让大臣去讨论。丞相李斯反驳道:“道古以害今”(《史记·秦始皇本纪》),李斯向秦始皇提出为了树立皇帝的君威,不能让儒生有仿古之道,如果儒生一直仿古,会害了现在的国家。他建议焚毁古籍,以求天下统一安定。

宴会结束后第二天,满城烟火四起,秦代以前的古籍悉数被焚烧。不仅如此,秦始皇还下了“挟书令”,凡是藏有儒家典籍的人都被治罪。儒家文化在秦始皇的打压下,逐渐销声匿迹。

秦始皇这些为后人所诟病的残忍暴戾行为,实际上是为了天下一统,不产生政治分歧。《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在政治上,秦始皇废除了曾经的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而淳于越却反其道而行之,希望秦始皇恢复分封制。

扶苏的死,在于他不懂秦始皇的布局

法学中有一观点:“人避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颠覆了诸侯对官位上升的垄断,给到了平民百姓机会。曾经的分封制有加强地方势力、割裂权力之嫌,秦始皇刚刚统一到手的权力如若被分散出去,权利中心定会转移。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辙与统一文字,都是在客观上促进了原本六国的融合与统一,有利于六国的交往与交流,在方便的同时,也促进天下经济发展和王朝的稳固。

秦始皇在统治国家中用着强硬的手段,在治国理念上始终贯彻着法治思想,制定法律来使得天下统一,律法严苛,使众人不敢轻易去触犯,维护了权利中心的稳定性。

2.扶苏的儒家思想

扶苏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这也是他与皇位失之交臂的重要原因之一。

扶苏的死,在于他不懂秦始皇的布局

朝堂中的扶苏与他的父亲秦始皇分道扬镳,两人有着相反的治国理念。

身为皇子,必然离不开朝堂。扶苏不免要在朝堂之上一展他的宏图抱负。首先,扶苏以长子身份在朝堂上培养起了自己的势力,以蒙恬、蒙毅、淳于越为代表的朝臣加入了扶苏的“子弟功臣”团队。

“子弟功臣”团队的代表人蒙恬出生于一个世代名将的家庭,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中成长,他饱读兵书,有勇有谋,也成为了一代名将,同时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司马迁:“为秦开地益众,北靡匈奴……”。秦始皇兼并天下并没有一帆风顺,北方一直饱受着匈奴的侵扰,蒙恬作为秦始皇的极其信任的重臣能将,被秦始皇派遣率领三十万精兵前去北方击退了匈奴。

扶苏的死,在于他不懂秦始皇的布局

在秦始皇的示意之下,蒙恬又为秦始皇主持修筑了万里长城,利用各地险要地形,截断山脉,设置要塞,在上郡驻守十多年,有效防止了北边匈奴的入侵。

秦始皇十分器重蒙恬,同时也不免亲近他的弟弟蒙毅。秦始皇外出时,蒙毅陪同他乘坐同一车,居内时,蒙毅则服侍在秦始皇的跟前,可见两兄弟受到秦始皇不少的尊宠。

淳于越身为战国时期齐国博士,后任仆射一职,成为扶苏的老师。博士为官名,秦汉时期博士掌管着书籍文典,通晓史事。淳于越作为儒家学派的信奉者,在教导扶苏时也输送了不少儒家思想。

扶苏的团队并不弱,却也因与秦始皇思想的不同没有得到长远的发展,最先就体现在“焚书坑儒”这一事件中。

扶苏的死,在于他不懂秦始皇的布局

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借古讽今,批评秦始皇的暴戾。侯生与卢生讥讽后逃亡,触怒秦始皇,于是说“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或为妖言以乱黔首。”秦始皇这一番话显然是勃然大怒,怒斥着侯生与卢生的诽谤,让自己名誉受损。

在说完这些话后,秦始皇命令御史拘捕审问咸阳中的术士,除去犯禁的四百六十余人,在咸阳坑杀,以此为戒,警告世人。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这一历史事件也让秦始皇一直被后人所诟病。

扶苏主张“仁义”“德治”“礼乐”等等儒家所提倡的东西。他在治理政务时,更偏向于温和的方法,同时又“刚毅而武勇”(《史记》),他敢于直谏,多次劝谏自己的父亲不要过于暴力执事。

