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诸葛亮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起他的名字,人们都会想起“隆中对策”、“草船借箭”一类的典故,他在世人眼里就是智慧的化身。
然而关于诸葛亮夫人的故事却鲜为人知,历史上的记载也只有寥寥数笔。
其中,最常为人提起的便是黄月英的面貌,当时乡里还流传有一句谚语,说的是“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但是民间却一直流传着诸葛亮和黄月英的爱情故事,他们夫妻伉俪情深,共同在三国时代创下了不朽的传说。
那么,史书中“容貌甚伟”的诸葛亮为什么会娶一个“丑女”为妻呢?黄月英又是如何让诸葛亮感叹道如获至宝的呢?
襄阳黄家女,传闻貌无盐
黄月英是三国时候荆州沔南白水人士,也就是如今的襄阳一带。
她的父亲是当时沔南名士黄承彦,黄承彦可以说是当时襄阳上层社会的知名人士了。
因为黄承彦是刘表的连襟,自身的性子又很爽朗,因此很受上层人士的敬重,黄家也在当地的豪族势力关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黄月英作为黄承彦的掌上明珠,自然也是千娇万宠长大的名门闺秀。只是可惜的是,当地人们都传言说这个黄家女貌若无盐,徒有才情却无美貌。
当时,诸葛亮广交天下名士,黄承彦自然也在他的结交之列。
在和诸葛亮的往来中,黄承彦注意到这个年轻人满腹才华,很有见地和抱负,因此便有了招他为婿的念头。
黄承彦寻了个时机,主动向诸葛亮提起自己有一个女儿,待字闺中,不知诸葛亮是否有结亲的念头。
当然,黄承彦也很实在地告诉诸葛亮,说道“我家的女儿,头发枯黄皮肤黝黑,相貌确实算不得好,也只有才情能和你相配了。”
黄承彦不想欺瞒诸葛亮,也希望他不是一个以貌取人的肤浅之人,便将女儿的真实情况如实相告。
但幸运的是,诸葛亮没有辜负黄承彦的青睐,他深知“娶妻当娶贤”的道理,爽快地应下了这桩婚事。
或许此时的诸葛亮对黄月英并没有什么至死不渝的爱意,但日后的相处中,他却深深地为黄月英的智慧所折服。
心灵手巧,共做木牛流马
虽然黄月英是个出身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但她却不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娇小姐,反而经常自己动手做些家务
发明。
在未出阁时,她便在家里捣鼓研制出了能够代替人力的木头人,让木头人来拉磨斫
迈,节约了不少人力。
而成亲后,黄月英也没有放弃自己对手工的热爱。
在关于黄月英的民间传说《水车救灾》里曾经提到,黄月英偶尔出门时会看到人们经常担着两个水桶,去山脚的河流里一瓢一瓢地舀水,装满水桶后在颤巍巍地担到半山腰浇水。
黄月英深感种植劳作不易,她心想,能不能把十几二十个水瓢连接在一起,装上轮子让它们摇动起来,把低处的水传递到高处,这样不就可以自动浇水,节省人力了吗?
有了奇思后,黄月英找来木匠一起动手,尝试做这种汲水器。她先搭出了一个大木架,捆上一根横木,再安装一个手摇的摇柄,在木架上捆上水桶。
这样一来,人们只需要转动手柄便可以实现轻松取水浇地了,极大地节省了人力。
而黄月英关于木头人和水车的奇思妙想也给了诸葛亮极大的启发。
当时山路崎岖,各地之间的交通运输十分不便。如果遇到打仗需要运送军粮,则需要派遣极多的人力运粮,才能满足前线所需。
诸葛亮从夫人的发明中受到了启发。他想,如果能够在战争领域
也运用木制工具,是不是也可以节约兵力成本呢?
在黄月英的配合下,诸葛亮和她一起研制出了木牛流马的雏形,解决了战争中军粮的运输问题。
包括诸葛亮后来发明的诸葛连弩等工具,也都离不开黄月英的启发帮助。从这一方面来说,“发明家”黄月英足以称得上是诸葛亮的贤内助。
巧赠羽毛扇,持家教子有方
除了素有巧思,蕙质兰心的优点外,黄月英也深谙处世之道。
黄月英曾经跟随名师读书,在她学成下山时,师傅送了她一把羽毛扇。
在与诸葛亮成婚后,一日晚间,黄月英将这把羽毛扇赠给了诸葛亮。
诸葛亮本来不解其意,他知道这是黄月英师傅所赠的之物,一直被她珍藏。
但黄月英笑眯眯地开了口,她说:“我看你刚刚和父亲谈论家国大事,提到曹操孙权时就眉头紧皱,忧色满面,这样将心事全都表现在脸上有失稳重。”
黄月英顿了顿,又继续说道“所以我将此扇赠与你,就是给你用来遮面掩盖神色的。
大丈夫成事需要沉得住气,不能被人察觉出你的喜怒哀乐,尤其是朝堂博弈之中,不形于色才能成就大事。”
诸葛亮听后深以为然,并时时刻刻将妻子所赠的羽毛扇带在身边。无论日后遇到怎样的危急关头,他都会轻摇羽扇,处变不惊,将大事缓缓图之。
换句话说,黄月英就是站在诸葛亮身后的女人,有力地支持了他的事业发展。
诸葛亮官拜丞相位后,曾经在国内大力提倡节俭之风,作为妻子的黄月英也身体力行地支持丈夫的举动。
虽然曾经出身富贵,但黄月英丝毫没有骄矜的做派。她总是穿着一身粗布衣裳,亲自操持家里家外的事务。
当地的蚕茧大丰收,老百姓专程给丞相府送去锦缎,请丞相夫人换上绫罗衣物。
但黄月英执意不收,百般推辞不过后,黄月英也只是暂时收下,转身就命人送去蜀国国库中,丝毫不贪恋舒适享乐。
黄月英深知夫妻同心同德的道理,她从自身做起,克俭持家,帮助诸葛亮在全国上下推行节俭之风。
诸葛亮在前线为军事奔忙时,黄月英就在家中担负起教育儿子的重任。她含辛茹苦地将诸葛瞻抚养长大,并且教以诗书礼仪,培养儿子成才。
诸葛亮之所以能够全身心扑在蜀国大业上,必然是离不开黄月英在他身后鼎力相助、帮他扫除后顾之忧的作用的。
尽管史书记载黄月英有才无貌,但很显然,诸葛亮看重的是妻子的“才”而非“貌”。
能得到这样一位贤淑聪慧的妻子做贤内助,也无怪乎诸葛亮会感叹如获至宝喜不自胜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5 05: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