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谭晓玲 沈娟
202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对推进随班就读工作作出部署,党的二十大提出了“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的新要求,特殊教育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普特融合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构的必由之路。
烟台开发区第二初级中学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工作的开展,把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作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的重要途径,对普特融合教育课程建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学校以“提升学习品质,发展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全环境育人,多学科融合”为育人途径,构建了“三化三立”的融合教育课程,课程要立足于“个性化、生活化、数字化”,引导学生“立心、立学、立志”,在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兴趣和人文素养等各方面的发展。
以心育为导向,构建个性化校本资源
学校结合各科课程标准着力建设个性化校本课程,突出“树立自信,学会自理,特长+技能”的培养目标,形成独具学校特色的校本化课程,把课程要求项目化、操作化,重视增值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以《阳光少年成长录》为记录载体,让随班就读学生看到自己学习和生活方面的点滴进步。
丰富德育活动,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德育理念,鼓励随班就读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发挥自身优势,在“书画展”“朗诵比赛”“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各类活动中,学校积极为随班就读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让每位学生在活动中发挥自我优势,找到自我的价值感。
以实效为追求,精选生活化情境
学校重视开发生活化教学资源,打通课程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壁垒,创建全新的学科学习模式,充分调动特殊学生探索世界的主观能动性,全方位构建并完善特殊学生的学科素养,提高理论联系生活实际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更为理想的学习环境,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实验操练中,教师秉承生活化的教育原则,将实验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通过深挖生活素材,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生活体验,培养科学的实验素养和主体实践意识,从多层面完善学生的综合性实验技能体系,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在艺术欣赏中,利用学校甲骨文工作坊,通过“制作陶器、刻制甲骨文、溯源追本”等生活实践,让学生穿越历史,在历史学习中体验古人生活,在生活情境中探寻千年历史。生活化的情景,不仅打破了时间的限制,更打破了空间的壁垒,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学习,在学习中回归生活。
以需求为动力,创设数字化资源空间
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是我国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校作为“数字化”校园,不仅以直观的方式提高了特殊教育课堂教学的效果,还实现了对身体缺陷的补偿,数字化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对信息的获取、辨别、处理的综合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
学校积极推进网络无障碍学习资源建设,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由分享和有效合作的网络学习社区。学校还为随班就读学生构建特殊资源教室,多功能智慧学习空间,开设心理咨询室,全方面保障随班就读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学校将充分发挥山东省随班就读示范校的示范带动作用,继续坚持“普特融合,多元共育”的思路,统筹整合并运用校内外教育资源,营造有利于随班就读学生发展的校园氛围,促进随班就读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7 12: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