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张之洞的“换位思考”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2-29 01:0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今晚报

张之洞的“换位思考”

清光绪六年(1880)的一天,慈禧太后命太监李三顺出宫,去给自己的妹妹醇亲王福晋,也就是光绪皇帝的生母送礼品。李三顺从午门出宫,被值守的护军拦住,按规定要检查腰牌,可这一天李三顺偏偏忘带了腰牌。

紫禁城护军与太监素来不合,作为保卫皇帝的禁卫军,护军全部来自八旗,有些甚至是宗室子弟,可想而知他们怎会看得起太监。李三顺仗着是慈禧身边的红人,也不把看门的护军当回事。一来二去,双方发生了口角。李三顺恶人先告状,跑到慈禧那哭诉,说护军不拿太后当回事。慈禧大怒,叫来刑部尚书,要求他治护军死罪。大臣们得知此事一片哗然,纷纷上书慈禧痛斥太监的卑劣行为,为护军说情。这下子慈禧更生气了——看来护军和官员们联起手来跟她对着干。此时,事情的原委已经不重要了,慈禧只想杀了护军出口恶气,同时树立自己的权威。正当大家束手无策之际,张之洞出手了。当时的张之洞不过是个小京官,并没有什么话语权,但正是他的这篇奏折改变了事情的走向。

张之洞并没有像其他大臣那样,讲述他们所了解的事情的来龙去脉,分析是非曲直。他不谈论谁对谁错,而是站在慈禧的角度上说,保护太后的安全还完全要靠护军,有道是“士为知己者死”,想让护军在关键时刻为太后卖命,太后就要给予护军充分的信任和足够的关怀,否则——他还拿明代发生的几次刺客混进紫禁城险些危及皇帝性命的事情举例。慈禧可不傻,她读懂了张之洞的言外之意,随即减轻了对护军的惩罚,并将李三顺打了顿板子给护军出气。

封建时代劝谏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特别讲究方式方法。张之洞不像某些死板教条的士大夫那样,总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告诉皇帝应该做这,不该做那。他不讲大道理,尽量少谈论孰是孰非,而是完全站在皇家立场上,为他们考虑由此引发的利弊得失,借以达到劝谏的目的。这种“换位思考”,让皇家特别是让对张之洞有知遇之恩的慈禧很是受用。如此一来,她感到张之洞能替自己着想,张之洞的谏言便很容易被采纳。他还因此颇受慈禧的信任。

