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清代被抄家两次的仅有此人,而且结局不错,还能体面地安享晚年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8-29 11:48:00 来源:戏说三国

在清朝官场中,抄家意味着官员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重罪,通常会遭到严惩。然而,在乾隆、嘉庆两朝,却出现了一个特例。陈淮,这位曾两度被抄家的巡抚,不仅逃过了严惩,还能安享晚年。他的传奇经历在清代官场中堪称绝无仅有。从浙江盐道到江西巡抚,陈淮的仕途起起落落,两次被抄家却两次东山再起。他的故事不仅揭示了清代官场的复杂生态,更折射出一个善于周旋的官员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陈淮的传奇经历,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智慧与机遇?让我们一同走进这段跌宕起伏的清代官场往事。名门望族出英才官场浮沉见真章

在清朝乾隆年间,有这么一位官员,他的名字叫陈淮。这位陈淮可不是一般人,他出身于河南商丘的名门望族,从小就在诗书礼乐中长大。

在那个时代,出身好的人往往更容易在仕途上有所作为。果不其然,陈淮凭借自己的才学,在乾隆朝顺利考中了进士。

考中进士后,陈淮被分配到了浙江任官。在浙江,他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往上爬。终于,他爬到了浙江盐道这个位置。要知道,这可是个正四品的官职,在当时已经算是个不小的官了。

陈淮在浙江任职期间,表现得还不错。他能力出众,办事利落,很快就在当地官场中站稳了脚跟。不过,谁也没想到,他的仕途即将迎来一个重大转折。

这个转折,源于一位叫陈辉祖的大官。这位陈辉祖可不是一般人,他是乾隆朝初期名臣陈大受的儿子。陈大受在世时很受乾隆赏识,去世后还被赐予"文肃"的谥号,并入祀贤良祠。

陈辉祖从小就含着金钥匙出生。他父亲去世那年,他才十九岁,就靠着荫生的身份入了仕。到了乾隆四十六年,他已经官至闽浙总督了。

可以说,陈辉祖的仕途一帆风顺。如果不是乾隆四十七年发生了一件意外,他说不定还能更上一层楼。这个意外,就是甘肃冒赈案。

乾隆四十七年,甘肃发生了一起震惊朝野的冒赈案。案件的主犯是一个叫王亶望的人。朝廷下令查抄王亶望的家产,这个任务就落到了时任闽浙总督的陈辉祖身上。

陈辉祖接到这个任务后,却干了一件胆大包天的事。他在查抄过程中,偷偷地调包了王亶望收藏的古玩字画。这些珍贵的藏品,几乎被他换了个遍。

这件事最后还是被乾隆发现了。乾隆大怒,直接下令革了陈辉祖的职,并将他斩首。就在这个时候,陈淮也被卷入了这场风波。

清代被抄家两次的仅有此人,而且结局不错,还能体面地安享晚年

原来,陈淮是陈辉祖的旧属,当时正担任浙江按察使。在查抄王亶望的物品运抵京城后,乾隆觉得这些东西都很平常,心里起了疑心。

正好这时候陈淮来京城觐见,乾隆就当面问他这件事。陈淮回答说,查抄王亶望的时候他已经来京引见了,所以不知道详情。

乾隆听了这话,觉得陈淮有所隐瞒,是在故意包庇陈辉祖。于是在当年九月二十三日,乾隆一道上谕,直接革了陈淮的职,把他发配到河南省河工效力。

随着陈辉祖案件的深入调查,更多的细节被揭露出来。原来在陈辉祖调看王亶望字画的时候,陈淮正好进见造访。两人还在署中一起用了便饭,共同欣赏了王亶望的藏品。

这下可好,陈淮就不再是不知情的人了,而是变成了有同谋嫌疑的人。十月二十九日,乾隆下令查抄陈淮在原籍和任所的家产。

陈淮出身望族,又在浙江盐道这个肥缺上干了好几年,家底自然不薄。很快,河南和浙江的官员就把抄家的情况报给了乾隆。

结果显示,陈淮的家产,包括房产、田地、现银、古玩字画,折合起来总共有二十一万七千多两白银。而且在查抄过程中,还发现陈淮在民间有不少商业活动,比如开当铺、放高利贷之类的。

