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大爱无疆 善德永存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3-23 05:2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

大爱无疆 善德永存

——读《苍生大医》

作者:杨晓升

《光明日报》( 2024年03月23日 12版)

大爱无疆 善德永存

2021年,中宣部授予李桓英“时代楷模”称号。选自《苍生大医》

大爱无疆 善德永存

《苍生大医》 李琭璐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麻风病是一种令人望而生畏,甚至恐惧的病种。20世纪五六十年代,麻风病在我国广东、广西、四川、云南、青海等地流行,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由于身体残疾,又怕传染给周围的人,麻风病人乃至家属常常遭受歧视和驱赶,他们或躲入深山老林,或到处流浪。

一位心怀大爱的医生——李桓英,走进麻风村,以自信的微笑和鼓励的目光,唤回病人和家属的信心。

医者仁心,悬壶济世。李桓英,1921年8月17日出生于北京,2022年11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她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生前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首届中国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2019年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2021年入选“3个100杰出人物”。2021年8月20日,中宣部授予李桓英“时代楷模”称号。

这是一位成就卓著,极富悲悯情怀和人间大爱,全心全意为患者着想的传奇医生,也是一位个性鲜明、富有文学光彩、值得书写的精英女性。日前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苍生大医》一书,浓墨重彩地为读者展现了李桓英的传奇人生和人性光辉。

《苍生大医》写出了李桓英的仁爱之心和悲悯情怀。当年,在云南麻风村,见大家都怕麻风病人,李桓英这样要求自己和同事:“医生的言行会影响病人和周围的人。医务人员不怕疾病,不歧视病人,是最起码的道德。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她还说:“我在乡下巡诊时,从不穿隔离衣,不戴橡胶手套,顶多穿个白大褂,和病人在床边聊天,并且主动跟他们握手、拥抱,和病人像亲人一样相处。这样,他们才能信任你,放下戒心和你交流。”

李桓英亲自给大家示范怎么看病人,怎么摸神经,怎么检查,然后带着大家一步步做。从那以后,大家慢慢开始适应,逐渐不害怕了。她跟同事们说:“麻风病的传染性是很低的,可防可控不可怕。你们不要怕。”李桓英还劝慰病人,“好好吃药,很快就会康复”。

书中写道,在云南麻风村,李桓英团队筛选出47位多菌型麻风病人,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短程联合化疗方案开展治疗。然而,患者根本不愿吃药,更别提按剂量、按时间规范化治疗。李桓英的办法很简单,她带着基层麻防工作站的医生一起到患者家里,背着药箱,从简易铝箔中挤出药,放到病人手里,她甚至还帮他们倒水,看着病人把药放到嘴里咽下去才离开。李桓英是一个“异类”:她住在麻风村,与病人同吃同住,到了服药时间,她拿着药,递上水,亲自喂到病人嘴里。有些病人卧床不起,李桓英就亲自为病人服侍。因为备受歧视而变得冰冷的心渐渐被她焐热了,47位病人再次按照实验要求继续吃药。27个月后,李桓英结束了在云南省勐腊县的短程联合化疗试验。经过检查,这些参与实验的麻风病患者全部治愈,无一例复发。

《苍生大医》写出了李桓英的爱国情怀和崇高境界。李桓英出身名门,早年以优异成绩先后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和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不到30岁被推荐到初创的世界卫生组织工作,因常年在印尼、缅甸等热带国家和地区为当地穷人进行医疗救治,遂萌生回国服务的念头。她认为虽然医学无国界,但医生有祖国,医生首先应当为自己国家的患者服务。正是基于内心的这种理念,36岁的李桓英作出了有生以来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回到祖国去!她婉言谢绝了世卫组织继续任用的邀请,放弃了优厚的工资待遇和舒适的生活条件,要用自己在国外学到的医学知识为祖国和人民服务。

20世纪60年代,李桓英的父母放心不下她,专程从美国到香港看望,一见面就动员李桓英和他们一起回美国。李桓英望着年迈的父母,袒露了心声:“国内生活确实艰苦,但是,苦的不是我一个人,很多人缺吃少穿、体弱多病。作为医生,我这时候离去,还不如当初不回国。”她动情地说:“我回到中国,比在美国心情舒畅。能为祖国人民服务,我感到自豪。”