能够做到“换位思考”,做事讲究策略,这正是张之洞久居高位的智慧所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9 0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光绪悲惨的一生,童年被太监欺负,长大后被迫娶丑表姐做皇后
...新觉罗·载湉,当晚被黄袍加身,从睡梦中唤醒被抬进了紫禁城。一夜之间,成为万人敬仰的皇帝。只是他不知道这个头衔给他带来了终身的苦难。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九(1875年1月16日)
2023-01-30 19:14:00
溥仪九岁时做了一件事,传遍了整个紫禁城
...到了隆裕太后耳中,可是已经晚了,这件事儿早就传出了紫禁城。溥仪读书极不用功,除经常生病不上学外,还不时让太监传谕老师放假。他读书的兴趣远不如对毓庆官外那棵大桧柏树的勃勃兴致。
2023-02-02 14:43:00
慈禧太后请光绪看戏时,必点一出什么剧目
...月的初一和十五,都是慈禧看戏的法定日子。不管是住在紫禁城还是到了颐和园,不管怎么换地方,慈禧听戏看戏的雅好一点都不能耽误。为了过足戏瘾,慈禧太后下令在颐和园专门修建了一个大戏
2024-04-14 10:40:00
慈禧人生最后一天:上午处理光绪的后事,下午便穿上了寿衣
...者之一,其掌权统治清朝长达47年之久。1908年11月15日,紫禁城内一片寂静,挂满白绸,悲痛的宫女太监们黯然无声。就在前一天,光绪皇帝年轻而意外驾崩,举国上下悲切哀伤。慈禧
2024-10-16 13:20:00
珍妃被慈禧太后推下井后,光绪为什么不将珍妃下葬
1900年,八国联军打到紫禁城,这个时候的慈禧,赶忙的带着光绪,以及其他的皇亲国戚,开始了逃亡。逃跑之前,慈禧就下令,让太监把珍妃推入井中,慈禧太后就开始了逃亡生活,从北京逃亡西
2024-06-27 21:26:00
隆裕为什么没有得到慈禧的宠爱?
...断排挤和轻视她。为了落得清静,隆裕只得带着溥仪,在紫禁城关起门来过日子。但是紫禁城中的日子亦不好过。她先为了省点费用,裁减了一批太监和宫女,结果引得太监和宫女愤愤不平。同治和
2023-08-20 06:39:00
光绪中毒真相的背后,竟隐藏了一个巨大的阴谋,幕后黑手不是慈禧
...十个小时内相继驾崩。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不仅让整个紫禁城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更在民间掀起了轩然大波。人们纷纷猜测,这对权力斗争多年的婆媳,究竟是怎样先后离世的?是天意如此
2024-08-29 11:46:00
慈禧太后从紫禁城逃出来,为什么不带护卫
...灭洋”口号的民军壮大起来,这就是义和团。慈禧太后从紫禁城逃出来,没带护卫,为何一路没人敢拦她?慈禧太后看着“刀枪不入”的义和团甚是欣慰,认为其战斗能力一定不可小觑。就在这个时
2023-07-27 21:38:00
珍妃与慈禧一向不和,慈禧还留她这么多年
...珍妃刚入宫时,还是个十三岁的少女,性格活泼开朗,是紫禁城最明媚的女子。她所到之处都能听见一阵阵银铃般的笑声,深宫的红墙之上,印出她活泼俏皮的身影。她不仅饱读诗书,还精通琴棋书
2024-05-21 21:1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
巷遇②|遵义这条宝藏老街穿越百年
开头的话:每一座城市,都有它闻名的地标;但真正的生活,却藏在弯弯的巷弄里。这里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触手可及的温暖与烟火
2025-09-18 16:17:00
书桌抽屉里,一直放着爷爷留下的一块旧怀表。表壳斑驳,指针早已停摆,背面刻着模糊的“1945.9.2”,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
2025-09-18 16:47:00
大皖新闻讯 9月17日上午,《包拯:儒家文化的风范》新书发布会在安徽大学磬苑校区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参会,围绕该书的学术与文化价值展开研讨
2025-09-18 18:29: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郑州最早“一环”,承载3600年城市史
大河网讯 郑州市区“一环”内,3600年前曾经崛起了一座商代都城。郑州商代都城是商王朝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都城,它奠定了后世中国古代都城的基本规制
2025-09-18 19:36:00
值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之际,“反人类暴行——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展”,9月18日在山西博物院青铜分馆开展,展出包含遗址
2025-09-18 21:50:00
9月17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绛县横水西周墓地M1006发掘资料,该墓年代为西周中期偏晚阶段,从随葬器物判断,墓主应是一代倗国国君
2025-09-18 22:22:00
“九一八事变后,外公童长荣担任东满特委书记,带领军民开辟了10余块抗日游击根据地,组建了4支反日游击队,还积极筹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
2025-09-18 23:23:00
“‘英雄’曾是家人口中的回忆。今天,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看到这么多史料和展品,我又重新感受了‘英雄’二字的重量:那是对国家生死与共的牵挂
2025-09-18 23:23:00
《义勇军进行曲》:从东北抗日烽火中诞生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走进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一座“国歌墙”巍然屹立它长8米
2025-09-18 23:56:00
9月18日,防空警报划过城市天际,电影《731》在全国影院同步上映。影院之内,几乎座无虚席。许多观众掩面而泣,神情凝重
2025-09-19 04: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