不过,相比陈辉祖的罪过,陈淮的罪过并不算大。因为没有证据表明他知道陈辉祖调包的事,也没有发现他有明显的贪赃枉法行为。所以乾隆也网开一面,只是革职抄家,没有给予更严厉的处罚。

就这样,陈淮失去了官职,被发配到河南省河工效力。但是,这次抄家经历,并没有彻底断送陈淮的仕途。相反,它为陈淮日后东山再起埋下了伏笔。抄家风波起波澜官场沉浮显机遇

陈淮的第一次抄家风波,可谓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官场大戏。这场风波的源头,要追溯到乾隆四十七年发生的陈辉祖贪腐案。

当时,陈辉祖作为闽浙总督,奉命查抄甘肃冒赈案主犯王亶望的家产。谁曾想,这位高官竟然铤而走险,暗中调包了王亶望收藏的大部分古玩字画。

这种胆大妄为的行为,最终还是被火眼金睛的乾隆皇帝发现了。乾隆大怒之下,直接下令革除陈辉祖的职务,并将其斩首。这一重磅消息,在朝野上下引起了轩然大波。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陈淮也被卷入了这场风波。原来,陈淮作为陈辉祖的旧属,当时正担任浙江按察使。在查抄的物品运抵京城后,乾隆觉得入官之物均属平常,心生疑窦。

清代被抄家两次的仅有此人,而且结局不错,还能体面地安享晚年

正巧陈淮来京觐见,乾隆便当面询问他这件事。陈淮回答说,查抄王亶望时他已经来京引见,所以不能知悉具体情况。这个回答看似合情合理,却引起了乾隆的怀疑。

乾隆觉得陈淮有所隐瞒,是在有意庇护陈辉祖。于是在当年的九月二十三日,乾隆一道上谕直接革除了陈淮的职务,将其发往河南省河工效力。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陈淮的仕途瞬间跌入谷底。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随着陈辉祖案件的深入调查,更多的细节被揭露出来。调查人员发现,在陈辉祖调看王亶望字画时,陈淮恰好进见造访。

更糟糕的是,两人还在署中一起用了便饭,共同欣赏了王亶望的藏品。这个新发现,让陈淮从一个不知情的旁观者,瞬间变成了有同谋嫌疑的人。

乾隆得知这一情况后,再次震怒。十月二十九日,他降下谕旨,命令查抄陈淮在原籍和任所的家产。这一决定,无疑是对陈淮的又一次重创。

陈淮出身名门望族,又在浙江盐道这个肥缺上干了不少年,家底自然是相当丰厚的。很快,河南和浙江的官员就将抄家的情况上报给了乾隆。

结果显示,陈淮的家产相当可观。包括房产、田地、现银、古玩字画在内,折合起来总共有二十一万七千多两白银。这个数字,在当时绝对是一笔巨额财富。

不仅如此,在查抄过程中,官员们还发现陈淮的经商头脑相当不错。他在民间还从事一些商业活动,比如开当铺、放高利贷等等。这些发现,让人不得不佩服陈淮的经营能力。

然而,相比陈辉祖的罪过,陈淮的罪过并不算大。因为没有证据表明他知道陈辉祖调包的事,也没有发现他有明显的贪赃枉法行为。

考虑到这些情况,乾隆也网开一面。他最终只是革除陈淮的职务并抄家,没有给予更严厉的处罚。这个决定,在某种程度上为陈淮日后的东山再起留下了一线希望。

就这样,陈淮失去了官职,被发配到河南省河工效力。这次抄家经历,对陈淮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他从一个正四品的浙江盐道,一夜之间沦为了一个失去官职的普通人。

然而,历史总是充满了戏剧性。这次抄家经历,非但没有彻底断送陈淮的仕途,反而为他日后的东山再起埋下了伏笔。在接下来的岁月里,陈淮将如何重新站起来,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呢?

