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公元1368年,年方不惑的朱元璋建立起了大明,此后他在皇帝的位置又奋斗了30余年。
朱元璋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的很多事迹时至今日还在被传颂。
江湖上曾经流传过一句“真理”,叫:“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朱元璋曾是这条“真理”的重要奠基人。
01
我国有详细史书记载的历史中,周朝的历史应该算是最靠前的一个。
据史书记载,周朝的时候实行的是诸侯分封制,什么是诸侯分封制呢?
简单来说,就是周王名义上有周朝的所有地盘,但是周王并不会去直接管理这些地盘,这些地盘的实际掌控者,是被分封的诸侯。
这些诸侯在原则上来说,是世袭罔替的,一般情况下不会被撤换,至于再往下的管理层,也基本遵循这个套路。
所以从周朝的体制来看,龙必然生龙,虫的孩子也很难化茧成蝶,富贵别说传三代了,只要不出大问题,简直可以与国同休。
等到秦王的第六代传人嬴政,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秦始皇继位以后,他凭借家族的多代底蕴,以及自己的能力等多方面因,一统了华夏。
秦始皇甚深知郡封制的坏处,于是就把郡封制改成了郡县制。
02
郡县制和郡封制的区别是什么呢?
郡封制是国中有国,大国的国王无法直接插手小国的“内政”,但是郡县制则彻底改变了这种体制大国之内只有归君王管理的下属机构,而没有了可以自我管理的国中之国。
这项制度从表面来看,似乎除了秦始皇自己这一脉以外,其他人就无法将富贵一代代的承袭下去了,但在实际上并不是这么回事。
因为小国的国王,虽然随着小国的撤销而成为了历史,但是大秦这个国家却需要各级的管理人员,而这些管理人员却算是个可以承袭的铁饭碗。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当时的秦国是百花齐放,没有形成单一的学术垄断,因此人才的选拔机制不固定,而越不固定的选拔机制就对普通人越不友好,这点懂的应该都懂;
第二,当时的书籍基本上都是写在竹简上,知识的传播既昂贵效率又低,因此大多数的人,可能一辈子都会接触到新的知识,而垄断了知识的人,则会凭借这个优势,继续留在体制里,把相应的富贵也一代代的传递下去。
03
直到隋朝建立以后,朝廷的人才选拔政策才出现了一丝松动。
公元587年,隋文帝要求基层以考试的形式,选拔一些新鲜血液进入体制,这一年算是科举取仕的元年。
不过当时富贵传家的“保障体制”已经运行了好几百年,这种会严重触动既得利者利益的改革,自然无法一下全面展开。
因此当年的科举取仕并不是从下一路考到上,而是每年由州郡的长官举荐3个人,然后再通过考试来选拔新鲜血液。
一个州郡的人选只有3个名额,而且需要州郡的官员举荐,你猜一般人能吃上这块馅饼吗。
隋朝两代而亡之后,唐朝的科举虽然更进了一步,但是唐朝近300年的历史中,平均每年科举取仕的人数才只有小几十人,这和每年大唐增加的数以万计的人口来说,基本上都可以忽略不计。
而纵观唐朝官员的历史履历,还是有一定家世的占了大多数,也就是说唐朝的时候,富贵也是容易传递的。
04
宋朝时期,科举入仕的人数开始显著增长,这里面最应该感谢的不是国家政策,而是印刷术和造纸术的技术革新,从而让教育开始变的不再那么昂贵。
不过不那么昂贵,并不代表普通老百姓就能随意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十年寒窗苦读所占用的时间,所需要的学杂费,都不是一般家庭所能承受的负担,所以当时能寒门出贵子的寒门,并不是基层的劳苦大众,而是还没有荣耀加深的一般士绅阶层。
士绅阶层虽然不能称作巨富,但是对于一般人来说,他们已经足以称的上是富了,等到他们的子弟考进体制以后,自然也就有了贵,再然后,富贵之家自然也能成为书香门第,官宦之家,然后富贵就又可以绵延下去了。
朱元璋建立的大明,看似表面上和宋朝的运行体制差不多,但是在细节上,老朱却是为富贵不过三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05
宋朝的科举考试,考试内容还相对比较多元化,但是到了朱元璋这,要求考试的内容必须出自“经义”。
考试的内容越狭窄,其实对于基层的考生越有利,因为学习的成本低,如果老朱当年要求德智体美劳全考,基层的家庭有几个能有资本全都学习的。
如果再来个艺术生。体育生等特殊通道,基层的百姓可能连这条路径都摸不明白,就被那些有资源的人给挤出了名额。
而且朱元璋还规定,以前的王朝还可以凭借特殊举荐当官,但是到了他这,只能“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进,非科举者勿得与官”。
除了严格要求准入渠道之外,朱元璋还做了一些影响富贵传三代的事。
官员科举入仕之后,永远不可能大权独揽,在基层,老朱设置了很多并行的岗位,大家互相制约,在高层,老朱废除了大权独揽的宰相,而直接管理平行的六部,并通过监察御史、锦衣卫等相互监督制约。
总之一句话,在朱元璋的一亩三分地,除了他自己以外,所有人都无法大权独揽,他们的行为都会被监督
06
因为老朱建立的大明也属于封建王朝,所以他不可能从根本上上改变一些事,但是他所制定的政策,却实打实的“动摇”了权贵富贵传家的基础。
没有了大权独揽的官员,官员之间就有了制约,官员之间有了制约,官员就不好在人员选拔上说一不二,这给官员的选拔带来了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
官员有了忌惮之后,他们就无法一手遮天,从而也就不可能抓住一块利益永远不放,官员的流动,导致了社会层面的经济不被垄断,然后就是财富的不固定,至此,富贵传三代就变的不再那么容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7 00: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