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忆家乡元宵年俗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4-02-28 14:34:00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自参加工作起,已有二十余年没在老家烟台龙口过元宵节了,今年元宵节前老父亲在家庭微信群里分享的萝卜灯照片一下子勾起我对儿时元宵节的回忆与怀念。

小的时候,一年年过,一年年长大,尚未经历离家的酸苦也就对于元宵节团圆的期盼还没有深刻体会,记忆里元宵节不似春节前各种筹备的忙碌,也过了走亲访友的喧嚣热闹,剩下的就是美好而有趣。对于那时的元宵节印象最深刻的三件事是扎花灯、割萝卜灯、放烟花。

扎花灯是中小学时期学校每年都会布置的任务,每年开学前返校时带到学校展示,那时候材料匮乏,没有教程,家里父母也不会,记得第一次扎灯的时候,为了帮我完成这个作业,父亲请来他的好朋友李叔叔帮忙,李叔叔一只手先天残疾,除了拇指其他手指缺失,即便这样,李叔叔却是难得的心灵手巧,性格更是风趣幽默,热情和善。在他的帮助指导下,我用玉米秆、很薄的一种粉色彩纸、铁丝和蜡烛等,完成了人生第一只花灯,拿到学校展示时效果很不错。虽然这不是一个强制性作业,因为有了一次成功的经验,以后每年我都会认真完成扎花灯的作业,也比较喜欢做其他手工。现在想想,这和小时候对手残心灵的李叔叔的钦佩有着很大关系。

割萝卜灯算得上是比较有地方特色的民俗了,灯座选用青萝卜,白萝卜、胡萝卜还有白菜根,切成几厘米厚的段,细致的还会在边缘雕花型。用小勺在中间挖个圆窝,用火柴棒捻上黄烧纸,插在圆窝里,最后用平时收集的滴蜡油和小蜡段融化成蜡油,顺着火柴棒滴在圆窝里,萝卜灯就做好了。元宵节的晚上,大人们点燃萝卜灯,我们小孩子就乐颠颠的拿着去摆在户外窗台上、咸菜缸上、门墩石上,附近住着的亲朋也会互相送几个。小小的萝卜灯比较抗风,也耐燃,记忆中那一抹抹在风中摇曳的烛光特别温馨美好。

忆家乡元宵年俗

放烟花是所有人都很熟悉的年俗了,现在的烟花花样百出,尽管城市大多限制燃放,还是不难见到放烟花的场景。儿时春节老家人只在除夕和初一一大早集中放鞭炮,劈里啪啦非常热闹却不会有扰民的感觉。到了元宵节才放烟花,我胆小不敢放,喜欢看父亲放,然后和父母姐姐站到高高的平台上看远处矿区里放的大型烟花,那时的心情格外开心。今年元宵节问父亲放烟花了吗,父亲说自己没放,别人那么多放的很好看。其实我一直都知道父亲自己并不喜欢放烟花,只是顺应年俗,更乐意满足孩子们看烟花的小心愿,我想父母肯定也和我一样,非常怀念全家人一起平台上看烟花的温馨时刻。

父母现在已七十多岁,早些年很乐意来城市帮我们带带孩子,现在我和姐姐的孩子都大了,每每邀请父母来和我们同住,他们都推三阻四。我也慢慢能理解和支持,在父母身体许可的前提下,他们更乐意住在自己熟悉和热爱的地方。那我就尽可能在假期里多回去陪陪他们,也多感受下那些深藏记忆里融入血液里的民风乡俗。