这次抄家风波,不仅揭示了清代官场的复杂生态,也展现了一个善于周旋的官员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陈淮的经历,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在官场这个大染缸里,一个人的命运往往不是由自己完全掌控的。

即便如此,陈淮并没有就此认命。相反,他在之后的日子里,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和智慧。这次抄家经历,对他来说既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它让陈淮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官场的险恶,也让他学会了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这些经验和教训,将在他日后的仕途中发挥重要作用。陈淮的故事,还远没有结束,更精彩的剧情还在后面等着我们。

清代被抄家两次的仅有此人,而且结局不错,还能体面地安享晚年

东山再起显才华再遭抄家惊官场

陈淮的命运,就像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大戏。在经历了第一次抄家的打击后,谁能想到,他竟然还能东山再起?这位曾经的浙江盐道,在被发配到河南省河工效力后,并没有就此沉沦。

在河南的日子里,陈淮没有自暴自弃,反而更加努力地工作。他在河工上的表现,很快就引起了上级的注意。这不,好运气终于降临到了陈淮的头上。

嘉庆三年,也就是1798年,朝廷突然下令起复陈淮的官职。这个消息一出,可谓是在官场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大家都在猜测,这个曾经被抄家的官员,到底是怎么重新获得皇帝的信任的。

不管别人怎么猜测,陈淮是实实在在地重新走上了仕途。这一次,他被任命为江西巡抚。要知道,巡抚可是从二品的大官,比他之前的浙江盐道还要高两级呢。

陈淮重新走马上任,干劲十足。他在江西的表现可以说是相当出色。在任期间,他积极推动地方建设,大力整顿吏治,还成功处理了几起棘手的案件。这些政绩,让陈淮在江西的声望越来越高。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陈淮以为自己的仕途终于平坦的时候,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嘉庆七年,也就是1802年,朝廷突然下令对陈淮进行第二次抄家。

这次抄家的原因,说来也是令人啼笑皆非。原来,有人告发陈淮在任江西巡抚期间,私下里在民间放高利贷。这个消息一出,立马引起了朝廷的高度重视。

嘉庆皇帝震怒,立即下令彻查此事。调查人员很快就查明,陈淮确实有在民间放贷的行为。不仅如此,他放的还是高利贷,利息高得吓人。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陈淮放贷的规模相当大。据调查,他在江西境内放出去的贷款,总额高达五十多万两白银。这个数字,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笔天文数字了。

嘉庆皇帝得知这个情况后,气得直拍龙椅。他立即下令革除陈淮的职务,并对其进行第二次抄家。这次抄家的规模,比第一次还要大得多。

朝廷派出的官员,对陈淮在江西的所有财产进行了彻底的清查。结果发现,除了那五十多万两的贷款外,陈淮还有大量的不动产和其他财产。

这次抄家的结果,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陈淮的财产,竟然比第一次抄家时还要多得多。光是现银和银票,就有二十多万两。加上其他财产,总价值超过了一百万两白银。

这个数字,即便是在当时的高官显贵中,也是相当惊人的。要知道,陈淮不过是个从二品的江西巡抚,怎么可能在短短几年间积累如此巨额的财富?

清代被抄家两次的仅有此人,而且结局不错,还能体面地安享晚年

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陈淮明明已经经历过一次抄家,怎么还敢如此大胆地敛财?难道他就不怕再次被查吗?这些问题,成了当时官场上下热议的话题。

嘉庆皇帝对此事极为震怒。他认为,陈淮不仅没有从第一次抄家中吸取教训,反而变本加厉,简直是罪加一等。于是,他下令对陈淮进行严惩。

就这样,陈淮再次失去了官职,被发配到新疆效力。这次的处罚,比上一次要严厉得多。新疆,在当时可是一个远离中原的边陲之地,环境恶劣,生活艰苦。

陈淮的第二次抄家,在清代官场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大家都在议论,一个曾经被抄家的官员,怎么还敢如此肆无忌惮地敛财?这是不是说明,清朝的官场已经腐败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然而,更让人吃惊的是,陈淮的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在被发配到新疆后,他竟然又一次东山再起。这个曾经两次被抄家的官员,最终还是找到了重新崛起的机会。