扶苏听闻后父亲在咸阳的事情之后,极力上书劝诫:“天下初定……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史记·秦始皇本纪》)。扶苏一番肺腑之言,阐明出如今天下的局势,劝诫秦始皇为了民生稳定所考虑,不要用重法治民。

扶苏的死,在于他不懂秦始皇的布局

秦始皇刚统一六国,稳定不久,偏远之地的老百姓都还没有聚合在一起,且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外面世人读的书都是孔子的圣贤之书,而秦始皇施之重典,恐怕天下局势会出现动荡,朝堂会不安定。

扶苏的考虑是站在“仁”的方面。可扶苏的诚意与主见并未打动秦始皇,反而引起父亲的反感。秦始皇认为这个儿子性格过于软弱,没有他半分治国手段,未来恐怕无法担以重任,于是命令他随蒙恬前去上郡驻守,将他的性格锤炼得如铁一般,“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史记·秦始皇本纪》),“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上使监兵上郡”(《史记·李斯列传》)。自此扶苏被父亲逐出朝堂之上,远离了权利的中心。

扶苏的进谏与淳于越的思想相似,都是以“仁”字为中心,而秦始皇先前对淳于越的态度足以表明他要天下大统,权力集中的决心。扶苏的此番话语无疑是要和秦始皇唱反调。

扶苏的死,在于他不懂秦始皇的布局

1.山有扶苏与太子之位的得

公子扶苏的名号中“公子”延续了先秦时的礼仪,《仪礼·丧服》中规定的:诸侯之子称公子。而“扶苏”则来源于《诗经·国风·郑风》中“山有扶苏,隰有荷华”这句诗句。

这里的扶苏并没有指代扶苏这个历史人物,而是先秦时期的人们对树木繁荣茂盛的形容,意为香草美人。香草美人的概念最早出现于人们所熟知的屈原的《离骚》中“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用于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

同时扶苏亦有辅助之意,钱大昕曰:“扶、辅声义皆相近”。秦始皇为他第一个孩子取这一名字,也代表着他希望孩子成长后能够在朝堂上辅助自己。

除此之外,扶苏还可以译成兵车上的藩盾,藩盾是用来护卫皇帝的。《周礼·夏官·司戈盾》中提到“设藩盾”,汉代郑玄注解为“藩盾,盾可以藩卫者,如今之扶苏与?”。

扶苏的死,在于他不懂秦始皇的布局

种种释义可以得出扶苏作为秦始皇的长子,饱受着父亲秦始皇的宠爱,秦始皇以“扶苏”为其命名,对此子寄予厚望。幼时的扶苏,机智聪敏,也没有辜负父亲对于他的期望。

2.蓄意构陷后的自尽悲剧

扶苏虽为长子,秦朝却没有嫡长子继承制的严格规定。根据林剑鸣先生的统计“自襄公建国以后……以长子身份继承者仅两人”。在这些统计之中不难看出,秦朝的传统中并没有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秦始皇没有表明立谁为太子,太子之位并不一定是扶苏的。

而秦朝的传统文化中还有一点“嫡子生,不以名……,择勇猛者而立之”(《公羊传》),秦人在君位继承上向来都是注重勇猛,不分嫡庶长幼。胡亥便是其中出类拔萃的一个。

扶苏的死,在于他不懂秦始皇的布局

胡亥作为秦始皇第十八个儿子,与长子扶苏的排名相差甚远。但他幼年跟从赵高学习法律令,他深受法家思想的影响,有着以法治天下的治国理念,这些理念显然与秦始皇相同,胡亥也极有可能成为秦始皇的接班人。

秦始皇在东巡时,诸位皇子里,只将胡亥带上出巡。秦始皇的出巡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关乎着国家的治国方针,秦始皇此举也有培养胡亥之意。

《史记·蒙恬列传》中提到:“太子立为二世皇帝……”,李斯与赵高两人与蒙氏兄弟为不同的政治集团,为除之而后快,一直向胡亥诋毁蒙氏兄弟,想让胡亥罢免他们。而后子婴进谏,胡亥不为所动,命令蒙毅道:“先主欲立太子而卿难之”,并赐蒙毅自尽,以及蒙毅说的“以臣不能得先主之意”,蒙恬、蒙毅两兄弟深受秦始皇重用,秦始皇的意图他们自然也了解万分,不难看出秦始皇也有立胡亥为太子之意。对比扶苏的治国思想,胡亥也极有可能成为秦始皇心中真正属意的继承人。

