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发挥科研平台优势 夯实“三全育人”体系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3-06-19 09:0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

作为科研创新高地,高校拥有各级各类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校内科研平台既是创新的重要载体,也是育人的关键环节。

陕西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依托“十四五”首批立项的“地下文物保护材料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硅酸盐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在助力陕西乃至“一带一路”沿线文物保护的同时,引导师生传承发展文化遗产,充分发挥了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的协同作用。

赋能文物保护,建强科创平台

中华民族独特的丧葬习俗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地下文物资源。作为历史文化信息的存储库,地下文物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学校所在地陕西,是古代十余个王朝的建都区域,更是我国地下文物资源大省,拥有古遗址23453处、古墓葬14367处。

陕西科技大学作为新中国第一所以轻工为特色的高等院校,长期以来办学方向以服务轻工行业为主。当前,高等教育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学校聚焦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四个面向”战略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实现“四个转型”,尤其是注重办学内涵从“老轻工”向“新轻工”转型,在持续发挥造纸、皮革、材料(陶瓷)等传统优势学科基础上,努力寻找新的学科增长点,培育学科新方向。近年来,学校联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共建了“陕西省地下文物保护利用协同创新中心”,以地下文物常见性病害保护和出土突发性病害保护为研究着力点,在古陶瓷智能鉴定、保护新材料开发、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

2023年,学院整合材料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设计学等拥有一级博士点的优势学科,以“陕西省地下文物保护利用协同创新中心”为基础,获批培育建设“地下文物保护材料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通过研究地下文物关键信息提取、厘清多因素耦合劣变机制、开发关键保护材料与技术、挖掘出土文物价值及利用等前沿课题,将为拯救地下脆弱文物安全出土,留住珍贵的历史文化信息,发挥好文物工作独特优势,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科技力量。

参与文化实践,激发内生动力

2016年以来,学院师生发挥学科专业能力,依托硅酸盐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地下文物保护材料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组建了涵盖本硕博的多学科交叉“文物医生”团队,针对文物抢救性保护不足和民众保护意识淡薄等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文物医生”团队先后走访调研了秦始皇陵、云冈石窟研究院等数十家文博单位,对多位修复师进行深度访谈,通过实地调研发现问题、研究分析提出方案、跟踪反馈持续改进形成闭环体系。7年来,该团队调研了近百处历史遗迹,开展了70余场公益讲座,以科技助力文物“重生”,以青年担当传播华夏文明。

文物保护意识“弱”怎么办?团队聚焦这一问题广泛开展科普宣传,面向区域性文物周边群众、游客、中小学生等群体,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宣讲活动,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心灵;组织动员留学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文物保护科普宣讲,积极传播华夏文明。团队累计招募培训志愿者300余人,组织公益宣讲130余次、覆盖人数2.3万余人次,通过宣传宣讲提升民众爱护文物、保护文化、守护文明的意识,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文物保护技术“难”怎么办?团队聚焦这一问题积极研发保护材料,先后奔赴全国10余个省份、100多座历史遗址遗迹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对各类文物进行信息提取和病害发生机理探析,针对地下文物和区域文物保护现场,研发出临时加固、表面封护、渗透加固等出土文物保护材料,并通过实验室研究测试,做到精准保护。

文物古为今用“慢”怎么办?团队聚焦这一问题深入挖掘本体价值,围绕陕西铜川耀州窑产业转型需求,基于古陶瓷研发了瓷釉分相结构中物理化学耦合等着色技术,广泛应用于广东蒙娜丽莎陶瓷有限公司、铜川李家瓷坊有限公司、唐宋陶业有限公司等现代陶瓷和涂料行业。团队还根据古陶瓷的色彩、纹饰等元素开发出倒流壶、餐具、壁画等诸多文旅产品,助力当地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创新文化活动,营造育人氛围

学院通过创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清晰表达出历史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涵,提高师生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和认同,提升文物保护意识,进一步激发其文化自信,努力破解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大课题和当前面临的重大任务。

学院举办“花朝节”校园游艺活动,极力打造以文物鉴赏、文化传播和传统游艺为主题的活动内容,精心设计活动环节,对标活动目标设立知守阁、阊阖阙、清欢台等展位,引导师生沉浸式参与紫砂赏鉴、团扇制作、汉服体验等文化娱乐活动,让师生更深入了解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相关知识,深度体验蕴藏在文物背后独特的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使“更好地弘扬历史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历史、领略文化魅力”的活动目的,成为青年学生“对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发自内心地崇拜、从精神深处认同”的鲜明注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9 11:45:2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域科技攻关,坚决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持续完善文物科研平台体系,加强文物领域国际科技合作,改革优化文物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为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和不竭动力,为传承弘扬
2023-11-25 16:09:00
敦煌研究院:让科技助力文物的保护和研究
...此外,还通过文物的修复、数字化项目的实施,不断提升科研平台建设,为深化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目前,敦煌研究院已发展成为我国管理世界文化遗产数量最多、跨
2023-08-17 16:01:00
...时报本报讯 6月20日,我国林草领域首个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古建筑木材科学研究与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简称“古建筑木材科研基地”)揭牌仪式在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永
2023-06-27 10:33:00
...园地区工作的相关政府部门和长期致力于三山五园研究的科研院所共66家单位,召开三山五园研究基地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成员大会。三山五园研究基地宣告成立。会议表决通过了《三山五园研
2023-08-25 19:57:00
...,要深挖行业需求,推动专业化装备实现新突破;要加快科研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应用,不断完善文物保护装备体系;要逐步完善涵盖基础、数据、技术、产品、管理、安全、应用和服务的文物保
2023-09-29 16:05:00
...发起并成立了“三山一坡”高校联盟,聚合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党史研究部门研究力量,构建开放、多元、融合的研究平台,深入研究区域革命文物承载的革命精神特质、发展形态、历史贡献
2024-02-24 09:03:00
...记者 倪晓颖) 5月16日,“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青海工作站”在青海省博物馆揭牌成立。江苏省南京博物院与青海省博物馆签订“共建青海工作站协议书”。南京博物院作为
2024-05-18 03:46:00
...文物局提出到2025年,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和地区性文物科研机构,在重点领域突破一批文物保护和考古关键技术,形成若干系统解决方案。到2035年,建成文物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体系和共
2023-11-25 07:12:00
西北大学    从填补空白到领域翘楚
...空白。面对这一情况,教学团队迎难而上,不断推出教学科研成果。从1988年西北大学老师刘成编写的《文物保护学基础》教案,到目前学校已出版以国家规划教材为代表的14部相关教材,系
2023-09-10 05:07: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