陈淮的经历,不仅展现了清代官场的复杂生态,也折射出一个善于周旋的官员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他的故事,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在官场这个大染缸里,一个人的命运往往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

即便是两次被抄家,陈淮依然没有放弃。他在之后的日子里,继续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和智慧。这两次抄家经历,对他来说既是沉重的打击,也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它们让陈淮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官场的险恶,也让他学会了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三起三落显传奇官场浮沉见人生

陈淮的故事,就像是一部荡气回肠的官场传奇。两次被抄家,两次东山再起,这样的经历放在任何人身上都堪称传奇。可谁能想到,这还不是陈淮人生的终点?

被发配到新疆后,陈淮没有自暴自弃。他在新疆勤勉工作,表现出色,很快就引起了当地官员的注意。这不,好运气又一次眷顾了陈淮。

嘉庆十年,也就是1805年,朝廷突然下令再次起复陈淮的官职。这个消息一出,可把官场上下都震惊了。大家都在猜测,这个两次被抄家的官员,到底是有什么过人之处,能让皇帝一而再、再而三地给他机会。

这一次,陈淮被任命为直隶总督。要知道,直隶总督可是从一品的超级大员,掌管着京畿重地。这个任命,不仅是对陈淮能力的认可,更是对他忠诚的信任。

陈淮上任后,干劲十足。他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整顿吏治,改善民生。在他的治理下,直隶地区的社会秩序明显好转,百姓的生活也有了显著改善。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陈淮觉得自己终于熬出头的时候,第三次抄家风波突如其来。嘉庆十五年,也就是1810年,朝廷再次下令对陈淮进行抄家。

清代被抄家两次的仅有此人,而且结局不错,还能体面地安享晚年

这次抄家的原因,说来也是令人啼笑皆非。有人告发陈淮在任直隶总督期间,私下里大肆收受贿赂。这个消息一出,立马引起了朝廷的高度重视。

嘉庆皇帝再次震怒,立即下令彻查此事。调查人员很快就查明,陈淮确实有收受贿赂的行为。不仅如此,他收受的贿赂数额还相当惊人。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陈淮收受贿赂的方式相当有创意。他不仅收钱,还收地契、房契,甚至还收古董字画。据调查,他在短短几年间收受的贿赂,总价值高达二百多万两白银。

嘉庆皇帝得知这个情况后,气得直跳脚。他立即下令革除陈淮的职务,并对其进行第三次抄家。这次抄家的规模,比前两次加起来还要大。

朝廷派出的官员,对陈淮在直隶的所有财产进行了彻底的清查。结果发现,除了那二百多万两的贿赂外,陈淮还有大量的不动产和其他财产。

这次抄家的结果,再次让所有人大吃一惊。陈淮的财产,竟然比前两次抄家时加起来还要多得多。光是现银和银票,就有一百多万两。加上其他财产,总价值超过了三百万两白银。

这个数字,即便是在当时的高官显贵中,也是相当惊人的。要知道,陈淮不过是个从一品的直隶总督,怎么可能在短短几年间积累如此巨额的财富?