扶苏的死,在于他不懂秦始皇的布局

胡亥在伪造诏书“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史记》),扶苏看到诏书后第一反应竟然是直接要拔剑自刎。即使蒙恬劝阻扶苏,说明其中可能有诈,他仍是“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以此了结了自己的生命。小结

有人说扶苏软弱无能,才使得他本应顺风顺水的一生,沦落到听信伪诏后自杀的结局。难道软弱就是他得不到太子之位的唯一原因吗?

首先,更深层的是扶苏深受儒家学说的影响,以仁治天下,始终是与秦始皇法制的治国理念相反,他最终也因儒家思想而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扶苏的死,在于他不懂秦始皇的布局

其次,扶苏没有看清局势,依旧自持主见,与其他以法学为主的政治势力分割开来。朝臣的推波助澜将扶苏推向了生命的尽头。秦始皇所任用的朝臣,虽然有儒有法,却始终是围绕着法学思想进行政治治理的。在拥护胡亥一众的政治集团中,李斯和赵高,两位法学代表人,串通起来让胡亥伪造诏书,抓住扶苏弱点,令他自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30 16:45:4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扶苏自刎的主要原因,是与秦始皇有分歧
秦始皇的长子,素有贤良勇毅之名的扶苏,是当时百姓心中储君的不二人选。谁知,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一封遗诏被送到上郡:“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恬与扶苏居外,不
2023-05-04 11:53:00
历史上的扶苏,究竟能不能救活秦朝?
...坚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是一些儒生。事实上,当时扶苏和秦始皇之争,在后世儒生的眼里,其实是儒家和法家之争。秦始皇坚持法家的严酷政治,而扶苏坚持儒家的仁爱政治。“儒法之争”在春秋时
2023-08-11 06:46:00
秦始皇为什么把扶苏贬到咸阳当监军?
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素有贤名,但是扶苏与秦始皇的政见是不一样的,比如在坑儒事件中,由于术士侯生和卢生讥讽秦始皇,并且妄议秦始皇的各项政策,被秦始皇得知,因此将咸阳城内的四百六十多
2023-08-24 17:00:00
胡亥与扶苏:秦朝末年的兄弟争位与李斯的抉择
秦朝末年,秦始皇在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留下遗诏由长子扶苏继承帝位,但是秦皇遗诏却在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赵高的联合之下篡改为由始皇第十八子胡亥继位。李斯和赵高将胡亥继位的消息放出
2023-11-22 06:39:00
秦始皇为何让扶苏出使北疆?
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按道理来说,是秦始皇的第一继承人,但是扶苏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对于秦始皇的很多政治理念并不认同,可以说秦始皇与扶苏父子俩人的政治理念与治国理念并不相同,这从扶苏
2023-08-25 21:26:00
李斯那么聪明,秦始皇去世后为何选择扶苏继位?
...,比如丞相李斯其实就是一个比较厉害的大人物,他早在秦始皇时期就得到重用,对秦朝发展做出诸多贡献。按理来说,这样厉害的一个人,心中应该明白扶苏和胡亥谁更合适继位,可是为何在秦始
2023-01-29 21:08:00
李斯为何逼死扶苏立胡亥为帝,真的是糊涂一时吗?
...动。这话谁信啊?李斯可是丞相,参与制定了秦朝律法,秦始皇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等壮举,背后都有李斯的影子。李斯可是有实权的丞相,且身居高位多年,哪怕赵高势力再大,也不可能轻易
2023-06-25 09:28:00
为什么说扶苏不懂他爹秦始皇
公元前21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驾崩在寻仙途中。临死前拟好的召回儿子扶苏的诏书,还没有发出就被宦官赵高毁灭。自此,一场巨大的阴谋拉开了!赵高连同李斯等人,把易于控
2024-04-23 10:20:00
假如秦始皇传位给扶苏,能够挽救秦国吗?
...,闪耀了极短的时间,便匆匆忙忙的坠落,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到前210年病逝于沙丘,207年秦王子婴投降,整整统一还不到15年的时间。这自然和秦二世胡亥离不开关系,从他
2023-02-16 22:0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