1980年,她被派到美国短期学习,回国后她一心扑在麻风病的医治和研究上。

在待遇问题上,50年代刚回国时,组织上问她工资该怎么定级。李桓英说:“我是回来工作的,不是要级别的。”组织上又问她有何要求,李桓英想,自己没要求,也不在乎工资,一个人好生活。此后几十年,在职务与级别问题上,李桓英从没有计较过,一种听之任之的态度。她的级别也再没有提升过,虽然已经名声在外,级别依然是技术七级。直到因为推进麻风病试点工作遇到了困难,她才想到去提高自己的职级。一直以来,她的心里装的全是患者。

李桓英不惧怕衰老,亦不畏惧死亡。她为了给患者治病,若干次在云南、四川遭遇险情,锁骨骨折、肋骨骨折、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几乎九死一生,李桓英从不主动提起。她把生死看得通透。有领导探望她时问道:“您的身后事如何处理?”她哈哈一笑:“房子都已经处理好,剩下的钱不多。我也不留骨灰,就撒大海吧。”毫无疑问,这是一位将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祖国的爱国主义者。

《苍生大医》写出了李桓英的独特个性和人格魅力。平时在单位上班,李桓英不许同事做与工作无关的事,一旦她发现会毫不留情地上前阻止,将正通着的电话掐断;交代的工作同事如未按时完成,会遭到严厉的训斥。李桓英常常告诉同事:“实验文章和数据要拿到国际会议上去宣读,我们代表的是国家。如果错了,受到影响和损害的是国家的声誉呀!”

她要求同事都要全身心干事业,对待事业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尽管工作上要求严苛,李桓英在生活中对同事却是有温情的一面。李桓英听说司机喜欢收集硬币,待她出国回来再坐这辆车时,就送给司机一套纪念版硬币;同事们的喜好,李桓英都记在心里,不时给大家一个惊喜;同事王非挨过李桓英训斥,可后来调换岗位不是同事了,李桓英对王非很友善,自己的生日与王非是同一天,她每逢生日吃蛋糕,都不忘记招呼王非一起庆祝。

书中还写道,年轻人都见识过李桓英的“抠”。碰上开会吃盒饭,盒子是一次性的,用完本应该直接扔掉,李桓英却一定要把饭盒洗干净后留着再用。李桓英有时也很大方,云南有一位皮防站工作人员眼睛不好,生活困难,李桓英悄悄拿出工资帮他买药治病。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彰显出李桓英的独特个性和人格魅力。

