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晋祠难老泉多个泉眼喷涌 近期水位升至31年来最高水平

类别: 发布时间:2025-01-14 06:35:00 来源:太原日报

晋祠难老泉多个泉眼喷涌 近期水位升至31年来最高水平

图为泉眼喷涌的难老泉。李尧 郑妍 摄

“看,晋祠的泉水多漂亮,就是我们小时候的样子,真好!”1月13日清晨,难老泉畔,63岁的市民张见英举起手机,兴奋地与远在北京的哥哥视频通话。近期,随着地下水位上升,难老泉多个泉眼喷涌,引得游客纷至沓来,欣赏这一冬日胜景。

冬季的清冽空气中,浮动着松柏淡淡的香气。随着游人增多,清晨的晋祠博物馆悄然苏醒。难老泉水倾泻而出,水花飞溅,似银链跳动。站在人字堰俯首,潭中清凌凌的泉水欢快流淌,鱼儿灵动地穿梭于水草间。顺人字堰南行,潭中央的4个泉眼中,泉水“突突”地向外喷涌,在阳光下闪着晶莹的光芒。

“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箫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冬日的暖阳下,游客见到了李白诗句中的绝美画面。

“听家里人说,这几天晋祠泉水变大了,我专门和老朋友来看看!”82岁的武润奎老人看着清澈见底的泉水,陷入了回忆。“我在晋祠镇出生、长大,难老泉水冬暖夏凉,潭里有鱼又有草,可美了!1994年难老泉断流,小时候的美景停在记忆里。如今真高兴又能看到当年的场景!”