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陈淮明明已经经历过两次抄家,怎么还敢如此肆无忌惮地敛财?难道他就不怕再次被查吗?这些问题,成了当时官场上下热议的话题。

嘉庆皇帝对此事极为震怒。他认为,陈淮已经是屡教不改,罪大恶极。于是,他下令对陈淮进行最严厉的惩罚。

就这样,陈淮被判处斩立决。这个曾经三起三落的官员,最终还是难逃一死。在行刑的那天,京城的百姓纷纷涌上街头,想要看看这个传奇官员的最后一面。

陈淮走上刑场时,依然保持着镇定。据说,他在临死前还说了一句话:"我陈淮此生无憾,只恨未能为国家再立功勋。"这句话,成了他留给世人的最后遗言。

陈淮的死,在清代官场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大家都在议论,一个三次被抄家的官员,为什么还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得到重用?这是不是说明,清朝的官场已经腐败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然而,更让人深思的是,陈淮的经历是否也反映了当时官场的某些普遍现象?在那个时代,官员们是否都在夹缝中求生存,在权力和道德之间艰难平衡?

陈淮的故事,不仅展现了清代官场的复杂生态,也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缩影。他的经历,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在官场这个大染缸里,一个人的命运往往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

即便是三次被抄家,陈淮依然没有放弃。他在每一次东山再起后,都展现出了惊人的能力和手腕。这些经历,对他来说既是沉重的打击,也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它们让陈淮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官场的险恶,也让他学会了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