(作者:杨晓升,系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3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苍生大医》首发仪式举办
...第37届“中国麻风节”之际,“纪念时代楷模、大爱医者李桓英——《苍生大医》首发暨赠书仪式”在北京友谊医院举行。李桓英从事临床实践、科研、教学工作八十余载,曾任世界卫生组织麻风
2024-01-30 05:04:00
纪实文学《苍生大医》出版
...的“纪念时代楷模、大爱医者、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李桓英——《苍生大医》首发暨赠书仪式”在北京友谊医院举行。《苍生大医》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作者李琭璐经过两年多的周密采访和悉
2024-02-09 03:02:00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张福仁教授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药物不良反应,且耐药现象日趋严重。1986年在马海德、李桓英等老一辈麻风防治专家的推动下,WHO推广的联合化疗方案MDT被引入中国,解决了耐药问题。至上世纪末,我国成为第一个
2023-11-10 21:50:00
云南文山州推进中医药协同治疗麻风病
...(通讯员许晓锐)近日,云南文山州召开中医药协同治疗麻风病项目协调推进会,积极推进文山州中医药协同治疗麻风病项目有序高效进行。会上介绍了项目进展情况,麻风病人治疗情况、面临的问
2024-01-26 10:39:00
为病患托起生命的蓝天
...纪检监察报本报通讯员 刘剑峰20多年,他无怨无悔坚守在麻风病防治工作一线。20多年,他怀着一颗赤诚之心,治疗麻风病新发、复发患者17例,指导康复患者30余例,矫正康复手术6例
2024-04-15 02:59:00
本文转自:重庆日报麻风病会遗传给下一代?麻风病无法治愈?1月29日是第70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第36届“中国麻风节”,市疾控中心地方病与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主任医师周爽表
2023-01-30 05:46:00
麻风病防治基本知识
本文转自:济源日报一、麻风病是一种什么病?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传染性皮肤病,主要侵犯皮肤和浅表神经。临床上常有皮肤和神经症状,晚期病人可有眼、鼻、咽喉、淋巴结及内
2023-02-01 08:45:00
正确认识麻风病
本文转自:闽北日报今年的1月28日是第71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第37届“中国麻风节”。今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活动的主题为“全面消除麻风危害,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提及麻风病,大家
2024-01-24 03:04:00
吕纯鹏不怕“麻”烦
本文转自:烟台日报坚守在麻风病防治一线超30年吕纯鹏不怕“麻”烦吕纯鹏(右)在工作中。从“线索调查员”到临床医生再到患者信赖的“麻友”,近年已经逐渐远离大众视线的麻风病,始终伴随
2023-02-01 08:29: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中西医结合防治肥胖症
如今,肥胖已不再是单纯的“体型问题”,而是公认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不仅影响体态美观,更会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风险
2025-11-08 05:24:00
从了解症状到有效预防掌握肺炎防治知识
肺炎作为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对人们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特别是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乡镇地区。因此,提高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的肺炎防治知识水平
2025-11-08 05:24:00
胃溃疡,你真的了解吗?
“一饿就胃疼,吃点东西就缓解”“饭后半小时胃隐隐作痛”,很多人有此经历,却以为是“胃炎”或“吃错东西”,随便吃胃药应付
2025-11-08 05:24:00
重症肺炎的“隐形杀手”如何打破免疫防线
重症肺炎是重症医学科(ICU)最棘手的挑战之一。当普通肺炎突破人体免疫防线,发展为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时,这场与病原体的“战争”便进入了最危险的阶段
2025-11-08 05:24:00
拔罐养生的护理要点与注意事项
拔罐是流传千年的中医养生方式,具有操作简便、温和调理的特点,但是很多人忽视护理细节,没达到养生效果,引发皮肤损伤、邪气入侵等问题
2025-11-08 05:24:00
深呼吸真的能减压吗?科学原理揭秘
面对堆积的事务、突发的挑战,不少人会下意识地叹口气或做几次深呼吸,随后便感觉紧绷的神经稍有舒缓。但也有人疑惑:这不过是简单的呼吸动作
2025-11-08 05:24:00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常见病因与诊疗进展:聚焦扁桃体与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H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认知功能及心血管健康。其中,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是引起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最主要病因
2025-11-08 05:24:00
呼吸道感染高发期病毒检测项目怎么选
秋冬一到,咳嗽、咽痛、发烧的人突然变多,诊室里常能听到这样的疑问:“我是普通感冒还是流感?”“要不要做病毒检测?”“核酸和抗原选哪个
2025-11-08 05:24:00
中医教你几招打通气血
生活中,不少人常被头晕、手脚发麻、胸闷等不适困扰,却不知这多与心脑血管气血运行不畅相关。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2025-11-08 05:24:00
腹痛发生,不能盲目用药
日常生活中腹痛不是单一症状,还可能是胃肠道、肝胆、妇科等多系统问题,盲目用药会掩盖真实病因,加重病情,那么,发生腹痛应该如何处理呢
2025-11-08 05:24:00
高血压患者日常饮食应注意哪些方面
高血压作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生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科学调整饮食结构,不仅能辅助控制血压,还能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风险。本文结合临床实践与最新研究
2025-11-08 05:24:00
腋下悄然冒出无痛肿块?神经鞘瘤或是罪魁祸首
鲁网11月7日讯家住宁阳县的胡先生今年59岁,10余年前,胡先生无意间发现自己左侧腋窝下有一鸡蛋大小的大疙瘩,按压有痛感
2025-11-07 11:04:00
首创躺瘦黑科技,TimeShop肠倍轻登陆2025进博会,引领千亿赛道新风尚
11月5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再次成为世界焦点。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盛大开幕,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齐聚一堂,共同开启一场为期六天的全球商业盛宴
2025-11-07 12:14:00
专注妇婴健康,南昌华儿山医院以匠心守护生命起点
在医疗健康领域,妇产专科承载着关乎生命起源与家庭幸福的重量。位于赣江之滨的南昌华儿山医院有限公司,作为一家集医疗、预防
2025-11-07 12:17:00
上海虹桥医院癫痫专病任英杰主任:精医重德,守护患者健康
在上海虹桥医院癫痫专病,任英杰主任凭借数十年临床经验,致力于帮助各类癫痫患者改善病情、重获健康。癫痫发作表现多样,从短暂意识丧失到肢体抽搐不等
2025-11-07 12: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