临近中午时分,游人越来越多,很多人直奔难老泉而来。

记者从太原市水务部门了解到,随着水生态环境的改善,目前,难老泉地下水位已超过泉口1米,近期水位升至31年来最高水平。

太原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伟表示,难老泉被称为“三晋第一泉”,承载着山西人民的美好记忆和文化情感,激发了人们对历史、文化和生态的敬畏,增强了人们的城市归属感和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晋祠博物馆馆长郭保平介绍,随着难老泉地下水位上升,近日游客纷至沓来。冬天是旅游淡季,但连日来游客不减反增。刚刚过去的周日,一天接待了3600余名游客,不少人都是冲着难老泉而来。为此,博物馆做了很多安全措施,持续提高接待水平,欢迎游客到晋祠欣赏难老泉喷涌盛况。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1-14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央媒看太原3月2日,山西省太原市晋祠难老泉两处泉眼喷涌,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赏。中新社对此进行了图文报道。晋祠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旅游区,难老泉被称为“三晋第一泉”,是得天独厚的自
2025-03-04 06:58:00
...涌;河北邢台重现“水涌百穴,甘露争溢”的美景;山西晋祠千年古泉断流30年后重新涌动……潺潺的泉流为大地增添了一份生机,也成了人们这个五一假期旅游休闲的热门打卡地。而作为地下水
2025-05-05 10:02:00
...村发现泉眼复流。晋源区素有“三晋之源”的美誉,地处晋祠泉域保护核心区,因泉水充沛,成为我市稻作农耕区域。但由于过去地下水超采严重,晋祠难老泉于1994年断流。2008年后,政
2023-11-07 19:16:00
央媒看太原最近,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博物馆游客络绎不绝,断流30多年后重新复流的难老泉成为游客们的热门打卡点。4月5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以《山西:晋祠难老泉复流水位创新高》
2025-04-09 18:28:00
...原日前,央视新闻频道《东方时空》栏目以《山西太原:晋祠难老泉水位上升 清泉在线喷涌》为题,报道断流超过30年的晋祠难老泉近日复涌了。报道介绍,受降雨以及补给量减少、岩溶水开采
2025-01-31 08:25:00
...8月21日,《光明日报》评论版《光明论坛》论坛栏目以《晋祠泉复流彰显生态建设之功》为题,评价“晋祠泉的复流过程,是生态环境系统性修复成效的有力证明”。文章介绍,今年暑期,一个
2025-08-23 07:20:00
新春走基层|文博讲解员让更多游客感受千年风华
...游客提供讲解服务2025年春节即将到来,新晋国家5A级景区晋祠天龙山,提前进入了旅游旺季,游客接待量大幅增长。这里的文博讲解员提前开启了春节的忙碌,大家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专业
2025-01-23 07:25:00
...人们惊喜地发现,太原这座城市,山外有山,景外有景。晋祠、崇善寺、唱经楼、督军府……一场展览、一尊塑像、一砖一瓦,见证着古老文明的传承与赓续。去年,太原晋祠天龙山景区,荣膺国家
2025-01-31 19:45:00
晋祠,与太原东南方向屹立的双塔一样,都是太原市的标志性景点。文人们流连于此,题诗作赋,咏物言志,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篇章。1986年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唐风集》收有数首山西人写
2024-04-22 20:28:00
更多关于的资讯:
诚邀参赛!“我在好运角等你”短视频话题挑战赛即将启动
鲁网11月7日讯荣成市好运角旅游度假区依托“山、海、情、味”一站式旅游体验,连续位居国庆中秋假期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游客量TOP20
2025-11-07 18:25:00
合肥工业大学四只黑天鹅“搬家”南艳湖 校方:对“自家孩子”的新家环境很满意
大皖新闻讯 大皖新闻记者从合肥工业大学翡翠湖校区了解到,四只黑天鹅已于7日下午“搬家”至合肥南艳湖公园。“这四只黑天鹅都是在我们学校生态谷孵化的
2025-11-07 18:46:00
晋祠秋意浓(图)
黄河新闻网讯(记者孙宇佳)深秋时节,太原晋祠博物馆内的银杏林迎来最佳观赏期,成片银杏褪去翠绿换上“金甲”,金黄枝叶与红墙灰瓦的古建相映成趣
2025-11-07 19:07:00
安徽淮河流域首次发现“鸟中稀客” 铁爪鹀凭借伪装色在田间不动,很难被找到
大皖新闻讯 11月6日,“2025年明光市首届生态观鸟赛”拉开帷幕。来自明光、南京、合肥等地的13支观鸟队伍的41名参赛队员参加了此次观鸟赛
2025-11-07 19:22:00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11月7日迎来冬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冬,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意味着万物进入休养
2025-11-07 19:37:00
视频·见闻|一郎来了!邂逅福州秋日“顶流”……
福州新闻网客户端记者滕一郎向各位发来周末邀约:“宝,想看菊花吗?”11月7日,第62届福州金秋菊花展在福州西湖公园开幕
2025-11-07 22:53:00
贵州,层峦叠嶂之间,一座钢铁巨龙横跨花江大峡谷,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近日,新西兰资深焊接工程师帕特里克·丹尼斯(Patrick Dennis)站在刚通车不久的花江峡谷大桥前
2025-11-08 00:12:00
白鹤翩翩抵鄱湖 万鸟云集盛景启
本报讯(李菁 全媒体记者杜宇蔚)鹤鸣清唳破寒烟,鄱湖如期赴岁约。11月以来,全球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的“先头部队”陆续翩跹飞抵江西鄱阳湖区
2025-11-07 06:50:00
太行山褶皱里,捧出一片唐朝种下的“金黄”丨绿美河南有古树④
大河网讯(记者 刘瑞朝) 金秋时节,黄河北岸、太行山下的辉县市白云寺,再度变得耀眼起来。六棵唐代宝历二年(公元826年)栽下的银杏树
2025-11-07 07:02:00
市民耕耘“空中菜园”带动南京化肥产业上新园艺肥走俏 上楼“肥”到家□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甜甜通讯员博轩郑瑞当前正值秋播秋种的关键时期
2025-11-07 07:50:00
位于秦皇岛经开区的栖云山曾因采矿伤痕累累,如今在生态修复中重获新生。秋意漫山,红叶如诗,曾经的矿坑岩壁旁早已铺陈上各色油彩
2025-11-06 17:45:00
数据会说话|长春新雪季图鉴背后的“冬日快乐”来了
长春是个好地方。春有繁花秋有月,夏有清凉冬有雪。随着新雪季的到来,长春将再次成为美轮美奂的冰雪世界。今天,就用数据带你扒透
2025-11-06 17:47:00
走,到郑州航空港“捡秋”去!丨港视角
大河网讯 落叶如信,秋色如诗,所有美好都在俯身之间。“捡秋”的风,正轻轻拂过郑州航空港的每个角落。就在这个秋天,郑州航空港的街巷转角
2025-11-06 18:15:00
80万尾鱼苗跃入长江 引江济淮工程助力江豚保护
大皖新闻讯 11月6日上午,桐城市鲟鱼镇杨棚渡口,一尾尾活蹦乱跳的鱼苗顺着滑道欢快地涌入长江,它们将在这里安家。11月6日
2025-11-06 18:25:00
桃花潭公园有丹顶鹤?工作人员确认照片上的大鸟为苍鹭、白鹭
“昨天下午,我在逛桃花潭公园的时候,看见水里有几只黑翅膀、腿约两尺长的大鸟,很像丹顶鹤!”11月6日,西安市民刘先生拨打华商报新闻热线称
2025-11-06 18: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