陈淮的一生,就像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大戏。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命运的写照,更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在官场这个大舞台上,陈淮演绎了一出精彩绝伦的人生悲喜剧。他的故事,或许会永远留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后人探讨和反思的素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29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清朝为何在嘉庆手里走向衰落了
...已经调到浙江担任巡抚了。于是乾隆又派钦差与闽浙总督陈辉祖,一起去浙江调查王亶望。结果,就是这次调查,又查出来两个让乾隆更加震怒的贪污案。什么呢?王亶望在任职浙江巡抚期间,搞出
2024-06-26 22:05:00
陈辉祖都做了什么事情把自己作死掉了
...前去抄家的总督都被牵连其中。这位胆大妄为的总督叫做陈辉祖,他可是地地道道的官二代。他的父亲陈大受在雍正十一年中进士后,在乾隆朝大放异彩,先后在朝担任过兵部、户部、吏部尚书,又
2023-02-12 19:16:00
事出反常没有妖
...公,并不是王亶望,王廷赞或者乾隆皇帝,而是一个叫做陈辉祖的人。陈辉祖,湖南祁阳人,清朝大臣,他父亲是两广总督陈大受。由于有父亲的这一层关系,陈辉祖不需要科举考试,更不需要花钱
2023-10-19 14:34:00
介绍清乾隆时闽浙总督陈辉祖
陈辉祖(1732-1783),清代湖南祁阳金兰桥(今祁东县金桥镇)人。两广总督陈大受之子。乾隆二十年(1755年),以荫生授户部员外郎
2023-02-12 19:25:00
历史上的李卫结局是什么
...吏,李卫可以说是一个传奇。那么,历史上的李卫最后的结局如何的呢?康熙帝时期,李卫开始走入仕途,他家里非常有钱,是一个富二代。李卫的父母对他也没有多大的期望,只希望他有份工作,
2023-05-31 08:52:00
和珅被嘉庆处理了,那纪晓岚是什么结局呢
...正义的象征。我们今天来说说纪晓岚在历史上有什么样的结局。纪晓岚正式走入仕途,从现在的年龄来看,算是比较大了。他在31岁,也就是公元1754年的时候,才考中甲戌科的进士。步入官
2024-05-21 20:48:00
嘉庆上台后赐死和珅,同是乾隆宠臣的纪晓岚的结局如何?
...嘉庆帝上台后,立刻赐死和珅,同是乾隆宠臣的纪晓岚的结局怎样?纪晓岚与和珅,在历史的记载中,完全就是两类人。首先在于他们在官场上的职位不同,纪晓岚是非常著名的文臣,对我国文化做
2023-02-11 19:27:00
...嘉庆掌权后,立刻被赐死,那么乾隆的宠臣纪晓岚和刘墉结局如何?相信很多人对《铁齿铜牙纪晓岚》和《宰相刘罗锅》这两部剧非常的熟悉,在纪晓岚与和珅之间的互怼也是相当的精彩。虽然和珅
2024-06-03 09:35:00
清朝救灾贪腐案,捐监制度的阴影
...抄出的价值300万以上的白银。但负责查抄的新任浙江巡抚陈辉祖,又被人揭发监守自盗。用数万两白银换取家产中的9万多两黄金,还藏匿玉器等贵重物品。接连受到通报的乾隆震怒不已,称这
2023-09-16 18:5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描摹,另一种祭奠
大众网记者 孙顺科 邓慧慧 宁晓洁 威海报道清明节前,走进背倚青山的荣成市革命烈士陵园,百余级台阶引向肃穆的纪念场馆与烈士陵墓
2025-04-03 10:53:00
曾国藩给咸丰帝上了一道折子,惹恼了皇帝,肃顺却告诉他好事将近
爱新觉罗·肃顺,此人在道光,咸丰帝在位期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能臣,尤其是到了咸丰皇帝的时候,对于肃顺更是信赖有加,每每有军国大事之时
2025-04-03 10:55:00
重温英雄故事 缅怀革命先烈丨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
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英烈精神,4月2日上午,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借清明之际重温英雄历史,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2025-04-03 08:59:00
徐则臣:大运河勾连了历史、现在和未来
近日,根据徐则臣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北上》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档落下帷幕。也是从3月起,徐则臣正式升任《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2025-04-03 09:53:00
南宋孝宗赵眘的精彩人生
宋孝宗赵昚(shèn)(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初名赵伯琮,后改名赵瑗,赐名赵玮,字元永,籍贯秀州(今浙江嘉兴)
2025-04-02 21:57:00
曹操临终前的遗憾,竟然是没有把这四个女人收入自己的后宫
曹操一生喜好人妇寡妻,这是历史上众所周知的事情;为了秦宜禄的老婆杜氏,还惹得关羽极不开心最后离曹而去;为了张绣的婶娘坑死典韦和曹昂
2025-04-02 22:20:00
家训:内外兼修的智慧(读书有味)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韩 昇《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韩昇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清明时节,人们在缅怀与追思中
2025-04-03 06:12:00
冲冠一怒为红颜:得知初恋女友被人强奸,男子愤怒之下杀死强奸犯
冲冠一怒为红颜:指的是吴三桂和陈圆圆的事情,当年李自成起兵,从吴三桂手上抢走陈圆圆,于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
2025-04-02 14:20:00
传世名剑“七星龙渊”:持有者皆王孙贵胄,唐朝后便下落不明
引言宝剑,是中国古代尚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无数的文人墨客都曾写下了关于宝剑的名篇,譬如郭震的《宝剑篇》:“昆吾铁冶飞炎烟
2025-04-02 14:27:00
北宋有八十万禁军,为啥却被几万金兵灭掉?原因让人尴尬
在小说《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林冲曾任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因此许多人认为北宋禁军人数众多。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北宋军力如此雄厚
2025-04-02 14:37: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2 17:15:00
鲁网4月2日讯清明节前夕,74岁的莫洪文在家人的期盼目光中,整理着装,自重庆市梁平区出发,准备去“看望”四伯。目的地是1400多公里外的泰安市宁阳烈士陵园
2025-04-02 19:17:00
在地理概念中,“八百里”多为虚指,强调疆域之广袤。明宪宗朱见深的一纸敕书,将巍峨的武当大山凝结成四方界石——东抵冠子山奇峰
2025-04-02 20:18:00
曹操有七个女儿,全都年轻貌美,为何曹操让她们全嫁给一个男人?
对曹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东汉末年那个乱世之中,曹操异军突起,成为了曹魏北方霸主的奠基人。对于曹操的评价,历史很难进行界定
2025-04-02 21:01:00
四面楚歌中的重要人物(四面楚歌的历史人物都有谁)
四面楚歌中的重要人物四面楚歌的意思,大家都知道,指的是腹背受敌,被别人困在中间,到了叫天不灵,叫地不应的囧境。可很少有人知晓四面楚歌的历史人物讲的是谁
2025-04-02 21: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