时代在进步,物质变得更加丰富,春节元宵娱乐项目层出不穷,都不如儿时记忆里家乡年俗中那些纯粹的快乐和幸福。仅以此文整理下回忆的思绪,祈福父母身体康健,祝愿每个家庭幸福美满,祝福我们祖国富强繁荣。(作者:史桂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8 17: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谢瑜回老家获赠百万新房,将带父母入住新家,叔叔也喜庆露面
...枪10米奥运冠军谢瑜回老家,和全红婵一样,谢瑜受到了家乡人们的夹道欢迎。9月21日,毕节的某房产企业老板大方赠送给谢瑜一套新房,谢瑜与亲人一起到新房接受赠房仪式。谢瑜回老家获
2024-09-24 18:33:00
六十余载寻亲梦圆山东烈士家属来泉祭扫
...弟,带着两位侄儿前来祭扫。一束鲜花、一杯烈酒、一抔家乡土、一瓶家乡水、一袋家乡美食……60多年的思念,浓缩在一件件从老家带到泉州的祭品中。昨日,两名长眠于南安丰州烈士陵园的山
2024-04-06 09:17:00
我家的陶罐
...疼,那个肚子胀放屁,闹腾得很。父亲想了想,说:“吃萝卜顺气,治胃酸。”母亲就从姥姥家要了一个破陶罐腌萝卜用。父亲看着陶罐满怀期望地说:“这个陶罐要是以前哪个朝代的,我们就发财
2023-12-15 00:58:00
...三男三女,父亲是老大,铭钧叔叔是父亲的大弟弟,生于家乡蓬莱。从解放初期开始,爷爷奶奶和叔叔姑姑们都生活在青岛市区,唯独我的父亲从部队转业后先后在新汶矿区和龙口矿区工作。这样照
2023-01-06 08:34:00
血氧仪败给了加特林,父母说90后的养生是花架子
...青春饭还会导致秃顶,要赶快转型”“北京压力大现在回家乡还来得及”之类的寒暄都让小林各种心烦,干脆提前一天跑到了丈母娘家。相对于在自己家被各种问询,小林在张琳蕾家就变成了“团宠
2023-02-11 17:30:00
2024新春观察|悄然隐至绚烂烟火下的乡愁
...帮我消解一路的疲累。兔年来临前,我们曾一同摸黑前往家乡的老桥,听江水涛涛,望点点星火,备好的小小仙女棒,点燃冬夜的暗。龙年来临前,还未赶回家中的我,已借助朋友的爱与善意,提前
2024-02-26 12:37:00
山家除夕无他事
...深圳,也想感受异乡的年味,便没有回家过年。母亲则从家乡特意带了许多好吃的,来深圳陪我和妹妹过年。只是这里,竟没有家乡万分之一的年味。除夕这日,去张灯结彩的繁华闹市走走逛逛好一
2023-02-13 09:59:00
民族团结一家亲丨这份40多年的情谊,仍在延续~
...湖南的故事,我长大了要考湖南的大学,在姑姑和哥哥的家乡工作,因为那里也是我的家。”妮尕热说。玉山江·塔力甫通过视频和远在湖南省长沙市的夏湘兰的母亲聊家常。赵环摄“阿姨,今年有
2023-02-24 16:17:00
...面馍用的,那些杂粮是蒸杂面馍用的,因为那年月在我的家乡,还不是各家各户都能吃上细粮,所以准备些杂粮蒸些杂面馍,是父母吃的。整个正月里,细心的父母是不会让我们小孩子吃杂面馍的。
2024-01-24 03:44: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公交司机守护走失幼童
“这孩子一个人在路边太危险了!”近日,太原公交二公司S15路驾驶员闫利锋结束上午运营任务,驾车途经山西实验小学门口准备返回场站时
2025-11-08 18:06:00
拥抱与解决方案如何同频? 珍爱网支招恋爱沟通指南
在现代都市生活中,情侣之间的沟通似乎越来越容易“撞车”,其中“他在讲道理,她在等拥抱”引发了无数网友共鸣。情侣间往往在同一件事情上各说各话
2025-11-07 15:59:00
作文《藏在罐子里的爱》感动全网 老师讲述背后故事:学生主动要看不好的评论
大皖新闻讯 学生在作文中回忆与奶奶之间的事,奶奶从罐子里舀白糖给他吃的小小回忆,生动表达了祖孙之间真挚深沉的情感。老师被这篇作文感动
2025-11-07 19:23:00
带“家味”的炒饭 满是爱的味道-中国吉林网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爸,食堂的菜总觉得少点啥,特想吃你炒的饭。”这句随口抱怨,让父亲关了天津的烧烤店,奔波900公里到吉林四平为女儿支起炒饭摊
2025-11-06 13:35:00
西安女子取现百万现金险被骗 民警8小时耐心劝阻
从起初的抗拒,到最终的感激,民警的耐心劝导,挽回了她被诈骗分子“盯”上的钱包。女子取现100万险被骗 民警火速拦截近日
2025-11-06 18:29:00
电话听出异常 受伤老人获救助
独居老人踩着凳子取柜顶东西,摔倒在地,无法起身。正当不知所措时,网格员给老人打来问询电话,获悉这一突发情况。11月6日上午
2025-11-06 22:11:00
珍爱网见证:在屏幕那端,他们找到了余生的伴侣
在这个快节奏的城市里,小李和小陈(均为化名)原本是两条平行的轨迹。小李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品牌策划,生活被会议与数据塞得满满当当
2025-11-05 13:58:00
“云养伙伴”打开社交新模式
在社交关系趋向“轻量化”的当下,一群年轻人正探索超越“搭子式”关系的新型社交模式——“云养伙伴”,也就是“认养”一个网络世界里的朋友
2025-11-04 14:15:00
47年,平凡的坚守与伟大的情分——聆听“好嫂子”闫学菊的人间烟火故事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刘玉娜通讯员 张阳)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藏马镇潘旺村大马家疃,闫学菊用47年时光书写了一段亲情传奇
2025-11-04 15:08:00
101岁老人耳聪目明 长寿秘诀是心宽不生气
在西安市灞桥区半坡社区西安电力机械公司家属院,提起101岁的老人张巧巧,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101岁还能这么精神,思维这么清楚
2025-11-04 18:42:00
济南童康儿童医院蔡西萍:9个小技巧,帮助孩子实现快速的“语言大爆发”
语言发展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对于孤独症孩子来说,这个过程常常充满了挑战。济南童康儿童医院蔡西萍表示,接诊时
2025-11-04 19:30:00
孤灯下的永恒守望——诗人浪子文清的精神坐标
当城市霓虹以刺眼的光芒吞噬最后一缕星光,当数字化浪潮用虚拟的喧嚣模糊灵魂的轮廓,仍有这样一位诗人,以孤勇为盾,以笔墨为剑
2025-11-03 15:12:00
【视评】亲人追思会上,出格表演不合适
文字/ 金妮视频/陈久菊编辑 李海钦二审 伍少安三审 马刚
2025-11-03 18:36:00
男子称电动车被错骑儿子还被撵下车 当事人:借同事车取快递回去锁车时才发现骑错
大皖新闻讯 11月1日,在山西晋城高平市街头发生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男子高先生(化姓)从快递点取完快递回到路边,发现自己的电动车不见了
2025-11-03 12:06:00
寻子三十年 终于等到这一声“爸爸”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房舒)“你们辛苦了,找了我30年!”当电话那头传来这句问候时,60岁的梁三寿生再也忍不住泪水。这位父亲
2025-11-03 08: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